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懷孕真的不行嗎?
看到捷運上禮讓孕婦的標示,耳邊傳來熟悉的廣播「請優先禮讓老人、孕婦、及行動不便的旅客」心裡想起剛剛門診病人無奈的玩笑:「其實不用讓,大家看到孕婦應該都想閃的遠遠的。」、「醫師,我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懷孕未滿三個月不能講了,因為一講了就會開始受到很多限制,一下這個不能吃、那個不...
這些事懷孕真的不行嗎?
看到捷運上禮讓孕婦的標示,耳邊傳來熟悉的廣播「請優先禮讓老人、孕婦、及行動不便的旅客」心裡想起剛剛門診病人無奈的玩笑:「其實不用讓,大家看到孕婦應該都想閃的遠遠的。」、「醫師,我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懷孕未滿三個月不能講了,因為一講了就會開始受到很多限制,一下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做,連去看牙也被牙醫勸退。」 回想起孕婦發現新大陸般的神情,我真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笑的是這位孕婦真有幽默感,但只要想到這幾年聽過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懷孕禁忌,我也忍不住想為廣大的孕婦們打抱不平。不僅生活中的禁忌一堆,連去美容院按摩、到醫美診所除毛,也都會被視為是「不定時炸彈」,要是日後孕婦流產,肯定遭受牽連怪罪。
孕婦禁忌多,來自這三個原因 「懷孕就要多躺、少動,才不會流產?」、「孕婦最好不要打疫苗,以免影響胎兒」......這麼多禁忌,到底都是從哪來的?
1.醫學至今難以預測流產
雖然生殖科技不斷進步,但人類至今仍難以百分之百確保每一個胚胎都發育順利、完全。
根據統計,全球孕、產婦死亡率已經比半個世紀前降低了五倍,但若單看早期流產、胎死腹中和早產的發生率,數字卻沒有太大的改變,甚至隨生育年齡普遍延後而微幅地提高。
而新上市的高貴安胎藥、更精細的超音波技術,幫助其實也有限。舉早期流產為例,雖門診可用超音波檢測、出血可以補充黃體素,但若一開始胚胎就不正常,最終還是會自然淘汰而流產,跟孕婦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關係也不大。
2.哀傷的情緒需要找到出口
再加上,人們多半善於慶賀好消息,一旦發現喜事變成喪事,往往不知如何應對。
大多數人認為產房沒有奄奄一息的癌末病人、也沒有反覆進出加護病房的慢病,應該是醫院最歡樂、溫馨的地方。但產房也有陰暗面:一旦碰上殞落的新生命、急著出生的早產兒,為了化解悲傷的情緒,不管是孕婦或身旁的親友,不免會想找個對象來埋怨、怪罪。「如果妳乖乖躺著就不會早產」、「一定是我吃了不好的東西才這樣」、「會不會是那天去按摩後造成的影響」...... 3.孕婦相關的科學研究太少
醫學上做不了預測與解釋,情緒又需要找到出口,這時,各種有意無意、卻無科學根據的推論自然通通被拿出來歸因。久而久之,搞得大家一懷孕就緊張兮兮、深怕做錯了什麼。
翻開媽媽手冊,關於孕婦的食衣住行也是一大堆建議。但我發現很多事情也都沒有說清楚、講明白。『孕婦不要使用顏色過重、香味過濃的化粧品』,但到底怎樣是過重、如何才是過濃呢?
有些產品會在使用說明上標註「孕婦使用前宜先諮詢產科醫師」,但其實產科醫師不是百科全書、教科書也難以窮盡市面上所有產品,再加上許多臨床試驗礙於醫學倫理,根本沒納入孕婦做研究,因此,許多禁忌的答案不是「無解」,就是不同的醫師有不同的解答。 「少一事」有時候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衍伸的結果,就是各行各業遇到孕婦的大小事,假使沒有明確科學證據的狀況下,也是「先禁止再說」。搞得孕婦如驚弓之鳥、吃什麼喝什麼都膽戰心驚。
像是知名咖啡店標註「蘆薈孕婦不宜」、紅極一時的蝶豆花被謠傳成容易導致流產、而醫美診所也說,懷孕期間不建議執行非急迫的醫美手術,如除毛、霧眉,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這裡面當然有一部分是出自寧可信其有的謹慎,但難免也有些是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反正只是暫時受限制,又沒什麼害處」。 但有些事情,從促進整體健康、提升孕婦照護品質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好比「懷孕盡量多躺、少動,才不容易流產?」就使得孕婦運動長久以來被視為天方夜譚。但早有大量文獻證明運動和早產、流產無關,且懷孕時維持運動還能減少孕期不適、幫助順產。
有些牙醫師建議孕婦生完再來看牙,但孕期因賀爾蒙改變,牙齦容易發炎腫脹,其實是最需要口腔照護的族群。我門診中就常碰到強忍牙痛的孕婦求助無門。
流感季節,有些孕婦也會怕打疫苗會影響胎兒,但事實的真相是,孕期免疫力較差、罹患流感、甚至變重症的機會都較高。(切記,流感疫苗是死菌疫苗,對胎兒不會有影響,各大醫學會都建議不分孕期的孕婦施打流感疫苗,以免延誤抗體產生的時間。) 那至於醫美、喝蘆薈汁這些非影響健康的事情呢?
以除毛來說,不管是雷射機器的廠商、執行的醫師,甚至是作為孕婦生活指南的「媽媽手冊」總會抱持一個態度,「除毛也不是多必要的事,生完再做就好」(PS除毛可以用任何字去替代)
我想,醫師當然有權拒絕收孕婦,但我可以理解卻不太認同。畢竟,從科學角度看,亞歷山大雷射除毛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熱破壞皮下毛囊,對其他器官並沒有傷害,當然對隔著子宮羊水的胎兒也不會有所影響。
再者,今天談的是除毛,如果用這樣的邏輯推導到孕婦的所有事情呢?而且誰來決定必要非必要,一直固守舊的邏輯,反而很容易犧牲了孕婦的自主性。這個社會到底是尊重孕婦,還是把孕婦當作牛鬼蛇神呢?
流產跟吃了什麼食物無關 「沒辦法啊!就是以前的孕婦愛怪東怪西害到現在的孕婦」文章寫到一半,隊友冷冷的在我背後這麼說。我回頭翻了他一個白眼:「有時候是其他人去怪孕婦,並不完全是孕婦愛牽拖好嗎?」 這種難題絕對不是單一個人的錯、也不是一時半刻的能解得開的結。有時候需要很多人、好幾個世代的努力
回歸到我個人能做的層次,就是每次門診多花幾分鐘和孕婦說清楚、講明白,用字遣詞、因果關係做好釐清!
皮下出血疫苗 在 蘋果即時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到院檢查,醫生也是無解...
#疫苗 #副作用
《打新冠疫苗現恐怖副作用!正妹頭髮掉光 還有頸部皮下出血、半身麻痺》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10812/ZGOLQF5DCZDFJICOCMCR3JFTNU/
👆看《蘋果》解怨氣保平安
皮下出血疫苗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4 +0 上課時間比講疫情多的一天】
■今日高雄+0,全國最多還是台北的市場群聚,市場人員移動清查上比較困難,也造成感染不斷重複發生,希望這波中央地方行動後能夠控制下來。在雙北的社區傳播要清零,應該還是要擴大幾起群聚感染疫調的腳步,包含熱區篩檢,趕快控制下來。
■高雄昨天疫苗打了24928人,施打率91.21%(前天99%,昨天101%),今天上午也有97.9%,總計高雄疫苗覆蓋率已經接近12%,施打率分流後略有下降,感謝不在籍長輩的配合,下週會專門有一天來補打。中央撥補的下一批疫苗週一就會到位,一定都打得到。
■7/6 8:30開始,四大接種站(巨蛋、展覽館、鳳山體育館、岡山農工)提供72歲以上長輩補接種(包含不在籍),請分散前往。
#高雄篩檢一覽:
■高雄社區公費篩檢(防疫專案、社區民眾、機構人員),累計篩檢13638人,均陰性。
■恩主公-仁武群聚,累積篩檢1483人,累計19人確診(無新增),其餘陰性。
■Delta專案接觸者匡列,專案PCR558人,一般民眾快篩+PCR1646人均陰性。
■環南市場專案接觸者匡列,禽畜市場3人,漁市場29人,已驗者均陰性。
#高醫鐘院長上課
■疫苗有皮內、皮下、肌肉注射三種方式,皮內(打在真皮層)如卡介苗,皮下(打在脂肪組織)如德國麻疹與卡介苗,肌肉(就是打在肌肉層)如B肝、HPV疫苗。皮內注射劑量低、較痛、局部不良反應較大;皮下注射也比肌肉注射痛;肌肉注射可打較多、較不痛,但要小心服用抗凝血劑者有出血風險。
■武漢肺炎疫苗採用肌肉注射副作用少、免疫反應較好,可透過肌肉細胞內的樹突狀細胞辨認抗原,移動到淋巴結,傳送訊息給T細胞和B細胞,開始製造抗體。打在肌肉因吸收較慢,可以有更多時間讓免疫細胞辨認抗原,且副作用較少。
■打完去揉,會讓局部紅腫變厲害,讓疫苗更快被局部微血管吸收,導致生成抗體不足。揉並不會產生血栓。
■美國CDC報告,武漢肺炎85歲以上感染,對比5-17歲住院風險為95倍,死亡風險為8700倍。台灣75歲以上重症率為51.9%,致死率為26.3%。65-74歲重症率為38.4%,致死率為10.2%。
■疫苗副作用隨年齡增加減少,通常不超過兩天。例如70歲以上打AZ幾乎沒有發燒個案,但65歲以上打Moderna仍有10%發燒,都比年輕人少。
■V-Watch追蹤疫苗接種後回報的55894人,AZ第一劑的副作用還是以注射部位疼痛、疲倦、肌肉痛最多,發燒約26.9%,AZ第二劑副作用較少,發燒剩3%。Moderna第一劑還是注射部位疼痛、發燒大約3.1%,但依國外經驗第二劑副作用會比較嚴重,目前國內尚無資料。
■疫苗打完30分鐘內有嚴重過敏反應,或48-72小時發燒不退、接種部位有膿瘍要馬上就醫。
■AZ罕見副作用為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TTS(年輕女性略多,發生率約0.0001%,5-28天),Moderna為心肌炎及心包炎(年輕男性為多,發生率0.00126%,數天內)。前者包含頭痛、腹痛、胸痛、出血點,後者如呼吸喘、胸痛,都要立即就醫。
■真實世界資料,AZ和mRNA疫苗之保護力相當,且都能預防變種病毒造成的感染住院。
■接種疫苗後,以色列研究病毒量減少4.5倍(Nature, 6/7/2021),仍有少數人確診。英國研究感染相對輕微,且對於家庭群聚有50%左右保護力。接種後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Q&A:
■托嬰中心幼保員已打疫苗,下週開始疫苗安排國小老師施打,都會按時造冊施打。安親班也已列入施打名單,補習班中央尚未列入。
■一名男子在打完Moderna疫苗1小時後死亡,有中風和糖尿病史,已經通報不良反應。提醒有慢性病史民眾要在慢性病控制穩定後再施打疫苗。
■醫護坐在地板上吃便當一事,衛生局回答防疫人員和醫護站在一起,但應該是回答「有沒有規劃隔開吃飯的地方」,這題好像沒答。
■旗山肉品市場疑似造冊不實一事,經瞭解造冊89人,實際接種70多人,和爆料所謂百多人不符合。經過查證比對身份,所謂蔥油餅業者等,其實都是在凌晨電宰線工作的人員(補充:因為下班後另有兼差因此民眾不知道他們身份?)。日後若查出任何不符合接種名冊,都會重罰。
■有心媒體質疑是否和好心肝事件一樣,好心肝是北市府透過不明人士Ben牽線,濫發疫苗且不按照冊施打,兩者完全不同(補充:有媒體要帶風向亂抹想幫北市洗白)。
■有媒體說高雄夜市是否微解封?其實高雄沒有禁止夜市營業,只是嚴格執行管制措施。(補充:這媒體是台北看天下吧。)
皮下出血疫苗 在 皮膚科 黃昭瑜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疫苗|皮膚副作用
這個月開始,逐漸進有越來越多人完成新冠疫苗的疫苗注射。
今天帶大家來理解,打完新冠疫苗的皮膚常見反應。
新冠疫苗反應分成 :
1. 急性過敏反應 Immediate :
注射疫苗宜觀察30分鐘 (看是否出現氣喘、腫脹、昏厥等作用)
2. 延遲性反應 Delayed
1. 局部注射反應
2. 延遲性手臂腫脹 (新冠手臂 Covid arm)
3. 蕁麻疹
4. 麻疹樣
5. 紅斑性肢痛症
6. 注射填充物紅腫
7. 皮下廣泛小出血點:血栓血小板低下 - 此非常罕見 (通常會合併頭痛、腹痛、全身倦怠、腳腫、視力模糊等症狀),必須與血管炎區分,且需儘速就醫
1-6項屬於輕微反應,是正常的延遲性過敏反應。
較常出現在mRNA 疫苗(Moderna、Pfizer-BNT)而第七項比較常出現在腺病毒疫苗(AZ、Johnson)。因此,發生的時候不用過於害怕,可尋求皮膚科醫師開立口服藥物搭配藥膏、冰敷,逐漸緩解。後續可正常接種第二劑疫苗。
然而如果在注射的30分鐘到4小時內出現嚴重的血管神經性水腫、氣喘、等不適,則是急性嚴重過敏,不適合施打這個疫苗。
全世界都被新冠疫苗籠罩,施打疫苗還是最好預防重症的方法。因此還是呼籲大家,有疫苗就去打。
也記得要同時遵守防疫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喔!
#黃昭瑜醫師 #疫苗皮膚副作用 #新冠疫苗
#能打到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
------------------------------------------------
澄清: 部分媒體轉載本內容,標題過於聳動,恐會引起不必要恐慌。以上內容為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JAAD)與國際期刊(NEJM) 的內容,僅供參考,並無法取代醫師的專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