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盈同音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盈同音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盈同音字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寫呢啲] 又到新一個月!月頭訂最抵呀。另外,今個月我個Patreon就一週年了! ============== 一週年!月頭訂最抵!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消失的情人節》電影主題曲《Lost And Found》演唱 ⭐️So-So Heroes 2020 首張 EP《單程旅行》 ⭐️都會流行輕搖滾,給你不同音樂觸感!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____ 人生,就是場單程旅行,時及時緩、快樂憂傷, 儘管看不見終點亦無法回頭,只要有...
盈同音字 在 王樂儀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5 15:43:34
[原載於《立場新聞》 ] 他明明曾經在此: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Ulay Was Here作品展 王樂儀 對於不少香港讀者而言,一談到Ulay,第一時間還是會想到他是人稱行為藝術之母Marina Abramovic的舊拍檔、舊情人。而其實,早在他們認識以前,Ulay已經從事攝影藝術,作品前衛,挑...
盈同音字 在 Joseph Diar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03:05:14
迎春接福 Chinese Festive Cuisine 🧧🧧🧧🧧🧧賀年飯局都要選擇一間有🧧的洲際海景嘉福吃賀年菜式😏😏😏 龍精虎猛—青胡椒炒龍蝦球 青胡椒外型像迷你版青葡萄,綠油油的。青胡椒和海鮮一起煮,味道一樣夾,還要是龍蝦,馬上點來品嚐。青胡椒有淡淡胡椒香,原條炒只有香味,沒有辣味。所以懂吃的...
-
盈同音字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01 18:00:18⭐️《消失的情人節》電影主題曲《Lost And Found》演唱
⭐️So-So Heroes 2020 首張 EP《單程旅行》
⭐️都會流行輕搖滾,給你不同音樂觸感!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____
人生,就是場單程旅行,時及時緩、快樂憂傷,
儘管看不見終點亦無法回頭,只要有你在,就擁有往前追逐夢想的勇氣。
記憶中無憂的國度裡我們放下了保護色,像一顆紅色氣球的輕盈自在,其實生活裡的我們過得既充實且美好,不是嗎?別忘了我們都擁有自己的時區、自己的節奏,慢慢走想要的人生,別太急。
So-So Heroes 2020 首張 EP《單程旅行》
主唱大霈 (李霈瑜) 、吉他手 Victor (林以晨) 相識於高中時期,2016年於松菸園區 - 閱樂書店舉辦專場演出譜開序曲,2018年成立 “So-So Heroes”,意指成員的多元身分,因音樂而相聚成就不平凡的事,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甫創團即獲新光三越第六屆不插電音樂大賽《最佳人氣獎》,並多次參與 Discovery、白晝之夜、GQ 等活動及音樂節演出。2020年參與演奏電影《消失的情人節》電影主題曲《Lost and Found》,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並於金馬獎登台演出。
本張 EP 邀請知名樂團 “Hello Nico” 成員-李詠恩、陳信伯擔綱製作人,並邀請各路英雄-葉超 (春麵樂隊)、吳秉和 (Indoor Trip)、卞宗仁 (EastWave) 與林詩傑等優秀樂手合作,以民謠與電吉他摻入合成器的電氣感,創造出都會流行的輕搖滾風格。
____
🔴世新電台 X 音樂新鮮人專訪節目
『 瘦瘦英雄一小時深度專訪』
🔊03/01(一)18:00首播
🔸FM88.1 世新電台(線上收聽)
🔸音樂新鮮人YouTube(18點影像同步首播)
🔸Spotify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oundOn聲浪
各大平台搜尋關鍵字:音樂新鮮人、瘦瘦英雄、李霈瑜、世新電台
#李霈瑜#大霈#瘦瘦英雄#消失的情人節#金馬#金鐘#金鐘獎#金馬獎#葉超#春麵樂隊
#專訪#音樂新鮮人#電台#名人專訪
盈同音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寫呢啲] 又到新一個月!月頭訂最抵呀。另外,今個月我個Patreon就一週年了!
==============
一週年!月頭訂最抵!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市況,悶悶地,但肯定係穩定咗落嚟。港股就固然企穩,你見咩盈富基金唔畀美國人買呀好癲呀金融戰呀股災呀乜鬼,兩日就冇人講。網上啲友就係咁,同啲末日教派差不多,日日都話世界末日你應悔改,然後去到荒山野嶺冇飛船接你,聽日又再返工,然後又話後日世界末日啦好大件事呀。
正如你睇,啲中概股都全部反彈。咩「今日打呢行聽日可以打第二行」,就係滑坡謬誤。由第一日買中資股都知有呢樣風險架啦。外資冇人敢買?跌三成咪有人敢買,唔夠嘅跌五成,都係睇價,殺頭生意有人做。呢啲就係好多外行人嘅盲點。永遠只係識講邊個股市好同差,邊間公司掂同唔掂,但唔去睇個價。Patreon會再講多啲
仲有,最重要嘅觀察唔係股市,係債市。美債債息固然係咁跌,真係說好了的經濟過熱 加息縮表呢?越嚟越多證據證明聯儲局是對的。
呢個現象唔止美國。證據一,全球負利率債券(你冇睇錯,即係借100蚊出去收得返99蚊),而家16萬億美金!就快可以突破新高。早兩年北歐就出現過 供樓負利息,即係唔使還息之餘仲要有回贈(咁當然要還本嘅),咁你話樓價點跌?
證據二?話你知,德國所有年期嘅國債,都已經係負利率!30年嘅都係!
有乜啟示?點解會咁?之後會點?文入面講
大師冇點你嘅,不用多講,ASML 愛馬士呢啲日日推,又日日新高。係呀我使唔使識整光刻機識背晒愛馬士啲款先可以買股票? 仲有SPGI 同Nike都係。當然啲科技股唔係太得,但,就係因為夠分散,科技股唔得時咪有呢啲補上。
當然,有隻走寶嘅Square,cash app嘛。升乜?表面上係因為收購,實情係業績,文入面講。呢隻係走寶的,但,冇可能日日去望住冇買而升嘅股票,否則好快人都癲。
文入面仲會講,Amazon同Paypal業績後大跌,我會點處置
每日一圖方面,三個。第一個講大行評級,一隻股票一百幾十個分析員評級,BUY SELL HOLD,古語有云,BUY 即是HOLD,HOLD即是SELL,SELL即係爆煲。而家美股,60%嘅評級都係買入,20年新高。好事定壞事?你話呢?另外,大行評級已經失晒光環,同時間,點解分析員咁鍾意寫BUY?但又點解唔係全部BUY?Patreon有講
第二圖,中國股市跑輸美股就唔使講。但到底係中國差定美國勁?表面廢問題,但實際驗證到 — 你拎其他市場比下咪知。咁真相係點?文入面有講
第三圖,睇返歷任聯儲局主席,邊個任內美股最強?遠古嗰啲唔講,歷史由我開始。高佬雪茄伏Volcker,令人震慄的格林屍斑,Mastermind光頭佬Helicopter Ben白藍克,美利堅邵音音耶倫,同埋冇乜人記得但推出無限QE嘅現任鮑威爾,邊個任內股市最勁?文入面講。同場加映,最強又有幾強?一年有冇30%?
Good Read又係三篇。第一篇講美國人花幾多時間工作,留意唔係工時,而係講工時內你有幾多時間真係工作。重點:40%美國人試過工作時間做愛(咁冇話一定在公司)。又即係,在公司做自己嘢真係唔使內疚,我話嘅。文入面有講
第二篇,文化嘢。學過外文嘅就知,英文嘅串字系統係亂咁嚟嘅,同發音嘅關係極之複雜,經常都一個字母在唔同字就唔同音。其他語言唔係咁,韓文日文之類好大部份都一個字一個音,德文都係。點解英文會咁?文入面講。同場加映:應該99.9%美國人英國人都唔會睇得明幾百年前嘅古英語,但普通中港台中學生都約略睇得明幾千年前嘅古漢語,外國人覺得好神奇的。
最後一篇,人生唔係一條直線,投資都係,I mean 投資都唔係。2001年,1萬蚊買標普指數ETF,而家幾錢?五皮幾嘢。幾好丫。但唔止係馬後炮同你講複利的威力。有乜重點?重點係,當中無數咁多次熊市,幾次打回原型。你睇文就同你一路經歷個心路歷程,係每年平均8.5%呀,但絶對唔係直線上。睇完你就唔會再講啲咩 「我想全職炒股 我唔貪心 有100萬一年目標賺30萬」之類
==============
一週年!月頭訂最抵!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8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盈同音字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沙灘上回來◎楊牧
暮色從沙灘上回來
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
在海洋中,夏天依然輕呼着
自己的名字。我不免思索
季節遞嬗的秘密,時間
停頓;歲月真假的問題--
年代循環的創傷,而我
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
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
歷史不容許血淚的故事重演
他們動人的戲必須告一段落
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聽到
兵營裡一支黃昏的號角
遠遠地蓋過了不安的海潮
---
詩人曾琮琇賞析:
楊牧的《海岸七疊》中有三首十四行詩,分別是〈從沙灘上回來〉、〈晚雲〉、〈那不是氾濫的災害〉,三首詩都寫於一九七八年。這一年夏天,詩人回花蓮,在火車上認識了甫從劇校畢業,獨自行旅的夏盈盈。年底,從普林斯頓返臺訂婚,隔年初結婚。其間的詩,「每一刻都是一份光彩,對我來說,每一首詩都是對於生命和愛情的擁護。我從前絕對不敢想像,一個詩人如何可能編出一本完整的,快樂的詩集。我以為別人不可能,自己更不可能。」(〈《海岸七疊》後記〉)〈從沙灘上回來〉一詩,我們看到一個意志消沉的詩人重新找回對愛情的信仰與期待。
按十四行詩的基本原則,十四行詩(sonnet)指的是凡十四行的抒情短詩,允許說話人進行複雜思想情懷的描寫鋪展;但由於長度上的限制,無法作過多情節或情感轉折的鋪陳。〈從沙灘上回來〉就屬於這一範疇的抒情短詩。這首詩的事件輪廓雖然模糊,不過,若干意象、情節,參照楊牧這段時期的生命歷程,相互呼應。此時楊牧結束第一段婚姻不久,面臨生命中最大的傷慟。首句藉由與筆名楊牧的「牧」同音的「暮」,暗喻這段晦黯的婚戀。接著,詩人刻意經營「夏天」的意象:「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在海洋中,夏天仍然輕呼着/自己的名字」。暮(牧)後緊接著「夏」(夫人姓夏),除了點出初識的時地,很難不將這個「呼喚」,連結到愛情若隱若顯的召喚。「而我/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不妨視為兩人邂逅的情景之再現。此時的夏盈盈,不是京劇演出時英姿颯爽的刀馬旦(按:夫人為京劇演員,專攻刀馬旦),而是行旅中卸下濃厚的妝飾,一張清秀真實的面容。「又聽到/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調動感官的想像,注入「號角」的聽覺意象。並且使用感官動詞「我聽到」,使其抒情經驗在抒情主體「我」的引領下,不僅成為絕無僅有,無法重複的抒情情調,也邀請讀者進入情境,參與「竊聽」(overhear)。詩中完全沒有直接出現第二人稱的「你」,但頗有私人的情感密碼在其中,仍可視為一首描繪愛情的十四行詩。
我們談十四行詩,還不免聯想到前八後六,或四、四、三、三的段式,抱韻或交韻,音尺或字數等等律則。漢語十四行詩自二、三〇年代起已發展出一套依循與規範,包括音步、韻腳、體式等。而這些逐步建立起來的「傳統」,到了楊牧這裡,幾乎無迹可尋。楊牧以樹為喻,提出詩的「有機格律」(organic form):「每一首詩都和樹一樣,肯定它自己的格律,這是詩的限制,但每一首詩也都和樹一樣,有它筆直或彎曲的生長意志,這是詩的自由。」又以「音樂性」,強化「有機格律」的意義:「一篇作品裏節奏和聲韻的協調,合乎邏輯地流動升降,適度的音量和快慢,而這些都端賴作品的主題趨指來控制。」(〈音樂性〉)他認為,現代詩的秘密其實就在於如何安排音樂性的美,以及如何將文字加以驅遣、組織,而形成「詩的聲籟格局」。
如果韻腳在十四行詩裏的功能,在於把詩凝固、定型,那麼楊牧有意溶解、非典型化。這首十四行詩不乏韻腳的佈置:第三行「着」和第八行「車」押「ㄜ」韻,第四行「索」、第七行「我」、第十一行「落」押「ㄛ」韻,第五行「間」和第十行「演」押「ㄢ」韻。韻腳雖多,但韻與韻之間相隔較遠,並且散亂雜沓。這種不規則的韻腳反映詩人對愛情再度降臨的或雀躍,或期待,或不安的種種複雜情緒。直到最後三行,穩定而強烈的韻腳終於出現:「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聽到/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遠遠地蓋過不安的海潮」。詩人使用沙灘,石礁,海洋,海潮等海洋意象,以指涉身心的雙重流浪;因為命定的相遇,盈盈的出現有如「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躊躇,漂泊的靈魂有了安頓的所在。詩人自言這個時候的書寫:「我下筆往往是從容不迫的,所以我想像我又恢復我本來應該保有的安詳的面貌」。這一安頓的力量,出現在兩個仄聲韻腳「到」、「角」,那樣篤定沉穩,過往種種,騷動,離亂與不安,等待讓誰撫平。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從沙灘上回來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曾琮琇
盈同音字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突圍(選段) ◎楊智傑
(一)
是沙塵暴中
一粒沙的失眠
或篩自海面
又落回海面的雨。寂靜
重組
又完成了細節
從虧損到完足,辭海中同字首單詞
衍生著
未定義的事件──
是溫熱的沙,昏沉
的雨
微觀構成的整體亦容許例外
並在足夠遼闊的
可能性中,有限的移動
是沙(或者雨)
其意志皆不可逆。唯一的傾聽者
離去時刻
是太陽
曬暖無處不在的陽台
是沙或者雨
所有的存在
(三)
萬物都是自己的屋簷
延緩著抵達
本質
黑暗冰涼的心
室內的燭火循環
雨滴表皮輕微
蒸發
破裂。旋即恢復下墜
一切努力,無一不是關於
必要性的推遲
像屋簷的雨
分流、匯聚、迂迴轉進
看雨的孩子
溫柔的眼睛,一切的抵達
與岸邊
銀亮、冰涼的潮汐──並無分別。
萬物仍是彼此的屋簷。
--
◎作者介紹
楊智傑,一九八五年生於台北,南國孩子,人模狗樣。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等。詩集《深深》、《小寧》、《野狗與青空》。
(出自《野狗與青空》作者介紹)
--
◎小編宇翔的最後一篇賞析
(本賞析略為脫離本周主題,不以時序前後的差異作為研究基礎,〈突圍〉與〈超上海2019〉為同年發表的詩作。本篇將以兩首詩各自但隱隱相連的寫作策略為討論對象,擴充詮釋並比較分析)
我們既是眾生的一部分,又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孤獨、苦悶與哀愁。即便是沙也有它的失眠,它的破碎。一個人躺臥的睡姿竟也與沙漠中一座月牙狀沙丘如此神似,在風中消磨。一個人流下的淚,當中的水分竟可能是千百年前另一個人撫摸過的浪。這首詩所揭示的微細與共通,甚至科學一點的解釋也有無限的詩意,譬如海洋中礦物質微量元素組成的比例總是維持恆定,正恰好與人體血液中礦物質的比例一樣,我們的先祖來自海洋,我們曾是海洋的一部分,正如你我也都是《辭海》中的一部分,萬物與萬物相應而生,互文並且創造,當一雙眼搜索到早晨裡的葵葉上,葉上三點水,當水的意志從偏旁介入心中,心中暗湧的詞彙定然不止一個,萬物在複雜中衍生著自身,有時不可定義,有時訴諸於詩意,憑藉想像,且這想像只屬於你。
這首詩中渺小的意象正〈突圍〉著它的主題,是這樣的宣示:例外可以被容許,整體由微觀構成,像沙粒堆砌出大漠,水分子激湧著洋流──無限的碰撞與巧合,一切都可能發生,這世界足夠遼闊(在此是帶著詩人的溫柔與樂觀的,毋寧說是他的詩觀),因此我們理應移動,讓沙去傾覆它的大漠,讓水去改向它的洋流,縱然我們的移動有限,但正因有限而無限激勵、挑釁,並且一旦為之便不可逆,縱然僅只一粒沙的滾動,一珠水的蒸散,微觀必然推動龐觀,那沙可能已經吹到某人的窗前,那水可能正在某個孩子的眼中滿溢、流動,承載透明。
「萬物都是自己的屋簷」,「屋簷」的意象值得深究,其實下一行就已透露,抵達正被「延緩」,因此這溫馨的意象,無非要求著旅人停留。在此,旅人其實也就是萬物,不信你問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天地是旅舍,開放、包容著我們。幾百年後蘇軾進一步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將這概念向「個人」推進,假若我將自己的肉身看作旅舍,我也只是我人生中所走過的行人。又過了幾百年,楊智傑在〈突圍〉中,或許在哲學上又更進一步,反對這個人主義與相對主義的姿態,也就是說:假若我們的一生只在自己的屋簷下獨身度過,我們的本質無非向內塌縮,自己的一顆心,黑暗冰涼而已。
在這獨身的屋簷下,詩人點起了一根蠟燭,這火的元素驅動燃燒,讓萬物以輪替、交換、延異,繼續下去──果然元素被推動了:雨水開始蒸發、破裂,聚合復下墜,流動、集合、形成烏雲,開始大雨,最終抵達一個孩子看雨的眼中,盈盈中充滿光輝,比看燭火的眼睛更亮,更有情。這孩子的眼睛如一滴露,裡頭因絕對的孤寂而得以剔透,容納全世界──水的元素因火的協助,抵達了無窮的愛與好奇。
這愛與好奇如此有說服力,因為這一切都只是物質在試圖完整自己,無形中表達了自己,在自然中整合並擴及。
而這孩子眼中的水,又與岸邊的潮汐有何分別呢?沒有分別,因為萬物不再是自己的屋簷,萬物「仍」是彼此的屋簷。最後一個「仍」字多安慰,彷彿前面的誤解都不算數,我們也曾眼看著一個人自私、背叛、逃離,但我們篤信還有相遇,胸懷諒解,心中對他說:「我們仍是朋友」、「仍然可以依靠彼此」,是這樣一種化解,直接全不隱諱,抵達不可思議的同理、共情,僅僅一個「仍」字,沒有別的語言,惟堅信的「仍」,在詩的最後,給人一瞬震懾與長久的鎮定。詩人的意志柔軟循環,透過詩,以水象,迂迴轉進我的眼底,幾乎改變了視網膜的構造,修正了折射的曲度,彷彿我正視見的這世界不再窮兇、暴力。
〈超上海2019〉(請見文末附詩)則是完全不同的路數,它試圖揭示這世界的窮兇與暴力,因為溫柔的世界固然真實,但真實的世界不免充塞暴力。
在這首詩中,意象突然闊大了起來。我尋思這作詩法,似乎的確是逼不得已,或者一種涵括的,網狀的,設計的,幾近3D建模的困難。彷彿不那麼巨大就無法將當中的迷惘、錯亂化為具象,就無法承載這世界中,種種細微的爆炸。超上海是虛構的,如真實世界的投影,毋寧反過來說,真實世界才是它的投影,因為真實世界更加虛構、不可捕捉、猶疑,一旦微觀去看,就會陷入這萬花筒與幻燈片,看似真切、鮮豔、明亮,其實單薄、重覆──沒有生命的實感。因此,詩的一開頭就以矛盾修辭法揭示了這困境:
「深度虛構的人民可能突然立體起來」
虛構到底,反而突然立體。整個東亞可能僅是腦中幻象,所有現實細節:石牆、粉塵、麵館、影像,都可能只是一場夢的繁殖、量產,永遠如陀螺旋轉,不為了甚麼地,那樣空轉。
「贗品般六月的光奪窗而入午後的大雨」
楊牧也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在〈有人問我公理與正義的問題〉,楊牧說,當外頭嘈雜趨於休止,風雨打落了蕉葉,天空投下虛假的陽光──這強烈的時空感,卡爾維諾也曾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說:「幻想即是下雨的所在。」一瞬間,一個人對於時空的搜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幻想,想到這雨勢擴及到了哪裡;想到世界之大,有些地方也萬里無雲;想到雨水作為象徵,這複數的龐雜;想到歷史或許是分歧的,並且進一步,將在此刻分歧得更多,如一棵博弈樹開枝散葉。不僅是意象龐大,在細微之處,甚至連量詞都乘載著超負荷,諸如「一千個線上賭場同時刷牌/ 一萬尾外送的機械魚」甚至「地鐵清潔員、文創區保安、無政府主義者/ 或無人工廠巨大機械臂」這些人影重重如鬼魅,其數目當然也是不可窮盡。
這量與質的放大、壓迫、瘋狂,近乎吞沒了我的閱讀感官,我很好奇它將如何接續下去,即便它的斷句與分行帶來頓挫的節奏,有效地推進,鏡頭長短交錯,適時抒情,我確然仍處在不安之中,我渴望某種秩序,或許這正是作者要求的效果,不安。而詩歌最終拒絕了單一的律法,揚棄秩序,它走向了矛盾的揭示,並整合矛盾。當我讀到這一段時,彷彿全明白了:
「劉不再回覆。2019在超上海
一組5G訊號
暮空中,劃破了自己生命中的萬里無雲感」
紛雜的雨聲消失了,一個人的心中無比靜謐。因為一切都是矛盾、對比,龐大混沌畢竟只是兩極的一面。因此現實無非就是超現實,未來無非就是過去,反之亦然。而敘事者無非就是那重重的鬼影,同時是我的祖輩,也是劉。
我注意到,縱然可能只是我的超譯,但我發現,「劉」這個姓氏與「留」和「流」完全同音,而這兩個同音字又是矛盾的對比。似乎指涉著時間的主題,2019的難題,超上海的困境──留就是流,流就是留,如果2019是過去,也絕對是未來。那麼到底甚麼是2019?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想到援引一個古老的典故,一講就能明白。
葉維廉在《比較詩學》中指出「時」的字源,在古字的形象上乃一個人「足踏地面」,形象的演變引發了「止」和「之」兩個字的誕生,同時兼含動(之)和靜(止),因為足踏地面既是行之休止,亦是止而將行,近乎一種舞蹈的律動。太陽的行而復止,止而復行,這瞬間的停駐與延續,同時包容過去與未來,對初民來說,便是「時」──這原本抽象的意念,存在於古字之中,其實是具體事象的活動,也是生存環境的提示,不如說,是太陽與時間在表達自己。漢語的這種結構甚至影響了大導演艾山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在電影中發明了「蒙太奇」的技巧。
那麼,「2019超上海」到底是什麼?毋寧問,時空是什麼?「2019超上海」既是過去,又是未來。但也絕對可以倒過來說:它不是過去,更不是未來。那麼「2019超上海」到底位於什麼時空?這時間與空間所拼組而成的標題,中間夾了一個「超」字,是暗指時間與空間彼此超趕,永遠變動、不可定義嗎?這兩極的融合與騷動,無休無止,詩中不斷出現過去與未來,卻絕口不提「現在」。如果再自問一次,什麼是時空?劉,我想,現在,答案已經在你我心底。
--
超上海2019 ◎楊智傑
—— 這是一個昏昏欲墜的過去
深度虛構的人民可能突然立體起來
東亞的腦皮層上
發燙的金融區靜靜產卵:
石牆、粉塵、一些粗劣麵館、中央電視和賽博格電影
贗品般六月的光奪窗而入午後的大雨,增加了歷史分歧的維度──
2019我與劉在半島酒店碰頭
劉,一如既往,從未出現。像一個殘次的幽靈
思緒清晰,但呈像模糊……
擴增實境、浮空投影、行動支付。各種奇觀驅使我們
閉眼走向祖輩的外灘,在麻將館與
二胡聲中尋求對抒情時代最後的誤解
從2019到2019。沒有一次我真正
想起過去。出租車師傅拉嗓:「对美贸易战
我看还要再打十年以上」
烈日一片漆黑
我變得更盲,也許,更不確定
──又一座新上海懸浮於上海上空!
往東,往電視塔。往北
工人體育場、「冰雪大世界」。一千個線上賭場同時刷牌
一萬尾外送的機械魚
同時故障
劉似笑非笑,像那唯一不願透露結局的人
「明日我們都將更容易
讓兒孫
從擦亮的空氣中看見未來的財政部門。」劉不明白
時間,這全新的信貸業務
正迫使另一代人在黑暗中屈膝、倒下
成為地鐵清潔員、文創區保安、無政府主義者
或無人工廠巨大機械臂
確保未來和
未來間的包裝,嚴格遵循明亮清晰的標示……
劉不再回覆。2019在超上海
一組5G訊號
暮空中,劃破了自己生命中的萬里無雲感
我知道他將是最後被傾倒在江面的人。顱骨碎裂
永遠改變了記憶的環並一一被回收至黑色塑膠袋裡
劉。
2019,要理解現實僅屬
一次性的超現實
此後我們身體、心靈和家族史將異常柔軟
讓孫輩在彩繪飛機上,滑iPhone,等傳到前頭的好消息──
四面八方都是陰沉、明亮而非物質的蛹。
而那曾在強光中破產的祖輩背著我
陌生的方言對我說
「劉,你從外幣到房產金融的知識都不夠」
2019。這是一個昏昏欲墜的過去,但它仍然是過去。
也毫無疑問是未來。
(本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在文學發展的過程中,文學獎是波是浪,卻不是海的本身。
——向陽,2003年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楊智傑 #林榮三 #林榮三文學獎 #時空 #渺小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