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充滿涼意的早晨,我正準備睡覺去。
連假四天,老爺休息了兩天半下。業務堆了許多⋯
只好凌晨二時半出門幫忙,五點半就回家。怕兒子想上廁所沒人攙扶他。
做好早餐都已六點了。喝杯綠拿鐵後,就趕緊回房睡覺。
今天繼續吃幸福的FMD第三階段飲食。
[南瓜混紫地瓜燕麥烤餅]
南瓜和地瓜蒸熟後,分別拌...
大家好❤️!在充滿涼意的早晨,我正準備睡覺去。
連假四天,老爺休息了兩天半下。業務堆了許多⋯
只好凌晨二時半出門幫忙,五點半就回家。怕兒子想上廁所沒人攙扶他。
做好早餐都已六點了。喝杯綠拿鐵後,就趕緊回房睡覺。
今天繼續吃幸福的FMD第三階段飲食。
[南瓜混紫地瓜燕麥烤餅]
南瓜和地瓜蒸熟後,分別拌入燕麥裡。太乾時再加點水就行。放入模內定型。
今天走的是混搭風,一層地瓜燕麥,再一層南瓜燕麥。最後再揉些地瓜燕麥增添顏色。
氣炸鍋160度30分鐘。外酥內軟,水份蒸發後,南瓜和地瓜的甜味就變的更加明顯喔!
[烤赤鯮]
沒退冰直接墊烘培紙進氣炸鍋。200度20分鐘。中途要翻面和塗上油。
[綠拿鐵]
菠菜、高麗菜、白菜燙熟、薑片、冷凍莓果。
加了一點點的菠菜而已,顏色一樣又變醜了⋯
所以紅真的不能混綠⋯
#早餐 #早餐日記 #早餐吃什麼 #早餐很重要 #早餐記錄 #氣炸 #氣炸鍋 #氣炸鍋好好玩 #氣炸鍋食譜 #氣炸鍋料理 #艾絲米的氣炸餐食 #艾絲米的廚房 #綠拿鐵 #綠蔬果汁 #綠拿鐵同好會#艾絲米的胡言亂語 #好食晚餐#營養晚餐#健康飲食#綠拿鐵 #綠拿鐵同好會 #綠蔬果汁#food#foodid#foodideas#cooking#fmd#fmd飲食#新陳代謝飲食#健康飲食#有機食品#有機#糙米#燕麥
——————————————————
#艾絲米的胡言亂語 [關於清明節]
小時候總是記得4/4就是兒童節,4/5就是清明節。
後來嫁人後,逐漸才發現每年的4/5並不一定是清明節⋯
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越原來它是國內唯一以節氣,所制定的國定假日。正確計算的方式,是冬至後的105天或是春分後的15日。也因歲差的關係,每年清明節總是落在4/4、5、6中。
昨日先生的小堂妹說小嬸嬸,告訴她是因為要和先總統逝世紀念日區分。才將清明節改成4/4後的。
其實並非如此🤔⋯⋯
只是在民國96年時,內政部為了不要讓部分民眾對於這兩個節日有所混淆下,提出了修正案。取消了故總統蔣介石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
——————————————————
記得以前老爺的阿公還健在時,規定只能在清明節當天掃墓。阿公有六個兒子,ㄧ出動就會是六個大家庭。然後家裡有祭拜祖先牌位的,就是要留一個在家,準備祭拜神明和祖先的祭品。
記得當時差一兩週就要臨盆的我。被留在家裡準備拜拜。
前一天和先生帶著兒子去逛了花展時,又被兩歲的大兒一直吵著要抱抱下,也抱了一下他。接著又去醫院探望先生同業中風開刀的朋友。
回家後。一直覺得肚子很不舒服的我。還叫先生去買安胎藥給我吃⋯就這樣悶悶的不舒服了一整晚。
隔天一早全家都出門,大兒是長孫,當然也是被帶出門去拜拜。
然後我就一個人開始騎車去市場準備祭拜的物品。對於當年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因為一邊騎車一邊忍痛,有時痛到受不了下,只能停靠路邊休息一下。
回家燒菜祭拜時,也是拿著一張椅子放在廚房。痛的時候就熄火休息一下⋯⋯
好不容易都祭拜完後,打電話跟媽媽和大姊哭訴後,也只能吃安胎藥再休息看看。
直到傍晚親戚把爺爺先載到家裡,我只好趕緊安頓好爺爺看電視後,就去準備晚餐。還好中午祭拜祖先的食材,只需加熱後就行。
但是此時陣痛的頻率卻越來越近下,我自己才驚覺不妙⋯⋯不會是又提早了吧?
趕緊打了電話給先生後,準備好住院的東西和洗澡去。到醫院不到半小時,兒子就呱呱落地了。
記得當時護理師一直叫我不能用力,醫生還沒來。😰
第一胎3800。也因上一胎人胖孩子也大下,第二胎醫生一直在控制我的體重。所以弟弟出生時才3000公克,跟下蛋一樣很快。自然產和年輕的關係,休息兩個小時後,就能下床了。
兩胎的經驗,第一胎真的從懷孕到育兒,買了許多書籍,整個就是照書養。第二胎就真的是憑經驗在養。也是所謂的照豬養⋯
養兒、育兒的過程,真的是充滿了喜、怒、哀、樂。
每個階段都有著不一樣的回憶⋯⋯
不知不覺,兩個兒子也都進階到二字頭的年齡了。
但在父母的眼裡,還是永遠的孩子。不夠成熟的孩子、還需要磨練的孩子。
也覺得孩子就是爸媽的磨角石,為了不讓孩子們學到爸媽的壞習性。一邊養小孩,一邊學習和修正個性下。
覺得自己在個性、脾氣、思維上成長和改變了許多。
互相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有爭吵、衝突過,但勇於承認過錯,也是一種值得讚許的事。
不管是哪一方...
現在呢?當父母的我們進入了另一個課程,也就是修身養性的階段。不能隨著小孩的情緒起伏和一昧的反對而造成衝突的發生。
反而是要多點耐心,聽他說和解釋他的想法。
也要間接的去了解,他們目前接受的資訊和時事有哪些?
所以最近我待在廚房忙的時候,我就會聽看看兒子推薦的幾個頻道。其中一個是You Tube[百靈果],蠻有趣的。
百靈油年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保護老人大作戰,請好好待在家】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快兩個禮拜,也逐漸消磨眾人的信心跟期待,還記得兩周前網路流傳的一句話嗎?「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如今看來,的確每個人都太小看了病毒的威力,疫情會蔓延全世界各國並不是沒有理由,連歐美日本都舉手無措,又怎麼能期待島國再一次證明呢?
以上並不是口水戰,更不是諷刺誰。當疫情升溫的現實擺在眼前,身為一位居家工作吹著冷氣的小老百姓,比起第一線穿著八小時兔子裝防護衣的醫護人員,我時時警惕自己,千萬不要成為拖累她們的幫兇。
災難之下,千萬不能只想著只有自己,不然情緒會變得很失落,很委屈,很想哭,想罵政府,想遷怒所有人,還有想吃鹹酥雞。此時排解憂鬱的情緒就變的很重要了。
第一, 不要對疫情麻痺,失去信心
防疫視同作戰,所以不要失去戰鬥的意志,這場戰有千千萬萬的醫護在第一線,也有物流二十四小時拼命的送貨,許多老師們變成直播主,許多家長們變成二十四小時保母,面對不同角色的變化,是作戰環節的一部分。
第二,老人會擔心自己,是好事
我爸對於確診的數字開始麻痺,就算明天又破五百例也不覺得奇怪,但對每日報導死亡人數的年齡很有意見,說:「怎麼都是死60歲以上的老人!這根本就是嚇老人」我說:「你會怕就好!不過就怕很多老人都不怕。」
前天到便利超商外帶咖啡,迎面而來一個老人把口罩戴在下方,然後順口的往我家門口前面吐痰,那個當下真的很崩潰!真希望這是個案,但看到龍潭人社團的裡面分享,還是一堆老人聚集在公園聊天,心想:「想串門子聊天就不能忍住嗎?子女會有多擔心你們!」
第三,少參與政治口水戰,多彼此互相的關懷
疫情之初,版上就很多政治角力口水戰,以監督之名不停點名別人下台,然後用不同方式的影射、汙衊防疫團隊,平常不轉貼文章的人,瘋狂轉貼仇恨文跟假消息,此時回應只會帶來一身汙泥,請取消追蹤,或是隱藏三十天。可能三十天之後他就恢復正常。
偶爾關心一下身邊的朋友在做什麼,例如:「雪兒,新書賣得如何?」或著「今晚,你煮了什麼東西?」還有「最近有什麼推薦好看的戲劇?」
大家都推《火神的眼淚》、《我是遺物整理師》、以及《文森佐》,還有推薦一些書例如P’S《被時間留下來的人》、李維文《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個人》以及雪兒《生活中,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第四,家庭是要互相支持,少誰的薪水都不行
嫁去德國生活的愛爾莎,也在自己版上分享居家一年的心得:
首先是把分內做好,包括出門後口罩戴好戴滿、回家先洗手、用信用卡付款、社交圈維持在小範圍的家人。
再來就是善用工具,隨身攜帶分裝的消毒噴瓶、去超市購物時使用一次性的拋棄式手套、使用專門的口罩包(一個放乾淨的一個放用過的)、口罩戴久了容易呼吸不順暢可以使用百靈油吸入器沒事吸兩下
最後是保持冷靜,畢竟出外上班的老公必須在家工作,可以想像跟另外一半朝夕相處生活的日子有多苦,但抱怨跟抗爭是也沒用,先把自己的心情穩定好、做老公的後盾,老公才能繼續努力賺錢養家。
第五,記得我愛你
每天都有死亡案例,大部分都是介於五十歲到八十歲的老人,每一位老人都代表一個家庭,你若不捨得他們插入呼吸管治療,就請好好待在家裡。而親愛的長輩們,你們真的是高風險族群,也這段時間請千萬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非常時期,真的不要再到處亂串門子了!
亂世中,最難的就是互相支持的勇氣,記得我愛你,不管在哪裡。
✈ 馬來西亞 納閔島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恭喜再刷!! (購買連結放留言
#歡迎分享給愛的老人
百靈油年齡 在 譯百種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子書與他們的電子閱讀器及有聲書小夥伴
2020年我設定了24本書的讀書挑戰,在有聲書跟電子閱讀器的幫助下順利完成,除了重拾閱讀習慣之外,還多了許多額外樂趣。去年有幾位朋友問過我關於電子閱讀器的選擇問題。我想簡單分享一下我現在閱讀器的使用方式及心得。也希望大家2021年是充滿好書感動的一年。
先說使用電子閱讀器的幾個優點:
1. 省了很多書架空間,家人看不到「贓物」自然也不知道你一直在買書,就不會碎碎念。我有某一位朋友地震的時候讓人十分擔心,深怕他會被書給壓扁,真心可以考慮一下。
2. 心動書就可以立刻到手,當然對存錢來說可能不是好事。
3. 眼睛舒服,還可調整字體大小。電子閱讀器功能很陽春,就是讓你專心閱讀,電子墨水的設計對眼睛真的友善許多,我戴隱形眼鏡使用使用電子閱讀器,對比電腦手機螢幕的舒適度,感受特別明顯。
再來說缺點,先說我的缺點不一定是你的缺點。我先是紙本書原住民,後來才變數位移民,如果是非文學類,想要增進專業知識的書籍,或是想特別寫分析評論的小說(但這種能力大學畢業我好像就還給老師了),我還是偏好用紙本書,比如說我之前讀的《大查帳》,以我自己的習慣來說,紙本書貼上標籤貼紙,劃線做重點筆記,翻閱查找內容都比較方便,有人說電子書也可以用關鍵字搜尋啊,可是有時候就是想不起來是哪個字,但大概會記得在書或紙頁上的哪個位置,而實際上動手書寫下來我比較能記住跟理解。這就是我大腦已經建立的學習模式,換成年輕的數位原生代,情況或許會不一樣。
當然我也念舊,紙本書拿在手上的觸感對我來說還是難以取代的,更別說臺灣的紙本書越做越精緻,美國那些paperback小說就算是暢銷書封面也讓人一言難盡......
回到電子閱讀器。我有兩台電子閱讀器,分別是Amazon的Kindle Paperwhite(PW)及臺灣廠商讀墨出的六吋mooInk。我用Kindle Paperwhite閱讀英文書,mooInk閱讀中文書,只能說在語言支援上,兩者各擅勝場,前者雖然去年推出了中文書服務,但是我習慣直排閱讀中文,而Kindle並不支援,再者我的PW太過老舊,也不支援中文閱讀,當初《作家生存攻略》一上架Kindle我就開心買了,然後秒退,因為根本不相容。
先說PW,這是我第一台電子閱讀器,無比耐用,算一算應該有十年,到現在除了每兩天就要充一次電之外,使用還非常順暢,應該是此生購入CP值最高的好物沒有之一。我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拿紙本英文書是什麼時候了。使用電子書最棒的地方當然就是不用等海運,或是花上昂貴的進口費用,對什麼書心動卡一刷就可以立刻讀,價錢也比買進口紙本書來得便宜。另外使用Amazon又附帶Audible這個有聲書的朗讀聽書體驗,我覺得相當值得,這個之後再講。
中文電子閱讀器我選擇的是讀墨出的mooInk,一來是這是用心的臺灣企業我想支持,他們也很早就嶄露想耕耘電子書市場的決心,二來讀墨經營書的內容是真的很認真。但朋友來問我推不推薦mooInk我都還是請他們先去三創七樓去體驗看看各家廠商的電子閱讀器。我試用過朋友的Hyread、Kobo,速度反應都相當靈敏,Kobo還出了一款Lybra H2O搭配櫻花粉保護套超美,對我這種以封面取書的人好有吸引力。mooInk在這方面就還有待加強,畢竟資本額很難跟超級大廠競爭,我以Kindle為標準,覺得一些本該有的基本功能mooInk都還要再開發或是等待更新,比如說:跨頁畫線,現在就只能透過縮小或放大字體才能完整把要的段落標記起來。好,講完缺點了我要來講為什麼讀墨還是吸引我,因為他們在內容跟閱讀市場的經營上是真的用心,也形成了向心力很強的讀書社團,討論的氣氛我很喜歡,也有線上到線下的活動,連續不斷推出的閱讀馬拉松也讓人樂此不疲,連我有買其他廠牌閱讀器的朋友都加入了這個社團XDDD。有什麼問題客服的回覆也讓人很滿意,整體來說就是讀墨軟體實力遠遠大於硬體,希望他們加油一點快點趕上。
最後來講有聲書,由於國內的中文有聲書市場還沒做起來,我要講的是Audible平台的英語有聲書,英語已經到達一定程度,可以輕鬆閱讀跟聽英語podcast的朋友,我真心大力推薦。當好的作家遇上優秀的朗讀者,你在「閱讀」時的腦內想像力小劇場會爆炸迷人。而且聽書的時候眼睛還可以休息,順手做做家事,我只要沉迷一本書,衣櫃就特別整齊呢,奪好啊。
Audible的使用方式網路上有很多教學,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尋。簡單來說,如果你已經有Amazon的帳號,你可以從Audible網站直接用你的Amazon帳號登入,然後就可以買書了。買書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購買(價格會很貴),另一種就是加入會員,會員制最近好像有改,我自己的是premium plus,也就是像Netflix一樣,固定繳月費,Audible會每個月給你一點,一個點數可以換一本書,換算下來比單本直接買便宜,除此之外premium plus還推出許多免費讓你聽到飽的內容,如有聲書、podcast,品質也都很好。Premium plus第一個月可以試用,送你免費點數,代表可以獲得免費的有聲書,之後如果覺得有聲書真的不是你的菜,再停用也不遲。我覺得很划算,我去年使用Audible的頻率遠遠高於Netflix。
入門第一本書我推薦以下兩本讓大家選擇:
1. Born a Crime
南非脫口秀主持人Trevor Noah的自傳並由他本人朗讀。這本書的中文版名稱是《以母之名》,但我覺得貼切一點應該是《我荒唐的南非種族隔離童年及我的鋼鐵人媽媽》,Trevor幽默諷刺的功力沒話說,他自己也是個很會來事的戲精,模仿起南非各種口音彷彿二十四個比利(我是否透漏年齡),對於南非的各種種族文化差異、種族隔離的荒謬、母親面對的性別壓迫,都有很深度詼諧的討論,我非常喜歡。感謝當初凱莉的推坑。
這本書在百靈果也有介紹,大家可以找來聽聽看。
2. The Deep, Deep Snow
Brian Freeman著,耳朵帝國(?)的天后Janurary LaVoy朗讀。每次講到這本書我又忍不住又想起劇情眼眶泛淚。想知道精彩的小說遇到出神入化的朗讀者會發生什麼事嗎?去聽這本就對了。唯一的問題是,你用這本入門,以後標準都會很高,就像如果你人生的初戀如果是天海祐希,往後就只能曾經滄海難為水。我本週二推坑一位朋友,她剛剛跟我說今天凌晨兩點就聽完了,可見這本書的魅力真的很驚人。
2021年,希望大家一起入坑陪我啊(招手)
圖文不符的部分是去年爬的大雪山,好想念大晴天啊
#電子書
#電子閱讀器
#mooInk
#Kindle
#讀墨
#Audible
#Audiobook
百靈油年齡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莫言:成為作家的理由】
一直有個說法是,一位作家最常探討的議題、他的文字所表達的主軸,很多時候會深受他童年時的成長境遇所影響。
也許並不是所有作家,都有這樣的情形。但莫言肯定是。在底下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他成為作家的理由,就和出身底層、有個困乏的童年有關(甚至他的筆名也取自童年經歷的事)。
一起來看看這位中國作家的自述吧。
-
成為作家的理由 / 莫言
每個作家都有他成為作家的理由,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我為什麼成了一個這樣的作家,而沒有成為像海明威、福克納那樣的作家,我想這與我獨特的童年經歷有關。我認為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在今後的歲月裡還可以繼續從事寫作這個職業的理由。
從現在退回去大約四十年,也就是20世紀的60年代初期,正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古怪而狂熱的時期。那時候一方面是物質極度貧乏,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可以說是在死亡線上掙扎;但另一方面卻是人民有高度的政治熱情,饑餓的人民勒緊腰帶跟著共產黨進行共產主義實驗。那時候我們雖然餓得半死,但我們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美國人——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之中。而我們這些餓得半死的人還肩負著把你們從苦海裡拯救出來的神聖責任。當然,到了八十年代,中國對外敞開了大門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
在我的童年時期,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照相這碼事,知道了也照不起。所以我只能根據後來看到過的一些歷史照片,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來想像出自己的童年形象。我敢擔保我想像出來的形象是真實的。
那時,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裡,基本上是赤身裸體的,只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那些衣服的破爛程度是今天的中國孩子想像不到的。我相信我奶奶經常教導我的一句話,她說人只有享不了的福,但是沒有受不了的罪。我也相信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學說,人在險惡的環境裡,也許會煥發出驚人的生命力。
不能適應的都死掉了,能夠活過來的,就是優良的品種。所以,我大概也是一個優良的品種。那時候我們都有驚人的抗寒能力,連渾身羽毛的小鳥都凍得唧唧亂叫時,我們光著屁股,也沒有感到冷得受不了。我對當時的我充滿了敬佩之情,那時我真的不簡單,比現在的我優秀許多倍。
那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思想非常單純,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我們就像一群饑餓的小狗,在村子中的大街小巷裡嗅來嗅去,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許多在今天看來根本不能入口的東西,在當時卻成了我們的美味。我們吃樹上的葉子,樹上的葉子吃光後,我們就吃樹的皮,樹皮吃光後,我們就啃樹幹。
那時候我們村的樹是地球上最倒楣的樹,它們被我們啃得遍體鱗傷。那時候我們都練出了一口鋒利的牙齒,世界上大概沒有我們咬不動的東西。我的一個小夥伴後來當了電工,他的工具袋裡既沒有鉗子也沒有刀子,像鉛筆那樣粗的鋼絲他毫不費力地就可以咬斷,別的電工用刀子和鉗子才能完成的工作,他用牙齒就可以完成了。那時我的牙齒也很好,但不如我那個當了電工的朋友的牙齒好,否則我很可能是一個優秀的電工而不是一個作家。1961年的春天,我們村子裡的小學校里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我們孤陋寡聞,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一個聰明的孩子拿起一塊煤,咯嘣咯嘣地吃起來,看他吃得香甜的樣子,味道肯定很好,於是我們一擁而上,每人搶了一塊煤,咯嘣咯嘣吃起來。
我感到那煤塊愈嚼愈香,味道的確是好極了。看到我們吃得香甜,村子裡的大人們也撲上來吃,學校裡的校長出來阻止,於是人們就開始哄搶。至於煤塊吃到肚子裡的感覺,我已經忘記了,但吃煤時口腔裡的感覺和煤的味道,至今還牢記在心。不要以為那時候我們就沒有歡樂,其實那時候我們仍有許多歡樂,我們為發現了一種可以食用的物品而歡欣鼓舞。
這樣的饑餓歲月大概延續了兩年多,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雖然還是吃不飽,但每人每年可以分到兩百斤糧食,再加上到田野裡去挖一點野菜,基本上可以維持人的生命,餓死人的事愈來愈少了。
當然,僅僅有饑餓的體驗,並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但饑餓使我成為一個對生命的體驗特別深刻的作家。長期的饑餓使我知道,食物對於人是多麼的重要。什麼光榮、事業、理想、愛情,都是吃飽肚子之後才有的事情。因為吃我曾經喪失過自尊,因為吃我曾經被人像狗一樣地凌辱,因為吃我才發奮走上了創作之路。
當我成為作家之後,我開始回憶我童年時的孤獨,就像面對著滿桌子美食回憶饑餓一樣。我的家鄉高密東北鄉是三個縣交界的地區,交通閉塞,地廣人稀。村子外邊是一望無際的窪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窪地裡放牛,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已經輟學,所以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校裡讀書時,我就在田野裡與牛為伴。
我對牛的瞭解甚至勝過了我對人的瞭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樂,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們心裡想什麼。在那樣一片在一個孩子眼裡幾乎是無邊無際的原野裡,只有我和幾頭牛在一起。牛安詳地吃草,眼睛藍得好像大海裡的海水。我想跟牛談談,但是牛只顧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雲緩慢地移動,好像它們是一些懶洋洋的大漢。我想跟白雲說話,白雲也不理我。天上有許多鳥兒,有雲雀,有百靈,還有一些我認識它們但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叫得實在是太動人了。
我經常被鳥兒的叫聲感動得熱淚盈眶。我想與鳥兒們交流,但是它們也很忙,它們也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滿了悲傷的感情。在這樣的環境裡,我首先學會了想入非非。這是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許多美妙的念頭紛至沓來。我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麼叫愛情,也理解什麼叫善良。然後我學會了自言自語。那時候我真是才華橫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絕,而且合轍押韻。有一次我對著一棵樹自言自語,我的母親聽到後大吃一驚,她對我的父親說:「他爹,咱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
後來我長大了一些,參加了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進入了成人社會,我在放牛時養成的喜歡說話的毛病給家人帶來了許多麻煩。我母親痛苦地勸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說話?」我當時被母親的表情感動得鼻酸眼熱,發誓再也不說話,但一到了人前,肚子裡的話就像一窩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話說過之後又後悔無比,感到自己辜負了母親的教導。所以當我開始我的作家生涯時,我為自己起了一個筆名:莫言。但就像我的母親經常罵我的那樣,「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我改不了喜歡說話的毛病。為此我把文壇上的許多人都得罪了,因為我最喜歡說的是真話。現在,隨著年齡增長,我的話說得愈來愈少,我母親的在天之靈一定可以感到一些欣慰了吧?
我的作家夢想是很早就發生了的,那時候,我的鄰居是一個大學中文系的被打成右派、開除學籍、下放回家的學生。我與他在一起勞動,起初他還忘不了自己曾經是一個大學生,說起話來文縐縐的。但是嚴酷的農村生活和艱苦的勞動很快就把他那點知識份子的酸氣改造得乾乾淨淨,他變成了一個與我一樣的農民。在勞動的間隙裡,我們饑腸轆轆,胃裡泛著酸水。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聚集在一起談論食物。大家把自己曾經吃過的或者是聽說過的美食講出來讓大家享受,這是真正的精神會餐。
說者津津有味,聽者直咽口水。大學生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得了成千上萬的稿費。他每天吃三頓餃子,而且還是肥肉餡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我們不相信竟然有富貴到每天都可以吃三次餃子的人,但大學生用蔑視的口吻對我們說,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從此我就知道了,只要當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餃子,而且是肥肉餡的。每天吃三次肥肉餡餃子,那是多麼幸福的生活!天上的神仙也不過如此了。從那時起,我就下定了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個作家。
我開始創作時,的確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動機也很低俗。我可不敢像許多中國作家那樣把自己想像成「人類靈魂工程師」,更沒有想到要用小說來改造社會。前邊我已經說過,我創作的最原始的動力就是對於美食的渴望。當然在我成了名之後,我也學著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但那些話連我自己也不相信。
我是一個出身底層的人,所以我的作品中充滿了世俗的觀點,誰如果想從我的作品中讀出高雅和優美,他多半會失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什麼人說什麼話,什麼藤結什麼瓜,什麼鳥叫什麼調,什麼作家寫什麼作品。我是一個在饑餓和孤獨中成長的人,我見多了人間的苦難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滿了對人類的同情和對不平等社會的憤怒,所以我只能寫出這樣的小說。
當然,隨著我的肚子漸漸吃飽,我的文學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漸漸地知道,人即便每天吃三次餃子,也還是有痛苦的,而這種精神上的痛苦其程度並不亞於饑餓。表現這種精神上的痛苦同樣是一個作家的神聖職責。但我在描寫人的精神痛苦時,也總忘不了饑餓帶給人的肉體痛苦。我不知道這是我的優點還是缺點,但我知道這是我的宿命。
我最早的創作是不值一提的,但也是不能不提的,因為那是屬於我的歷史,也是屬於中國當代文學的歷史。我記得我最早的作品是寫一篇挖河的小說,寫一個民兵連長早晨起來,站在我們的毛主席像前,向他祈禱,祝願他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然後那人就起身去村裡開會,決定要他帶隊到外邊去挖一條很大的河流。
他的女朋友為了支持他去挖河,決定將婚期往後推遲三年。而一個老地主聽說了這個消息,深夜裡潛進生產隊的飼養室,用鐵鍬把一匹即將到挖河的工地上拉車的黑騾子的腿給鏟斷了。這就是階級鬥爭,而且非常激烈。大家都如臨大敵,紛紛動員起來,與階級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河挖好了,老地主也被抓起來了。這樣的故事今天是沒人要的,但當時中國的文壇上全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你不這樣寫,就不可能發表。儘管我這樣寫了,也還是沒有發表。因為我寫得還不夠革命。
到了七十年代末,中國的局面發生了變化,中國的文學也開始發生變化。但變化是微弱而緩慢的,當時還有許多禁區,譬如不許寫愛情,不許寫共產黨的錯誤,但文學渴望自由的激情是壓抑不住的,作家們挖空心思,轉彎抹角地想突破禁區。這個時期就是中國的傷痕文學。
我是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寫作的,那時中國的文學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所有的禁區幾乎都突破了,西方的許多作家都介紹了過來,大家都在近乎發瘋地模仿他們。我是一個躺在草地上長大的孩子,沒上幾天學,文學的理論幾乎是一竅不通,但我憑著直感認識到,我不能學那些正在文壇上走紅的人的樣子,把西方作家的東西改頭換面當成自己的。
我認為那是二流貨色,成不了大氣候。我想我必須寫出屬於我自己的、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不但跟外國的作家不一樣,而且跟中國的作家也不一樣。這樣說並不是要否定外國文學對我的影響,恰恰相反,我是一個深受外國作家影響並且敢於坦率地承認自己受了外國作家影響的中國作家,這個問題我想應該作為一個專門的題目來講。
但我比很多中國作家高明的是,我並不刻意地去模仿外國作家的敘事方式和他們講述的故事,而是深入地去研究他們作品的內涵,去理解他們觀察生活的方式,以及他們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我想一個作家讀另一個作家的書,實際上是一次對話,甚至是一次戀愛,如果談得投機,有可能成為終生伴侶,如果話不投機,然後就各奔前程。
截至目前,在美國已經出版了我三本書,一本是《紅高粱家族》,一本是《天堂蒜薹之歌》,還有一本就是剛剛面世的《酒國》。《紅高粱家族》表現了我對歷史和愛情的看法,《天堂蒜薹之歌》表現了我對政治的批判和對農民的同情,《酒國》表現了我對人類墮落的惋惜和我對腐敗官僚的痛恨。這三本書看起來迥然有別,但最深層裡的東西還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個被餓怕了的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