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百分百感覺粵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百分百感覺粵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百分百感覺粵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百分百感覺粵語產品中有8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Being Hong Ko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着今日的新晉歌手參加《全民造星》、《聲夢傳奇》等歌唱比賽節目,可會令你聯想到當年青澀的新秀Sammi(鄭秀文)? 曾經,香港巨星的風采引領着兩岸三地以至整個亞洲的潮流,「港星」風頭一時無兩。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瞧潮香港 60+》展覽,讓人完整地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如斯的豐盛多元。 ...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攝影獨白Alex 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懂得操控色溫,猶如玩盡人間冷暖,百般滋味在心頭!攝影藝術創作但求感覺、不求「準確」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ElGuoCXh4LU 加入會籍:http://bit.ly/32owcTq 【會員版】影片完全沒有廣告! 請看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

百分百感覺粵語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0:00:30

看着今日的新晉歌手參加《全民造星》、《聲夢傳奇》等歌唱比賽節目,可會令你聯想到當年青澀的新秀Sammi(鄭秀文)? 曾經,香港巨星的風采引領着兩岸三地以至整個亞洲的潮流,「港星」風頭一時無兩。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瞧潮香港 60+》展覽,讓人完整地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如斯的豐盛多元。 ...

百分百感覺粵語 在 陳美濤Tomato Cha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1:03:33

三十歲唔結婚,就會死(下) . 我照常返工,所有同事都默認我已經結咗婚,冇人問任何嘢。 . 畢竟,好多人結婚都係逼於無奈,一啲都唔興奮,所以依加已經唔流行搞婚禮,大家都係靜靜地註冊就算。 . 放工前,我向上司遞咗辭職信。 . , 「辭職?」上司瞪大雙眼,我諗佢十年來,都冇收過辭職信。 . 我面不...

百分百感覺粵語 在 陳美濤Tomato Ch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0:41:57

百萬富翁殺機版(上) . 2101年,一條繁華嘅街道上,突然間,有個人停下腳步,瞓咗喺地下。 . 人羣圍上嚟,只見佢睜大眼睛,胡言亂語:「答案係33......呢題我唔識、唔記得......唔好!」 . 佢嘅聲音同呼吸愈嚟愈微弱,面都青埋。 . , 無人幫佢叫救護車,因為救護車已經嚟緊。 ....

  • 百分百感覺粵語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1:58:26
    有 468 人按讚

    看着今日的新晉歌手參加《全民造星》、《聲夢傳奇》等歌唱比賽節目,可會令你聯想到當年青澀的新秀Sammi(鄭秀文)?

    曾經,香港巨星的風采引領着兩岸三地以至整個亞洲的潮流,「港星」風頭一時無兩。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瞧潮香港 60+》展覽,讓人完整地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如斯的豐盛多元。

    由戰後經濟起飛後的百花齊放,60年代蕭芳芳帶動的迷你裙熱潮、70年代反映小市民「搵食艱難」的電影《半斤八両》、唱出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80年代樂壇巨星如張國榮、葉麗儀 、羅文、梅艷芳及Beyond、港產片除了受到港人喜愛,更踏上了國際舞台⋯⋯香港流行文化潮來潮去,一浪接一浪的歌、影、視經典走進香港人的生活,隨着時代變遷,沉澱又演化,遂成為專屬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除了提供娛樂,流行文化其實也在回應社會需要,例如1991年華東水災,電影界製作了《豪門夜宴》,是一部雲集當年業界巨星的大電影;1972年六一八雨災的時候,電視業界也相應做一些慈善籌款的活動,例如有創新的馬拉松式籌款節目,這些突破性的節目與創作,其實都有回饋社會的意義。」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吳雪君說。

    透過豐富的展品,《瞧潮香港 60+》展覽向公眾展出過去六十年間香港的流行文化浪潮,時間線由戰後一代開始伸延至千禧年代,蘊含了幾代香港人的成長回憶。展覽展出多件別具意義的展品,例如電影海報師阮大勇的珍貴手稿、許冠傑的第一張粵語唱片《鬼馬雙星》、黃家駒用積蓄買下的第一枝木結他及多位巨星在紅館登台的華麗服飾等,每一件展品都訴說着一個時代的故事。

    吳雪君特別提到,展覽中電視的部分最難收集展品,原因是部分電視台已經結業,「當年電視業界的競爭非常激烈,製作要求很高,作品都非常出色,例如佳藝電視就有不少精彩作品,它也是第一間電視台將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在當年引起廣大迴響。只可惜保存下來可供展覽用的展品不多,於是我們就利用當時的電視周刊,向大家展示當年的劇照和演員的服裝造型。」

    懷緬過去的同時,或許有人會感嘆香港流行文化輝煌時代不再。吳雪君館長則有另一看法:「香港娛樂圈標誌性人物,寶珠、芳芳、Sam哥、家駒、梅姐及哥哥,他們都在那個年代冒起,可謂造就了一個時代的高峰。但再看看現時香港的歌唱比賽和音樂節目,我從新晉歌手身上看到了一點Sammi的影子。記得Sammi在訪問時提到,她自己當年毅然進入歌壇,是因為看了梅姐的新秀比賽,她當下就告訴自己,只要一夠歲數就要去參加新秀,最後她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近年,一群對音樂很有熱誠的年青人陸續冒起,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啟蒙和榜樣。這種一代影響一代的精神傳承,其實一直在發生。香港流行文化要再創高峰,感覺上並非遙不可及。」

    #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 #香港文化 #流行文化 #傳承 #hongkongpop60 #hkexhibition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文署

    「瞧潮香港60+」展覽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新界沙田文林路1號)
    日期:即日起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一、三至五)
    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周末及公眾假期)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 百分百感覺粵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5 12:55:46
    有 2,609 人按讚

    謝謝 Siri,用我喜愛的這首歌展開一天的生活,很不錯!

    「一場遊戲一場夢」是1987年王傑第一張個人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裡的首波主打歌,由王文清填詞譜曲、陳志遠編曲。當年這首歌是王小棣與張艾嘉執導的國片《黃色故事》的主題曲,因此飛碟唱片還特地請來該片的女主角,23歲的港星張曼玉與25歲的王傑一同演出此歌的MV。

    「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傳奇」

    這是當年飛碟唱片為新人王傑所下的註腳,果然,王傑並沒有辜負唱片公司的期待。

    1987年12月19日,王傑的第一張國語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正式發行,他以獨特的嗓音與浪子的形象迅速走紅台灣歌壇,很快地便灌錄粵語專輯進軍香港;王傑至今所發行的專輯與精選輯已突破80張,累積銷量達到數千萬張,是80至90年代的華語歌壇裡,深具影響力的一位歌手。

    王傑本名王大為(英文名字為Dave),父親王俠和母親許英都是邵氏電影公司的演員,因此王傑從小就在邵氏片廠長大,3歲開始當童星,參與過多部邵氏電影的演出與擔任替身,其中包括了1971年的《鬼太監》、1975年的《我在戀愛》、1977年的《洪熙官》,與1978年的《殺絕》等片。

    12歲時,父母親離異,王傑被送至基督教教會學校三育書院寄宿,在這段期間,父母親少有探望,甚至沒有替他繳學費,幸有老師的資助,以及學校提供清潔工作給他來賺取學費,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經歷了這些,讓王傑的個性顯得憂鬱、傷感;在求學期間,王傑透過學習樂器與音樂創作來抒發情緒,並且在14歲時,寫下「娃娃在哭了」這首歌。

    17歲時,王傑隻身來到臺灣工作,19歲第一次結婚,生了一個女兒。王傑為了取得中華民國護照與長期居留,決定入伍服役,抽到「金馬獎」並接受士官訓,在外島當教育班長三年。退伍之後,妻子早已離去,王傑成為單親爸爸,獨自一人扶養女兒,日子過得相當辛苦。這段期間王傑曾從事過油漆工人、速遞員、計程車司機、貨車司機、侍應、廚師、調酒員、酒廊歌手、特技演員,與作曲等工作,最多曾經一天打四份工,晚上在橋底露宿。電影特技工作更令他受傷多次,最嚴重的一次甚至折斷了手腳,一直到他成為歌手後,經濟狀況才獲得改善。不少人認為王傑的歌聲之所以那麼悲苦動人,應該和他辛苦的成長背景與感情經歷有關。

    王傑的嗓音相當獨特,聲音辨識度大,其充滿感情的演唱方式具有相當強烈的感染能力,歌聲流露出悲涼與滄桑的感覺。王傑在演繹歌曲時,往往能透過充滿穿透力與爆發力的嗓音,將歌曲的情緒起伏詮釋得淋漓盡致;而個人形象與唱腔風格的統一,也讓他從第一張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開始,便登上巨星之列。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1987年《一場遊戲一場夢》專輯上的文字:

    他歌唱的很好
    他的眼神深邃銳利
    他的感情濃得化不開
    他的背影比誰都孤單

    和其他很多歌星一樣
    他有段長長的過去
    雖然不能忘記
    卻也不用再提
    因為一切正要出發
    因為他將成為巨星

    BORN TO CONQUER
    生來獲勝、生來征服

    王傑

    站在卑微與高貴的交界
    對自己與全世界說:「我來了,一切便不一樣了!」

    獻給
    在愛情中心靈饑渴
    在生活中百無禁忌
    在音樂中追求個性的一代

    王傑。

    《一場遊戲一場夢》

    作詞:王文清
    作曲:王文清
    編曲:陳志遠
    演唱:王傑

    不要談什麼分離 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哭泣
    那只是昨夜的一場夢而已
    不要說願不願意 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在意
    那只是昨夜的一場遊戲

    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雖然你影子還出現我眼裡
    在我的歌聲中 早已沒有你
    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不要把殘缺的愛留在這裡
    在兩個人的世界裡 不該有你

    喔 為什麼道別離 又說什麼在一起
    如今雖然沒有你 我還是我自己
    說什麼此情永不渝 說什麼我愛你
    如今依然沒有你 我還是我自己

  • 百分百感覺粵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8 17:47:08
    有 121 人按讚

    20210518 黃偉民易經講堂

    《國安法》大演神通,禁止了黎智英手上七成壹傳媒的股票自由買賣,又凍結了他三個私人銀行戶口,務使《蘋果日報》斷水關門為止。

    這個霹靂手段,只係針對肥佬黎一人,還是香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夏寶龍說過,必須嚴懲黎智英、戴耀廷、黃之鋒三人。華人世界,既有最高指示,自然地,警方行動,律政署識做,法庭配合。

    如果只是整俾他們三人的特別套餐,其他人就可以放心繼續炒樓炒股票了。

    《國安法》雖然無所不能,但保佑不了國安處處長蔡展鵬。

    據《南華早報》獨家報道,原來處長光顧無牌按摩店,碰巧遇到警方臨時查牌,所以,被勒令休假,等候接受調查。

    沒有時間,沒有地點,沒有警區,沒有細節,只是說出處長揼邪骨,撞正查牌,在休假中?

    新聞背後的故事,我們嘗試重組畫面,一位兩粒花督察,帶住幾條老散,作例行查牌,在一無牌骨場卻碰到高級助理警務處長,國安處處長在揼骨中,忠誠勇毅的警察,秉公辦理,向上峰呈報。因光顧無牌骨場,事態嚴重,所以,勒令處長休息待查。

    不用當過差,做過記者,我骨場中人,都覺得故事於情於理不合。所以,這篇報道,應該是鄧炳強近日常常掛在嘴邊的別有用心假新聞啦。

    但劇情最頂癮的,是鄧炳強第一個跳出來,不是否認這則假新聞,反而驚死你唔信,曖曖昧昧,唔交待案發警區,時間日期,行動細節,只是確認處長休假待查中。

    葉劉和謝偉俊,飛身出來,笑騎騎放毒蛇,表面同情處長,其實踩多一腳,最怕市民唔信這宗報道。

    咁落力演出,都係想帶公眾去一個方向,警隊上位之爭,另一個梁家輝和郭富城的衝突故仔,合理之至。

    不合理的畫面,背後都有故事。

    國安處成立幾個月,表面上是警隊的編制,人手是警方的人手,其實是服務中央駐港的「國安公署」,公署署長是鄭雁雄。

    鄭雁雄的上司是中聯辦的駱惠寧,駱的上司是港澳辦的夏寶龍。夏是習近平的家臣,當年在浙江協助習拆教堂和十字架的闖將。

    夏寶龍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專職兼任港澳辦,原主任張曉明讓路降一級,他主要直接向習匯報香港形勢,不經港澳小組韓正。

    蔡展鵬這位國安處處長,其實是執行這條權力線的下線行動人員,怎麼會因揼骨而被休假?

    他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休假?休假時,誰署理他的職務?

    神不知鬼不覺,卻成為馬雲的《南華早報》獨家消息!

    這條新聞的重點是蔡展鵬被勒令休假,卻沒有透露出事的警區,只要地點出現,便知道負責的指揮官,架構上該區的警務人員便知巡查人手和細節,這宗事件便會看出破綻。

    事件真相是國家機密,我們不可能知道的了,只感覺到出了大問題,鄧炳強、葉劉、謝偉俊等一眾人等,急於幫忙告訴你,這宗新聞是真的。如果是《蘋果》的獨家,說是外國勢力編導的假新聞便好了,但偏偏是馬雲的報紙。不知消息來源還透露了多少內幕!

    這種古怪新聞會愈來愈多,殺光真正的傳媒機構後,香港便只有這些別有用心竹傳言和各方有心人,刻意透露的秘密消息。語言口耳相傳,以後真真假假,就方便官商勾結,混水摸魚了。

    明天是佛誕公眾假期,四月初八日,是佛陀出生的日子。

    在古印度恆河流域,有一個小國,迦毘羅衛國。國王淨飯王,皇后摩耶夫人,在今天生下太子悉達多。
    悉達多成長期間,眼見眾生多苦,世事無常,終於廿九歲出家,尋找人生離苦得樂的根本法門。
    最後,在菩提樹下覺悟出痛苦產生的過程,及終止痛苦的方法。悟道成佛。
    二千多年前,人類智慧發生了一次奇妙的大躍進。
    在中國,是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了孔子、老子的哲學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根本。
    在中東,耶穌誕生,建立耶教文明,成為西方的精神支柱。
    在希臘,有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智者。他們的學說,影響了人類哲學和科學的發展。
    在印度,釋迦牟尼的出現,影響了整個東方世界的思想。
    目前的人類文化,基本上是根據這四位思想家,在同一段時間裡,爆發出智慧火花而來。
    所以,佛陀與孔子、耶穌、蘇格拉底,被後世尊稱為世界四大聖哲。
    四位聖哲,留下的智慧,都是教人離苦得樂的方法。
    佛陀留下了“如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三法印,是佛陀一生印證出,離苦得樂的次第過程。
    世間事物,永遠變化不已,從無一刻停頓。
    人,基於自我的利益考慮,卻期望好的時物長存,壞的東西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種想法當然不能如願,因而生出了苦。
    諸行無常。佛陀對弟子阿難說:
    萬物皆無常,
    有生必有滅。
    凡是有生命的,都會死亡;
    美好的都會變壞。
    期望永遠美好,不死,便生出痛苦了。
    諸法無我。環境在變,這個「我」,也因應時空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人會產生痛苦,都是因為有一個無明的“我”存在。若能無我,“苦”便無從生成,無處可以依附。
    好壞善惡,都是以我為中心,對際遇反映出來。赤子之時本無分別心,隨著成長,種種錯誤價值觀念形成,痛苦煩惱也隨之而來了。
    沒有永恆不變的客觀宇宙,就沒有永恆不變的我存在,一切都在因緣變化中。
    涅盤寂靜。一個人無論多長壽,生命的總長度,都是由無窮的當下剎那,相加總和而成。每一個當下剎那,無所謂好壞順逆垢淨,所有都是你生命組成的部份,沒有哪一個“剎那”不是自己,這便是生命的實相。
    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正確的人生觀念,正確的修行方法而達至“苦”不再生的境地。
    能夠“涅盤寂靜”,因為了解“諸法無我”,諸法之所以無我,因為明白到“諸行無常”。
    三法印,一環扣一環,根源在於我執。一個我字,就是痛苦的根源。
    凡有我,就有貪嗔癡的本性。
    對順境的貪住;
    對逆境的嗔恨;
    對人事的癡迷。
    中華文化,由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中國人講佛理,很多時候與宗教無關,純是從文化角度入手,追求那種心無罣礙的和平寧靜。

    像佛教的《心經》,就很受香港人歡迎,不必佛教行人,一般人都愛背誦抄寫。

    梅艷芳、王菲、劉德華、容祖兒,都各有唱法演繹,國語、粵語,有多個不同版本。

    二百六十字的心經,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即是智慧;波羅蜜多,是過渡的方法;心經,是心法。

    只要是佛教徒,不理是大乘八宗,或是小乘二宗,總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渡過輪迴苦海,到逹彼岸。

    過渡方法,佛門提供六種,合稱六波羅蜜,即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觀音以智慧過渡輪迴苦海的心法。很受歷代中國人的歡迎。

    心經第一句: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句卻令很多人惘然,大家熟識的觀音,叫觀世音,為何這裏要叫觀自在?

    兩晉時期,鳩摩羅什,來到漢土,將梵文觀音菩薩,譯作「觀世音菩薩」。

    到唐朝三藏玄奘法師,認為觀自在更合梵文本義,他所譯的心經版本,遂稱「觀自在菩薩」。

    這個心經,在中國流行了千年,深入民間,但奇怪地,觀音,人們只接受觀世音,不接受觀自在的譯法。

    觀世音菩薩,字義是關注世間苦難聲音的菩薩。

    觀自在菩薩,字義是關注自在得樂的菩薩。

    三藏法師的自在本義,可能更合菩薩精神;但中國人,苦難的多,中國社會,不平事衆,中國民眾,在現實世界,找不到公義,總希望在形而上的領域,有一位法力無邊的菩薩,救苦救難,關注人間的苦難不平。

    所以,觀世音的譯名,很合中國人的胃口。觀世音菩薩,就自然地在漢土普及起來。

    中國人的世界,是特權世界,人人追求特權,人人服膺特權。

    既有特權,何來公義?沒有公義,幸福就只能是水月鏡花。

    中國人愛拜鬼神,因為,除了仙佛,世上無人代抱不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