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發 電機 高山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發 電機 高山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ometimes (sometimes)標題[轉錄]台大91.7北二高山病山難相關報導時間Fr...
※ [本文轉錄自 交大資科精華區 ]
>=========================================================================<
發信人: "coco" <[email protected]>,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中時晚報 】台大登山學生 1死
發信站: OpenFind 網路論壇 (Thu Jul 18 18:47:25 2002)
來 源: localhost
2002.07.18 中時晚報
台大登山學生 1死
鮮明、楊欣怡/連線報導
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而發生高山症的台大電子所一年級學生王舜弘,
昨天晚間不幸死亡,另有六人受困山區,台中縣消防局、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已派人入山搜救,預計下午可與受困學生會合。
台中縣消防局是於十六日上午十時卅分經由花蓮縣消防局轉報,七名台灣
大學登山社學生攀登太魯閣國家公園轄內無名山,其中一名學生王舜弘因高山
症昏迷,情況危急。
消防局第二大隊派出七名隊員從七三○林道入山救援,並協調空軍海鷗直
升機協助搜救,不過,由於山區天候不佳,直升機無法入山。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派出四名救難人員,但山區大雨不斷,救援行動十
分困難,甚至連救難人員本身也發生糧食不足的情況。
台大校方得知訊息後痛心不已,表示這批登山隊員裡雖有醫學系學生,但
才二年級,還沒學會急救。
>=========================================================================<
發信人: "coco" <[email protected]>,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中時晚報 】台大登山學生 1死
發信站: OpenFind 網路論壇 (Thu Jul 18 23:25:47 2002)
來 源: localhost
2002.07.18 中國時報
王舜弘父親痛批 救難系統出了問題
【陳炎生/麻豆專訪】
﹁我們的救援系統到底怎麼了?﹂攀爬中央山脈的台大電機所學生王舜弘
因高山症宣告死亡,七月十六日早上即獲悉孩子出了狀況的父親王明義,忙了
兩天直到十七日深夜才知道孩子已死在山上,今天他悲憤表示,三天來他看到
救難系統各自為政毫無章法一團亂,孩子是﹁失救﹂而死。
排行老三,在父母眼中王舜弘從小就是頭腦很好很會唸書的健康寶寶,麻
豆國小畢業後因距離住家方便才就近就讀麻豆黎明中學,初、高中六年的成績
傲人,考上台大電機系和研究所,父母從未操過心,王明義表示,王舜弘從小
懂得養生之道,更是游泳好手,卻罹患高山症,他怎麼都想不透。
十二日早上,王舜弘打電話給父母親,告知將偕同六位台大登山社友爬
中央山脈,王明義告訴孩子,最近天氣一直下雨,山上狀況很難掌握,最好不
要逞強,惟王舜弘表示同行的登山好手一定會視情況改變行程,請父母親放心
,就這樣從此未接獲孩子的任何訊息,直到十七日早上才知道孩子因高山症在
峭壁走不動而請求支援。
王明義涕泗縱橫表示,當時迅即動員台大登山社其他社員、海鷗部隊及
太魯閣救難隊全力搜救,但迄十七日深夜聽到救援無功而返,孩子也宣告不治
,他和老伴抱頭痛哭到天明,從小就很疼愛王舜弘的阿公和阿嬤已經兩個晚上
沒有睡覺,許多左鄰右舍和親友都相當關心,一再安慰他。
﹁為何海鷗部隊不先將孩子送到武陵農場,或較低的山區先行輸送氧氣
救治?﹂王明義表示,他很感謝許多救難人員的辛勞,但他也看到國內救援體
系出了問題,各單位各行其是一團亂,所做的一切似乎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他
的孩子是因失救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今天傍晚,台大三位教官趕來麻豆與王舜弘家人會面,在場所有親友對這
麼一位優秀人才的去世,感到相當悲慟,王舜弘在教育界服務的三嬸表示,國
內救難系統一再出問題,相關單位必須痛定思痛徹底檢討。另一位親友則說,
救難要靠專業技術和效率,指揮系統更不應多頭馬車,然八掌溪事件過後,仍
未完全改善。
>=========================================================================<
發信人: "山友甲" <[email protected]>,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中時晚報 】台大登山學生 1死
發信站: DCI HiNet (Fri Jul 19 18:07:32 2002)
來 源: 211.75.184.225
不能一味苛責救難人員, 假如他們為了救他, 不管過程如何, 而造成另外的不幸, 那到
底是誰的命有價值?
也許搜救隊的人可能因趕著上山, 一下子高度上升過多, 造成適應不良, 以致體力損耗
過多, 也許他們可能也有高山症的症狀, 當然要先求自保. 加上路途也沒有後來台大
的人熟悉, 所以速度會比較慢吧?
山青也不是整天閒閒等著救人,
去爬山, 本來就要有萬全的準備, 出了事, 再把責任推給政府, 人死也不能重生.
假如因政府的錯誤而造成的災難, 歸責到政府頭上, 是正當的
自己造成事故, 才怪罪政府不對, 就有商討餘地
因交通設施不當造成車禍, 跟政府有關
自己撞車, 怪罪政府救援太慢.....?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中時晚報 】台大登山學生 1死
發信站: 師大計中(精靈之城) (Fri Jul 26 15:39:42 2002)
※ 引述《[email protected] (山友甲)》之銘言:
> 去爬山, 本來就要有萬全的準備, 出了事, 再把責任推給政府, 人死也不能重生.
> 假如因政府的錯誤而造成的災難, 歸責到政府頭上, 是正當的
> 自己造成事故, 才怪罪政府不對, 就有商討餘地
> 因交通設施不當造成車禍, 跟政府有關
> 自己撞車, 怪罪政府救援太慢.....?
搜救人員的辛苦的確實值得我們敬佩
但是 據我所知 國內關於 " 山中意外"的救援
真的缺乏統一的指揮單位 民間的搜救團體也多是為了邀功
有些根本對於山裡的狀況了解甚少 甚至只會等在登山口
等著 發生"意外"(請注意我在這裡都不用山難兩字)
的登山團體下山 爭與他們合照 藉機邀功
登山發生意外的確不是我們願意見到的
但是從事何種活動沒有意外呢
就連走在人行道上都有可能被砂石車輾過不是嗎
所謂 預防勝於治療
在預防措施都已經做了 難道我們不需要一個事後救援的統一單位嗎
如果照前面這麼說 家裡失火了 就是自己的事嗎
如果是因為救援單位的不完善 造成傷害結果的擴大
那我們是不是該思考 國家的救援"體制"是不是出了問題(注意我說的是體制)
值得這樣一直下去嗎 值得用一樣的錢 讓救援效果發揮有限的功能嗎
當家裡失火了 你不會想要消防隊能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單位
在第一時間趕到你家裡救火嗎
能夠說發生火災 都要怪罪是失火家庭自己不好
我討論的並不是怪罪救援人員不好等等
而是是否我們的救援指揮系統需要健全?
登山運動是一項跟其他休閒活動依樣 都是很好很健康的活動
國內的媒體 普遍報導登山的危險層面
國內的各階層的宣導也甚缺乏 以至於登山在國人普遍的觀念裡
登山是一項禁忌的活動
就連在有救生員的泳池內也會溺水 甚至溺斃
難道這樣我們就要怪罪 為什麼你還要游泳嗎??
作任合事的後果本應當自己負責
我相信每個登山的人 發生意外 都不會怪罪別人
更不會怪罪救援的人
只不過 我覺得發生意外就一直指責發生意外的人 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發生意外後 所能做的是檢討 避免下次重蹈復轍
如果 山野意外的救援系統 有缺陷 我們也必須尋求改進
例如成立統一的指揮單位
看到這麼多指責的聲音 小弟有感而發
如有得罪 請見諒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台二十一線,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中時晚報 】台大登山學生 1死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Fri Jul 26 16:00:08 2002)
關於你的論點
我頗有同感
在梨山上一個以前與和尚一起參與救難的老前輩華年達
以及太魯閣的學長們都一直告誡我
把人救下來的時候要小心
因為有一大堆人會搶著背人或屍體照相來向家屬要錢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好
不要去理社會的這種怪現象
--
※ Origin: 貓空行館 ◆ From: 61-60-12-44.HINET-IP.hinet.net
--
「我們都很努力地讓我們的動作看起來很優美、更流暢、控制力更強,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風格,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光是登頂是不夠的,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才重要」。
--Francois Legrand ,1995, for mag.R&C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61-226-198-98.HINET-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