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管碧玲 (kuanbil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一篇登載在Europe’s Edge的文章,作者 Edward Lucas 是歐洲政策分析中心 (CEPA) 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他曾是《經濟學人》的高級編輯。 自 1986 年以來,盧卡斯一直報導中歐和東歐事務,撰寫、廣播和就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發表演講。 他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在...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 在 敏迪選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3:43:45

「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Freedom-loving people should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這句話是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 Gabrielius Landsbergis講的。他在立陶宛政府宣布捐2萬劑疫苗給台灣後,這樣解釋他們的善心。 蘭斯...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 在 詹喬愉-三條魚FishTr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11:22:54

*這裡不討論台灣的核能議題,魔人退散!請看書! 最近的疫情管制,大概是我脫離學生時期後少數有好好看書的時間了吧... The recent epidemic control is the reason give me more time for read. 【讀後心得---車諾比的聲音】 [E...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 在 薩暐 Xavi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20:21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夥伴 請你認真看完每一個字 其實我以前也是學運份子 所以在今天特別想說些什麼 2021/06/04 這是中國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過後第32週年 是一個在日曆上不會有任何標注的一天 卻是一個我們都不能忘記的一天 你看完,如果認同我的觀點,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水逆雙子、冥王星逆行 土逆...

  •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17:42:49
    有 381 人按讚

    這是一篇登載在Europe’s Edge的文章,作者 Edward Lucas 是歐洲政策分析中心 (CEPA) 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他曾是《經濟學人》的高級編輯。 自 1986 年以來,盧卡斯一直報導中歐和東歐事務,撰寫、廣播和就該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發表演講。

    他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在柏林、維也納、莫斯科和波羅的海國家長期服務於外國記者,是國際公認的間諜、顛覆、歷史利用和濫用、能源安全和資訊戰專家。

    這篇文章讓我們看到一個反對中國霸凌台灣的國際分析家,此時大聲呼籲各國伸出雙手支持立陶宛!

    以下結錄重點,和大家分享:
    //

    We lost Afghanistan, now save Lithuania.
    我們搞丟阿富汗,現在得救立陶宛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 https://reurl.cc/83KR3M)

    三十年前這個月份,立陶宛戰勝被輾壓的可能,成功抵抗蘇聯以致命暴力為後盾的經濟封鎖,加速那邪惡帝國的瓦解。

    現在,立陶宛再次受到考驗,這次是中國共產黨。以示抗議立陶宛邀請台灣開設辦事處,中國已撤回駐立陶宛大使,並切斷兩國間鐵路貨運運輸。

    但我可以說,立陶宛面臨的壓力比報導還要嚴重得多。
    立陶宛最重要的外國投資者美商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被告知,若立陶宛政府不讓步,其在中國的業務將面臨風險。加上其他的中國制裁,可能會讓立陶宛損失2.5%的GDP等同超過10億歐元。

    立陶宛政府已經很忙了。主要要應付隔壁白俄羅斯的兇殘政權。立陶宛真的還要跟一個比他大500多倍的國家抗爭嗎?

    是的,應該。立陶宛獨特且具原則的外交政策已享譽國際,這將為其文化、外交、經濟和軍事帶來長期紅利。

    捷克去年的經驗表明,中國對台灣的霸凌--用毛澤東的話來說--是隻紙老虎。反抗中國的國家越多,它的威脅就越弱。立陶宛的勝利將對中國的無敵形象造成重大打擊。

    相反的,卑躬屈膝的代價是巨大的,而且不只立陶宛,香港、西藏或台灣,都會記得立陶宛的遭遇。因此,任何在歷經阿富汗失敗後望能恢復威望和信譽的西方決策者,無法找到不支持立陶宛的理由。

    賽默飛世爾的堅定值得嘉許。而所有西方企業都應該抵制中國的霸凌,而不是當幫兇。當然,他們可能要承擔失去中國業務的風險,但若相對的西方政府和客戶能將這些幫兇排除在採購合約之外,或是員工自動選擇其他公司,或是投資者拋售股票(我剛買了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的股票以示感謝),他們將損失更多。

    西方政府及所有同感之人,應該要放大台灣的努力,幫忙緩解立陶宛對外貿易和投資的所受到的衝擊,跟西方國家40兆美元的GDP相比,成本微不足道但利益是巨大的。

    下一步,更多國家應效仿立陶宛,退出17+1(中國+17中東歐國家合作),舉行有關中國侵犯人權的聽證會、提供香港人救助,加強對台關係。

    這將向北京發出重要訊息,表明霸凌會適得其反。
    立陶宛不小也不孤立,它是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和經濟結構的核心。
    惹毛立陶宛將面臨危險!! 即使外界對立陶宛的支持比我想像的還要慢跟破碎,立陶宛都不應退縮。即便是台灣辦事處名稱這種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讓步,只是個開始,惡霸會來索討更多。

    作為立陶宛三十多年的友人,我希望其他國家能出手相救立陶宛。但我記得1990-91年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出手幫忙),無論如何總之最後立陶宛還是贏了。

  •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3 09:57:58
    有 12,003 人按讚

    曾經有個德國記者說:「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非要找一個最討厭俄羅斯的國家,那很可能不是烏克蘭,也不是美國,而是立陶宛」這是一個傾全國之力抵抗共產的歷史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千里外的民主之友,#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
    Republic of Lithuania
    獨立於1918年2月16日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1939年,希特勒在歐洲大肆侵略,立陶宛夾在早就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和還在長大的蘇聯之間。蘇聯自知抵擋不了希特勒,為了保全自身,決定和德國簽下《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這個條約不僅拆分了波蘭,更埋下波羅的海三國日後淪為蘇聯加盟國的種子。

    1940年,蘇聯紅軍開始西擴,陸續佔領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在二戰期間像砧板上的魚肉,被德國和蘇聯兩把利刃來回宰割,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內,就被德蘇反覆併吞了四次。最終納粹德國戰敗,蘇聯笑納最後的勝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通通成了蘇聯囊中物,東歐赤化正式開始。

    立陶宛在1940年到1990年之間的名字不叫立陶宛共和國,而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他們不喜歡這個名字,更不喜歡蘇聯。蘇聯加盟國的這段期間,立陶宛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時而有之,但沒人能真的推翻蘇聯,大家都只能咬牙忍耐。

    終於等到1989年,行將就木的蘇聯已奄奄一息。立陶宛人民的「爭取改革運動」成立,他們邀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200萬人手牽手,形成巨大的人鏈,一起高喊「打倒俄羅斯帝國」、「俄羅斯人從波羅的海滾出去」。

    隔年,立陶宛成為第一個宣布獨立的蘇聯加盟國。

    你以為立陶宛就此自由了嗎?
    當然不,蘇聯不可能善罷甘休。
    1991年1月13日黎明時分,蘇聯將坦克開進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他們攻佔了行政大樓和電視台,目標是逮捕「爭取改革運動」的領袖、當時的立陶宛議會主席蘭茨貝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蘇聯萬萬沒意料到,立陶宛人民的堅韌意志以及對蘇聯的厭惡,是他們用坦克都壓制不了的。

    成千上萬立陶宛人一起走上街頭,形成人盾守衛,他們手持棍棒和獵槍,拚了命要拯救被抓走的蘭茨貝吉斯。蘇聯軍隊越是對守衛的人民開炮,人民就越憤怒,最終有5萬人包圍著電視台,但他們沒有攻進去,而是高唱民族歌曲,並舉行祈禱。在這場對峙中,立陶宛政府不斷向西方世界發表聲明,希望各國譴責制裁蘇聯。最後戈巴契夫擋不住國際上的壓力,下令蘇軍停止攻擊。

    這場「一月運動」最後造成14人死亡,700人受傷,但誘發了往後兩年內,蘇聯另外十多個加盟國陸續獨立。立陶宛人民用盡全力刺了蘇聯一刀,這一刀雖不致命,卻有著空前影響力。

    立陶宛向世界示範,蘇聯不是無堅不摧,
    極權共產是可以被推翻的。

    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立陶宛積極與歐洲、美國等國家建立關係。也在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快速融入到西方體系當中。這麼多年了,就算蘇聯換成了俄羅斯,立陶宛人還是一樣討厭來自東方的那個霸道大國。基本上不只是立陶宛,整個波羅的海區域都瀰漫著「仇俄情緒」,這幾年不斷用法規、制度想辦法「去共產化」。

    不過仇恨沒有拖慢他們的進步速度。
    2020年,立陶宛的各項表現如下:
    人均GDP:22,245美元,全球第38名。(台灣27)
    人類發展指數:極高,全球第34名。(台灣未列名)
    全球和平指數:全球第37名。(台灣34)
    全球幸福指數:全球第34名(台灣24)
    民主指數:全球42名。(台灣11)

    立陶宛雖然是個不到300萬人的小國,
    但整體發展在全球前段班,和台灣相當親近。

    除了俄羅斯,那隻新的共產巨獸,立陶宛也要抵抗。立陶宛上個月宣布退出中國17+1合作機制,不僅如此,它還呼籲東歐各國一起退出。這機制是中國主動和東歐國家提的,主要還是走一帶一路的老路線,撒錢換友誼。但立陶宛說,中國承諾要投資的那些基礎建設通通都沒實現。立陶宛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Landsbergis)強調,這個17+1的合作幾乎沒有為立陶宛帶來任何好處,更糟的是還會分裂歐洲,所以建議其他國家也考慮退出。

    對了,這位帥外交部長,就是當初在電視台被抓走的主席的孫子!

    除了退出17+1,立陶宛更是幾乎在同一時間由國家議會表決,將中國對待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的行為定調為「種族滅絕」。提案的議員已經被中國列入黑名單,但她不怕,她還說:

    「我們支持民主,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共產黨政權佔領下生活了50年的殘酷教訓。」─薩卡莉妮(Dovile Sakaliene)

    蘭斯伯格斯(Landsbergis)昨天發推特說:「熱愛自由的人,就應該彼此照顧。」但其實這不是立陶宛第一次對台灣友善。今年3月,立陶宛宣布要來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又在5月,力挺台灣參加WHA。抵抗共產獨裁大國,是立陶宛用歷史累積出來的意念和能力。「捍衛民主」在立陶宛不只是政黨口號,而是所有人民根深柢固的精神象徵。

    最後我想貼上一段一樣是由他們的帥外交部長蘭斯伯格斯說的話。還記不記得白俄羅斯有位「婦仇者」─季哈諾夫斯卡婭。她代夫出征參加大選,結果被「歐洲最後一位獨裁者」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迫害,最後逃到立陶宛。五月初,盧卡申科要立陶宛把人交出來,
    蘭斯伯格斯這樣回他:

    「立陶宛過去和將來都是一堵牆,所有受到政權迫害的民主力量都可以在這堵牆後面尋求庇護。因此,每一個在立陶宛找到避難所的人都可以感到安全,因為他們不會被引渡。既不會因為他們爭取民主的鬥爭,也不會因為言論自由和宗教觀點而被引渡。

    地獄凍結之前,立陶宛都不會把Tikhanovskaya交給白俄羅斯。(地獄烈火永生,不可能凍結,意味者立陶宛永遠不可能引渡)
    (‘Hell will freeze over’ before Lithuania hands Tikhanovskaya to Belarus)」

    謝謝立陶宛,
    30年前你們向東歐國家示範極權共產是可以被擊敗的。
    30年後的今天,
    你們再次為全球示範,
    再小的國家,都不須畏懼不合理的強權。

    參考資料和200萬人牽手照都放在網站上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23-2/

  • 白俄羅斯是共產國家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1 10:11:46
    有 4,463 人按讚

    *這裡不討論台灣的核能議題,魔人退散!請看書!

    最近的疫情管制,大概是我脫離學生時期後少數有好好看書的時間了吧...
    The recent epidemic control is the reason give me more time for read.

    【讀後心得---車諾比的聲音】
    [Experience after reading---Voice from Chernobyl]

    “車諾比”這個地名對我來說,在看此書之前是陌生的?!
    你很驚訝嗎?我自己也很驚訝...

    這個1986年發生,不能算太久遠的世紀大災害,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災了吧,然而我只知道日本核事故和年代更久遠的原子彈爆炸。當然我本身不是個讀萬卷書的人,但我驚訝的是在我生活中,也從無人提起過這個地名。

    這本書所有內容幾乎都是紀錄被“車諾比事件”影響的人們自述。作者想講述的並非只是這個災難,而是往往當災難過去,人們遺忘之後....那些受災的人們呢?

    白俄羅斯現有五分之一的國民仍住在輻射區,核災發生後的白俄羅斯人民罹癌人數成長74倍,畸形兒、白血病嬰兒大增。而當時前往現場的共八十萬人,平均壽命為33歲,現白俄羅斯人民平均死亡年齡只有60歲。默默外銷的農產品...被認為是現今週邊國家兒童大量罹患甲狀腺癌的原因。
    (以上是書的內容,我補充目前有研究指出“畸形兒和“白血病”沒有顯著增加,與輻射之間沒有確切可證明的關係。參考資料:
    來源: Studies of mortality of atomic bomb survivors. Report 13: Solid cancer and noncancer disease mortality: 1950-1997. )

    這本書訪問了不同觀點角度的人,有第一現場消防人員的遺孀,也有幫著政府欺瞞人民的科學家、全新信賴政府的村民、不願離鄉背景的老人家們...不避諱寫出不同角度的眼光和面對事情看法。
    車諾比核災可說是推動蘇聯解體的其中一項因素,有人喜愛自由,也有人仍然執著忠誠於共產,但更多的...其實人民要的是生活與生命。

    遭遇輻射污染與遭遇戰爭的人們...我很驚訝許多人選擇的是躲到無人煙的輻射區域去落腳,因為「人比看不見的輻射更可怕」。

    第一時間衝入火場的消防隊員,吸收高達1600侖琴輻射污染,死前妻子描述他:肉從骨頭上分離,咳嗽時內臟碎塊會卡到氣管,血管無端爆裂,身體浮腫...

    但我覺得最可怕的不是生命就這樣去了,而是生命就無法再延續了...

    許多去現場清理的人,當時鄰近核電廠的人,無法生育,即使生育了也多是畸形、疾病、死胎...這彷彿預言了人類滅絕的方式。

    對災民來說,車諾比這名字,從此離不開他們。存活下來的人,也無法再有正常的人生...當別人知道你從車諾比來,就會躲著你,親人不敢讓你回家、孩子在學校被排擠嘲笑,未婚男女難以找到伴侶。

    然而迴避災民的人錯了嗎?

    如果你看到因為不躲避受輻射污染的丈夫,因而害死出生嬰兒的婦人...保護自己和家人錯了嗎?
    (這裡我更正,醫生說明染輻射的頭髮衣物去除後,人就不會有輻射感染力,但對當時的民眾而言,或許是事發當時在核場旁邊的妻子早就被輻射影響,或是嬰兒出生就器官有問題是巧合?總之照成了大家都相信傳染,並且當時的醫護也是這樣預防的。)
    因此在這樣的知識宣導下,在摧毀一切相關書籍不讓人民知道真相的那個年代,人的躲避與畏懼也是災民的災難。

    我印像很深的是書中訪問了創建基金會去幫助這些受災兒童的人,救助會讓許多人,尤其是孩童開始認為“這是應該的”,但他們也的確需要幫助阿。而政府在幾年後無法負荷對龐大數量災民的補助,乾脆修整補助標準,讓甚至一整區的人民都“健康”不符合補助標準...
    「這場災難是文化與人性的考驗」他說。

    這個災害沒有結束也無法結束,畢竟原子衰變還得等個幾千萬年啊...傷痛只是被外界遺忘了。

    #車諾比 #車諾比核災
    #讀書心得

    PS.最厲害的是旅行社和遊客,車諾比現在變成觀光景點了,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實在無法相信旅行社說去那邊一遊的輻射比照X光還少(書尾說號稱去一個禮拜也不超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