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百及物流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百及物流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百及物流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百及物流薪水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血汗公司排行榜前十名 #你的公司上榜了嗎? 📢蘋果日報的「十大血汗企業名單」,發布了! 📢獨家|最新《勞基法》黑名單出爐 保險業、量販龍頭和巴士業分居前3名: https://reurl.cc/O0dAvA 這不但是許多求職者的避雷指南,也是我從事勞工運動非常重要的資料來源。 雖然今年...

百及物流薪水 在 Ina ????Baby Mode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2 20:33:22

有關係就沒關係 身為客戶關係經理,回頭看看這幾年來的不專業心理學的學習和諮商之路真的是走得很有價值。 人生常常在做某件事情或是投資時間去培養某段關係的時候,都不確定短期的「投資回報率」。培養技能也好、賺錢也好、談戀愛也好,都喜歡「近利」。 去年一年疫情無情的襲擊全球,在台灣都是教職的老公和我兩...

百及物流薪水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14 14:17:20

【凱鈞話趨勢】理財新手必看!小資族5招超實用理財方法快參考,起薪不高也能朝人生第一桶金邁進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這話確實不錯!對於剛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或是薪水收入有限的小資族,容易會認為收入不高,應該跟投資、儲蓄無緣?那可不一定喔!想要累積財富的首要關鍵,就要從理財規劃開始做起,這回...

  • 百及物流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7 22:38:18
    有 122 人按讚

    #血汗公司排行榜前十名
    #你的公司上榜了嗎?
     
    📢蘋果日報的「十大血汗企業名單」,發布了!
    📢獨家|最新《勞基法》黑名單出爐 保險業、量販龍頭和巴士業分居前3名:
    https://reurl.cc/O0dAvA
     
    這不但是許多求職者的避雷指南,也是我從事勞工運動非常重要的資料來源。
     
    雖然今年蘋果日報停止紙本發行,但是「十大血汗企業名單」仍然如常發布,前三名令人毫不意外的,由 #南山人壽、#家樂福 以及 #中興大業巴士 包辦,而這三間企業,也是過去十大血汗企業名單的常客。
     
    而根據蘋果日報統計,違反勞基法最多的項目,分別是:
    🎯沒給加班費
    🎯沒有七休一
    🎯超時加班
    🎯出勤紀錄未記載至分鐘
    🎯薪水短發
     
    你的公司,也有同樣的狀況嗎?
     
    這份十大血汗企業名單,對我來說還有其他的意義。
     
    許多勞工面對公司違法,常常是默默忍受,即便鼓起勇氣要提出勞動檢查,也會再三猶豫,其中最猶豫的就是:「裁罰兩萬塊,公司不痛不癢,有用嗎?」
     
    這時候我都會鼓勵勞工:「也許裁罰一次,對公司來說不痛不癢,但是,如果今天你的公司被蘋果日報列為十大血汗企業,那事情可就大條了。」
     
    很長一段時間,蘋果日報的十大血汗排行榜,都是我拿來鼓勵勞工不要失志的秘密武器。
     
    今年度蘋果日報紙本停刊了,不曉得明年這個專題還會不會存在,但還是非常感謝許多記者們,不辭辛勞地挖掘資料,幫忙勞工朋友伸張正義,討回公道。
     
    也感謝蘋果日報專題的靈感,我在2019年也曾經整理了一份,桃園市十大違反勞基法企業名單:
    https://reurl.cc/ZGDAQ6
     
    ✅以下整理歷年來的十大血汗企業排行榜前三名,看看你的公司上榜了嗎?
     
    🚫2012年前三名:肯德基、嘉賀保全、太子汽車
    🚫2013年前三名:國光客運、家樂福、誠世企業
    🚫2014年前三名:嘉里大榮物流、惠康百貨(頂好超市)、嘉賀保全
    🚫2015年前三名:中華航空、家樂福、中油
    🚫2016年前三名:中油、中華航空、嘉里大榮物流
    🚫2017年前三名:家樂福、中油、國興保全、富士全錄
    🚫2018年前三名:南山人壽、家樂福、富士全錄
    🚫2019年前三名:南山人壽、宏華國際、中華電信
    🚫2020年前三名:南山人壽、台鐵、家樂福
    🚫2021年前三名;南山人壽、家樂福、中興大業巴士

  • 百及物流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21:03:38
    有 392 人按讚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 百及物流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6 17:24:16
    有 790 人按讚

    【保護老人大作戰,請好好待在家】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快兩個禮拜,也逐漸消磨眾人的信心跟期待,還記得兩周前網路流傳的一句話嗎?「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如今看來,的確每個人都太小看了病毒的威力,疫情會蔓延全世界各國並不是沒有理由,連歐美日本都舉手無措,又怎麼能期待島國再一次證明呢?

    以上並不是口水戰,更不是諷刺誰。當疫情升溫的現實擺在眼前,身為一位居家工作吹著冷氣的小老百姓,比起第一線穿著八小時兔子裝防護衣的醫護人員,我時時警惕自己,千萬不要成為拖累她們的幫兇。

    災難之下,千萬不能只想著只有自己,不然情緒會變得很失落,很委屈,很想哭,想罵政府,想遷怒所有人,還有想吃鹹酥雞。此時排解憂鬱的情緒就變的很重要了。

    第一, 不要對疫情麻痺,失去信心

    防疫視同作戰,所以不要失去戰鬥的意志,這場戰有千千萬萬的醫護在第一線,也有物流二十四小時拼命的送貨,許多老師們變成直播主,許多家長們變成二十四小時保母,面對不同角色的變化,是作戰環節的一部分。

    第二,老人會擔心自己,是好事

    我爸對於確診的數字開始麻痺,就算明天又破五百例也不覺得奇怪,但對每日報導死亡人數的年齡很有意見,說:「怎麼都是死60歲以上的老人!這根本就是嚇老人」我說:「你會怕就好!不過就怕很多老人都不怕。」

    前天到便利超商外帶咖啡,迎面而來一個老人把口罩戴在下方,然後順口的往我家門口前面吐痰,那個當下真的很崩潰!真希望這是個案,但看到龍潭人社團的裡面分享,還是一堆老人聚集在公園聊天,心想:「想串門子聊天就不能忍住嗎?子女會有多擔心你們!」

    第三,少參與政治口水戰,多彼此互相的關懷

    疫情之初,版上就很多政治角力口水戰,以監督之名不停點名別人下台,然後用不同方式的影射、汙衊防疫團隊,平常不轉貼文章的人,瘋狂轉貼仇恨文跟假消息,此時回應只會帶來一身汙泥,請取消追蹤,或是隱藏三十天。可能三十天之後他就恢復正常。

    偶爾關心一下身邊的朋友在做什麼,例如:「雪兒,新書賣得如何?」或著「今晚,你煮了什麼東西?」還有「最近有什麼推薦好看的戲劇?」

    大家都推《火神的眼淚》、《我是遺物整理師》、以及《文森佐》,還有推薦一些書例如P’S《被時間留下來的人》、李維文《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個人》以及雪兒《生活中,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第四,家庭是要互相支持,少誰的薪水都不行

    嫁去德國生活的愛爾莎,也在自己版上分享居家一年的心得:

    首先是把分內做好,包括出門後口罩戴好戴滿、回家先洗手、用信用卡付款、社交圈維持在小範圍的家人。

    再來就是善用工具,隨身攜帶分裝的消毒噴瓶、去超市購物時使用一次性的拋棄式手套、使用專門的口罩包(一個放乾淨的一個放用過的)、口罩戴久了容易呼吸不順暢可以使用百靈油吸入器沒事吸兩下

    最後是保持冷靜,畢竟出外上班的老公必須在家工作,可以想像跟另外一半朝夕相處生活的日子有多苦,但抱怨跟抗爭是也沒用,先把自己的心情穩定好、做老公的後盾,老公才能繼續努力賺錢養家。

    第五,記得我愛你

    每天都有死亡案例,大部分都是介於五十歲到八十歲的老人,每一位老人都代表一個家庭,你若不捨得他們插入呼吸管治療,就請好好待在家裡。而親愛的長輩們,你們真的是高風險族群,也這段時間請千萬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非常時期,真的不要再到處亂串門子了!

    亂世中,最難的就是互相支持的勇氣,記得我愛你,不管在哪裡。

    ✈ 馬來西亞 納閔島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恭喜再刷!! (購買連結放留言

    #歡迎分享給愛的老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