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發展遲緩智能障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發展遲緩智能障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發展遲緩智能障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56的網紅張通銘醫師 兒童神經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兒童癲癇易合併專注力問題(30~40%) #治療癲癇可同時治療ADHD 🔳兒童癲癇若併有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者,更易合併有ADHD‼️ 🔳癲癇患童是否有ADHD呢❓ 🔜🔜由老師評估最客觀。 若併有專注力問題,儘早治療,減少衍生之焦慮問題,如:頻(夜)尿,頭痛,摳手指,胸悶(痛)... http...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 在 許峻睿醫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22:25:37

#睿睿醫師之兩光診間對話: - (場景:下值班後隔天門診) - ========================= - 睿睿醫師: 「媽媽,恭喜你9週了,今天可以領手冊,做第一次產檢囉,除了常規的抽血驗尿外,你可以考慮做唐氏症篩檢和SMA、脆折症基因檢查~」(眼睛直視電腦打資料😑) - 之前都很沈默...

  •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 在 張通銘醫師 兒童神經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2 22:52:31
    有 208 人按讚

    #兒童癲癇易合併專注力問題(30~40%)
    #治療癲癇可同時治療ADHD

    🔳兒童癲癇若併有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者,更易合併有ADHD‼️
    🔳癲癇患童是否有ADHD呢❓
    🔜🔜由老師評估最客觀。

    若併有專注力問題,儘早治療,減少衍生之焦慮問題,如:頻(夜)尿,頭痛,摳手指,胸悶(痛)...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202000408-260209

    #兒童癲癇 #ADHD #癲癇 #發展遲緩

  •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2 12:28:55
    有 856 人按讚

    過去十年,自閉症越來越為人所知。自閉症的盛行率在短短的十年期間增加了1.5倍。然而這並不表示越來越多孩童「得到」自閉症,許多專家將之歸因於診斷標準的改變跟確診率的提高。

    隨著這個診斷的普及,越來越多小孩被懷疑是自閉兒。只要孩子感覺起來”怪怪的”,就會有人說「你最好帶你的孩子給醫師看看是不是自閉症」。過去一個月我在兒童發展專科看了無數個被轉介來”rule out autism”的孩童,其中甚至有許多是”re-referral”(再次轉介)的案例。明明一年前我們已經作過interview、各種量表排除自閉症了,但因為老師、親戚一直說「他真的很像自閉症,你再去給專科醫師看看吧」,無奈又帶小孩來看的家長。

    這三、四十個被懷疑是自閉症的孩童中,#只有一個 最後確診為自閉症。

    有些我們走進去前就知道不是自閉症(學校已作過完整評估,分數分布看起來更像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發展遲緩); 有些一走進去就知道不是自閉症(pretend play, symbolic play, joint attention, seeking comfort)。一個被說只有minimal eye contact的四歲小女孩。經過觀察發現她不是真的沒有eye contact,而是過動導致沒有”sustained eye contact” (持續注視)的能力。她是太忙沒有時間看你。一個不斷被老師說有自閉症、二次轉介來的六歲男童,最後的診斷是selective mutism (選擇性沉默症)。這個孩子有嚴重的社交恐懼,在學校幾乎一言不發,很難管教。在家卻跟一般孩子沒啥差別。

    許多人看到小孩沒有什麼eye contact或是有stereotyped behaviors (像是墊腳走路tip toeing、甩手hand-flapping、撞頭head-banging)、repetitive behaviors(像是喜歡排東西等),就懷疑人家有自閉症。簡直是看到黑影就開槍。的確,這些行為在自閉症孩童上很常見,但並不是有這些行為的就是自閉症。

    最常被誤認為自閉症的診斷如下: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Developmental Delay/Intellectual Disability
    語言障礙 Speech/Language Disorder
    選擇性沉默 Selective Mutism
    聽力障礙Hearing Impairment

    其他精神疾病像是憂鬱、社交恐懼等有時也會被誤認。

    這些鑑別診斷中以發展遲緩/智能障礙最常見。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導致的溝通問題、社交問題、行為問題,都有可能只是心智尚未成熟出現的狀況,而非真的自閉。

    貼標籤很容易,擺脫刻板印象很困難。遇到難搞的人就說人家是psych(精神病)、遇到不好管教的小孩就說他有ADHD、看到”怪怪的”小孩就懷疑他是不是有自閉症。還有精神科醫師會”隔空診斷”,在媒體前分析公眾人物的心理狀態,更令人匪夷所思。當我們隨口說出這些疾病名稱,是不是應好好想想我們對這些疾病了解有多少。又,這些標籤會對別人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3 18:00:01
    有 153 人按讚


    概念文:【孩子為什麼要偷竊+說謊?】

    以偷竊為例。
    有的偷家裡的錢,有的偷拿/用別人的物品。而「說謊」通常會在偷竊被抓之後,你問他有沒有偷?(父母通常很大聲、憤怒),居於恐懼、害怕感受下孩子會不說話或說謊,產生逃避僥倖心態(這是相對說實話「絕對」會被打被罵的情境比對下的無意識選擇)。
    偷竊又說謊很多成人都選擇處罰,又打又罵,無論原因如何,這個行為本身就受譴責。打了如果有效那就好,但通常不是真的有效,多數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已。為什麼呢?因為偷竊行為本身的功能還沒找到替代,於是孩子容易走回老路,他不是不害怕被揍,而是被揍的過去記憶遠比不上此時此刻的需求,這很合理,就像你知道海水不能喝,但一整天都沒喝水時生理匱乏的誘惑就會讓你有衝動去喝,結果喝了海水後,不但不能解渴,還會因鹽分過高脫水加速死亡。
    我們想的都是阻止行為本身,卻沒想到行為之外的原因與替代吧。
    你一直想著「不用去想」,就會發現,「阻止不讓發生」都是很耗力的。
    換一個角度。問自己一個問題。
    「孩子好端端的,為什麼他想去偷竊?」
    首先,刪除「孩子他就是壞胚子嗎」的答案,沒有人天生無故想使壞,一定有原因驅使他從行為中得到好處。「偷竊」本身是不好的,他大概知道,如果為此還寧願冒風險,那就更值得探究背後是什麼東西了。(孩子大概腦袋不會想那麼多了,我們探究的是「什麼驅使了他?理解偷錢行為背後的意圖與功能」)

    一般來說原因有下列幾種方向:
    1. 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
    有一案例是孩子偷家裡錢,後來發現家裡因生意關係,錢隨手放在後台,大人則在前台做生意。打開抽屜就能拿錢,「拿個小錢或幾張應該不會被發現吧?」,孩子的大腦未發育完全,簡單幾個不具未來後果的發想就能滿足誘惑,意志力是控制不住的。
    2. 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偷的錢究竟是拿來做什麼,有時候從用途可以看出端倪:他想要什麼?我們發現,大部分都只是找樂子,是不具計畫性的。所以很合理的,如果生活無聊、封閉,電視也不能看,又沒手機(或沒點數),沒有殺時間的東西,偷錢去買樂子會是一種方法,如偷錢去夾娃娃,一千多塊換盒玩具不敷成本的作法,只是好玩罷了。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出頭很多,你不給他路,他鬼靈精怪當然從偷竊出口囉。
    3. 太容易被抓的偷竊:
    衝動型的偷竊很容易事後被抓包,不過孩子也會精益求精魔高一丈改善技術,但有一種很奇特,這孩子慣常偷竊,卻也總是輕易被識破、不懂掩飾,事後雖然說謊也是一聽就知道,問他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麼做。一直重複卻沒有改進的行為,偷得莫名其妙的,除了行為功能,要另外考慮孩子本身的狀態,如智力較低(受煽動、不懂物權概念…)、ADHD(無法處理想滿足的情緒,當下想要…)、亞斯(自我中心的想法,是拿不是偷…)。這是兩種因素以上的綜合。
    4. 其他外部理由:
    如同學威脅恐嚇、被霸凌、不小心造成大損壞無法賠償,這種相對是容易找到原因的,因為孩子整體生活或態度會有變化。

    處遇方向:
    1.環境安排—去除誘惑,固定零用錢,生活紀律養成。
    2.親子時間要增加,讓生活有趣一些,增廣見聞或參加社團,讓孩子有努力投注的方向。
    3.「處罰」要重新定義。
    孩子不斷重複同樣的事會令人氣炸,任何人都會的。但仍要記得,大人打罵孩子是很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請盡量不要在氣頭上處罰,「大吼大叫、過度體罰、趕出家門」等等的說法與作法都會讓孩子恐懼,請留意,孩子流的淚是因為恐懼,不是因為做錯事愧疚,恐懼不會讓孩子記得『做錯事要改』,恐懼只會讓孩子『記得執行者的恐怖,遠離一點』。記得「冷靜時才決定該如何處罰」,建議以「剝奪」為主,如減少玩手機等特權時間,不可減少基本需求喔(如少吃一頓或罰整晚不睡覺)。
    4.評估孩子身心狀態:可請醫院評估診斷,如發展遲緩、智能障礙、ADHD(過動)、亞斯(泛自閉)。生理限制會侷限思考及反應,產生類似當機、重複、講不聽的行為,當孩子常被嚴重處罰,卻又在短時間內再犯都需要注意。大體來說,沒有人會讓自己陷入危機、每天不開心的,需要多再探討怎麼了。
    5.外部來的壓力,請多保證會與他一起面對、問題解決,有安全感的關係是重點,不要太快讓他自己面對。

    圖:攝於鶯歌陶博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