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百分數化分數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百分數化分數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百分數化分數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產品中有9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此「病名」後來已經移除)**,他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enry Sir & Frien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索取Study Plan方法:只需whatsapp我出示學生證,留言【我要Study Plan」 Whatsapp Link:https://wa.me/85264008322 Henry Sir介紹: ★ Henry Sir Youtube單條試堂Video達36萬點擊(通識補習界No1) ★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1:11:58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斯密達」(雖然我看到最後還是不知...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21:35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給高三生的一封信 📍|前情提要| ▫️嗨!學測戰士們好~ 相信在這個時候大家想必都是焦頭爛額,進度和複習兩頭燒吧!整個暑假全力複習的同時又很焦慮高三開學後的課程進度,這些學長都經歷過,但都成功地挺過來了!現在就讓我手把手的帶你們一起看看開學後最重...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我該選數A還是數B? 📍|前情提要| ▫️新課綱的數學在高二時被分成了數A跟數B,不僅學習內容有所不同,在學測上也會被分成兩科分開測驗。那麼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而自己又應該選擇哪一個呢?今天就讓小編我來讓大家認識新課綱的數學吧! 📍|新課綱的數...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2 18:39:13
    有 1,225 人按讚

    「你有亞斯的特質,這會讓你在治療工作上有一些限制,但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你在某些部分比較有創造力。」某一次結束督導之後,他跟我說,我心裡面真是百感交集。

    在前陣子很紅的影集 #我是遺物整理師 當中的主角 #韓可魯 ,也是亞斯確診的「患者」(此「病名」後來已經移除)**,他每句話最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斯密達」(雖然我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在某些人眼裡,他非常奇怪,焦慮的時候會不斷唸一些海洋生物的種類和部位、有些時候甚至會拿頭去撞牆壁、一眼就能夠記下所有的數字和東西、執行任何動作的時候嘴巴要碎碎念等等,可是當他善用他的特質在恰當的地方,反而能夠有很好的結果。所以或許你可以說他是「患者」,也可以說他有屬於他獨特的「寶藏」。

    我想一想,既然我有亞斯特質,就會相對來說比較相信數字,可是做完這個測驗之後,很意外比我想像當中的分數還要低一些(你可以玩玩看自己有沒有大於32分)。或許這些年來被治療和工作上面的學習,也改變了我許多。

    根據我粗淺的了解(如果有錯請不吝指正我),亞斯雖然是一種疾病診斷,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亞斯特質」,而是一個光譜,可以分成這個特質較高的,以及這個特質比較低的人,至於有沒有到「病症」的程度,不能夠單靠這個量表來確定,還需要加上其他的種種因素來判斷。換句話說,在這個測驗當中如果你得到滿分50分,也不代表你真的是亞斯柏格症的患者,只是代表你對於某一些細節、某一些東西特別在意跟執著,如果你需要明確的診斷,可能還是求助身心科醫師比較好。

    你可能會問說,如果我的得分很高,那我還有救嗎?除了這個測驗本身有它的限制之外,老實說,在做這個測驗的時候我還有一種感覺:以前的我跟現在的我好像有點不一樣。包含對人際的敏感度,察言觀色、語言相處的感覺等等,似乎在學習諮商之後,我變成一個「比較社會化的亞斯特質的人」,比方說「我很難察言觀色」這一個題目,對以前的我來說是「絕對同意」(小時候我媽都說我是一個不會察言觀色的小孩),但透過一些課程的訓練,我慢慢「知道」,兩隻手放在前面交叉可能是防衛、用手托著下巴,或許代表專注聆聽,眼神接觸,可能表示這個人願意跟你談到他的心情,而眼睛看著地上,或許他正在逃避某些東西、逃避互動等等——這些「很基本的人際互動法則」我原本都不知道,是透過訓練之後慢慢知道的(能不能感覺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來,雖然花了很多學費還沒畢業,但也算是值回票價的!(感謝一直以來沒有放棄我的朋友跟老師們XD)

    換言之,你可能因為經歷了一些學習或者是調整,你身上的某些特質、有些部分是可以改變的(這句話的背面,就是有些部分是無法改變的)。重點不是你改變了多少,而是你有沒有辦法展現出你比較擅長的那一個部分,把它當成你生命的翅膀,陪你飛向更遠的地方。而那些你不擅長的部分,一方面要感謝陪在你身邊的友人*(例如劇中的 #尹樹木 ),一方面也要謝謝你自己,用你自己的方式,活出你生命的色彩。

    沒有人是完美的,不論是不是亞斯都一樣。一直看著自己陰暗的部分,只會越陷越深;嘗試用你擅長的地方,把你的人生點亮,你會發現,當你活出真正的自己,雖然身邊的人不一定會喜歡你,但至少,你會變得比較自在一點,而這個一點點,就像是海洋上面的燈塔,讓你在迷惘當中慢慢長大,安頓下來,不再害怕。

    #這裡做測驗 Re-lab
    #亞斯伯格成人量表
    https://relab.cc/baron-cohen/
    ——
    *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當你發現自己有些部分和別人格格不入,別人覺得你很奇怪的時候,請先不要先入為主的覺得是自己的問題,這可能是症狀或者是你的特色本身,可以改變很好,不能改變也沒關係,畢竟這可能跟大腦的一些結構有關;如果你是亞斯特質的人的朋友或是伴侶,可能會面臨所謂的的 #卡珊德拉症候群 ,你在一種壓力和痛苦當中,但別人卻看不出來,甚至認為「有問題的人是你」。關於這個症候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這個詞的意思,應該可以找到一些因應與相處的方法。
    ** 感謝讀者的留言補充: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定義,取消了亞斯伯格症這個「病名」,放到自閉症類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分類當中,留言的部分有一些討論,大家可以參考。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7:37:43
    有 14 人按讚

    有送過一些「人工智能」的書給學員,是送正體書繁體版的書給中國學員。

    學員問:「想不到老師你對人工智能也有研究?」

    這位學員是在北京的,經常有去硅谷出差,他請過我和劉詠鋼老師吃飯。

    我說:「看人工智能的書,我百分之七十的內容是看不懂的,我之所以買人工智能的書來看,並不是因爲我對人工智能有深入的理解……」

    因爲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書,他們是有參考了「到底人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人腦內部是如何利用他們的模糊記憶與模糊邏輯去運作」的。

    某些人工智能的作家,總是利用小篇幅對照人腦運作來進行「對照互比」來跟讀者解釋爲什麼他們要如此設置,而這些設置的目的是什麼,對未來的發展如何等等。

    我僅僅是爲了這些對照,有這樣的內容解說而買這些書,雖然這些篇幅未必會明細的寫在目錄上,很多時候藏在哪裏,我是完全不知道的。

    當年經常出國,所以爲了節省時間掃貨購書,就乾脆見到就買,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買了,但,裏面完全沒有我所要的東西的。

    之所以會繼續購買,是因爲這些小篇幅的內容,是對我有所啓發的,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驚喜的,很難得是我讀著儒家的書,偶爾也會讓我有一些額外的領悟和體會。

    譬如說,他們在人工智能輸入模式上,需要模擬人腦的模糊記憶一樣,需要由一個想法或一段的對話,甚至一段回憶,來觸發另一個潛伏的想法,或者是潛伏的回憶,或者是因而爆發全新的概念(想法)那種運作。

    他們用人工智能最粗淺的說法是,當你輸入「a,p,p,」時,預測模式就會出現Apple,然後換算出其他剩下的詞彙組別。

    原來在我們的大腦皮質內也有相同的功能,但我們看到「A,P,P」時,「L,E」還沒出現 ,但是,在像我這種因爲英文詞彙量不足的人,很自然腦袋就閃出「Apple」了,如果你的詞彙量更多,閃出的詞彙就會更多,但是你未必及時(即時)看到你閃出的詞彙。

    不過,以前博學和尚叫我念金剛經時,唸到很專心,眼睛沒看到/讀到那些文句,我偶爾會看到自己腦袋閃出接下來的詞彙與文句的,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都是研究者說的即使皮質出現了,但我們清醒的腦袋是不會察覺的。

    這裏也先打住這些論述說法。

    用這個粗淺的論據是想說明,很多時候我們被一個想法刺激了一下,很多遺忘掉的想法/回憶/故事,或新或舊都會因爲這個「模糊記憶」的作用而衍生出來,或者變出新的東西出來。

    簡單來說,我們「學習」與「辨識」既是同時出現,也會一來一往先後互換的出現。

    籠統不明細來說,我們人腦學任何東西的話,都需要人腦裏面的兩種思維模式來啓動——或叫做心智啓動,不同的書有不同的中譯名詞。

    第一種是屬於「定向的」,也就是說守紀律尊規矩下的學習,粗淺的略說,可以講成是按部就班,重複練習再溫習。

    這是我們大腦內需要兼顧到羣體生活才產生的一種羣體學習的能力。

    你勉強可以這樣說,人類是羣體動物,故在人類演變歷史過程中,如果羣體完全不守規矩或者沒有步驟的話,我們人類的「智慧」與「經驗」是很難積存下來的。

    這裏也就此打住,不再深入引述論述了。

    第二個功能是屬於「散發的」,這未必是符合合邏輯推進的,他更類似自由的,也可能是需要依賴外人的交談,或者是非正規的活動下被激發的,甚至可能你學的是另一個領域的資訊激發配搭出來的。

    粗暴簡單來說,可能你在散步,或者沐浴,或者拉屎,或者閒聊中,看一本不同領域的書被激發出來的。

    據說,他們在設置人工智能的學習模式時,他們是先要從「定向模式」進行設置,然後再設置「散發模型」。

    爲什麼我會突然想起這段已經沉睡多年的回憶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子問我:「爸爸,玩魔方塊可以不要按部就班學習嗎?」

    (李子問這個問題是多餘的,因爲我已經教會他六面色的魔方塊)

    我說,不能!

    李子再問:「那麼,下象棋,我可以不學開局,我自己發明我自己的開局嗎?可以不必理會殘局的基礎嗎?」

    就是李子問了這些問題,導致我突然浮現出這過去已經沉睡的資訊出來。

    同時勾動出當年的一段陳年往事出來。

    話說當年,我看到定向模型與散發模型設置的說法不久後,那時李子是讀三年級。

    他在讀書時,回答老師的作業
    ,是跟全班的同學完全不同的,可以說是跳出了規定的答案,老師看了之後都笑出來。

    結果他的班主任老師就要求見一見我,然後班主任老師就跟我說:「李先生,這次我是給你孩子的分數是高分數的,也給他是對的,因爲李子的回答雖然是天馬行空,也合情合理,所以爲了表揚他這種精神我給了高分 ,李先生,如果是下次呢?」

    李子的班主任是將球踢回給我,我問老師:「那麼,請問如果按照學習的規定,李子回答的答案即使是合理 ,但是給分數的制度呢?」

    老師說:按照答案來說,回答的不正確,也離開了題目。

    重點是在回答離開了題目!

    我其實是很坦然的說:「那麼,就給回答的不對,也讓李子知道離題了!」

    其實這位老師是有補充的,在他的學生裏面,他既想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和大膽的創意,不過,她也希望在她教導下的學生既有遵守規律和按部就班的能力,同時又有自由大膽的創意。

    當我載李子回家的途中,突發浮現了人工智能設置的兩個思維模式這個資訊出來。

    不過,當時的我,我是有更深入的聯想。

    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讀人工智能的兩大設置法,要是我對作者提出的兩個思想模型,在讀之前,對模糊記憶和模糊邏輯是完全沒有概念,而且腦科學的資訊也沒有累積過任何的知識,請問我會有這樣的聯想嗎?

    或者問得更直接一點,人工智能說的兩種設置法我還會有印象嗎?
    或者是根本是看了之後,也不知所云,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

    散發式的模型,之所以會啓動到你過去的記憶/想法/故事,問題是,如果你完全沒有這些「底氣/基礎」呢?

    關鍵不是散發模型的「功效」很大,可以創造什麼,而是讓散發模型發生功效的「引子」,是需要配搭到「底氣」的,否則沒有過去的配搭,就沒有任何的激發,風吹就散了,也就是說,你讀到的那段話,你不會有任何發現和聯想的,更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同樣的,任何學習你不能只要散發模型,而不要定向模型的!

    在下象棋,電腦是可以不走任何開局,因爲電腦裏面被輸入過無數的棋譜和棋局,他是有足夠的數據,問題是一個人腦袋完全沒有足夠的棋局棋譜資訊,他亂走,拋棄開局聯想,不理會殘局基礎,他可以學得一手好棋嗎?

    任何中局的精彩變化,奇兵突起,都是你定向模型的殘局基礎,讓你的散發模型發出強大的功效的!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23:30:06
    有 34 人按讚

    轉貼 孟群老師的分享(感動🥲)

    (2021/7/3~2021/7/4 線上桌遊心得與筆記)

    因為疫情爆發來得太突然,導致本來有在上實體桌遊課的我,必須快速想出如何在線上呈現桌遊課的辦法。雖然在去年就已經大致上跟數理班的另外一位夥伴老師(也是我敬愛的學長前輩),模擬了完全線上情況,接觸了不少軟體,但當真正狀況來了,其實也小慌了一陣。
    學期間,總會固定反思自己的課程內容與進度、方式;進而學期末會來個總檢討,思考如何引導同學跟啟發同學潛力,覺得品質必須再向上提升。
    /
    這兩天的桌遊課學習內容,我簡單筆記一下跟分享。這兩天,分了四個探討主題:人際責任與界限、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協力合作與需求察覺。
    /
    【I】人際責任與界限
    使用的桌遊為 "NO THANKS."。這遊戲的設計很有趣,能引導思考對於拒絕這一件事的認知。在身旁,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朋友,不太會拒絕別人的朋友,常在自己考量後想拒絕卻又礙於人情等因素而免強接受他人要求的朋友?或許,玩這款遊戲,可以讓他稍微明白,有時候拒絕,也可以是一種溝通,一種坦誠的溝通,一種並不完全是對親情、友情等人情因素的扣分因素,有時甚至是一種加分。
    在課程期間,除了對於遊戲體驗與主要引導,講師也提供了GGD的反思流程:1.Good. 2.Difficult. 3.Different. 其實這樣的反思流程,在數學思考裡面是一種常態,從高中數學老師就一直強調的反思重要性、到P'olya的解題,反思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心智歷程,是將概念加深、將所學固著、將結果延伸的重要歷程。然而,不同領域所提出的回饋,細節上還是有些不同。
    這裡的GGD,good是談遊戲很棒的部分,difficult 是談遊戲困難的部分,different是討論如何對遊戲進行不同的引導或改變;而對於NO THANKS.,講師就分享了有健教老師將這樣單純的分數拒絕卡,改成了對於一些飲食的拒絕卡,很妙的一個idea;然後也有地理老師,改成了許多關於對於環境與科技的間的拒絕拿捏問題卡,那種必須拒絕環境的破壞,但又礙於經濟或科技的無奈,非常的融合呢!選與拒絕,拒絕與所付出的代價,如何做出抉擇?
    /
    【II】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
    這裡介紹的桌遊是,語破天驚跟另一款我叫他"火柴人的一生"的桌遊(還有被稱為動口不動手的桌遊!?)。
    關於邏輯,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這一次的線上桌遊,我是參與遊戲者之一。每次我猜題,我都差了那麼一點,然後就看著最後贏家只是跟我差一個字然後得分...,然後看著那位贏家,就被當成高手,沒完全猜中的,就是沒猜中...。或許是我太敏感了,但那種氛圍,其實是有的,不過這另外再談吧。這樣的體驗,其實讓我驚覺到,溝通這件事,非常吃溝通彼此文化生活背景的重疊度,而要突破這樣的困難(很難有百分百的重疊,就算同個家庭的手足,也絕對有差異),必須要有很深的同理心,以及耐心。
    在某些領域下A->B從A聯想到B,或許是常態;但不同領域(不同文化背景)A->B從A聯想到B,是根本不可能的。今天晚上跟輔導室的輔導老師與夥伴實際又玩了一次,大家也都有這麼感覺:要容易猜中題目,真的要有共同、高相似的背景,不然就必須發揮同理心與耐心、愛心了...。
    這裡的反思,提供了啊哈復盤法...。看到這個,感覺有人會在下方留言啊哈...!?(線上課程,我的學生都會留言啊哈...到底是在啊哈什麼啦,吵死了!)。
    /
    【III】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
    課程前的小活動,移動火柴棒遊戲。這對數學幾何人來說,應該是個有趣且不困難的...,但是我提出的解答太有創意了!?沒人欣賞...(so sad)。
    這堂課,介紹的桌遊是"糟了個糕!"。是一個非常充滿挑戰與抉擇的一款桌遊。這裡我就談剛剛跟輔導室同事與夥伴的再體驗心得與觀察。遊戲中有個骰子,是隨機讓你碰到不同的扣分卡並做出選擇;然後我真的從開始到結束,真的不是很好運唉,一開場就遇到扣最多的-9卡,接著又遇到-7,然後又包了-8...,又加上有人默默都偷走我一些高分卡...,但遊戲後結算,我竟然不是倒數呢!?這整個過程,大家都很歡樂,這樣的結果,讓我想好久,有一些些感觸。而輔導老師們,也感覺這些真的可以讓同學來玩,充滿了各種人生挑戰!?
    這門課有講到兩個我喜歡的東西:1.如果有時間,關於桌遊、關於新東西,可以給孩子試試看在不要先講規則情況下,透過自己的觀察、聯想、組織,去討論這遊戲可以、可能該怎樣玩。2.遊戲終究只是工具,重點是我們要透過遊戲,可以給孩子的東西,我們要如何去引導。(關於第二點,我們都知道,...但有時候玩嗨了,我會忘記我要引導什麼了...哇哈哈...尷尬)
    /
    【IV】協力合作與需求觀察
    這裡介紹的呢,是"寧靜號",據說是很難很難買到的一款桌遊。
    在寧靜號前呢,先來個暖身,命懸一線!?。這裡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對於可量化的事物或概念,1到100每個人的量化不同,如何將這不同量化的每個人,透過溝通,達成默契,完成量化一致的任務。嘖,我就想到了數學裡動態系統這門課,久了,種總能達成一致的印象...。而量化的數值,有老師就聯想到可以打什麼樣的暗號來跟自己的領域做連結,有人想到了以紀年來做連結,複習文史用;有人想到可以用原子序來做連結,與理化做連結...,雖然我是想說可以透過圓周率的第幾位來打暗示,但覺得很爛,就保持了沉默(然後因為是下午,有不小心地發了呆一下...)。
    而寧靜號也是一種透過溝通、暗示,不同人將排卡號碼一致依大小排序完成任務。嗯,很好,可是我不是參與遊戲者,在旁邊觀察跟紀錄。看到一群人為了數字在做決定,感覺很有趣,然後看到有些空格的選擇,有時候會讓我很想插嘴...,這是如何喬定與預判間格的問題,一開始必須知道總共80張數字(1~80),然後依順序排出填滿36個空格(6X6空格),四人手上各有五張牌,打牌跟棄牌的選擇也是關鍵,所以腦中會有如何將1~80分成6區域的畫面...。講的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看起來是很難完成的...吧?哈哈。
    /
    如果要將腦中、筆記,所記錄的東西騰上來,實在有點多。不過這樣的分享,我想應該有提到了一些重點。雖然寧靜號的分享,我覺得寫的偏數學味兒多了,反而不見到需求察覺...;但如果真要說,我想,也是從遊戲中的溝通來談吧。
    /
    感謝這兩天的講師與線上夥伴,沒有什麼截圖,附加這一段音樂好了,感謝大家。晚上也揪了同事與夥伴,馬上分享,加深概念與技巧,希望能達到更高品質的課程呈現,讓教與學的內涵有更深度的成長。
    ---
    ~更坦誠的溝通能讓人心更靠近~
    ~謝謝好多貼心善良的夥伴~
    ~如何在遊戲中帶給學生的能力與建立善良的人格呢?~
    ---
    對了,我忘記貼上線上桌遊平台連結了,這很重要,哈哈哈!
    線上桌遊平台(網頁,不用下載什麼哦,免費註冊):
    https://zh.boardgamearena.com/welcome

    南瓜妹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Henry Sir & Friend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7 19:34:34

    索取Study Plan方法:只需whatsapp我出示學生證,留言【我要Study Plan」 Whatsapp Link:https://wa.me/85264008322

    Henry Sir介紹:
    ★ Henry Sir Youtube單條試堂Video達36萬點擊(通識補習界No1)
    ★ 平均歷代每位DSE考生看1.2次
    ★ 歷屆過百 DSE 5-5** 門生用短時間足以反敗為勝
    ★ DSE 2018 更有兩位 7科 5** 狀元選用我們的速效課程
    ★ DSE 8科5**狀元指定通識考試軍師
    ★ 學生來自全港18區不同banding學校
    ★ 曾接受星島日報親子王訪問網上教學心得
    ★ SCMP訪問通識考試技巧心得
    ★ SKX教學頻道追蹤人數超過10000學生 
    ★ Skillmove 微課程平台報讀人次兩個月超過1000人

    全港首創微課程APP Skillmove 正式登場 【裡面有Henry Sir和不同科目的補習錄音】
    ios下載:https://itunes.apple.com/hk/app/skillmove/id1451278001?mt=8
    Andriod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skillmove&hl=en

    ----

    「Henry Sir,DSE2020幾時開始準備最好?」
    答案:宜家開始。

    係,當你係考試前一刻先覺醒,
    你連準備嘅機會都沒有。

    人生好多野都係講timing。
    好多人考得唔好其實唔係蠢,
    係plan得唔好、放錯重點、太遲發力。

    「點解明明有心去溫LS,都讀得唔好?」

    一般人嘅溫書策略,係受制於平時嘅教學進度。
    老師今日教單元一,你就溫單元一
    教到邊溫到邊。

    咁呢種「見步行步」嘅溫書策略,有咩唔好?

    第一,你肯定溫唔切書。
    因為絕大部分學校都教唔切書,
    如果你跟學校進度,
    去到臨考之前三個月先教完,
    基本上你就係得返最後三個月時間消化,
    喂大佬,你pick up得黎都入唔到腦啦。
    唔好唔記得,你仲有其他科要溫。

    第二,你會好容易迷失。
    見步行步嘅溫習方法,
    係幫唔到你去睇到個大picture,
    好多同學好勤力背point,但你好快就會自我質疑:究竟我投資左時間溫呢堆嘢,考試有咩用?

    咁又冇D比較efficient嘅方法?
    有的,你可以試下「從結果開始」

    我們建議你面對什麼考試,
    都應該從result開始睇返轉頭,
    summarize返究竟有咩係當日需要表演的伎倆,
    先看一看考試當日你要做的關鍵workflow
    然後再鎖定關鍵能力值,刻意訓練。

    咁即是點?
    以LS呢科為例,當你睇番pastpaper卷一,
    主要係玩數據和資料運用、臨場拆解、用考官畀你嘅材料去拆解考官設計嘅題目
    咁請問,你仲會唔會將「背point 背data 背example」作為你溫習嘅主線?

    咁你可能會話,卷二呢?
    卷二唔係需要example咩?
    係啊,咁但係你覺得漁翁撒網咁大包圍死背,
    最後有幾多%嘅effort係可以轉變為分數?
    用到出黎嘅機率大唔大先?

    當你開始投放時間去溫書,唔可以唔講回報率。
    因為時間係每一個考生最稀缺嘅resources,
    錢是無法買到時間。

    所以話,「結果」決定「方向」,
    如果睇唔到「終點」,就睇唔到「重點」。

    另外要提提你:
    「通識冇你想像中咁善良,唔好輕敵」

    通識一直被視為「二奶科」「吹水科」但實際上考評局比你想像中陰險,
    包括近年越來越多變的題型設計,越來越偏怪的議題,
    還有你最唔想見到嘅政治題回歸。

    其實考卷設計想傳達一個訊息:
    HKEAA唔expect你hea玩通識,因為出題考官並冇諗過遷就你嘅水平。

    90%考生低估這一科,
    一味以為自己已經好勤力睇issue刨範文
    直到落場一刻,
    先發現3年嘅準備係幫唔到自己解決眼前嘅題目

    GG過後,報仇要等下年,
    人生值得花咁長時間玩考試遊戲嗎?

    好啦,入正題,如果你考2020通識,你呢一刻應該要點做?

    你首先需要的是:
    一張由2019年5月到2020年4月的 《全年溫習時間表 》

    全年溫習時間表有什麼用?
    1. 分析DSE 2020前的4個進步階段和關鍵突破點
    2. 告訴你不同階段需要達成的任務和部署
    3. 分析一般考生的集體行為和心理盲點
    4. 教你自修通識的捷徑
    5. 給你一個清晰的作戰藍圖、溫習方向和deadline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3-27 19:00:01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1"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跟你分享一個人的故事,他叫做威廉.馮奧斯頓。他生於1834年,他這個人有一個特色,就是他的「好奇心」非常的強烈。

    他原本是一個德國的數學老師,後來呢,他在1888年退休;他搬到柏林,開始去追逐自己一些特別的夢想。

    他的夢想是什麼呢?他想要開發一些動物潛藏的智慧,他想要教一些動物,基本的數學常識;他教過一隻貓、一頭熊和一匹馬。

    在他的實驗裡,他很快的發現,貓很快的就對於數學課失去了興趣,而熊在過程當中充滿了敵意;而那一匹馬呢,非常的專心,很快的就學會了數學的運算。
    這個成果讓他非常的興奮,於是呢,他就把貓跟熊,都趕出了他的數學教室;他只教馬這一個得意門生。馮奧斯頓的那一匹馬,叫做漢斯。

    他為漢斯開始了為期四年,每天的基礎數學的課程。一直到了,1904年馮奧斯頓和漢斯,已經準備好去做出公開的表演,來表現出漢斯牠的數學能力。

    在剛開始的時候,馮奧斯頓出題,而由漢斯來回答。漢斯的回答方式,就是用牠的腳去踏地板上的石頭,踏幾次就是那個數字。

    而漢斯的表現非常的棒哦!簡單的加減算術,和比較複雜的分數和平方根,都能夠正確的回答。

    這樣的事情,很快的被一位心理學家叫奧斯卡.芬斯特所注意。他決定要研究漢斯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而這樣的研究,連奧斯卡.芬斯特本人,他都沒有料到,會在往後的一百多年裡面,幾乎出現在每一本的心理學教科書裡面。

    芬斯特用很多不同的實驗方法來測試漢斯,而其中一個實驗方法是像這樣哦。他們準備了一些數字卡,卡片的擺法必須讓漢斯、馮奧斯頓,跟提問者都能夠看到卡片的正面。

    接著呢,提問者發問;漢斯呢,就用腳踩地的方式,來表示哪一張卡片,上面有正確的答案。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漢斯答對的機率高達98%。

    不過呢,當芬斯特他改變卡片的方向,他只讓漢斯看到卡片的正面,也就是說喔,出題的人跟馮奧斯頓,他們都看不到卡片的正面。這個時候,漢斯答對的機率驟降成6%。

    而在另外一個測試裡面,馮豪斯頓對漢斯的耳朵,低聲的跟牠說兩個數字。然後讓漢斯把這兩個數字加起來,只要是這樣子做,每一次漢斯都能夠踩踏出正確的答案。

    但是呢,當這個題目是由馮奧斯頓說一個數字,而芬斯特說另外一個數字,他們兩個人之間,不知道彼此說的數字的時候,漢斯就沒有辦法正確解答。

    結果就發現喔,只要每一次馮奧斯頓,或者是提問者,知道那個問題的正確答案的時候,漢斯的答案都會是正確的;只要是那種沒有人知道正確答案,漢斯就會答錯。

    於是喔,芬斯特他就推斷,漢斯其實是不會自己思考,也不會加減乘除的。牠是根據周遭的人的表情,和那些細微的肢體語言,在無意之間透露的訊號來回答。

    所以這說明了,馮奧斯頓在這麼多年下來,他其實不是在教漢斯數學,而是在跟自己說話啊!

    這個在心理學裡面,給它一個名詞叫「聰明漢斯效應」。也因為這樣的事件,為什麼每一本心理學的教科書,都會提到這個例子呢?

    因為在很多心理學實驗裡,受試者之所以會因為你的實驗介入,產生了一些表現,或者是產生了一些改變。

    這些表現跟改變,究竟是因為受試者,他因為實驗的設計跟操弄,發自內心所做出來的表現;還是他去揣測或者是模擬,你這一位實驗設計者的意圖,而相對應的配合作答呢?

    就好像是漢斯,漢斯其實不懂得數學,但是牠會按照它的主人,或者是周遭人的反應,去決定牠什麼時候要反應,或者是牠要有什麼樣的表現。

    當你聽完「聰明漢斯效應」之後,這會讓你想到什麼呢?

    其實我知道有一些朋友,當面臨到生命的一些困境、一些挫折的時候,可能會向外求助。向外求助,除了去做一些回到根本、回到核心的學習之外;那麼有一些人,就會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開始找尋一些虛無縹緲的、沒有根據的這樣的一些協助;然後呢,找尋這些協助之後,可能還會覺得好有效啊!這個師父好靈驗啊!或者是,這個老師對我有好大的幫助啊!

    那這個時候,我不免要問的是,請問你究竟是發自內心的,真的懂了問題要怎麼解決?還是你求助的老師,其實是那一隻「漢斯」。

    他其實只是把你內心,那些你自己也不確定、不敢說,或不想說的話,借由老師的嘴講出來。而他之所以能夠講出來,並不是因為他會通靈、他會讀心,而是其實你全身上下都寫出來了,只是你沒把它說出口,如此而已啊!

    所以呢,我希望今天透過這一段分享,邀請大家思考一下,那些你認為神奇的老師,或者是虛無縹緲的教法,究竟是他們有神奇的魔力,還是你其實一直「配合演出」呢?

    有沒有可能,你其實就像漢斯的主人,馮奧斯頓一樣,心中早就懂數學、心中早就已經有答案。只是你太期待,希望透過一隻「漢斯」來證明你是對的、來證明你有辦法教別人這件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從好的角度來理解,你的投射、你的期盼的確會改變一些人;但是從壞的角度來理解的話,是不是有很多時候,你面對到自己生命當中的一些問題,跟困境的時候,你卻不問蒼生,問鬼神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7月4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幫助你怎麼樣跟他人化解差異、化解衝突,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4號的這一門課,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我很希望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百分數化分數題目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03-17 00:59:57

    【2015 DSE起動!16/03小組討論即日分析a】
    .
    放心!由今日起至中文口試最後一日,趙博教室專頁每日更新由趙善軒博士講解既小組討論題目。唔講咁多,即刻去片!!!
    .
    小組討論(第一題)
    .
    有人說 貧而無怨難 富而不驕易。你同意嗎?

    .
    更多課程優惠盡在
    趙博教室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rchiueducation

    DSE 2015急救錦囊 (TIPS Class) 各一堂
    .
    通識LIVE ($200) x 中文video ($120)
    *兩科同報只需$300
    .
    [通識] 課程內容 2小時
    -多角度分析今年大熱議題
    -筆記涉獵各專題內容,涵蓋多件本地或世界大事評論
    -答題方程式,分段黃金比例,奪星必備
    -速讀通識金句,豐富答題內容
    -思維強化訓練,答題概念更清晰
    .
    通識LIVE 上課地點及時間:
    3月23日(星期一) 2:00pm - 4:00pm (炮台山)
    3月24日(星期二) 2:00pm - 4:00pm (元朗)
    .
    [中文] 課程內容 3小時
    -速成段旨歸納劃分法及文化透析法,提升評論題星級含意
    -掌握文言語體概念及對譯技巧,字譯句譯全取分數
    -教授作文喻物意境入題法,文章感染力更上一層樓
    -傳授評論百變思維法,論點攻守盡在掌握
    -淺出綜合整合論證法,資料抄寫比例免失衡
    -深化因果推論寫作,建議評論升「上品」
    .
    中文video 上課地點及時間:
    3月17日 (星期二) 1:00pm - 4:00pm (元朗)
    3月23日 (星期一) 1:00pm - 4:00pm (元朗)
    3月25日 (星期三) 1:00pm - 4:00pm (元朗)
    3月17日 (星期二) 1:00pm - 4:00pm (砲台山)
    3月19日 (星期四) 1:00pm - 4:00pm (砲台山)
    3月24日 (星期二) 1:00pm - 4:00pm (砲台山)
    .
    課程查詢及報名
    FB/專頁:趙博教室/ 趙博教室 Dr. Chiu Education Centre
    電話:3428 5444
    WHATSAPP:5160 646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