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白血病復發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血病復發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血病復發原因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26的網紅小虎.fip腹膜炎gs441524治療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FIP貓腹膜炎注意!】有新加坡公司宣稱,旗下出品的新藥RetroMAD1能治療FIPV腹膜炎病毒,比起GS441524病毒抑制劑更具優勢。很多東南亞媒體報導時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不斷傳播這個無科學證據支持的訊息。一些香港的獸醫也不求甚解,開始建議家長使用RetroMAD1。在此敬告FIP貓家長, ...
白血病復發原因 在 小虎.fip腹膜炎gs441524治療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IP貓腹膜炎注意!】有新加坡公司宣稱,旗下出品的新藥RetroMAD1能治療FIPV腹膜炎病毒,比起GS441524病毒抑制劑更具優勢。很多東南亞媒體報導時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不斷傳播這個無科學證據支持的訊息。一些香港的獸醫也不求甚解,開始建議家長使用RetroMAD1。在此敬告FIP貓家長, #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讓貓貓白白送死。
該公司宣稱RetroMAD1對治療FIP有效,但翻遍了全球論文庫,沒有一篇論文論證它有效,連半篇都沒有。其官方網站也沒有提供任何具備說服力的論文憑據。
實情是,在高度抑制腹膜炎病毒的GC376和GS441面世之前(http://bit.ly/38cqWUO),傳統治療手段只有Omega干擾素、PI針、類固醇、抗生素這種混合療法。這種療法世界紀錄是給一隻FIP貓帶來超過一年的壽命,期間到死亡為止,病情反覆,相當痛苦。不過,這個療程與RetroMAD1無關。但該公司的宣傳中,將干擾素治療白血病、FIP的歷史,強行拉上關係,企圖混淆視聽。
在GC376和GS441面世之前,舒緩FIP的主要手段是Omega干擾素、PI(只是舒緩,不能治療,最後必死)。這批貓有少量壽命超過幾十天。於是RetroMAD1藥廠含糊地引導世人和獸醫,企圖說成是自己的功勞。
要知道所有藥物的研發、實驗、生產,都是要經過非常嚴謹的過程。藥代動力學,半衰研究,EC50、IC50、CC50研究,毒性安全性研究,人工感染案例臨床研究,自然感染案例臨床研究,等等。這過程中需要產生多少份論文?需要多少各地專家共同評判其可信性?聲稱可以治療FIP的RetroMAD1,在這方面就是零。 #如果真有半份這樣的權威科學研究,我歡迎任何人分享給我學習。
不幸的是,有些東南亞獸醫和香港獸醫,居然看了幾頁疑幻疑真的宣傳單張,不履行其專業責任,不翻查資料,不查找科學數據,就叫家長放棄GS441,而去用貿然使用RetroMAD1。這無異於拿貓命去盲試,危在旦夕的FIP貓,會錯過寶貴時間,哪怕是拖延12-24小時,都足以致命。
大家的貓貓如果中招有了FIP,可以加入這些群組求救和查詢:
【香港:FIP 腹膜炎 (最新資訊) 治療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ipcatvirushk/
【海外:FIP Warrior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04374446995270
美國西部/加州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00835247226864/
加拿大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44659292587855/
台灣FIP互助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fip/
澳洲Warrior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56012691580159
德國/歐洲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01711923584954/
中國大陸FIP群組:https://www.douban.com/group/707165/
藥商消息:
【各間GS441藥商的歷史和評價】:https://bit.ly/2Y6zxql
【FIP大新聞:注意劣質藥】:https://bit.ly/2RJvTy1
【貓腹膜炎新藥KP-01?不要亂試】:https://bit.ly/3kAbQ1I
【冒牌藥注意:小栗子】https://bit.ly/3mwlK4V
【劣質GS441:傳腹停】https://bit.ly/3henmz3
延伸閱讀:
GS441治療為何會復發?九大原因:https://bit.ly/36ygMAp
FIP貓不應該繁殖後代:https://bit.ly/2H2pX1v
腹膜炎病毒如何突變而來?貓需要隔離嗎:http://bit.ly/38TFhWE
FIP貓可以絕育嗎:http://bit.ly/2wzrhDA
認識GS441是什麼:http://bit.ly/38cqWUO
口服 vs 打針,打針會更有效:http://bit.ly/2ZWpwhr
正確的GS441注射劑量方法:https://bit.ly/2OYMr7t
Pedersen最新談瑞德西韋對FIP的潛力:
中文版:https://bit.ly/3mfopBg
英文原文:https://bit.ly/31F8AdX
澳洲開始試用瑞德西韋治療FIP:https://bit.ly/31cPzPG
小虎的營養品清單:http://bit.ly/2NNkbBm
恐怖的fip腹膜炎腦神經病變:https://bit.ly/3cMi6lL、http://bit.ly/2Qt7uNj
小虎6月5日確診病徵記錄:http://bit.ly/2HQMYlo
第一周441治療救命記錄:http://bit.ly/2HQxKg5
透過mRNA檢測輔助停針:http://bit.ly/2MGg34f
濫用GS441會導致災難:http://bit.ly/2TKSZFf
甚麼是 #FIP:http://bit.ly/2NOtEc6(中譯:http://bit.ly/2NLvJFO)
#GS441524 病毒抑制劑研究報告:http://bit.ly/2XEemN4、http://bit.ly/2JzCsib(中文版:http://bit.ly/2JZLaGU)
治療嚴重的眼部腦部病變:http://bit.ly/2Zb71jW
腹膜炎的一切知識:http://bit.ly/2HPPKab
看懂驗血報告:http://bit.ly/2HgXulr(中文:http://bit.ly/2ZmUdHp)
白血病復發原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白血病復發原因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孩「無故」#出血點、#淤青❓原來是 #血小板減少 ❗
💣#COVID-19 病人30-60%會合併「#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上星期我發現女兒下唇周圍有瘀青,反覆跟她 #確認沒有撞到或摩擦到,再加上最近四肢有許多出血點與瘀青,原本以為是和弟弟打來打去造成的💥
但心想越來越不對,我帶到醫院抽血後發現女兒的血小板只剩3萬 (正常是15-40萬)😱精神活動力好,沒有其他的不舒服,其餘抽血、各項檢查也都正常,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住院打完免疫球蛋白後改善很多,後續會再追蹤抽血,這次很重要的感想是,還好我女兒有很清楚的表達,我們家長也相信她,不然小孩發現身體瘀青真的很稀鬆平常😖
今天就整理這個的疾病給大家了解,希望各位家長也可以提高警覺📣
--
🔔 Q1. 什麼狀況要懷疑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 #沒有「撞擊或大哭」但身體多處出血點或瘀青
📌 #反覆流鼻血、牙齦出血
📌 #口腔粘膜出血點
📌 血尿、血便
加上
📌 #精神活動力佳
📌 #沒有:發燒、骨頭痛、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如果有可能還要考慮 #白血病、#淋巴癌⋯一定要找醫師確認治療喔🧐)
--
🔔 Q2. 這個疾病嚴重嗎❓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抽血特色是,#血小板小於10萬、其他血球或實驗室數據都正常。
小孩年發生率約10萬分之5,常常是小孩出血瘀青很嚴重了,家長才會意識到不正常😖
小孩出血死亡率1%、成人5%🔥
假如血小板低到5000以下的話很可能會出現 #腦出血☠️還好整體發生率不高只有約0.5%,不然真的很恐怖😣
--
🔔 Q3. 發生原因為何❓
📌 60%是因為1個月內有 #病毒感染 😈( #EB病毒、流感、#巨細胞、B/C肝炎病毒、水痘、#COVID-19…)
📌 6週前施打MMR (4萬分之一)
📌 其他原因不明
--
🔔 Q4. 治療與預後為何❓
📌 類固醇 (2-5天有反應)
📌 免疫球蛋白 (1-2天有反應) 👍
📌 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
📌 生物製劑
📌 切脾手術 ( #藥物治療無效,出血風險高則需要切脾手術)
🌸 半年內75%小孩會恢復
🌸 假如血小板穩定2-6個月,#復發率小於5%
--
🔔 Q5.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也會造成「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ITP」⁉
📌 #老人、#中重度 COVID-19病人比較容易合併ITP (33-57.7%),但 #小孩也有案例😭
📌 感染COVID-19,通常2-3週後診斷ITP,7天內就發生得比較少,研究發現平均血小板降至五萬
📌 約2成ITP診斷時,COVID-19已無症狀,意思是 #大部分的人診斷ITP的時候還有COVID-19的症狀🔥
📌 8成以上治療有反應💖
--
上禮拜因為照顧女兒忙得一團混亂,再加上醫院也因應疫情多了很多事情,學校現在也要一路停課到6/14,真的是爆炸人生💥
希望台灣趕快度過這場浩劫,然後疫苗趕快發放施打💪才能順利解除3級警戒阿😭
--
參考資料
✏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new era for an old disease. Rom J Intern Med. 2019 Dec 1;57(4):273-283.
✏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SN Compr Clin Med. 2020 Sep 19;1-11.
✏ UptoDate.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in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