[爆卦]盈餘成長率算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盈餘成長率算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盈餘成長率算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盈餘成長率算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8的網紅我是愛咪黃-AmyHu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花三分鐘看一下自己的權益 健保的虧損明年要達到1047億,這也太多了吧!!!!!看了popdaily整理的台韓健保比較的文章後,我發現自己對健保的瞭解太少,除了之前吵陸配和外國人的權益外大概看了一下所以我搜尋了一下健保虧損,把前面三篇的文章大概看了一下,節錄如下, 因為政策性的文章通常會有政治傾向...

  • 盈餘成長率算法 在 我是愛咪黃-AmyHu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30 18:19:26
    有 5 人按讚

    #花三分鐘看一下自己的權益
    健保的虧損明年要達到1047億,這也太多了吧!!!!!看了popdaily整理的台韓健保比較的文章後,我發現自己對健保的瞭解太少,除了之前吵陸配和外國人的權益外大概看了一下所以我搜尋了一下健保虧損,把前面三篇的文章大概看了一下,節錄如下,
    因為政策性的文章通常會有政治傾向的問題,古哥也很貼心的前三名各放一篇自由和中時,非常公平的演算法XDD
    第一名那篇我不知道是什麼單位,不過他整理的資訊很多。
    有關虧損這件事情,當然就是要看收入和支出也就是成本,收入的部分圖,可以看到2016後逐年降低,原因是馬政府在選舉前調降,很會端牛肉阿你,阿扁快出來負責XDD
    #保費降了就很難升阿
    為什麼我完全沒有感覺保費有降?
    #健保的收入和成本的裡面有什麼呢?
    國家政策基金會的文章裡寫的,
    全民健保財務收支即包括「保險收入」及「保險成本」,分別定義如下:
    保險收入=保險費+滯納金+資金運用淨收入+公益彩券盈餘及菸品健康捐分配數+其他淨收入-呆帳提存數-利息費用。
    保險成本=醫療給付費用總額-部分負擔-代位求償及代辦部分負擔醫療費用-其他非本保險應付之費用+其他保險成本。
    健保虧損原因雖不一而足,究其因,主要緣於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者的增多、醫療資源浪費、藥價黑洞及詐領健保費等,要看細節可以點進去下面連結:
    --
    #全民健保 #保險收入 #保險成本
    健保虧損黑洞愈挖愈大 該全民買單?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Read more: https://www.npf.org.tw/1/21299
    ---
    2015年底選舉前不到1個月,馬政府一意孤行要調降健保費率,前衛生署長楊志良 、健保署以及民間團體皆表示反對,指出費率一降,不出幾年就會虧損。健保署當時也明確指出,費率一降,一年會少240億健保收入 。林靜儀指出,其實重點藏在細節裡:雇主負擔保費的部分全年省73億。也因此,當年民間團體直言,這是馬政府政策買票,為了讓雇主產業端開心,而罔顧接下來沒幾年,健保就會面臨虧損的局面。
    以上文字節錄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952160
    ---
    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表示,影響健保費率的因子很多,精算報告只是個參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當年度收支無法平衡,主要在國發會每年所核定的成長率下,健保實際支出與保費收入仍有8%落差,現在健保署首要工作就是節流。根據健保署估計,自雲端藥歷及檢驗調閱平台推動以來,已減少11.1億重複用藥及9.6億元的檢查浪費,而這樣的節約效應,將會逐年擴大,力拚2021年不要調漲健保費。以上文字和本文圖片節錄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908000401-260102?chdtv
    #我們能做什麼
    除了認真投票外,
    不知道還能去抗議有關健保的事情?
    有人知道哪個立委特別關注健保嗎?
    還ㄕ有什麼健保相關的倡議團體嗎?
    #台韓健保比較圖,https://www.facebook.com/PopKimchiMag/photos/a.1502015860119387/2598676590453303/?type=3&__cft__[0]=AZXfcpHc4M7GZjTMzN2oZm81I9TI1cZYkVD8JJDkvF-btXEWJdjioFWX8852CM_ETelAEXP-IiOXk2y_BTdazf02ZIeyYiFhYgLB_3ZH2zdrbgHUnFhCK5vd9RoGCRP-JKgD-iBMcoi5zEHsAj3urYXARORuQRbBjS8iCMy3Ho7_u9t5NczrvKsIdEhrG6n3cw8&__tn__=EH-y-R

  • 盈餘成長率算法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1-09 12:00:00
    有 9 人按讚


    稅收超收 何不保留
    別作買票式福利支出

    徐仁輝/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左起)、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針對「經濟紅利」財政來源等舉行記者會說明,施俊吉表示政府386億盈餘,會從長計議。記者蘇健忠/攝影

    蔡英文總統新年談話宣示,將讓收入較少的民眾能優先分享經濟成長紅利。一周來這項照顧弱勢的政策指示,引起社會各界的猜測與批評聲浪,為平息爭議,八日早上行政院施副院長特地協同財政部長召開記者會,並改口宣稱今年政府擬利用稅收超收產生的歲計賸餘作為財源,支出目的除了照顧弱勢外,尚包括經濟發展與預防非洲豬瘟;同時特別強調絕對會遵守財政紀律。

    查歲計賸餘依預算法的精神與歷年來的傳統作法大多留用於總預算,今日蔡政府以稅收超收為藉口擬作一次性所得分配支出,無論是以特別預算或追加預算方式處理,此項作法不僅罔顧財政穩健原則,也無濟於經濟成長。

    政府稅收超收係指實際徵收數額超過預算數額,並非等同於年度歲計賸餘;因預算皆以赤字編列,超收僅表示可以少借點錢,而非一定有歲計賸餘。多年來因政府財政採撙節作法,財稅機構在預估稅收預算時亦趨於保守;因此只要總體經濟不面臨停滯或衰退,年度稅收超收即成為常態;如以近十年為例僅三年有短收,其餘七個年度皆出現超收。

    稅收超收對年度財政狀況雖有助益,但以中央政府民國九十八年度到一○七年度為例,十個年度中僅一○六與一○七年度有歲計賸餘,其餘八個年度出現歲計短絀;收入不敷支出結果,仍須舉債支應。十年來為支應總預算赤字,舉債高達近九千億元,尚不包括其他特別預算的債務;因此超收實在不代表政府有餘錢。況且今年將面臨稅改帶來的更多稅收減少與前瞻計畫更多的舉債,從財政穩健角度來看,政府沒有理由追加預算或編特別預算用於非資本性支出。

    二○○九年馬政府為因應金融風暴的衝擊,舉債八五八億元發放消費券,事後經建會分析,GDP僅約增加三百餘億元,對GDP的貢獻度有限,卻惡化了政府財政。二○一九年世界經濟景氣出現疲軟現象,加上美中貿易戰爭與極端保守主義帶來的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已紛紛下調各國經濟成長率。值此時刻,政府應該將有限的財政資源用於能創造更多生產力的公共建設,而非用於消費性社會福利支出。蔡政府擬多支出的近四百億元,可預期其能產生刺激總體經濟的消費乘數效果相當微小,無助於總體經濟成長。

    多年來我國政府一直採取精簡員額與節制支出成長策略,導致政府施政作為與效能不斷減弱;在各項施政計畫與公共投資預算大幅縮水下,政府成了「小而無為」與「小而不美」,不僅遭致民怨,更不利經濟發展。建議蔡政府切勿因選舉失利,為保政權,不顧政府財政的健全與永續性,作「買票式」的福利支出。何不將稅收超收的歲計賸餘保留下來留供以後年度用,全力去督促刻在執行的前瞻計畫,提升其投資效益與績效,建立優質的經濟發展條件,經濟成長的果實自然可以讓弱勢群體分享。

  • 盈餘成長率算法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13 22:16:29
    有 8 人按讚


    20180813
    學者觀點-臉書的困境與新方向

    全球最大社群軟體臉書(Facebook)在第二季財報公佈後,股價一度崩跌23%,並改寫美股上市公司單日市值減少的最高紀錄,引發市場關注。

    其實,從財報來看,臉書第二季營收、淨收入都還有不錯的成長,每股盈餘也有1.74美元,表現雖不如預期,但也沒有到慘不忍睹。關鍵在於其未來營收、用戶數成長非常不樂觀,讓股價一落千丈。

    過去臉書靠著社群網路的新體驗與領先技術,成功在這波席捲全球的數位浪潮中,打造了數位帝國。用戶數每年都以驚人的幅度成長,2004年創辦,2008年用戶突破一億人、2010年達到5億、2012年10億用戶,而2017年跨過20億用戶。據統計,2017年底全球網路人口大約是38億,換句話說有一半以上都會使用臉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平台,領先第二名Youtube的15億一大截。

    但隨著使用者的增加,臉書所面臨的挑戰也愈來愈大。首先,用戶數成長速度出現趨緩,特別是年輕人不再認為臉書是社交必備的軟體。根據市場調查公司eMarketer的調查,雖然在美國市場仍維持成長,但主要是因為年齡較大的使用人數增加,而12至17歲的青少年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使用臉書,且該年齡層用戶數的成長率很有可能接下來將會出現衰退。網路世界的世代交替遠比現實社會更快,雖然現在臉書仍處於巔峰,但若不能更快的轉型,掌握下個浪潮,如同過去紅遍全球的ICQ、MSN,轉眼間就殞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臉書的大數據與演算系統也開始被關注。德國總理梅克爾公開表示「我認為演算法必須更加透明,這樣做為一個對社會議題有興趣的公民,才能知道什麼影響了我在網路上的言論及行為,而這些又會如何影響到其他人?」臉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媒體、資訊平台,與Google的「主動」推薦搜尋的模式不太一樣,使用者從臉書看到的新聞、資訊決定於臉書的演算法,而大多數使用者都不自覺、被動接受這些訊息,間接影響用戶的思維與想法,掌握輿論的風向。

    再者,今年3月爆發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顯示有心人士透過臉書上取得的資訊,分析使用者性格、喜好等,並將特定新聞、部落客文章等資訊出現在你常去的網絡,用以改變你的想法,影響輿論,甚至用於操弄選舉的投票傾向。因此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在7月宣布,由於臉書沒有妥善的保護用戶的資料,裁罰50萬英鎊。而今年5月歐盟GDPR (通用資料保護規範)剛上路時,臉書也面臨遭指控強迫使用者分享個人數據等隱私內容,要求必須賠償高達39億歐元。這部份可能難以成案,但臉書已經在歐盟少了100萬的用戶。

    最後,廣告太多也是用戶流失的關鍵。臉書是典型的網路企業,主要還是透過「內容免費、流量變現」的商業模式來獲利,2017年營收成長47%達到近410億美元,其中有97%都來自廣告收入。但越來越多的商業廣告充斥著使用者頁面,引發許多人的反感。

    而臉書如何因應?首先,緊跟用戶偏好,提升使用者體驗,包括增加臉書個人主頁的呈現、從PC端轉向行動裝置、媒體化、影音化、新增直播、社團、市集等功能,未來還加入了付費訂閱、支付工具等,儘量滿足用戶體驗,但這樣的策略也讓臉書的定位模糊。

    此外,今年6月臉書已啟動測試性的收費計畫。雖然臉書表示,重點不在於賺錢,收費的目的是要支持創作者,達到「取之於群,用之於群」的目的。目前該計畫還在測試期間,但付費制度是否能讓臉書擺脫對廣告的高度依賴,值得進一步觀察。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是臉書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已有1800萬的用戶,除了個人,許多企業都會去使用臉書粉絲團的運作。可惜的是,台灣對於這些跨國性、壟斷性的創新企業的監管始終力有未逮。如何保障台灣用戶的權利,是當務之急。

    2018年08月13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