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皮膚痛感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皮膚痛感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皮膚痛感冒產品中有1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愛斯德瑪 X 冰淇淋 專屬優惠 https://reurl.cc/KrQroM 🔺優惠期限:~10/10 好閱讀圖文版: https://icequeen.tw/loveisderma-2/ 粉刺真的是我近年來的皮膚課題 生完兩個小孩我的肌膚狀況開始變得很不穩定 下巴粉刺超多時不時冒痘 尤其現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美上美皮膚科診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保養品擦來起刺刺的,是不是正常現象?保養品會刺的原因很多,我把原因分成五大類,讓我來告訴你會造成保養品會刺的原因,以及有哪幾種刺痛感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人在使用 #保養品 時感到有刺痛感,就會問我是不是因為皮膚缺水? 當你在使用 #保養品 時,而有哪種刺你必須立刻停用? 如果刺痛的感覺讓你...
「皮膚痛感冒」的推薦目錄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喜多食旅手札 - 新竹/台中/日本各類食、旅資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An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Lynn / リ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桔初少女Gra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皮膚痛感冒 在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皮膚痛感冒 在 喜多食旅手札 - 新竹/台中/日本各類食、旅資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8:18:36
幸仁酸 x Pee秒蕾射 09/10~09/13限動上滑一起買 #跟到這團現省1萬3到1萬5 #詳細內容看文中到文末 #有問題想問可以私訊我 五到八月的時候因為疫情一步都不敢去做臉,但又很想做保養,畢竟單靠保養品能做到的依舊有限,還好最近趨緩了,又可以開始保養了,今天要順便來找你們一起買!讓你們省...
皮膚痛感冒 在 An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7:51:22
關於保養臉是不是ㄧ個必須的消費行為 那真的得看每個人的膚質狀況 定期保養對我來說就是維持皮膚機能方式之一 挑對店家選對適合自己的療程 真的是可以維持皮膚狀態 當然這跟保養車子一樣道理 / 記得之前問大家知道什麼是彩衝光嗎? 如果之前也有看我推薦蜂巢雷射皮秒的 那我會說彩衝光相對溫和許多 彩衝光利用專...
皮膚痛感冒 在 Lynn / リ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21:05:47
年紀大了以後代謝功能變差,稍微熬夜喝酒就爆痘🥲 前幾個禮拜收到一瓶詩嫚特smarterspa-ANTI BAC PACK 白白痘修復液, 來自smarterspa 30年的SPA品牌,具有抗痘調理、淡化痘疤暗沉功效, 而且敏感肌也適用!裡面添加的植物性弱酸非常適合混和肌偏油性, 讓皮膚增加彈性防止老...
-
皮膚痛感冒 在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26 18:07:15如果保養品擦來起刺刺的,是不是正常現象?保養品會刺的原因很多,我把原因分成五大類,讓我來告訴你會造成保養品會刺的原因,以及有哪幾種刺痛感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人在使用 #保養品 時感到有刺痛感,就會問我是不是因為皮膚缺水?
當你在使用 #保養品 時,而有哪種刺你必須立刻停用?
如果刺痛的感覺讓你非常的不舒服,甚至出現泛紅、#發癢、發燙、起疹子等等症狀,請立刻諮詢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因為你有可能是 #過敏 了!
新年新希望,油痘肌膚不冒粉刺►►https://goo.gl/6EyuUr
延伸閱讀-保養品該怎麼選►►https://bit.ly/2P0s2Jv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官網:
https://www.drxmedgroup.com.tw/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rpretty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個人官網
https://dracnescar.com/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celina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Instagram
https://goo.gl/UCEwyi
※逛逛莊醫師推薦保養品
https://shopee.tw/drcelina -
皮膚痛感冒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28 21:45:00#皮蛇 #皰疹神經痛 頭部或身上有刺痛感,冒出疹子、水皰,有可能是皮蛇(#帶狀皰疹)纏身!皮蛇纏身有什麼症狀?我們訪問了真實案例現身說法,訴說這種疼痛萬分的感覺!什麼族群又該小心呢?讓我們來聽聽宜婷和培樺用道地的台語聊! #台語解說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開發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是皰疹後神經痛?
🔸真實案例現身說法!
🔸皮蛇發病原因!
🔸皮蛇期間注意事項
#影片大綱
🔸為什麼會長皮蛇 - 曾感染水痘,復原後病毒潛藏身體,抵抗力較差時發作。免疫力低下,如50歲以上、三高、癌症、營養不良、 壓力大者應特別小心。
🔸訪問真實案例 - 長皮蛇之經歷
🔸皮蛇的症狀 - 皮膚無表徵,但出現不適→長疹子、水皰→膿皰、結痂;有些人皮膚痊癒後仍感疼痛,此即「皰疹後神經痛」,為避免皰疹後神經痛,建議懷疑患有帶狀皰疹時儘快看醫生。
🔸長皮蛇的注意事項 - 避免傷口感染及刺激性食物(炸物、酒精、辛辣)、冰敷、多休息、多補充維他命,50歲以上可考慮施打皰疹疫苗。
🔸皮蛇長一圈會致命? 一般來說只會長單側,除非抵抗力極差,才有可能會長一圈。
主講 :賴宜婷。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楊筱薇。汪俐彣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水痘 #疹子 #水皰 #針刺感 #火燒感 #皰疹後神經痛 #皰疹疫苗 #免疫力下降 #三高 #壓力大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
皮膚痛感冒 在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1-20 18:14:30增生性疤痕、蟹足腫就是俗稱的凸痘疤!凸痘疤很難做痘疤治療,這些增生性疤痕有一些治療方式,例如施打病灶內類固醇、5-FU,或是手術切除,與施打雷射,目前這些痘疤治療皆有一些幫助。
有蟹足腫、增生性疤痕體質的病人,經常因為一顆小痘痘,甚至連長青春痘的病史都沒有,下巴與胸前就會冒出很硬、像石頭一樣的疤痕。
尤其是胸口、上臂與背後,都會因為體質,產生難看與搔癢、疼痛的疤痕。
現在透過穿透力比較強烈的氣化式雷射,例如『UP雷射』!
不但可以汽化掉一些頑固的疤痕組織,更可以讓新生的組織比較趨近於正常的膠原蛋白成分。
這樣一來一往,可以讓原本凸起來,並且很癢、會痛的疤痕改善外觀,並且減少疼痛感。
每一次治療皆可以感覺到疤痕軟化許多。
透過『UP雷射』的氣化功能,疤痕可以打出許多小小的通道!
讓原本一定要施打的藥物如類固醇、5-FU等,可以透過暫時製造出來的通道,均勻地進入到皮膚。這個我們叫做laser-assissted drug delivery (雷射輔助經皮投藥)。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官網:
https://www.drxmedgroup.com.tw/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rpretty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個人官網
https://dracnescar.com/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celina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acne_scar_queen
※逛逛莊醫師推薦保養品
https://shopee.tw/drcelina
皮膚痛感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斯德瑪 X 冰淇淋 專屬優惠
https://reurl.cc/KrQroM
🔺優惠期限:~10/10
好閱讀圖文版: https://icequeen.tw/loveisderma-2/
粉刺真的是我近年來的皮膚課題
生完兩個小孩我的肌膚狀況開始變得很不穩定
下巴粉刺超多時不時冒痘
尤其現在又常需要戴口罩
所以長時間肌膚悶住的情況下膚況又更不好
痘痘都超難消
造成一堆痘疤、閉鎖粉刺
這些肌膚問題解救我的是「愛斯德瑪」
他們家最有名的就是凍膜
我一直都有持續使用
🔵B5保濕凍膜+⚫️竹炭深層淨顏面膜
但真的要解決閉鎖粉刺
超推薦 ⭐️8°完美複方亮顏精華液
是濃度8%的親脂性杏仁酸
用溫和的方式來代謝肌膚老廢角質
讓我的問題肌膚變得透跟嫩
當然有粉刺問題飲食也要注意
辛辣油膩還有乳製品儘量少碰
加上⭐️8°完美複方亮顏精華液
2週就可以看到改變!
我會先用溫和的🥒小黃瓜胺基酸卸洗潔膚凝露
洗臉卸妝就用這瓶
1、第一道卸妝模式
不沾水直接先全臉按摩
可以溶解彩妝
然後就會「牽絲」
會變得稠稠的之後再用清水洗淨就會完成卸妝模式
2、第二道洗臉模式
將凝露加一點水,就可以在手中搓揉起泡
開始清潔臉部肌膚
洗完臉變得乾淨又不緊繃
同時覺得保養品變得更好吸收
才來上保養品時就會使用杏仁酸來代謝痘痘或粉刺
我都是晚上用完去睡覺
隔天起床真的會覺得一天比一天皮膚又更好!
然後再加強使用凍膜
有粉刺痘痘的部分我會用⚫️竹炭 加強清潔
兩頰偏乾的肌膚我會用🔵B5保濕
厚敷約0.5cm大約20分鐘
如果有不舒服刺痛感就可以先用刮棒刮掉
尤其如果是曬後肌膚也很推薦把凍膜冰到冰箱
曬後使用B5厚敷曬後缺水肌膚立即鎖水補水
另外他們家的美白身體乳也超級好用!
我難得用到吸收快不粘膩香味又很清香的身體乳
而且身為敏感肌的我使用起來也覺得溫和舒服
也不會太大條旅行帶著也超方便!
接近秋天也要慢慢讓自己白回來 🥰
以上是我最近很愛的幾款愛斯德瑪的保養
真的有改善我的肌膚狀況回到穩定的狀態
脫離口罩肌
還給肌膚舒暢感
❤️愛斯德瑪 X 冰淇淋 專屬優惠
https://reurl.cc/KrQroM
🔺優惠期限:~10/10
好閱讀圖文版: https://icequeen.tw/loveisderma-2/
皮膚痛感冒 在 桔初少女Gra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再…再一場就好…】
開台的日常就是
每天化妝、每天晚睡、疲於保養
實況主的悲歌誰人知QQ
某天赫然發現18歲(❓)的我
竟然❗️鼻頭粉刺超多、臉頰毛孔粗大❗️
整張臉暗沉的像絕症末期病患
這樣下去再也沒有哪款恐怖遊戲
比我的臉更可怕了💀
因此我帶著那張呼呼黑黑的臉
衝進「聖宜診所」大喊:誰能救救我的臉R‼️
此時一位美女醫師迎面而來並溫柔地說:
我來讓妳 #遠離月球表面 吧🌕
完成浮誇的開場後
美容師引導我進到裡面的美容床
溫柔的為我卸去遮羞用的濃妝
完成後肌膚感受到不曾有過的清爽透氣✨
接著由 #李碧文醫師 (醫師超美💓)
詳細並耐心地解答我所有疑問
過程也不斷安撫我對膚況惡化的恐懼
最後也安心地聽從醫師建議
選擇 #飛梭雷射
原先相當害怕雷射的疼痛感
但是❗️醫師技術實在太好了❗️
過程中我還差點睡著💤(絕對不是因為我豬豬)
術後,經過一週的修復期
終於 #煥膚新生 回到18歲該有的膚況啦🤣
前面提到的皮膚問題都改善許多
最最最明顯的是整張臉變亮了❗️
現在只要上個淡妝就超美 根本蛋白肌🥚
不用害怕素顏出門被叫阿姨了
感謝 #聖宜診所
#精雕細琢完美妳型
讓我前幾天在小琉球產出一組又一組
美到冒泡的網美照🧜♀
😍更多術後美照詳見9/17(五)的發文
#桔初少女 #實況主 #直播 #youtube #twitch
皮膚痛感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