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白線斑蚊出現地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線斑蚊出現地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線斑蚊出現地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別讓蚊子容易找上你!3關鍵登革熱退散】 傳播登革熱的兇手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這兩種蚊子的習性很不一樣。埃及斑蚊喜歡躲在家裡、喜吸人血;白線斑蚊不喜進屋、愛待在戶外伺機叮吸動物血。換句話說,人只是白線斑蚊的「食物」選擇之一,埃及斑蚊才是登革熱散播的最大原因。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
白線斑蚊出現地點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讓蚊子容易找上你!3關鍵登革熱退散】
傳播登革熱的兇手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這兩種蚊子的習性很不一樣。埃及斑蚊喜歡躲在家裡、喜吸人血;白線斑蚊不喜進屋、愛待在戶外伺機叮吸動物血。換句話說,人只是白線斑蚊的「食物」選擇之一,埃及斑蚊才是登革熱散播的最大原因。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醫學系熱帶醫學科教授陳正成指出,埃及斑蚊的特性是極為敏感,只要一點點驚擾就會立刻從皮膚上飛走。但是這樣的特性反而加強了牠傳播病毒的能力。因為蚊子吸血是為了提供養分使卵成熟,埃及斑蚊的壽命約1個月,若環境條件好則最多可以產卵約4次,每次估計100~200枚卵。但牠若還沒吸飽就被驚走,就會再叮咬下一個人,直到吸到足夠的血量為止。陳正成指出,蚊子每次產卵經常需要吸血3~4次或更多次,因此1隻蚊子可以感染好幾個人。
埃及斑蚊產下的卵也有很強的耐力,能悄悄潛伏在家裡,一抓住機會就孵化出來叮人。不過,只要懂得埃及斑蚊的行為,就有更多把握能在這波登革熱全身而退。
【關鍵一】用刷子刷洗家裡的積水容器
【關鍵二】穿上淺色長袖衣服和襪子
【關鍵三】少噴香水
(完整報導,詳 康健雜誌: http://bit.ly/2KCoU89)
【Reference】
1.資料 / 圖片 來源: 康健
2.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登革熱防治之發展回顧報告書」: http://bit.ly/2l34uqI
根據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台灣因應登革熱主要的策略,以消除病媒滋生源及降低了病媒蚊的密度為主。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制定了一個三階段的預防策略,以控制登革熱疫情:
1.主要預防措施包括源頭削減和載體數目的控制。
►實施健康教育,促進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DHF)的認識。
►透過志工培訓減少載體源,動員社區改善環境和家庭環境 衛生。
►鼓勵定期檢查、及清洗廢棄空房、空地,來消除病媒滋生源以及其他潛在的孳生源載體。
►加強教育和培訓疾病預防工作者和志願者。
►建立媒介監測機制,以檢查蚊子高密度地點,並及時消滅載體源。
2.繼發性措施涵蓋的疾病監測和緊急/應急機制。
►建構疾病監測機制,對疑似病例及時控制。透過疫情報告系統、疾病評估趨勢、新出現疾病的監測、公開報告及症狀申報表來加強官方對疾病的監測。
►緊急/應急機制,對可能的傳播源建立及時調查和噴灑殺蟲劑,以消滅這些來源,並宣傳消除病媒滋生地點,以防止可能感染的重要性。
3.三級預防包括控制死亡率。
►建立登革出血熱(DHF)診斷和治療指南。
►組織成立教育培訓班,以提高醫療質量,降低死亡率。
( from Page 17 – 肆、各地防治措施)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書架】: 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book/
購買資訊: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登革熱 #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 #積水容器 #淺色長袖衣服和襪子 #少噴香水
白線斑蚊出現地點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6.06.03 觀點—《泰晤士報》Matt Ridley ※
用基改蚊子大軍消滅茲卡病毒
就算取消里約奧運會,也不會減緩茲卡病毒散播的速度,因為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茲卡已經散播到六十幾個國家與區域了。很快地,只要其蚊子寄主可以生存的地方,幾乎都會出現它的蹤影。現在,它跟小頭畸形症的關連性已經建立,所以在任一存有茲卡病毒的地方懷孕,生下小頭的畸形嬰兒,風險雖然小,卻是真實的。
在 1970 年代,由於使用殺蟲劑引起的風險,許多人都感到憂慮,使得我們不再專心致志地消滅蚊子與它們所㩦帶的疾病。茲卡病毒只是我們怠乎滅蚊,所以遭到懲罰的最新證據。在 1947 年到 1958 年之間,巴西在全美洲對付黃熱病的運動之中,曾經一度完全消滅了埃及斑蚊。然而滅蚊的努力沒有持續,所以蚊子回來了,它們在在巴西都會的法維拉斯(favelas,貧民窟)活得很快活,也在世界其他溫暖的地方大行其道。
埃及斑蚊的生物學,幾乎使這種蚊子命中註定,一定會帶給我們這個物種(人類)劇毒的新病原體。如同它名字所影射的,埃及斑蚊最早來自非洲,跟其他的種類蚊子不同,它在四千年前演化成一個馴養的品種。換言之,好像燕子與麻雀一樣,它必須在人類房舍內部或週圍繁衍,而且只吃人血作為養份的來源。後來它散播到西非,在那裡,它㩦帶了黃熱病毒,後者很快就演化成為感染人類的病毒。
埃及斑蚊很可能在非洲收集了基孔肯亞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也很可能在亞洲收集了登革熱病毒。然後它帶著這三種病毒,隨著黑奴貿易,跨越了大西洋,進入美洲。最近,埃及斑蚊又收集到茲卡病毒,時間與地點很可能是在二十世紀的非洲中部(茲卡病毒首先在烏干達叢林裡的猴子身上發現)。
因為埃及斑蚊主要以人類作為食物來源,所以它收集到的病毒,必須在人體內存活,否則就會死亡。蚊蟲所㩦帶的疾病不像感冒,並不總是朝著毒性愈來愈弱的方向演化。在某些案例中,病患發燒的情況愈嚴重,他/她再被蚊蟲叮咬的機率就會愈大。所以即使我們可以有效地消滅一部份埃及斑蚊,只要它們不死絕,未來還是會繼續給我們帶來可怕的新疾病。
白線斑蚊,或稱亞洲虎蚊,其危險性就小一點,因為它的馴養程度比較小,也不只靠人血生存,它還會叮咬鼠類、鳥類、兩棲類。然而,它也有能力㩦帶上述三種病毒,也已經藉著二手輪胎分布到全球各地:橡膠輪胎裡面的小積水,非常適合白線斑蚊的孑孓生長。因為它可以在比較寒冷的氣候裡存活,所以它也在歐洲散布開來。
然而病媒蚊引起的最致命疾病——瘧疾,目前正在大撤退之中。自從公元 2000 年以來,瘧疾的感染率已經降低了 37%,死亡率更是下降了 60%。為什麼我們不能使用對付瘧疾的辦法來對付茲卡?對付瘧疾最有效的兩個武器是浸過殺蟲劑的蚊帳、以及在房子內牆噴灑殺蚊液,因為瘧蚊白天會停在牆上休息,晚上再出來咬人。然而這兩種武器,對埃及斑蚊都不會見效,因為它是一種白天活動的蚊子。
上個世紀中葉,巴西與其他國家之所以能夠完全消滅埃及斑蚊,主要是透過在都會地區每一個孑孓可能滋生的角落噴灑殺蟲劑,又因為埃及斑蚊已經馴化,所以廣大的鄉野地區沒有必要進行滅蚊的工作。然而,今日的巴西幾乎不可能再如法炮製,理由有三:城市面積大幅擴張,埃及斑蚊絕大部份住在私人房地產上,在家戶的裡面與外圍;蚊子對於多種殺蟲劑已經產生抗藥性;環保人士反對噴灑殺蟲劑。
環保人士的反對,雖然有時候講得太誇張,但確實有一些道理。DDT 依然是減少蚊子數量最有效的方法,但它最好是極小劑量地在家庭內部使用,而且最好用在瘧蚊身上。假如在戶外使用,它會進入野生食物鍊,最後聚積在猛禽、哺乳類動物體內,降低它們的繁衍能力。雖然有人否認,但在 1960 年代,DDT 造成許多猛禽的數量大幅下降。
所以我們需要更好的方式來消滅埃及斑蚊。很幸運地,我們確實另有選項。英國有一個新成立的企業,Oxitec,現在變成 Intrexon 的一部份,在 2002 年發展出一種科技,藉著改變埃及斑蚊公蚊的基因,使它們的後代在來不及長大之前就死亡。過去五年的五次實驗之中,這種名為 OX513A 的公蚊,在巴西(三個地點)、巴拿馬、開曼群島等地野放,數量達到一億五千萬隻。公蚊不會咬人,壽命只有一週,在此例中,他們產生的後代也死得很快,所以對於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性是零。五次實驗的結果,對於當地的埃及斑蚊數量所達成的減少率分別是 92%,92%,93%,96%,99%,比殺蟲劑的效果還好。
這項技術已經獲得巴西國家生態安全技術委員會(National Biosafety Technical Commission)、世界衛生組織的批准。Oxitec 正在巴西蓋工廠,以在今年野放五億隻的基改蚊子,2017 年計畫放生三十億隻的基改蚊子。
然而,某些環保人士對於基因改良科技一律反對到底,因此已經開始散播瘋狂的理論,說 GM 蚊子的野放,事實上就是造成茲卡病毒大爆發的始作俑者。雖然當年 GM 蚊子野放的地點,離爆發大流行的巴西,有四百英哩之遙,而且在巴西茲卡流行之前四年發生。更早在波里尼西亞的流行,也見到小頭畸型症的案例,然而 Oxitec 根本沒有到過波里尼西亞。另外,基因改良會造成茲卡病毒,這種想法在現實環境中無法發生,因為 Oxitec 注入蚊子的基因是 DNA,病毒的基因組卻是 RNA。只不過,這個陰謀論已經由《環保人雜誌》(Ecologist)的主編,奧利弗‧提克爾(Oliver Tickell)不疑有他地採信了,許多主流的媒體也跟著鸚鵡學舌。最近,提克爾先生似乎接受了質疑上述瘋狂理論的新證據。
即使上述基改科技是在歐洲發明的,就算將來有一天我們迫切地需要使用它,在歐洲採用這項科技還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在歐洲批准基改昆蟲的過程太長太複雜、太不確定、太過昂貴,這使得申請太不划算。純然的瘋狂。
http://www.thetimes.co.uk/…/wipe-out-zika-with-army-of-g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