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白鷺灣林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白鷺灣林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鷺灣林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鷺灣林邊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 ​ ​ ​ 下陷 ◎陳雋弘​ ──寫給我日漸消失的家鄉林邊​ 不斷被抽走的​ 這麼多年​ 每當漲潮的時候​ 就用沙袋的沈默去堵​ 母親身體的裂口​ 不斷被抽走的​ 還有血​ 一滴用血凝成的蓮霧​ 比你的嘴唇還要紅​ 時間就像白鷺鷥​ 那樣停著​ ...

  • 白鷺灣林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3 21:00:01
    有 172 人按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 ​ ​ ​
    下陷 ◎陳雋弘​
    ──寫給我日漸消失的家鄉林邊​
     
    不斷被抽走的​
    這麼多年​
    每當漲潮的時候​
    就用沙袋的沈默去堵​
    母親身體的裂口​
     
    不斷被抽走的​
    還有血​
    一滴用血凝成的蓮霧​
    比你的嘴唇還要紅​
    時間就像白鷺鷥​
    那樣停著​
    走過季節的衰草​
    堤防也下沉了​
    再不用踮起腳尖​
    就可以看到海了​
    ​ ​ ​ ​ 
    海上的船隻​
    岸上的房子​
    在記憶裡飄著​
    魚腥味的黃昏​
    ​ ​ ​ ​ 
    都隨著我的身高​
    愈來愈矮
    ​ ​  
     
    -
     
    ◎作者簡介
      
    陳雋弘,1979年生,高師大國文所碩士,現任高雄女中教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花蓮文學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被收入許多詩選中。曾出版限量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Blog 貧血的地中海
    ​ ​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蔡牧希 賞析​
    ​ 
    詩人的家鄉林邊,舊名為「林仔邊」,是屏東縣沿海鄉鎮之一。早期為平埔族放索社的活動範圍,因為樹林茂盛,漢人移民選在樹林邊開拓、形成聚落,便取名「林仔邊」,後期簡化為「林邊」。因為地處低窪,加上靠海的峰崎村、水利村以漁業養殖維生,衍生出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
    ​ 
    詩篇首段直敘這長年以來的傷痛「不斷被抽走的⁄這麼多年⁄每當漲潮的時候⁄就用沙袋的沈默去堵⁄母親身體的裂口」。不斷吸附汙水、海水的沙袋,終究無以抵擋漫天而來的洪流。在八八風災之時,林邊曾一度滅頂於水域之下,自然反撲的警訊不容小覷。詩中的「沉默」,不僅言說了家鄉面臨大環境的無奈,也呈現了作者壓抑的情緒。​
    ​ 
    此番壓抑的情緒,扭曲了詩境現實與幻象的界線。第二段「不斷被抽走的⁄還有血⁄一滴用血凝成的蓮霧⁄比你的嘴唇還要紅」當家鄉一吋一吋流失,外地對林邊的印象,仍是有名的黑珍珠蓮霧。以家鄉地土栽植的果肉,是心血,也是血汗,但外人嚐來都只是嘴邊珍饈。此番鬼魅血腥畫面,與魯迅《狂人日記》的禮教吃人,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反思之餘,不寒而慄。​
    ​ 
    這樣的沉沒,在日積月累的沉默下,逐漸顯影:「時間就像白鷺鷥⁄那樣停著⁄走過季節的衰草⁄堤防也下沉了⁄再不用踮起腳尖⁄就可以看到海了」在時間的凌遲下,家鄉逐步陷落,詩人的童年與想望,也隨之滅頂。以往踮起腳尖眺望的遠方,突然成了洶湧的海濤,不由分說地撲面而來。童年裡那些「海上的船隻⁄岸上的房子⁄在記憶裡飄著⁄魚腥味的黃昏」,都只能是曾經,是回憶裡的漁光倒影。詩篇此處的頓足,也許是一個沉思⁄沉默的橋段—我們究竟拿家鄉換了什麼回來?我們犧牲了自然環境,是不是換得想要的富庶與繁榮?​
    ​ 
    也許再多的詰問,為時已晚。不可逆的童年時光,已然被抽走的骨髓血肉,都是黃昏裡的影子,最後隱沒於夜色之中。​
    ​ 
    詩末的回望「都隨著我的身高/愈來愈矮」,在成長的悵然與離鄉的必然之下,詩人做了某些決定。為家鄉發聲,即使是哀歌,在眾聲喧嘩之際,也不免為亂世之音。詩人沉鬱的筆調,輕輕敲響的自然的喪鐘,讓我們在繁榮的旗幟下駐足深思,再度回望那自然地土的風貌,想起那曾豢養我們成長的穹蒼。​
     
     
    -
     
    美術編輯: @arteditor053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20201023.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雋弘 #下陷 #自然與人文的對話 #身高 #越來越矮

  • 白鷺灣林邊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6 16:39:23
    有 279 人按讚

    為了回饋故鄉,舞蹈家曾翎喬返鄉成立白鷺鷥兒童舞集,深耕地方,集結林邊、佳冬、東港一帶的孩子,培育舞蹈種子,如今孩子們越跳越好,也越來越有自信,曾翎喬特別與林邊鄉公所合作接洽,預計週六在鄉立圖書館辦理成果發表會,並採免費進場,希望鮮少有藝文活動的林邊鄉,能注入更多元的藝術能量。

    一起來eye台灣 Youtube→:https://lihi1.cc/JasJi/Ksg
    Youtube: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ptnews2012
    IG :踴躍追蹤→https://instagram.com/ksptnews
    FB:按讚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sptnews

  • 白鷺灣林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2 21:00:14
    有 162 人按讚

    【居樂和雋的謎(下)】
    ──談陳雋弘詩集《面對》
     
    ◎小編黃冠維賞析
     
    除了這類用夢境逃脫問題的方式,旅遊也是其中一種觀看的方式,與夢相比,旅遊是現實中的美好,但在享受美好的當下,作者依然在學習,學習轉換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在〈太魯閣〉中提到:
     
     
    太魯閣 ◎#陳雋弘
     
    我們小心翼翼
    把心情調整到時速30公里
    慢慢移動風景
     
    此一武功失傳的時代
    還是有人喜歡
    以飛簷走壁的姿態
    離開這座城市
     
    躲進天祥隧道裡
    成為一部份山的眼睛
     
     
    作者置換了自己的主體,用山作感官與知覺的延伸,作為人的反省,但去太魯閣本身還是比較愉快,在面對家鄉的改變時,作者顯露出了更沉重的心情,如在〈下陷〉所述:
     
     
    下陷 ◎#陳雋弘
    ──寫給我日漸消失的家鄉林邊
     
    不斷被抽走的
    這麼多年
    每當漲潮的時候
    就用沙袋的沈默去堵
    母親身體的裂口
     
    不斷被抽走的
    還有血
    一滴用血凝成的蓮霧
    比你的嘴唇還要紅
    時間就像白鷺鷥
    那樣停著
    走過季節的衰草
    堤防也下沉了
    再不用踮起腳尖
    就可以看到海了
     
    海上的船隻
    岸上的房子
    在記憶裡飄著
    魚腥味的黃昏
     
    都隨著我的身高
    愈來愈矮
     
     
    以沉默去堵住身體裂口的動作,難得看到了作者在壓抑心情的變化,情境上也開始與現實空間的扭曲靠近,而不那麼像在寫童話般的輕盈。
       
    除了以夢、旅行、返鄉、課堂等等不同空間帶給作者觀點上的改變以外,還有面對人的時候,作者自己詮釋世界的方式也是繞了一小圈,不完全從對方的形貌出發,而往往從環境表示彼此的關係,〈你的微笑偏低〉中寫的:「陽光款挪身姿,以一種娉婷的尷尬/代替我們向彼此打了聲招呼」、「妳的影子在地板上遊戲/有鴿子在妳肩上散步、啄食」、「有陽光斜斜地流過,有鴿子/拍翅起飛,低低划過的/恰到好處的高度/妳的笑壓有美麗花紋/就漾在那裡,而微微偏低。」詩中借用了場景之便,有話不直說的視角游移,種種都在揭示著雖然美好,但在面對其他人互動的生澀感,〈你的微笑偏低〉還算是較少的游移,作者在約會的游移中,展示出距離感的與書名同名得獎作〈面對〉寫道:
     
     
    面對 ◎#陳雋弘
     
    面對落地玻璃窗
    我們隨餐具飄在海上
    靠近岸邊的桌布顏色較淺
    靠近你胸口的海水蔚藍一片
     
    一艘小船
    慢慢駛進了你的耳朵
    飛出來
    又變成海鷗
    當海平線穿過你的額頭
    你在想些什麼?
     
    棕櫚樹躲在轉角
    似在偷聽,我們的秘密
    某些懸而未置的問題
    總是被一個服務生打斷:
    「抱歉,你們的培根三明治
     還要再等五分鐘。」
     
    我看見一群色彩斑斕的魚
    順著窗簾的浪
    游過來了
    我們期待許久的歌曲
    當牆壁上白化的珊瑚礁
    也漸漸甦醒──
     
    關於記憶
    一如刀叉的齒痕
    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過
    這樣美好的夏日午後
    沙灘離我們還有一些距離
    隔著落地玻璃窗
    我離你還有一些距離
     
        
    隨著思緒順著場景越漂越遠,相處尷尬的問題是被作者放置在場景中,回想每次約會、上課以及在夢裡的有話不直說的困厄觀點,在〈面對〉的尾段是以距離作為展示,也作為詩集中的詩作之所以放在一起參照的參照點,不管是經歷睡眠、課堂、旅遊、返鄉、約會,這些都只能表現出自己的角度,而在情詩中的互動,表現了雋詩的一個小困境:溝通不良,問題是被放在作者心裡生長、推論的,然而實際上的溝通是否得到答案或達成溝通效果是不得而知的。
       
    再回到謎與解謎這個觀點整理,夢在解謎的途徑中,有點像將現實中的問題轉化成心象而變得複雜、歧異,面對旅行以及天氣變化,是透過不同角色的觀察是理解問題的方向,在與你,兩人較為親密的互動中,則呈現了自己與他人訊息量的差別,詩終究還是在製造虛與實、內與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但這個問題的不解是作為寫作者的一個動力,作者仍然做出了讓讀者將生活陌生化的體驗,雋詩在以語言的穩定表達一定低起伏的情緒過程,還是作出了選擇,選擇可能讀者生活有所交集的部分留下,如其在後記所言:
     
    那些曾經在我想像不到的地方,給過我任何鼓勵的朋友,即使只是不經意,但促使我繼續在電腦上敲打出下一首詩的動機,也許就是你們了。我必須承認自己對詩的信念搖擺不定──或許這樣說並不妥當,而應是對「寫詩」這個信念搖擺不定。對於詩,假如我本身有什麼較為深層的信念的話,那便是我相信人間事物中存在著與詩世界裡相近的什麼,而這樣的懷想讓我覺得相當美好。
     
    這本詩集裡所收的詩並非完全為我所愛,更有些為我所惡,但我願意看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讓不同的人得以找到他們所需不同的東西。

    詩的寫作動機是搖擺的,讀者可以從詩中揣想、帶入自己的信念去詮釋問題,從而得到自己的理解,這樣開放的態度。
     
    雖然作者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再出版作品,但作品的觀點筆者認為還是相當有可看性,如同現在還在不停製造新作品的出版社、電視台與網路平台,世界快速的展示彼此生活的面目,身為讀者的我好像漸漸失去了一部分描述世界細節的熱忱,陳雋弘的詩如同一段剪輯過的縮時攝影,將現實與心象的觀點相合,像被導引著去認識生活的感受一般,讓我意識到,越多的細節暗示越多的問題,靠近生活的謎,如同靠近詩,越認識自己,也越靠近他人的生活,從中我們可以持續的溝通,只要世界還在透漏著訊息,我們都在面對著彼此。
     

     
    ◎作者簡介:
      
    陳雋弘
      
    1979年生,高師大國文所碩士,現任高雄女中教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
    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
    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被收入許多詩選中。
    曾出版限量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Blog 貧血的地中海
     

     
    美術設計:IG@wu.55555
    圖片來源:IG@wu.55555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陳雋弘 #搖擺 #歧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