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皇后碼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皇后碼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皇后碼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皇后碼頭產品中有29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吳文遠 Avery 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朱廸生日快樂!】 我今天特別想提醒各位,趁著今天朱廸生日,馬上寄他一張生日卡,或是寄他一張封信去問侯他一下,同時間,朱廸是「仔細老婆嫩」,他現在於監獄中要面對未來很多的訟費,財政上承受一定的壓力,希望大家能夠去搜尋他的 Patreon,訂閱以表示支持他。 其實我認識朱廸已經很久了,其實朱廸在皇...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林鄭特首月娥鈞鑑: 本人年屆七十,早已退休,每天從心所欲,在自媒體議論時政。閣下身為特首,本來地位崇高,足以讓人仰視,可是本人觀察閣下多年,留下頗為差劣的印象。本人感覺閣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尤其令人髮指的是自恃當公務員三十多年,對條例爛熟於胸,於是利用條例之間的灰色地帶,漠視民情民意...

皇后碼頭 在 吳文遠 Avery 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08:53:06

【朱廸生日快樂!】 我今天特別想提醒各位,趁著今天朱廸生日,馬上寄他一張生日卡,或是寄他一張封信去問侯他一下,同時間,朱廸是「仔細老婆嫩」,他現在於監獄中要面對未來很多的訟費,財政上承受一定的壓力,希望大家能夠去搜尋他的 Patreon,訂閱以表示支持他。 其實我認識朱廸已經很久了,其實朱廸在皇...

  • 皇后碼頭 在 吳文遠 Avery 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01:26:48
    有 518 人按讚

    【朱廸生日快樂!】

    我今天特別想提醒各位,趁著今天朱廸生日,馬上寄他一張生日卡,或是寄他一張封信去問侯他一下,同時間,朱廸是「仔細老婆嫩」,他現在於監獄中要面對未來很多的訟費,財政上承受一定的壓力,希望大家能夠去搜尋他的 Patreon,訂閱以表示支持他。

    其實我認識朱廸已經很久了,其實朱廸在皇后碼頭之前,已有參與社會運動。回想皇后碼頭事件時,我仍然是穿著一身西裝在中環上班,他們在守護皇后碼頭時,我在中環下班前往乘天星小輪途中,也會去探望一下他們、支持他們。而我正式投入社運時已是反高鐡運動的時候,當時和朱廸並不熟識,因為當時相互也沒有什麼工作上的合作,但留給我的印象,例如保育和社會運動,他都是全程投入。

    相隔這麼多年,我最近才知道原來朱廸較我還年輕! 要知道他已經成家立室,還有老婆仔女,又推動了社會運動這麼長時間,所以我一直以來以為他較我年長!

    相識了這麼多年後,在社會運動不同的事件中,大家曾經有過不同的合作,當然有一些是不能說出來的,尤其是大家都已在監獄中,但是兄弟一場大家自然心照不宣,所以還是老話兒,我希望他能早日獲釋,能夠和家人開心團聚。

    提醒各位要訂閱朱凱廸的patreon去支持他,同一時間我亦要推介一下,長毛、岑子 Jimmy 、我自己或是社民連其他成員,若我在獄中那陳皓桓也應該在獄中,FIGO應該也 patroen,希望大家幫忙訂閱各人的 patreon ,幫得多少便多少,講住咁多先,希望能夠早些出來和大家見面!

    ————————————
    文遠交低話大家記住一定要撐 #文遠Patreon 呀!

    ⭐️支持文遠⭐️請訂閱Patreon⭐️
    www.patreon.com/AveryNg

    🕙仲有2️⃣1️⃣3️⃣日就放學喇!🕙

  • 皇后碼頭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5 20:00:54
    有 32 人按讚

    #卜公碼頭曾經是香港的地標
    皇后碼頭拆卸後不久,有百年歷史的卜公碼頭篷頂又再重現於赤柱。究竟卜公碼頭如何復活,本文粗略描述昔日卜公碼頭之興衰,希望拋磚引玉,引起社會對香港歷史的討論。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根本集」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c001/2/g0029
    -----------------------------------------------------------
    #知史 #中國歷史 #根本集 #皇后碼頭 #卜公碼頭 #赤柱

  • 皇后碼頭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4 00:20:26
    有 582 人按讚

    〈不告別〉 蘋果日報 2021年6月23日

    (因不確定何時會在蘋果網站下架,全文轉載於此)

    友人曾志豪上星期五完成恒常直播電台節目後被即時解僱,他稱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會被調走,惟仍遺憾未能於節目中與聽眾道別。過去一年,香港人經歷了很多告別,和恐怕更多的來不及告別。如何說再見,成為當今香港人的必修科。

    移民潮再起,人和人之間要道別,每晚都有一個又一個要移民的家庭在機場出境大堂和親友說再見。一家人能夠一同離開的,還好。如果同一家庭內意見不合,可能是政治理念不同,又或對未來風險評估有異,甚至是個別家庭成員因為要完全依靠香港的支援網絡照顧而無法離開,輕則家庭內部紛爭,無從解決下甚至家庭分裂。30年前的那次移民潮成為許多情侶分手的理由,這一波會拆散多少對鴛鴦?

    機場以外,還有監倉。當因涉及抗爭浪潮相關案件被判入獄成為常態,如何「準備入獄」亦成為一門學問。換用配合監獄規格的鞋履和眼鏡,安排入獄後的閱讀書單,也成為許多等待判刑者告別自由前的功課。而能夠做足準備,恐怕還是相對幸運的。國安法實施後,多少從來沒有參與過街頭抗爭的從政者與知識分子,在某個清晨被警察登門拘捕之後便迎來不准保釋的無限期扣押。在離家之前,他們都沒有機會好好和家人、友好,以及眾多的支持者道別。

    來不及道別,讓人感傷。過去一年來,相信不少讀者都吃過因同事移民離職而派發的「散水餅」,但也有很多朋友選擇靜悄悄的離別,到對方到埗後才發現:咦,原來他也走了。過去一年來,回想數次和政界中人碰頭問好,沒想過下一次已變成在羈留中心的探訪中心隔着玻璃靠對講機說話。

    當然,也會有些人,是沒可能預先道別的。他們身體上雖然沒有離開,但精神價值上已變得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甘心成為強權的奴隸。遇上這種一去不復還的分離,有時更為痛苦。

    生活中各種來不及道別的,又何止於個人。在香港電台當客席主持,近月來每次錄製節目時都會和嘉賓說:說不定這一集就是最後一集,如果不是在播出前已被抽起的話。回想近來香港各傳媒機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這句話不幸言中的概率一點不低。

    然後,來到這一篇過去一年來每周刊登的論壇文章:還會有下一篇嗎?還是連這一篇也不能印出來?下筆之時,也沒有保證。

    無可否認,整個我們曾經熟悉的香港,正在急速離我們而去。去舊迎新,本來不一定是壞事。航向未知,有時也是一種樂趣。但當你懷疑在變得更好之前,將要先經歷一段可能相當漫長的黑暗時期,則難免會對一切和過去相關的事物表現出緬懷之情。

    但緬懷並不足夠。回到2007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要拆掉皇后碼頭,當時留守的抗爭者在碼頭拉起一條橫幅,寫上「不告別」三個大字,表明不想再重演每一次舊建築拆卸前市民蜂擁到現場拍照的儀式化懷念。雖然皇后碼頭最終被拆,但自利東街、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以來一系列的抗爭,卻開啟了香港社會運動的轉化:人文價值、公眾參與、土地正義,成為了新的關鍵詞。

    拒絕告別就要不停創造

    不想止於緬懷,惟有不斷創造。我們可能已在沒有預告下經歷了最後一場的維園六四晚會,最後一次的7.1大遊行,和最後一場公開公正的民主選舉。但是,我們也在不斷創造很多新的第一次。過去兩年來,我第一次看到互不相識的香港人在打壓中互相保護,第一次見證香港人做到「齊上齊落」,第一次相信象牙塔中說了數十年的另類經濟有可能在香港成真,第一次可以放膽說我為我的同區街坊感到自豪。

    同一道理,相對於緬懷個別媒體的終結,我們更需要創造新的意義。媒體形態因外在環境因素而改變,從來都是媒體生態的一部份。然而無論如何改變,媒體的基本功能是傳播意義,沒有意義也就沒有媒體。隨時勢逆轉,我們或許要和個別的媒體告別,但我們不能和意義的建立告別。拒絕告別,就要不停的創造,不停的實踐,衍生新的內容,成就新的意義。只要有燈,就會有人。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

  • 皇后碼頭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04 15:58:03

    林鄭特首月娥鈞鑑:

    本人年屆七十,早已退休,每天從心所欲,在自媒體議論時政。閣下身為特首,本來地位崇高,足以讓人仰視,可是本人觀察閣下多年,留下頗為差劣的印象。本人感覺閣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尤其令人髮指的是自恃當公務員三十多年,對條例爛熟於胸,於是利用條例之間的灰色地帶,漠視民情民意,以小道而行,專門舞文弄法,賣弄小聰明,以達成目的,無論清拆皇后碼頭如是,加建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事件如是,通過高鐵一地兩檢亦如是,結果作法自斃,惹下今次修訂《逃犯條例》的大禍。

    昨晚本人聆聽了閣下閉門會議的錄音,開始對閣下有少許改觀,覺得閣下還是可以言的人。可以言而不言,是謂之失人。閣下提到若可以選擇,便會辭職,這等於是說北京不讓閣下辭職。事實上,閣下政務經驗如此豐富,想必亦有自知之明,就算留任特首之位,亦已無可為,皆因社會這麼動盪,閣下民望屢破新低,備受各界質疑,甚至公務員內部亦有反對聲音,政令根本不出特首辦,現屆政府已沒可能推動任何有關民生的事務。然而據閣下所言,由於考慮到國家安全和主權問題,情勢複雜,因此閣下無法辭職。

    可是,由反修例風波至9月2日下午,被捕人數已達1,117人,這還不包括9月2日晚被捕的人數。不少青年被控以重罪,重傷入院者不知多少,而重傷躲在家中不敢報警的人數,又難以估算。這種局面持續下去,每天受傷和被捕的人數只會增加,情況堪憂。再看看經濟方面,由於不少國家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加上人們情緒欠佳,消費意欲低,令香港商店生意日走下坡,面臨倒閉者,比比皆是,怎不令人擔心?

    本人雖然人微言輕,但在此為閣下致以最誠懇的提議:目前唯一可以紓緩局面的方法,便是閣下立即辭職。有人說北京不會批准閣下這樣做,但如閣下意向堅決,稱病高臥,又有誰能夠強迫閣下繼續工作呢?閣下身為兩子之母,將心比心,何以面對數以千萬計的受傷青少年之母?閣下身為特首,眼見經濟日走下坡,百業蕭條,民生凋蔽可以預見,又如何向父老交代?當然今天閣下辭任離去,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閣下正是部分問題癥結所在,下台至少是解開死結的第一步。以史鑑今,1957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岸信介強行通過《美日安保條約》,激怒日本民眾,紛紛示威反對,被政府聯同黑社會鎮壓攻擊,造成一名東京大學女大學生死亡,結果激發三十多萬人上街示威,其後岸信介被迫辭職,抗議因而消失。再如2003年,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宣布撤回二十三條立法,但他仍然留任,結果2004年七一遊行仍有數十萬人上街,次年3月董建華腳痛下台,換成曾蔭權上場,七一遊行人數立即大幅減少至數萬人。如果閣下願意辭職,一來可以減低社會撕裂的程度,二來顯示閣下不戀棧權位,履行閣下當日競選行政長官時的承諾:「如果港人主流意見令我無法再任特首,我會辭職。」未知閣下是否遵守諾言?

    亦有人說北京不想閣下辭職,故此閣下迫不得已,只能繼續龜縮禮賓府中。本人冷靜分析後,認為北京希望閣下留任,只有幾個原因:第一,閣下離去恐怕會造成政局動盪。然而閣下今天已形同朽木,只是表面坐於廟堂之上,無所能為,如此豈不反而是政局動盪的原因?第二,假如閣下離任,可能顯示北京被迫向反對派或外國勢力屈服。不過,閣下的錄音已傳出,顯示閣下辭職意向明確,政府內部脆弱,分崩離析,辭職與北京軟弱無關;第三,北京可能要留下迴旋的餘地,假如有任何錯誤,只須往閣下身上推,北京便可撇個一乾二淨。可是自錄音一出,原來閣下無自主權,只是替罪羔羊的功能便已消失,一切錯失皆被扣在北京頭上,閣下為人部下,應知所進退;第四,閣下為北京欽點,辭職豈非代表北京知人不明?然而,須知自古以來,身居至尊之位,便有相應責任,莫說造成這麼大的動亂,這麼多人傷亡,就算是無法控制的天災,只要出現災難局面,皇帝都要下罪己詔,所謂「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怎能因為護短而欺天下人!

    簡而言之,若閣下今天能夠堅決求去,對局面不無小補,亦算對香港人有一個交代。本人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期望閣下時刻提醒自己:一、假如繼續讓局勢糜爛下去,最終確認有人因衝突而死,歷史將會如何書寫閣下?二、閣下身為天主教徒,背負這麼多人的前途和生死榮辱,若不認罪贖罪,怎符合閣下的信仰精神?

    明亡時,大臣錢謙益的愛妾柳如是曾主動勸他自盡殉國。錢謙益率領家人到湖邊,貌似要投水自盡,結果卻由早站到晚,最終托辭水太涼而沒有投湖,後來更藉口說是柳如是不讓他行此壯舉。閣下想必不會像錢謙益般沒風骨。

    昔日周處除三害,斬虎、除蛟和改過自身。本人今天希望閣下能夠盡自己的能力,除了辭職之外,帶同鄭若驊、李家超、何君堯、盧偉聰、鄧炳強同步離去,則香港幸甚,中國幸甚!


    香港繼續繁榮穩定!




    一名草芥小民
    蕭若元
    二零一九年九月四日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 皇后碼頭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8-29 16:26:15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 皇后碼頭 在 Karl Y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02 07:28:44

    今天我在下午三時開始拍攝,直到約八時三十分結束,記錄了香港人對政府的不滿,一個月內三次的遊行,矛頭直指管治不善的政府,我能夠做到的不多,但不論今日年輕人那一個决定,我都會支持。
    要知道,他們她們遠比你們這些成年人成熟,更明白知道後果。
    有讀過社會學的都知道,
    當你沒有東西輸的時候,便會做出該行為,而不要放棄。

    總結政府做過既好事,港豬都未識醒
    2003,被隱瞞的沙士。
    2003,基本法二十三條。
    2004,自由行
    2005,領匯上市
    2007,皇后碼頭事件。
    2010,高鐵撥款,由669億超支至900億元
    2012,國民洗腦科。
    2013,香港電視攞唔到牌照。
    2014,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網絡廿三條)。
    2014,「袋住先」篩選普選。
    2014,新界東北撥款,暫時335億
    2015,啟晴邨鉛水事件。
    2015,銅鑼灣書局事件。
    2015,三跑填海,由原本550億超支到預計1415億元,仍未完成
    2016,DQ議員。
    2016,港珠澳大橋撥款,由原本762億超支到1177億元
    2017,國歌法
    2018,割地兩檢。
    2018,飛沙風中線。
    2018,山竹「安全渡過」論。
    2018,馬凱不獲簽證。
    2018,被隱瞞非洲豬瘟疫情
    2019,修訂逃犯條例 及 警察使用過度武力。
    2019,中環海濱送中。

    翁,20197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