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from Hong Kong, not China」後來的我】
終於考完試,也搬去了一個新的地方,有時間和心力綜合一下這幾個禮拜的事。
-
其實這一連串的事是我從開始寫那篇文章的時候沒有預料的。我知道文章一出去學校的中國學生是會有不滿,我亦有足打算我會被他們排斥,可是我沒想過他們的情緒...
【「I am from Hong Kong, not China」後來的我】
終於考完試,也搬去了一個新的地方,有時間和心力綜合一下這幾個禮拜的事。
-
其實這一連串的事是我從開始寫那篇文章的時候沒有預料的。我知道文章一出去學校的中國學生是會有不滿,我亦有足打算我會被他們排斥,可是我沒想過他們的情緒會是那麼的激動。我也沒有想過學校會有這麼多人看過我的文章,還有不少在Boston的台灣人一一走來傳訊息給我。到後來我的文章在香港被廣傳到街知巷聞,朋友都跟我說他們的朋友也在看,我也很莫名其妙地被放上了各大媒體的新聞上,包括香港、中國、越南、美國(中文報),還有新加坡的媒體。
-
我記得當初我在香港當一個小小的記者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中四生,跑去了一個佔領時成立的網媒。香港在佔領以及佔領後的政治氛圍緊張,每一次有衝突事件的時候,記者們還比示威者勇武,總是不顧安全地站在示威者前面,拿著他們沉重的攝影器材拍下當刻發生的事。受過胡椒噴霧、警棍襲擊,愛寫文章又愛攝影的我,對社會議題有深入的關注,我知道當新聞工作者就是我想追的夢。後來自己的學業壓力又大得不可思義,經過多番考量便決定去外國讀書。有一次回香港,一個學民的朋友問我有沒有想過回去香港當外媒。那時候我一𣊬間發現,用英文去寫香港和附近地區的新聞,也是一個很符合我的方向。雖然這條路很難,需求也十分龐大,但那時候開始,我就本著想要把香港的社會議題帶到國際平台,作為我讀新聞的宗旨。
-
正如我後來公開發的聲明寫的一樣,有一次在Boston回家的途中,有一個亞裔男子坐我旁邊,開始問我在哪裡來。他問我是否從中國來,我搖頭說香港。於是他花一整趟車程不停教訓我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我是中國人的道理。雖然我在香港遇過這種的事也只會覺得荒謬,但我知道身邊的都是香港人,我總是能翻翻白眼笑笑而罷。那一次卻是自己一個在外地,坐在巴士靠窗位置,不能動彈。那種難言之無助感,讓我不得言之不斷流淚。那十幾分鐘的車程,我來回幾百次嘗試冷靜,卻又抑止不住感到委屈,啜泣不停。那一次的經歴,再加上來了Emerson多次因為香港人身份而受到的侮辱,讓我深知關於身份認同與政治對話的重要性。我想其他人聽到我的聲音。
-
有關注這件事的人或少已經知道我寫這篇文章的起點、過程與回響。那幾天事件鬧得沸沸騰騰,我被學校的中國人在社交平台上標籤指責,成為他們一眾人在微信上的話題。有人會在校園看見我後,在我旁邊與朋友竊竊私語,在微信上評論我個小的身型。那種心理壓力的確讓我難堪不已,我幾乎每天就戴著鴨咀帽,快步快步地穿梭校園。我不是羞愧,也不是害怕,但我討厭那種被注視的感覺,我沒有做錯什麼事,為什麼要走去見學校管理層,還要承受被洗腦的人反指自己被洗腦的言論。
-
在final前一天的週末,我發佈了一封公開聲明,解釋我的個人意見,以及描述那篇文章所引起的事。我以為那時候一切就會結束,事件會到此告一段落。兩天後一個清晨三時,我還在趕著寫最後一份新聞稿。我卻看到一個人身威脅性的post。那是來自一個我學校的中國學生在網上發的公開帖文。我不認識他,但我知道我們之間有不少的共同朋友。那時候一𣊬間的委屈惶恐一直在攻擊我,於是我不停地掉淚,一邊強抑制著怕吵醒同屋的人,又終於抑制不了地哭泣與顫抖。我驚恐發作卻又不知道我能找誰,但我再也無法做任何需要做的事。後來的那天,我連學校也沒法回。幸虧老師理解,容許我遲交我的final story。
-
其實我知道那只是網上恐嚇,他也沒有直接傳我或是標籤我,很大機會只是說說而已,但那時候我真的沒法控制。再想起我們學校這麼小,我們的共同朋友又那麼多,有人真的要找我來著的話,真的沒有很難。幸好那時候已經是final,我回去學校考過試,與不同的職員與教授交談過後,學期就已經完了,我也沒有必要再回去學校。
-
從這篇文章被廣傳開始,我基本上沒有一天有過足夠的休息,身心疲累。所以我大概隱隱若若地出現一下下,又消失去工作。有很多人看過我的文章都在不同的平台上傳訊息給我支持我、為我打氣。我也盡量用心地回覆每一個訊息與電郵,但希望沒有被我回應到的人也能明白。我其實全部訊息都有看的,也感受到你們的支持,只是我真的很累,沒有辦法完全回答。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在Facebook給我傳交友邀請了!我是不會接受任何從我不認識的人發出的要求啦,希望大家能諒解。
-
還是那一句,其實在香港、台灣、新疆和其他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人權問題。我只是一個用自己懂一點點的外語,擺出溫和左膠的態度寫了一篇關於身份認同和香港歷史的一個記者。其實比起那些人,我做的只不過是沙麈之事。我開初從沒有想過要代表任何人,但我很慶幸這麼多的你們讓我去代表你們的聲音。香港人(還有其他跟我有共嗚的人)加油,總有一天他們會聽見我們的喘息聲。
-
(照片是上年還沒發胖時在LA拍的哈哈哈哈)
發佈新聞稿英文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F國情聚焦】儘管「江南布衣」已針對不恰當圖案發佈聲明致歉,但有關事件依舊持續發酵,甚至遭到杭州西湖區相關部門約談。
—————————————————
【TapNow玩樂著數優惠】
阿仙奴主題餐廳 $548雙人套餐
嘆波士頓龍蝦/香煎鵝肝 👉🏻 bit.ly/3kBGzOJ
24小時同居體驗 逸蘭銅鑼灣酒店 人均$600起
送氣球佈置+紅酒 👉🏻 bit.ly/3CAZzCY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
—————————————————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
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
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
至info@businessfocus.io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發佈新聞稿英文 在 資策會-數位人才培育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資訊人才培育春風化雨四十載,
「資策會」交棒「資展國際」,
i Span引領台灣迎向數位人才發展新世紀。
小編訊:
「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i Span宣布成立,將傳承「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長期領導台灣產業人才培訓發展的工作,邁出台灣數位人才訓練嶄新的里程碑。
1979年資策會成立,次年為協助彌補資訊產業快速發展下的人才需求,正式成立教育訓練中心,並分別於1985年改制為教育訓練處、2005年擴展為數位教育研究所,四十幾年來資策會已為國內培育各領域之數位人才超過五十萬人次,為社會與產業的資訊化推動提供豐沛人才資源。緣於資策會教研所已達成人才培育之階段典範任務,並轉型國家人培智庫的角色,因此將需求仍舊龐大的產業人才培訓任務,交由原團隊移轉衍生為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承續社會發展責任,以民營企業機制的創新能量接棒,提供產業對資通訊及數位科技多元人才更大的需求服務和滿足市場迅速、機動性的變化,繼續領航台灣培訓市場發展,以快速、專業、多元與國際化為目標,打造數位人才推動的國家隊,迎向我國數位人才發展的新世紀!
資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i Span就是取自數位人才發展的設計,總經理 呂理華 (前身為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表示,資展團隊於數位教育研究所期間連續五度榮獲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訓練機構金牌獎,以及2015年國家人才發展獎和2017年ATD (全球最大人才發展協會)卓越實踐獎(EIP) 、微軟最佳培訓認證合作夥伴獎、年度最佳夥伴、Cisco教澤廣被獎、教學卓越獎、教育部優良研習機構等國內外人才培訓獎項,本團隊堅強的創新人才培育能量深獲政府及國內外企業肯定,相信未來i Span能夠更進一步協助臺灣企業解決數位轉型人才缺口、學用落差,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資展成立初期主要業務為跨域人才養成訓練、數位人才在職訓練、量身打造企業包班等前瞻加值線上與實體多元培訓解決方案,培訓領域涵蓋系統開發、雲端網路、智慧應用與科技管理等企業數位轉型關鍵領域,包括AI、BigData、IOT、Java、App、5G、系統、資安、網路、軟體工程、專案管理、數位行銷、智慧綠能…等,擁有台北、中壢、台中、台南、高雄等全台據點。由資策會及原執行資策會人培訓練團隊共同集資成立,並順利獲得業界投資,資本額約一億五千萬,在原有的培訓場地及新擴展的就業養成基地繼續提供人才培訓的服務,現有規模下全年營業額預計可達兩億元整。
透過資展國際深耕數位資訊與智慧科技人才培育,佈署台灣未來數位領袖養成,並傳承資策會的優良傳統與寶貴經驗,開創嶄新的人才創新加值服務,傳播多元知識與技能,為客戶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石。呂理華 總經理在談到資展國際新創的願景時表示,非常期待i Span(資展)能成為全球華人地區最具競爭力的人才發展機構,也能藉由資展的發展同步打造我國新世代人才的數位競爭實力,推動臺灣成為國際數位科技創新的領先社會。
資展國際官方新聞稿,銘謝相關媒體發佈,歡迎引用分享
媒體連絡Johnny@ispan.com.tw(劉總監洽)
發佈新聞稿英文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NT馬拉松障礙賽
#第一批BNT疫苗終於抵達台灣
#感謝政府亦感謝台積電慈濟所有大德
#首批BNT疫苗終於來台
由永齡/鴻海、台積電和慈濟購買,且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親自到歐洲催貨的首批94萬劑BNT疫苗於今天早上約7點多,由盧森堡貨運航空CV7962運抵桃園機場。
感謝政府協助放行,更要感謝郭台銘永齡基金會、台積電以及慈濟等民間企業和宗教團體的奔走和無償捐贈,為國人籌措目前在國際驗證保護力最高的BNT疫苗。
只可惜的是郭董和家人們從歐洲「催貨」歸來必須從8/22隔離14天,沒有辦法親自迎接這份送給國人的大禮。
#專屬BNT的一場馬拉松障礙賽
BNT疫苗來台總共歷時近4個月,整個歷程猶如一場馬拉松障礙賽。
起始發心者是郭台銘,這位身價65億美元的台灣首富,是如何越過各種重重障礙,實際情況應該比我們能記錄的更多。我想盡量完整地紀錄下來,這是所有台灣人不能遺忘的一場硬仗, #真心感謝郭台銘從沒有放棄!
台灣第一屆BNT馬拉松障礙賽
最高指導人 :蔡英文總統
主辦單位指導人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
承辦單位指導人 :衛福部長陳時中
競賽項目:由民間企業及宗教團體協助採購BNT疫苗並無償捐贈國人
參賽者:郭台銘團隊 (台積電及慈濟為中途參賽不計名次)
開始時間:2021年5月29日由郭台銘正式宣布開始
注意事項
※會有很多人加油,也有 #聖蟑士們說幹話批評指教 (這篇下面就會有)
※抵達終點也會有人跳出來收割成果,大家笑笑就好,想騙誰呢?
#會前外圍賽:2020年11月東洋製藥洽談BNT採購 3千萬劑破局
#賽前花絮:
👉 5/22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立委:「夢見」香港一批750萬劑,打了110萬劑,還剩640萬劑...名為「復必泰」,這個疫苗又叫「BNT」。
👉 5/26 前時力北市議員林穎孟:「宣稱上海復必泰是德製輝瑞,不是蠢就是壞,又是國民黨一貫的偷換概念戰術,根本意圖混淆視聽」。
👉 5/28指揮官陳時中在立法院「復必泰事實上是在中國深圳代工的啊,分裝代工,分裝吧」。
👉 5/26 周玉蔻:「復必泰疫苗真的來時,你會去打嗎?或是敢打嗎?台灣人,請靜下心來想一想,別被有心人左右情緒了!」
👉 5/28 CDC公布地方政府或企業申請疫苗專案輸入流程,需要檢附8大申請條件。永齡基金會宣布將會提出申請,隨後也證實已成立專案小組規劃。
#賽程起點:
👉 5/29郭台銘正式宣布將採購500萬劑BNT疫苗,並強調未來若核准進口台灣,將由德國空運直抵台灣,沒有任何代工,分裝的模糊空間。
👉 5/31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表示,創辦人郭台銘要求72小時內完成所有的 8項文件內容。
👉 6/1永齡基金會向衛福部食藥署遞件完成。
👉 6/1 CDC小組成員李秉穎表示,「聽說郭台銘要買的這批疫苗快到期了。」
👉 6/2 指揮官陳時中「永齡基金會提出的資料算是完整,但唯獨沒收到原廠授權書」「我幾乎敢這樣講,現在就是買不到。」
👉 6/8行政院長蘇貞昌答詢時表示:「郭台銘要捐,也要手上有疫苗才行」
#重大進度
👉 6/11 食藥署核發嬌生及BNT疫苗EUA
👉 6/15蔡政府承諾替郭台銘採購疫苗開了「全線綠燈」
👉 6/18行政院記者會,宣布同時授權台積電、永齡基金會各購買500萬劑BNT新冠肺炎疫苗。
👉 6/18 郭台銘晚上臉書發8點聲明強調絕無任何政治和商業企圖,只為得到蔡英文總統明確裁示、否則疫苗的採購永遠不能真正的開始。
👉 6/23 慈濟基金會發佈新聞稿,預計購買BNT德國原廠500萬劑疫苗。
👉 7/12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強調「 #公私協力達成BNT疫苗洽購」
👉 7/13 陳時中:「貼標籤是最不花時間的事」。間接承認拒絕「復必泰」標籤
👉 7/15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梁文傑於「鄉民大會」直播中證實「郭董能夠購買到當然是最好,那所以 #我們也找了台積電來幫郭董買」。
#最後一哩路
👉 8/3 郭董帶著家人直飛歐洲催貨,8/22 任務結束闔家返台開始隔離。
👉截至8/31 下午五點BNT登記人數已將近348萬人
BNT終於來了!
郭台銘說「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這場全球搶疫苗的大戰中,自己不過只是一個為了台灣站在最前缐的老兵,希望有足夠的疫苗讓大家能夠免於疫情的恐懼。病毒雖然可怕,放棄對抗才是終點。郭董也再次讓我們看到什麼是「永不放棄,就沒人能打倒你!」
#感恩郭董讚嘆郭董 #一同感恩台積電和慈濟#第一批BNT疫苗終於抵達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