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酒吧 的故事 @drfernshk
劣到想搵 #劣食觀世音 打救
Properly Dr. Fern’s Gin is — not only the worst gin/hidden bar — the #WorstBar in Hong Kong. For one particular...
#垃圾酒吧 的故事 @drfernshk
劣到想搵 #劣食觀世音 打救
Properly Dr. Fern’s Gin is — not only the worst gin/hidden bar — the #WorstBar in Hong Kong. For one particular moment I thought I have mistakenly passed a secret tunnel and channelled to MK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nnel. -
-
其實,近年好多業內人士都講,繼Whisky之後,最有機會堀起嘅就係Gin。無錯,就係當年好友Charlotte係LFK扮大陸人叫人請佢飲嗰杯 #氈酒東尼 。老實講,係香港真係好難搵到一間酒吧,能夠做到一杯好嘅 Gin & Tonic(係好難,唔係冇,近年香港有隻白蘭樹下係好嘢嚟,下次有機會先講)。 當然,講起Gin & Tonic,好多人心目中都覺得佢係下欄嘢,因為製作簡單,而且又冇乜技巧。最正路莫過於都係一Shot Gin加上一支Tonic Water撞埋。明嘅,真係明,飲得Gin & Tonic仲計較乜鬼有冇誠意,本身呢樣飲品就係冇乜誠意。然而,亦都勝在夠直接,好唔好飲完全都係靠支Gin。 -
-
Dr. Fern’s Gin本身主打就係Gin,堪稱全港Gin數量最多嘅酒吧。甫踏進酒吧,彼人立即要求坐吧枱,一心諗住會一會呢到啲Bartender,睇下佢有乜料到,結果就係冇料到。
彼人想飲Gin,其實係一份情意結,當年有幸去南非開普敦,一心諗住去同葡萄酒結緣,點知最後返嚟念念不忙嘅係當地嘅Gin & Tonic。記得係當地某酒店內嘅一間Bar,同埋號稱儲藏過半百款Gin,無需餐牌,Bartender前來「問診」,簡單幾條問題,已經知道怎樣的Gin才適合你。繼而一款Gin,配上一款特選Tonic Water,(的確就連Tonic Water都有得揀),再配上時令水果或香料搭配,湊成一杯出色的Gin & Tonic。又如食神精神,整一碗靚嘅拿渣麵都唔係咁簡單。一杯好飲嘅Gin & Tonic又真係咁簡單咩?如果Gin & Tonic 就等如 Gin + Tonic,那麼「洗H請你哋班Bartender係到咩?」 -
-
當然,話說回頭,打從南非返香港後,四出訪尋香港特色美味嘅Gin & Tonic,但只有一兩處合心意,大多教人失望,終於機緣巧合之下得悉Dr Fern’s Gin存在。或者有啲唔同公平,因為彼人入場前真係寄予厚望,所以徹底失望⋯。 偏偏冒名嚟到呢間Dr Fern’s Gin,bartender九唔搭八。 -
-
-
👦🏻:「你有咩介紹?」
🍸:「你想飲咩風格?shit柒又得。甜啲又得。」
👦🏻:「我想要啲Refreshing嘅。」
🍸:「可以呀(循列介紹幾款)。」
👦🏻:「我想問你哋會點整?」
🍸:「就咁Gin & Tonic。」
👦🏻:「有冇咩材料係入邊?」
🍸:「你想飲Cocktail?」
👦🏻:「唔係。即係例如我飲Hendrick’s,會加青瓜。」
🍸:「哦~你想飲Hendrick’s!」
👦🏻:「唔係!」
🍸:「你想飲Hendrick’s可以試呢幾支呀,仲哋味道差唔多」
👦🏻:「WTF🤦🏻♂️!」 (後來發現原來Shit柒係Citrus)
Bartender MK 不是罪,因為作為食客你絕對冇得揀,唔通真係學食神話齋,作為一個廚師,應該考慮到食客最細微嘅心理。當然彼人明白唔係間間Bar嘅Bartender 都好似Quinary嘅Samuel Kwok咁,行出嚟成個明星咁,但都唔好咁MK呀,態度又差(係咖,香港嘅衰客最叻就係話人態度差)客觀講幾句,作為一間係中環核心地段Landmark嘅酒吧,毗鄰Louis Vuitton,店內嘅人員起碼都能講得一兩句英文掛,放心,You know彼人並無以偽ABC去Order嗰杯Gin & Tonic啦,但有意無意見偷聽到其中一位Bartender同洋人食客介紹道,「We are Gin Bar💁🏻♂️」,當然英文都係小事,今時今日,識英文又有乜用呢,識PTH才重要?
另外,彼人係香港都去過好幾個地方飲Gin & Tonic,Hugger Mugger又好,Madame Fu又好,甚致Steak House La Vache都整到Gin & Tonic,佢哋都識得成支Tonic Water呈上,同南非一樣俾你自斟自飲,而偏偏呢間Dr Fern’s Gin就係得呢一杯,仲要啲冰有咁大粒得咁大粒,飲冇兩啖又飲完,索價兩百大元,呢個價錢不如去The Old Man好過啦。
中環Landmark價錢淘寶質素,其實真係要幾折墮先會係中環云云幾百間Bar揀到嚟呢一間,莫過於貪你係Landmark,食完飯行過去夠近。
圖一:Dr Fern’s Gin
圖二:南非的Gin&Tonic
圖三:南非的Gin&Tonic Bar
圖四:Hugger Mugger Gin&Tonic
圖五:La Vach
白蘭樹英文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變世界】近日天氣炎熱,動輒大汗淋漓,不少人都提不起勁搭配衣服,故一件簡潔的T恤,絕對是每個人必備的夏天單品。雖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卻始終有著不平凡的魅力。
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時的美國士兵發現,歐洲士兵的內衣比自己的羊毛內衣輕巧舒適,於是開始採購這種圓領、短袖的棉質衣服,作為穿在制服下的一件衣服。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前,T恤更已經成為美國海軍及陸軍的標準裝備之一。「T恤」一詞是因為衣服張開時,形狀像英文字母T而得名,很快亦成為美式英文的正式用語。
雖說二戰後,T恤開始成為日常衣著,尤其深受礦工等勞動階層歡迎,但初時人們並不接受它當成外衣穿著。至1951年,傳奇影星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在《慾望號街車》(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中外穿貼身純色T恤,展現健碩身材,震懾了那個年代的觀眾,改變了人們對這件衣服的看法;然後到1955年,占士甸(James Dean)在《阿飛正傳》中白色T恤配紅色外套的造型堪稱經典,從此令全世界的人為T恤而瘋狂,成為日常生活必需的服裝之一...... 你今日著咗咩色tee?
- - -
《明周文化》推介:
攀樹師兼樹藝師 見證香港樹的變遷
https://youtu.be/_FkzoObeJmU
612兩周年 被遮蔽的記憶
https://bit.ly/359gQo9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T恤 #tshirt #tee #白tee #馬龍白蘭度 #占士甸 #我就是我
白蘭樹英文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旅人故事:【在冰島遇見捕魚的作家】
「你究竟有多喜歡吃意大利麵?」他問。
那已經是我連續吃意大利麵的第五天了。由於冰島物價不低,飯餐盡可能都想自行解決,於是我只好每天完成行程後,趁超級市場關門前搜購最便宜的食材。由於天氣實在太冷,冰島大部份食材只能入口,還好本土唯一能飼養的冰島羊價格還算合理,因此羊肉意大利麵幾乎成了我每天的例行晚餐。
「我在冰島捕魚,但實際上我是作家。」他說。
也許他只是想找個人聊天,便逮住了經常獨自吃麵的我。他是比利時人,一位英文不甚流利的中年大叔。令人意外地,他喜歡中國作家,特別是拿了諾貝爾文學奬的莫言;另一個喜歡的作品,竟是《西遊記》。
「從來故事都是由前人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他說:「隨著年代一直被後人改寫、續寫。完全原創的新故事,其實是很近代的構念。」
他說,他年輕時的夢想是做電影導演,可惜失敗了。失敗的細節他沒有多提,只說是因為一部電影而讓他失去所有積蓄。孑然一身的他,便隻身來到冰島,在他口中這個「Middle of Nowhere」的地方工作。
他在冰島靠捕魚唯生,這種純體力活的工作只要做足半年,便能讓他賺到足夠的錢到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生活半年。他這幾年的生活,就是在冰島工作半年,到亞洲寫作半年,然後又回到冰島工作半年,如此類推。我覺得好奇,為甚麼他不可以安定地留在一個地方,找份穩定工作,下班後再寫作?至少不用如此辛苦地靠體力活營生。
「你不明白,創作是不可以這樣的。」他認真地說:「你只能全心全意投入創作,寫作時只能寫作,不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寫作。」
他的計劃是靠一部小說成名,然後翻身,再將小說拍成電影,奪回他年輕時失去的一切。
在我離開冰島前一天,他說錢包在洗澡時被人偷走了。從他冷靜的神情看來,著實不像一個遺失了錢包的人,不過,反正損失不大,我請他喝了一罐啤酒,然後和他在冰島首都 Reykjavik 的 Laugavegur 大街逛了一圈。我和他聊了很多亞洲作家,我說我喜歡三島由紀夫,他說三島太新派了,還是比較喜歡川端康成筆下的那個比較傳統的日本。
「總有一天吧。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我的故事。」他說。後來我沒有再聯絡他,不過我期待某天能在某個地方看到他的故事。
Storyteller:黃宇恆
Illustration by Patpatkate
👀觀看更多旅人故事:〖https://bit.ly/31g9Lx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正在準備新嘗試,subscribe 我們將會搶先看到全新的storyteller:https://bit.ly/2YWEwYs
‧
歡迎任何合作,創作各類型插畫和故事,品牌企劃或慈善推廣,請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
👉 現在可於 Cabinet of Stories 訂購「Storyteller x 白蘭樹下 x 香港電車 115 周年特別限量版」現時全港*免運費,立即訂購:https://bit.ly/2qfjyrb
白蘭樹英文 在 Hi家教 在家學外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iTutor #英文不思議 #復活節 #Pascha
復活節是基督教重要的節日之一,你可能聽過復活節彩蛋、吃火腿、麵包、羊肉等等。今天小編要介紹給你4個復活節的特殊美食!
🥚希臘 - 甜麵包 (Tsoureki — Greece)
在希臘,沒有吃到甜麵包就不能算是有過復活節。通常會製作成類似辮子的形狀,並且在中間擺上一個紅色的復活節彩蛋來象徵新生命。甜麵包有自己特殊的香氣,香味來源是地中海的乳香樹脂(Mahlepi),隨著時間演變甜麵包的造型也多變了起來。
🥚俄羅斯 – 特製蛋糕 (Paskha - Russia)
Пасха = Paskha = 復活節
這種罪惡富含大量鮮奶油的蛋糕,是俄羅斯在復活節的傳統美食之一。蛋糕除了添加鮮奶油之外,還會放上柑橘皮、水果裝飾,最重要還有戰鬥民族不能缺少的白蘭地!最後製成一個三角體的形狀,這塊蛋糕的熱量應該蠻可觀的。
🥚厄瓜多 – 聖周湯 (Fanesca — Ecuador)
這道來自厄瓜多的濃湯結合了印地安人以及西班牙文化,傳統上只會在聖周(復活節前一周)食用,湯裡的食材包含豆子、南瓜、牛奶等12種食材,味道相當特別,食用完這道湯之後,還會附上一碗米飯以及奶酪,最後是一道無花果甜品,當地稱之為四旬齋大餐。
🥚墨西哥 – 特製甜點 (Capirotada — Mexico)
來自墨西哥的復活節美食,是一道泡過糖漿的麵包,裡頭加入了肉桂以及丁香還有葡萄乾、奶酪等甜滋滋的食材。當地人對於這道料理的解釋是說,他們將麵包當作基督的身體,把糖漿當作基督的血液,食材則是指甲,最後肉桂棒象徵十字架,這樣講完,怎麼感覺食慾突然下降了不少。
圖片來源:網路
-
🎯商務對話,英文書信,三周搞定!: http://bit.ly/2YF8b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