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盂肱韌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盂肱韌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盂肱韌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盂肱韌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24的網紅張嘉哲 骨科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見但被忽略的肩膀疼痛-肱骨前位移】 大部分人對肩膀痛的第一直覺-1️⃣五十肩 對運動稍微有點概念的-2️⃣肩夾擠 但其實在臨床上看到 更常見肩膀疼痛成因其實是📌肱骨頭前位移(humeral head anterior translation)📌 這類病患主訴最常見✔️肩膀前側疼痛、✔️手無法...

盂肱韌帶 在 Andy-In-Chain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3:17:27

⭐️女性重訓常見問題-划船⭐️ (肱骨前移: Anterior humeral glide ) 時常看到 女性學生划船時,有肱骨前移 而且感受不到背肌的狀況 我會建議試試 1.單手啞鈴划船 2.TRX or 輔助式引體向上(中立握or 反手45度) 3.單手器材的划船 4.站姿的划船動作 1....

盂肱韌帶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0-07 12:49:13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如何防止運動傷害?健管師葉宗祐分享「運動前暖身、運動後伸展」正確做法,動得健康又安全 葉宗祐健管師 目前任職101安杏診所健檢師,有五年的健管師資歷,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擁有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健康管理師執照、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 保健營養規劃師執照,曾任職運動力學...

  • 盂肱韌帶 在 張嘉哲 骨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4 14:00:28
    有 53 人按讚

    【常見但被忽略的肩膀疼痛-肱骨前位移】

    大部分人對肩膀痛的第一直覺-1️⃣五十肩
    對運動稍微有點概念的-2️⃣肩夾擠
    但其實在臨床上看到
    更常見肩膀疼痛成因其實是📌肱骨頭前位移(humeral head anterior translation)📌

    這類病患主訴最常見✔️肩膀前側疼痛、✔️手無法後揹扣內衣或洗澡
    手往後揹的動作主要為肩關節內轉
    這個動作中
    若最深層的✖️穩定肌群(肩胛下肌)無有效發力✖️
    反而以外層的✖️發力肌群(胸大肌、闊背肌)主導✖️
    就會產生肱骨頭前位移的代償
    造成肩關節前側結構受損(包含:關節囊、盂肱韌帶GHL、喙肱韌帶CHL、肩胛下肌、二頭肌長頭、旋轉肌間隙)
    關節囊、韌帶發炎久了就變成五十肩
    旋轉肌附近發炎久了就變旋轉肌撕裂

    不論你選擇何種治療方式(打消炎針、健保復健、增生修復、開刀)
    只要這個動作模式沒改變
    就只是放著等復發⚠️
    唯有🔑主動治療調整動作🔑、並🔑改變大肌群主導發力的動作模式🔑
    才能根治疼痛

    #大肌肌 #肩夾擠 #五十肩 #肩膀痛
    #動作控制 #疼痛治療 #運動治療
    #傷後復健要與生活連結
    #解離運動聽過沒有 #極致的動作控制
    #3D動作分析

  • 盂肱韌帶 在 Goddess Yoga T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1-06 14:48:08
    有 12 人按讚


    認識人體最靈活的關節 : 肩關節 shoulder joint

    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關節盂周緣有纖維軟骨環構成的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肱骨頭的關節面較大,關節盂的面積僅為關節頭的1/3或1/4,因此,肱骨頭的運動幅度較大。關節囊薄而鬆弛,下壁尤甚,附著于關節盂的周緣,上方將盂上結節包于囊內,下方附著于肱骨的解剖頸。關節囊的滑膜層包被肱二頭肌長頭腱,並隨同該肌腱一起突出於纖維層外,位於結節間溝內,形成肱二頭肌長頭腱腱鞘。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少且弱,在肩關節的上方,有喙肱韌帶連結于喙突與肱骨頭大結節之間。盂肱韌帶自關節盂周緣連結于肱骨小結節及解剖頸的下分。
      肩關節為全身最靈活的球窩關節,可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加以關節頭與關節窩的面積差度大,關節囊薄而鬆弛等結構特徵,反映了它具有靈活性運動的機能。肩關節周圍有大量肌肉通過。這些肌肉對維護肩關節的穩固性有重要意義,但關節的前下方肌肉較少,關節囊又最鬆弛,所以是關節穩固性最差的薄弱點。當上肢處於外展、外旋位向後跌倒時,手掌或肘部著地,易發生肩關節的前脫位。

    ** 肩關節解剖 **
      肩關節是由六個關節組成,分為肩肱關節、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喙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肩關節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範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后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愈合,增強了其牢固性。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因此當上肢外展時,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如上肢外展外旋后伸著地,肱骨頭可衝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關節前脫位。這時患肩塌陷,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形成所謂的「方肩」。

    ** 肩關節的運動 **
      肩關節的運動時各關節間的協調運動,肩肱關節運動時肩胸連接處隨之運動,此協調運動稱為肩肱節律性,肩關節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在此以後肩胛骨開始旋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當外展至90°以上時,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
      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在正常情況下為:前屈上舉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舉160°-180°、內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貼壁45°)、水平位內旋70°-90°(或貼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關節的活動是以胸鎖關節為支點,以鎖骨為杠桿,因此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又可因「肩胸關節」的活動而增加。肩關節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肩部易發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參與肩關節運動的肌肉主要為肩部肌肉,而且肩關節運動需在上臂肌肉協助下共同進行。肩關節的運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當的穩定,其二是肱骨頭和關節盂之間須保持密切相接(這主要是由肩袖來完成)。因此,參與肩關節運動的骨骼肌並不單純地只供給關節動力,在穩定肩關節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
      肩關節屬於球窩關節,能作多軸性靈活運動,同下肢髖關節比較,肩關節的運動幅度較大,但穩固性差。
      肩關節可以完成七種動作: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環轉。
      (一)屈:從肩關節冠狀軸前方跨過的肌XX有屈肩關節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和肱二頭肌短頭。前屈的運動範圍約70°。
      (二)伸:從肩關節冠狀軸後方跨過的肌XX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闊肌、三角肌後部纖維和肱三頭肌長頭。后伸時,由於受到關節囊前臂及肱骨頭與喙突相接觸的限制,故運動範圍小於屈的範圍,約為60°。
      (三)內收:從貫肱骨頭的矢狀軸下方跨過的肌肉能使肩關節內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闊肌和肩胛下肌。內收時,由於肱骨頭滑向關節窩的上方而受到軀幹的阻礙,其運動範圍很小,約為20°。
      (四)外展:從矢狀軸上方跨過的肌肉,可使肩關節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纖維)和岡上肌,當肩關節旋外時,肱二頭肌長頭也參與外展。肩關節外展時肱骨頭滑向關節窩的下方,所以運動範圍較大,約90°。
      (五)旋內:沿貫穿于肱骨頭中心與肱骨小頭中心之間的垂直軸,上臂可作旋內和旋外運動。凡由內(起點)向外(止點)從垂直軸前方跨過的肌XX有旋內作用。旋內的肌肉有背闊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纖維。旋內時,肱骨頭在關節盂內向後滑動,肱骨大結節和肱骨體向前方轉動。
      (六)旋外:從垂直軸後方跨過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岡下肌和小圓肌。旋外時,肱骨頭在關節盂內向前滑動,肱骨大結節和肱骨體向後方轉動。當上肢垂直時,旋轉運動的範圍最大,可達120°。
      (七)環轉:三角肌(三個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鋸肌、背闊肌、大圓肌、小圓肌。

    Os paso vídeo sobre el manguito de rotador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