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白鐵扁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白鐵扁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鐵扁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鐵扁管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跟著媽祖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90多歲的哨角藝師魏幼謙拿出一片薄薄的黃銅,持沉甸甸的鐵鎚沿邊敲打,重擊十幾次塑成內凹外凸的形狀,接著從頂端開洞,用利剪修剪。他總在一年之初就得備妥數支哨角,等待各大廟宇陸續展開活動,每每農曆三月媽祖遶境過後,替媽祖開路的哨角們又會回到他手中,接受維修及保養。至今,魏幼謙已打造上千隻哨角,全國近半手...

  • 白鐵扁管 在 跟著媽祖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13 22:59:23
    有 85 人按讚

    90多歲的哨角藝師魏幼謙拿出一片薄薄的黃銅,持沉甸甸的鐵鎚沿邊敲打,重擊十幾次塑成內凹外凸的形狀,接著從頂端開洞,用利剪修剪。他總在一年之初就得備妥數支哨角,等待各大廟宇陸續展開活動,每每農曆三月媽祖遶境過後,替媽祖開路的哨角們又會回到他手中,接受維修及保養。至今,魏幼謙已打造上千隻哨角,全國近半手工哨角出自其手,之中更有難度頗高的王爺出巡菸斗型哨角、尾端揚翹的武哨角。



    「我的哨角不到一斤!」他解釋,哨角長四台尺八寸,求便於攜帶,採兩節伸縮,縮起來為兩台尺四寸,哨角口弧度及口徑則嚴格依據「文公尺」的吉祥尺寸。他自創牽牛花花瓣形哨角,將青銅板手工摺成圓弧型,再用銀焊接、打磨,最難的是要讓遇熱就軟的薄銅板,能依原有設計的樣貌順利變硬成形,這是魏幼謙琢磨多年才領悟出來的技法。



    從修復器具摸索出獨門技法


    魏幼謙一家就住在北港朝天宮後方,從小熟悉媽祖遶境的各種儀式,長年擔任媽祖轎班。12歲跟師傅學修屋頂,喜歡動腦筋復原損壞的器具,尤其鉛桶、大鍋等金屬物。20歲時投入「震威團」,發現團內有12支清領時期購自泉州的銅號角,殘破不勘,他運用板金技術,反覆嘗試,報銷無數素材,甚至前往台南尋找純銀,才總算有些眉目和基礎。



    熟悉哨角結構後,魏幼謙發現廟宇號角跟軍用號角雖然外型不同,但原理一致,他開始改良,讓共鳴更嘹亮。動手打造,無師自通,以三年時間做出歕喙,最後乾脆捨棄鑄模方式,用銅板焊製角的獨門技法,研習七年,成為全台首位手工哨角藝師。



    魏幼謙指出,每一支哨角都會刻上使用者的姓名及他進入哨角隊的年份,哨角之於吹奏者就像槍枝之於軍人,遺失、損壞、或沒有保管好,不但可能受到前輩責備,甚至等同傷害自己的身體。北港朝天宮前,穿著制服「媽祖號掛」的「威震團」排成兩列,循鑼聲指示,將哨角平舉,而後上抬再降下,整個廟埕,乃至廟宇所在的圓環、附近的巷弄,就都揚起哨角低沉雄渾的聲響。魏幼謙表示,哨角代表神威,迎熱鬧的時候,哨角、馬頭鑼打下去,那壯闊的排場:「哇,媽祖到了。哨角就是主帥,可以說是媽祖身邊的親信。」



    願等一年的慢活細工


    哨角吹奏的方式和喇叭不同,靠特製吹嘴與唇的接觸來變音,魏幼謙親自示範,讓哨角順利發聲,得先合口、唇肉向內縮、呈現說英文字母M的嘴型;然後保持微笑,嘴角上揚,放鬆嘴唇震動它,發出「噗」的長音;舌頭平放,不影響氣流順暢度,丹田運氣,放鬆肩膀,把氣息送至嘴唇,透過哨角放送,非常不容易,有一定的訣竅。



    「好的哨角需用薄銅片製作,因銅在剛硬中帶有韌性,吹出來的聲音宏亮悠遠。」魏幼謙分析銅板的哨角質地輕薄,音色美,轉音效果佳,白鐵雖便宜省工,但聲音比較單薄、扁平。一般哨角,只有高低兩音,北港哨角能吹出五個音,30多年前,大甲香團試吹覺得好用,特地訂製36支,大甲媽祖會也來訂製,儘管魏幼謙強調需一年時間才能交貨,對方依然說不要緊,願意等他細細做工。



    本人幾乎就是一部國內宗教樂器活歷史,2016年更獲文化部列冊為技藝保存者,幾十年敲打,長期處在噪音環境,加上身體老化,聽力嚴重受損,即使如此,高齡的他依舊沒有中止手邊工作,兒子魏瑞呈原本是化纖公司主管,退休後更當起專業哨角藝師,和爸爸一起努力。「我賣出去的哨角很多,沒幫人修理不行,」魏幼謙發出宏亮的招牌笑聲:「食是食福,做是做祿;肯做的人,沒困難啦。」

    92歲的魏幼謙作息固定,身體硬朗,每日午休起床,都會坐在玻璃櫃前,沏一壺熱騰騰的高山茶,給自己,給老伴家人,也給路過的朋友鄰居。為了拍攝作業,這天老師傅犧牲「下午茶時間」,以至於整個午後不斷嚷著:「我要喝茶!」

    為了拍攝,劇組需要稍微搬動室內不屬於工作領域的物件,魏幼謙起初答應,但一看見東西離開本來位置,且越變越多,即使明白拍攝完畢都會清理與恢復,還是忍不住:「麥閣動啊啦。」一般人可能會想那就不要太打擾,但為了電影畫面、不同鏡位,希望拍出不同於新聞報導的類型和質地,導演依然花費許多時間與老師父溝通協調──成為老職人和電影交會下,有趣特殊的情境。

    田調過程,魏幼謙拿出一盞平安燈(普渡燈)向劇組細細解釋,昔日農曆七月,因應好兄弟來人間,家家戶戶都會點平安燈替祂們照明引路,北港街巷燈火通明。魏幼謙回憶童年,即使日治時期推動「皇民化」對點燈文化也極為尊重,但此項習俗50年前因戒嚴被地方政府以浪費電力為由禁止。2007年魏幼謙因懷念及惜舊,在家門前恢復掛燈傳統,如實考究替好兄弟遮風避雨的斗笠配件、奉送的四串轎錢旅費,親製好兄弟專用的插香筒,引起鄰居的好奇和討論。雖然,至今當地也還是只有這一盞普渡燈,魏幼謙卻相信繼續堅持,總有一天會有人跟進──執著的職人精神,成為導演拍片的理念核心。

  • 白鐵扁管 在 風雨的古早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31 07:27:26
    有 383 人按讚

    #烘焙小常識第88篇
    《細說饅頭》示範篇之一(菜包篇)
    有了前兩篇捏法,我們現買現賣,先來示範一則簡單的家用菜包手揉精緻版

    素食菜包 (皮56g 餡35g 6個份)

    A 外皮材料: 百分比
    中筋麵粉 200 g. 100 %
    水 (常溫) 116 g. 58 %
    特 砂 糖 20 g. 10 %
    速溶酵母 2 g . 1 %
    ————————————————
    合 計 338g (損耗2g)

    B 內餡材料:
    高 麗 莱 130 g(出水後剩110)
    紅 籮 蔔 60 g(去皮後剩50)
    素 肉 燥 40 g
    塩 1 g
    糖 2 g
    味 素 3 g
    香 油 5 g
    ————————————————————
    合 計 241g 損耗 31g

    做法:
    1,先將外皮所有材料放入盆中用手拌匀
    2,成團後取出移到桌面上揉光
    3,蓋上保鮮膜静置10分鐘
    (手揉靜10分,機器攪拌靜5分)
    4,高麗菜切絲洗淨濾乾備用
    5,紅蘿蔔去皮洗淨刨絲
    6,將高麗菜,紅蘿蔔,素肉燥,及所有調
    味料混合拌勻,做成餡料備用
    (素肉燥素食材料店有賣)
    7,取出麵糰,壓扁桿平,經兩次2桿3折法
    8,捲成圓筒狀,分割成每個56g(先靜置5
    分鐘,因為只有6個如現桿會很緊)
    9,壓扁桿成外薄內厚的圓形皮
    10,包入35g餡料
    11,隨你所意,捏成圓形,樹葉形,或月
    牙形均可
    12,墊上饅頭紙,排入蒸籠,靜置35分鐘
    (不需蓋布或塑膠袋,讓其自然風乾)
    13,鍋中放入4分滿水量,先用大火煮滾
    14,放上蒸籠(快速爐請轉中火,家用瓦
    斯請用大火)滚水入蒸,看到蓋子冒
    煙後計時12分,
    15,麵糰入蒸10分鐘後先有酸味冒出,至
    12分時就轉為麵糰香味,當香味很濃
    時,就是包子成熟時,
    16,這時先關掉火源,立即開蓋,用手拍
    一下成品,如果立即浮上表示包子己
    熟即可起出,
    17,如會塌陷,表示尚未熟成,立即蓋上
    蓋子再蒸3分鐘!
    #不管是竹蒸籠鋁製或白鐵蒸鍋都一樣,最好是底部能鋪一層透氣布,鍋蓋再裹上—層蒸布(竹蒸籠可免),以避免饅頭表皮受傷(滴到水)及底部滲水,這樣有双重吸水效果,可避免饅頭表面或底部受傷,少了這層動作有時包子底部吃起来糊糊,那就是底部吸入太多水氣,假如多—層隔離,水氣會被吸走,就沒這種感覺!
    #國寶級糕㸃師父與你
    分享更多傳統小食👨‍🍳
    📚《#懷舊糕餅3》
    博客來:https://goo.gl/HB9LB5
    金石堂:https://goo.gl/fRDMWF
    誠品:https://goo.gl/GsSEhA
    TAAZE:https://goo.gl/kckEpf
      
    《懷舊糕餅90道》
    博客來:http://goo.gl/l9FrM9
    金石堂:http://goo.gl/0xUqtW
    誠品:http://goo.gl/NvyYpD
    讀冊生活:https://goo.gl/YmDUxh

    《懷舊糕餅2》
    博客來:http://goo.gl/ckCqaP
    金石堂:http://goo.gl/nLrSdG
    誠品:http://goo.gl/vRsmcU
    TAAZE:http://goo.gl/YBpz2L

  • 白鐵扁管 在 日常食札 Diary of Food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28 22:33:58
    有 31 人按讚


    西區的小吃都隱藏在巷弄騎樓之中,好多店我都捨不得寫出來(雖然自己也沒多知名啦哈哈)...

    就算很多都有人寫了,在我心裡沒有寫仍然算是口袋名單啊!

    (一種少一個人寫就少一個人知道的概念(?))

    倘若攤開來細數,真的又是一系列的老台北吃食了。

    恭喜大稻埕老店「賣麵炎仔」入選米其林認證2019台北「必比登推介」名單

    什麼才是正港台北人的早午餐?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安西街的街道上,有一間招牌不是很顯眼,但每到午餐時間客人絡繹不絕的排隊名店「賣麵炎仔」,今年更獲得《米其林指南》推薦為平價美食名單12家新進榜餐廳之一。

    這間店已經屹立大稻埕八十多年,第一代老闆就是炎仔,最早的店面位在獅館巷西裝店旁與茶店的對面(現在涼州街滋養店家附近),後來因為道路擴寬,才移到現在永樂國小後方。

    傳到第二代阿榮,阿榮以前是台北市行政區調整前,延平區普安里的里長伯,記得早年店內懸掛很多榮任里長的匾額,又因地緣關係,也支持當地的北管軒社台北德樂軒,而台北德樂軒漂亮的白鐵紗燈車上就有他寄附的名字,那時候還有個印象是有位都穿白色內衣有點駝背的洗碗工伯伯,端著碗盤走進走出。

    「賣麵炎仔」現在則由第二代媳婦及第三代三兄弟一起撐起這傳統美好滋味,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點菜、有的負責切菜、有的則負責煮麵及煮湯,主食則有油麵、米粉或白飯等。

    而每天早上經過該店,可以聞到一陣煙燻鯊魚的香味撲鼻而來,味香而雋軟恰恰好的鯊魚烟是店內的經典,這時也可以看到店裡在包扁食,豬肉內餡扎實又豐富的味道,加上大骨熬製的湯頭真是絕配,太晚來還喝不到扁食湯,鎮店的招牌則是內行饕客必點的紅糟肉,經過獨家的紅糟醃漬後下油鍋炸,吃起來外酥內嫩,還飄著糟香味,而白斬雞肉、豬肝、花枝等也是美味料理,而這些菜,若再加上店內自製的辣醬,口感層次就更加提升了。

    本篇絕對不是業配文,在地人為了不想排隊,通常會避開午餐時間去吃,在這跟大家介紹完後,沒去吃過的粉絲們應該會想去大快朵頤,啊~完了…以後去這家店就要排隊排更久,但還是真心跟大家推薦這間許多大稻埕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好滋味,太久沒吃還真的會懷念。

    備註:賣麵炎仔店面排隊盛況及招牌取自賣麵炎仔 金泉小吃店粉絲專頁
    這家老店也是本社許多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店,真心推薦沒吃過的粉友們,試一試老台北人的早午餐

    #老台北人的早午餐
    #低調又平價的美食
    #台式黑白切
    #令人懷念的老味道好滋味
    #正港巷仔內的傳奇小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