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百服寧止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百服寧止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百服寧止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百服寧止痛產品中有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王薀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我和香的因緣之十四 》 玄一道長連忙要父親不要心急,先坐下來喝口茶暖暖心,接著玄一道長請方才引領的兩位年輕道長其中一位妙字輩道長,去法壇前取來三張顏色不同的符令,分別是金色、銀色和紫色的三副令紙:「這裡有預先準備好、壇前修法過之鬼門關制煞符、短命關煞以及制死病煞符三份,回去以後要先用我研製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很多人一頭痛就會服食成藥,這是很普遍的做法,但這樣又正確嗎?心臟科專科黃品立醫生就指,其實大部份人的頭痛都應該沒大問題,大部份市面上的止痛消炎藥,對大部份人亦沒甚麼害處,但他補充如服食成藥後未見好轉,其實都應盡快看醫生。 黃醫生表示,頭痛的確是高血壓的症狀,因為當血壓異常地高或屬於急性時亦...

百服寧止痛 在 洪️vivi ♥小慧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9:53:48

今天真的說再見了 看著你的最後一面 依舊哭到沒辦法看清楚你 我知道你不痛了 我放心了 禮儀師說 很少看到火化後頭骨還很完整的小寶貝 小白 寶貝 最小的貓女兒 要去找小黑跟kitty唷 防疫這段時間 你最喜歡陪在兒子旁邊寫功課看書, 最喜歡喝我們的水杯 喜歡待在我們旁邊撒嬌 最小隻最乖巧的你 這三...

百服寧止痛 在 Amy Ng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3 15:13:31

. 快速散瘀 🔹 舒緩肩頸背腰痛 ►Boiron寶弘瘀痛消 #萬寧限時優惠💰 . 工作關係,要長時間望住電腦💻 搞到條頸同膊頭硬晒、超酸痛😖 好彩有 🌸 #寶弘瘀痛消 🌸 傍身, 搽完涼浸浸,滲透得好快, 肩頸即刻鬆好多、無咁痛, 搽咗好幾日,條頸舒服晒☺️ 而家都唔敢定住格用電腦, 會抽時間起吓身...

百服寧止痛 在 洛基小聿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08:51:10

#髖關節保養#退化性關節炎保養 #百益康寵物保健品團購 團購下單 ➡ http://bit.ly/2WXRu8D 洛基歐弟因為本身沒有髖關節方面的問題, 領養阿尼時,才知道原來髖關節發育不全(CHD)、脫出等問題有多麼嚴重, 當年我們有考慮要帶他做手術, 但經過醫生評估,手術失敗機率很高, 加上阿...

  • 百服寧止痛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30 19:05:40
    有 685 人按讚

    《 我和香的因緣之十四 》
     
    玄一道長連忙要父親不要心急,先坐下來喝口茶暖暖心,接著玄一道長請方才引領的兩位年輕道長其中一位妙字輩道長,去法壇前取來三張顏色不同的符令,分別是金色、銀色和紫色的三副令紙:「這裡有預先準備好、壇前修法過之鬼門關制煞符、短命關煞以及制死病煞符三份,回去以後要先用我研製的香在第二天午時見光淨化,先從頭頂,再從前胸後背,前丹田、後命門⋯⋯一路順時鐘為其焚化⋯⋯」後來較年輕的另外一位道長,就取了三捆玄一道長所研製的條狀線香。這香稍一打開,就有股特殊的香氣沁入鼻孔,光聞便覺煩憂頓消,心曠神怡,我當時有回過頭稍微看一下我的長兄,此時的他眼神雙眸已經展露出未被附體時那股清澈明亮。
     
    父親在久遠以前就曾聽聞過玄一道長年輕時便得其師秘傳道家少有的多類治病、驅邪之藥方,據說靈驗頗著,只不過過往要逢仙佛聖誕,父親才會到宮裡面發心幫幫玄一道長,所以本身雖然知道此道院所製藥香極為厲害,但因為從來未曾遭遇過像兄長這般遭遇,所以也就沒有太放於心中。父親取過香之後,順便詢問了道長此香的作用,道長笑笑地回答:「這香條古法研傳,至今已數百年,歷代祖師又不斷地增加其內容,因此自有其效。
     
    特別是著魔或鬼魅纏身,家宅不寧,一般而言若不是特別嚴重,一般道士為患者淨化,手掐印,口持咒,一兩次便會完好如初。它主要的成分是芸香、乳香、柏香、杉香以及木香⋯⋯共有十二味藥方研製而成,此香一經焚化,再加持咒勾召,飄散之三尸神自會歸體⋯⋯」後來年輕的道長在送我們離開道觀的時候,順便給了我們全家大小由柏木研磨成佛珠的護身手串,年輕道長說,這手串是從四川生長在懸崖峭壁的縫中取得的香木,它對人體的安神定魄有最直接的功效,若是夜晚多夢、噩夢糾纏,以其安神,自會有直接的效果,可惜的是中國人不知道這木頭的寶貴,很多其實都被日本人拿去當藥使用。
     
    日本老一點的漢醫都知道此木對於發炎、止痛有特殊的功效,尤其如果體內胃火、實火所引起的痔疾,似乎都有奇效。這種香之所以會被佛道中人使用,歷代以來都有說不完的靈驗效應,四川蜀中人都有著古老的傳說和經驗,老輩的川人習慣把此香搗成碎狀,置放於睡枕中,據說可以安神定魄,並且有治療夜不能寐之痼習。依照現代人的醫學觀點分析,許多人神經衰弱、晚上多夢,除了體質之外,和交感、副交感神經也似乎有所關聯,血液在睡覺時集結於腦中之故,因此過於興奮無法安眠。而柏木本身可以經由食用或香氣,對於吾人之血液有提升血氧含量之效,醫療上之所以令許多中醫使用,原因是此木的本質有殺菌抗毒的功效。民國時期,四川及京、滬一帶,也有製成油膏擦拭表膚,有消腫、消炎的作用,因此對溽暑、節氣時因濕氣引起的蟲蚊咬傷,均有奇效。
     
    柏樹之所以從古至今被列為驅邪、安神有效應的香木之一,主要是生長於高山峭崖之上,尤其是崖柏非常稀有。崖柏的成長時間極為緩慢,一百年以上勉強也只能長成一兩公尺高,所以如果樹齡愈老的,本身的油脂性就高,燃燒出來的香氣就更加芬芳,有些崖柏壽齡超過千年,也不在少數,所謂松柏常青,所指的是柏樹在佛道門中都被列為壽與天齊的吉祥之木。
     
    「茅山道院老道長所親自加持研製的柏木珠串是從我領取之後便終年累月戴在自己的手腕上,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對玄一道長的信賴感,總之在我年少的心靈當中,玄一道長一直是我心目中護佑的象徵。每當我心緒不寧,或有煩惱事生起時,只要想起道院的老道長就如同服了一帖安神劑一般,尤其兄長的事件,後來經由老道長的神力庇佑,短短幾日我家兄長便又活蹦亂跳,完好如初,也才知道凶靈惡煞是極難超度的,除非如玄一道長此等道德格局高超化外之士,方能救度,若非道長神功超薦,那兩造由親屬所化之凶靈,將不知要對家族中有如何不可救贖之傷害⋯⋯」老和尚邊說著還從長袍上的口袋中取出了一串經由歲月痕跡的洗禮,少年時期玄一道長所贈與的第一串手珠⋯⋯(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 百服寧止痛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4 20:00:23
    有 229 人按讚

    #懷孕這檔事 ep.16 莫德納第二劑後48小時心得

    兩天過去了,副作用也都消失了,請參考以下回報的副作用演進時程⬇️

    🗓 7/22
    10:45 注射第二劑,約三四小時後注射處開始有酸痛感 (比第一劑有感,但可以忍受)
    中午異常飢餓,大概是懷孕以來最餓的一天,吃飽也不會脹氣要吐 (不用抱著馬桶的感覺真的很好)
    下午午覺也比平常睡的短,並無特別疲倦感,但晚餐過後就開始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要發起來了。

    22:00 體溫37.6 注射處痠痛感變明顯,決定上床睡覺。

    🗓 7/23
    02:30 體溫38 全身痠痛,下半身跟腰的部分最為明顯,所以一直睡睡醒醒,半夜醒來吃下第一顆止痛退燒藥。
    03:00 體溫37.4 開始降溫了,因為喝了很多水,半夜後一直會起來上廁所。
    07:00 體溫37.6 全身痠痛有好一點,不過多了頭痛。
    12:00 體溫37.4 比起全身痠痛,注射處的痠痛更不舒服,吃下第二顆藥後再睡一波。
    15:00 體溫37.1 全身痠痛又有退一點,但變成生病軟軟的疲倦感;手臂注射處痠痛有好轉,舉手無障礙稍微痠而已。
    20:00 體溫38 依舊懶軟在床,但又微燒起來,肚子溫度摸起來熱熱的,怕小寶寶熱暈,吃下第三顆藥。
    21:00 體溫37.2 身體溫度有降下來,露出肚子吹冷氣降溫睡覺。

    🗓 7/24
    03:00 體溫36.5 半夜醒來明顯感到全身痠痛感不見,也可以右側睡壓右手不至於不舒服。
    08:30 體溫36.3 回血99%復活 🩸
    11:00 體溫36.3 抬手吹頭髮完全不是問題,注射處的酸感只剩一分吧(滿分十分)

    ///
    我的止痛退燒藥是婦產科醫生直接開給我的得百利寧,孕婦吃是沒問題的,48小時內我共吃了三顆緩解副作用們,主要副作用就是發燒、全身痠痛、疲倦,畏寒完全無反而一直覺得好熱。

    每個人體質反應真的都不太一樣,雖然我有燒起來,但好加在不算是太嚴重的高燒;比起喝水我喝了更多寶礦力水得,就當作是平常一般感冒發燒時對付,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與其說是被火車撞的感覺,我覺得大概是機車程度啦~撞完還可以自己站起來走掉的那種XD

    第二劑小心得分享供之後要打的大家參考,老公說這樣代表我免疫系統還是有正常在運作的XDDDD

    #懷孕這檔事
    #這樣算是被疫苗認證的年輕身體嗎

  • 百服寧止痛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14:02:12
    有 4,730 人按讚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 百服寧止痛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16 09:30:14

    在香港,很多人一頭痛就會服食成藥,這是很普遍的做法,但這樣又正確嗎?心臟科專科黃品立醫生就指,其實大部份人的頭痛都應該沒大問題,大部份市面上的止痛消炎藥,對大部份人亦沒甚麼害處,但他補充如服食成藥後未見好轉,其實都應盡快看醫生。

    黃醫生表示,頭痛的確是高血壓的症狀,因為當血壓異常地高或屬於急性時亦會導致頭痛。但雖如此,大部份血壓高的人都不會頭痛,其實每一百位血壓高的人有少於五位會頭痛,即是頭痛是血壓高的症狀,但多數血壓高的人是沒有的。血壓高其實很常見的,香港就差不多有多於20%人患有,不過知道的只有一半,十個人中會去看醫生的只得五位,五位看醫生又食藥的只得2.5位,食藥有效的又只得1.25位,所以有如此多人因心臟病、中風、腎臟衰竭而斃命或殘障。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醫生 #高血壓 #頭痛 #香港人 #止痛藥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百服寧止痛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08 08:00:00

    胃痛都會傳染?說的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致的胃炎或胃潰瘍等胃病。不用公筷、攬攬錫錫更是播菌高危,為何會這樣?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蕭嘉輝醫生指,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人傳人的細菌,經口水或糞便傳播。「一家人一起生活,一人帶菌,不用公筷也有機會感染。」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帶菌者?蕭醫生話可以做個簡單的測試。

    胃炎、胃潰瘍等胃病,一定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致?非也,蕭醫生指,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服用藥物也有可能致病,如心臟病人服用阿士匹靈等的薄血藥又或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有可能引起胃黏膜受損;而非藥物引起的胃潰瘍,如自體免疫病克隆氏症、或巨大壓力令壓力荷爾蒙升高,也令病者有機會患上胃潰瘍。但只有因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才會傳染。

    果籽 :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4500住甚麼 】香港篇—香港式共居=20呎太空艙? 怕孤獨IT男:「自己住無人講嘢好可憐」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Rbfwgx4JGag )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
    【重案解密】特務生死戰 — 生擒行刺名人殺手 前G4長七:最唔似的就是特務 (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RleGdqACzI8 )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生命鬥士】值得鄭秀文都讚 前女歌手車禍癱足27年 靠聲控製花椒辣椒油:即使手腳不能動 腦袋仍可很靈活(飲食男女) ( https://youtu.be/gREGjaLELTg )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
    【全球樓行「戀殖」張堅庭 籲BNO送子女赴英 授英倫買樓三大秘訣 (蘋果日報 ) ( https://youtu.be/o2itR_w6Ezs )

    #果籽 #胃痛 #胃炎 #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 #細菌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百服寧止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5-06 19:58:15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