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登山杖功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登山杖功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登山杖功能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金妮,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上最詳細的登山杖使用指南】 登山杖擴展了人的行走邊界。 要讓登山杖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要合理地使用它們。 剛開始參與戶外的山友,往往是雙腿走天下, 而膝關節經歷過磨礪的山友,則深刻明白手拄雙杖,“四腳行走”的意義。 用不用杖,看個人理解和需求。 事實上,登山杖是可稱得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秋天剩旅行【cts.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為山讓我們相聚!這次與 @柯式野生活 @Explorer.tw探索者 Melissa&Mao 走訪一趟野溪溫泉 這裡徒步前往的人不多,車露倒是停滿了約20台車左右。抵達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有一點思念的感覺,因為就是能高安東軍最後一天的終點。 抵達萬大北溪慢慢走含拍照約走3.5小時,大約有三...
登山杖功能 在 璨 宇 Jame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5:24:14
在戶外的時候,總希望能用最少的負擔去拍攝美景,畢竟一趟旅途不是完全為了攝影,更多時候是在享受山與海,這時候如果要再帶一隻又長又重的自拍棒是很困擾的。於是RapiLockEpic碳纖維登山杖出現了,它實現了兼具登山杖功能,也附加能夠搭載運動相機的快扣功能,而且頭尾都能安裝,又附帶三腳架模式,可以說是非...
-
登山杖功能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26 21:40:28因為山讓我們相聚!這次與 @柯式野生活 @Explorer.tw探索者 Melissa&Mao 走訪一趟野溪溫泉
這裡徒步前往的人不多,車露倒是停滿了約20台車左右。抵達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有一點思念的感覺,因為就是能高安東軍最後一天的終點。
抵達萬大北溪慢慢走含拍照約走3.5小時,大約有三池天然野溪溫泉,溫度很夠!泡熱了可以在旁邊溪邊涼一下。但建議還是要提早前往,方便泡溫泉的腹地還是有限,或者也可以考慮我們的露營地!
▶路線資料:
●型態:自組團
●時間:2021/3/27-3/28
●住宿:萬大北溪
●行程安排:
DAY1 奧萬大停車場➔台電宿舍➔萬大北溪溫泉
DAY2 萬大北溪溫泉➔台電宿舍➔奧萬大停車場
▶本次推薦裝備:
https://www.explorertw.com/pages/danny?utm_source=seeding&utm_medium=danny&utm_campaign=seeding_danny_page&utm_content=seeding_danny_page_210415
icebreaker 男 COOL-LITE 圓領短袖上衣
•使用Cool-Lite™ 清涼紗布料,添加天絲纖維
•美麗諾羊毛天然角蛋白抑制細菌孳長,降低異味感
•美麗諾羊毛材質擁有卓越的溫控功能,透氣、親膚、輕量舒適
MONTURA Free K 輕量彈性耐磨登山長褲
•超輕四項彈性與耐磨布料剪裁拼接,
•輕量、快乾、彈性好、耐磨
Klattermusen Vanadis 2.0 防潑抗風輕量快乾短褲
•反光三角設計
•立體剪裁
•褲管可調
icebreaker 男 Tech Lite 圓領短袖上衣-AD150-划槳水獺
•使用Cool-Lite™ 清涼紗布料,添加天絲纖維
•美麗諾羊毛天然角蛋白抑制細菌孳長,降低異味感
•美麗諾羊毛材質擁有卓越的溫控功能,透氣、親膚、輕量舒適
FIZAN 超輕三節式登山杖 Pivot
•長度:約 59-132 公分
•重量:單支約 158g
•材質:7001 高強度鋁合金
•專利「FLEXY」閉鎖系統,可承受垂直100公斤的力量
#野溪 #登山 #溫泉 -
登山杖功能 在 KK 我,走著、走著、走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19 14:43:54其實包包有選色障礙😅,租包可以每次變換心情和穿搭 哈哈 ⛺ 三天兩夜的 #戒茂斯上嘉明湖,如果你有請協作搭伙或抽到山屋的話,不用帳篷、睡袋、睡墊,那40公升的包包是足夠可以的喲!
-
在還沒有入坑裝備之前,就是要先試背試用,覺得好用再買入手也不遲,畢竟一個登山包/睡袋/帳篷也沒有那麼便宜,也要自己想想算算使用頻率,換算買的話CP值夠嗎? 還是就都用租的就好? 租的好處是,每次都可選租不一樣的顏色/款式,拍出來的美照都不相同,我覺得挺讚的,裝備也不用你清理,如果是要負重上山的話,看有無請協作/住山屋/租睡袋,如果不想要背太重的話,其實就不用買了,直接請協作幫忙,有人幫你背上山的重量,真的是減輕很多!!
-
📍 #野孩子的生活 Wild Kids Life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84巷59弄1號
電話:02 2732 1314
LINE ID 詢問:@wildkidslife
營業時間: 12:00-21:00
服務項目:戶外運動登山裝備帳篷出租, 潛水課程, 自由潛水, 水肺潛水, 衝浪教學, 滑雪課程, 水下攝影, 線上裝備購買 …等等。
📣店家活動:
◾來店Google評論五顆星好評,並留言推薦野孩子的生活,就送多功能野外急救毯乙個。
◾歡慶試營運,追蹤 野孩子的生活IG,租金滿NT$1000元,即贈領航家高山瓦斯罐230g乙罐,滿$2000送兩罐,以此類推。
◾更多最新活動優惠資訊,請前往 野孩子的生活 FB / IG 查看。
-
分類搜尋🔍 #kkvisionsharing #kkvision台北
-
FB遇見我💙【我,走著、走著、走著,】
https://www.facebook.com/halokkvision/
IG追蹤我❤【halokkvision】
https://www.instagram.com/halokkvision/ -
登山杖功能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22:00:12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單攻裝備,
每樣裝備,都有絕對的必要性,
用系統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以下幾項大標
- 背負系統
- 衣服系統
- 通訊系統
- 飲食系統
- 導航系統
- 飲水系統
- 醫療裝備
- 拍攝器材
每個人都要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做準備喔
大家猜猜幾公斤啊?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登山杖功能 在 金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史上最詳細的登山杖使用指南】
登山杖擴展了人的行走邊界。
要讓登山杖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要合理地使用它們。
剛開始參與戶外的山友,往往是雙腿走天下,
而膝關節經歷過磨礪的山友,則深刻明白手拄雙杖,“四腳行走”的意義。
用不用杖,看個人理解和需求。
事實上,登山杖是可稱得上是最為實用的戶外裝備之一。
對很多山友而言,沒有登山杖的徒步根本難以想像。
#為什麼需要登山杖?
登山途中,往往地形崎嶇,身上也會背負不輕的物資裝備,這對腿部和膝關節是額外的壓力,登山杖最大的作用就是緩解這種壓力,同時它也具備支撐,探測等其它功能。
分擔腿部壓力——登山杖讓強健的手部肌肉參與到行山過程中,分擔不堪重負的腿部肌肉和膝關節的壓力,是對全身肌肉的高效利用。
“如果有效使用登山杖,那麼每個步伐在手臂用力後可以減少7~11公斤的壓力……並且能在下坡時減少膝蓋22 %的衝擊力,也能減少腿部肌肉21 %的負擔 ” 。
重裝徒步,有杖無杖,天壤之別。
保持穩定——登山杖作为人体双脚之外的两个支点可以显著地增加在较滑路面的抓地力,比如在倾斜的岩石路面。
下坡時使用雙杖,可以讓你永遠保持至少三點觸地的狀態,大大增加身體的穩定性。
有了穩定,速度就可以安全地提起來。
除了核心的行走輔助功能,登山杖還可作為探針,估量河流深度、探測前方路面是否牢靠等。它亦可作為護具,幫山友們撥開路旁帶刺的植物或者煩人的蜘蛛網。當你需要休息時,它能支撐你的背包或身體,也能為你支起帳篷。
登山杖的價值毋庸置疑,認識它們的構造有助於更好利用。
#登山杖的構造
經過多年發展,登山杖的構造算不上簡單,但其本質上就是一根升級版長棍。這個長棍拓展了握把、腕帶、杖尖等部件,而為了長度調節,它採用幾段可伸縮的支桿,並用壓力鎖將它們連接。
握把——即使用者手握住的部位。把手以軟木為佳,橡膠或泡棉次之,塑料又次。
腕帶——登山杖上用來套住手腕的帶子,對很多登山杖來說,防脫功能是其次,主要是用來承力,下文會詳細談到。
支桿——登山杖的核心部分,即握把以下到杖尖以上的支桿,一般採用鋁合金或碳纖維材質。
鎖——用來調整併固定登山杖長度的裝置,有內外鎖之分。
杖尖——位於登山杖末端的杖尖,是登山杖接觸地面的部位,一般採用堅硬的鎢鋼材質。
杖尖保護套——套住登山杖杖尖的套子,通常採用塑料或橡膠材質,
除了保護杖尖以外,還有三大用處:
防止運載登山杖時杖尖對其他物品或人的刮擦
防止杖尖對人文景觀或歷史遺蹟的破壞
在某些地形提供比金屬杖尖更好的抓地性能
杖尖保護套有其存在價值。
杖托——一些登山杖在靠近杖尖處安裝的塑膠碗狀物,一般分為阻泥籃或雪托兩種,後者更大,它們使登山杖在軟質地面(沙、泥、雪)能夠提供更多支撐,也防止登山杖因插入過深而導致難以拔出或折斷的情況。
現代登山杖結構不算簡單,要如何高效使用它們也是講究的,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登山杖的使用過程中,長度調節、揮杖動作、以及一些安全細節都將影響登山杖功能的發揮。其中長度是使用者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
#登山杖的最佳長度
大部分現代登山杖是可調的,這樣的設計除了適應使用者的身高臂長,更是為了應對山野間的各種地形。
平地90°原則——在平地上來說,使用者應雙臂自然下垂,然後將前臂抬起與上臂成90°,手握的登山杖正好觸及地面,這就是登山杖的最佳長度。
最佳長度因人而異。
在這樣的長度下,所使用的登山杖能夠達到最佳受力,且運用時能保持最小幅度的揮動,從而省力。
上坡收短——當處於爬升途中,如果坡度越陡,登山杖應該被縮得越短。這樣的話,使用者雙肩才不會因肩部抬得過高而感到疲憊。
#上坡時大小臂亦呈90度為佳。
下坡拉長——當處於下坡時,登山杖通常應該由平地最佳長度伸長至5-10cm,這樣你可以先出杖穩定,再邁腿,且無需過度彎曲膝關節。
先下杖,再下腿,隨時三點接觸,穩定高效。
橫切一短一長——當使用者要在斜坡上橫切過去時,在身體兩側,地形高的一邊應將登山杖縮短,地形低的一邊應將其伸長,即手持一高一低的登山杖。以此來保障橫切的穩定性。
橫切山脈時,主要承重還是在較短的杖上。
合理調節登山杖的長度有助於行走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登山杖的腕帶也同樣重要,它將手與杖更輕柔地結合在一起。
#腕帶用於承力
很多山友認為,腕帶的存在只是單純防掉,事實上腕帶意不僅在此。登山杖腕帶之所以做得寬厚舒適,而不只是一根細帶,其目的在於承力。而要發揮它的承力功能,我們需要正確地穿戴。
腕帶穿戴——使用者應將手從腕帶的下方穿過,然後腕帶與登山杖結合的頂端握在手中,抓住登山杖的把手,這樣腕帶就能托舉你的手部。
此外,腕帶的鬆緊是可調的,其程度取決於腕帶能否正好承受住使用者手的重量,既不太鬆而無處著力,也不太緊而難以取下。
腕帶承力——正確穿戴之後,腕帶能起到托舉手部的作用,即使你輕輕地握住登山杖把手,也能讓登山杖的支撐力通過腕帶輕柔地傳遞到全身。
在登山杖不停地與地面硬碰硬的接觸中,通過柔軟的腕帶承力,能很好地放鬆並放保護腕部。
腕帶,與硬杖的軟連接。
正確地穿上腕帶之後的下一步,就是揮杖輔助行走。部分山友在長時間揮杖後會感到手腕酸痛,或者說覺得登山杖並沒有達到助力行走的效果。
的確,對剛步入山野的朋友來說,用“四條腿”行走並不是一種日常的動作,因此要做到高效地使用雙杖,還需要留意它們的揮杖方式。
#如何高效揮杖?
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登山杖用法,但在不同情況採用不同揮杖方式能提高效率。
平路腳杖反向——最自然的登山杖使用方式,如四腳動物一般行走,杖與手交錯前進。
平常走路時也是腳手反向,這樣使用登山杖能最快地找到行走節奏,也方便地調節速度。
平常行走時手怎麼揮,登山杖就怎麼出。
握把微向前傾——在平地行走時,雙杖握把朝前,能減少每次揮杖的手臂擺幅,同時向前高效地推進身體。如此也能減少手腕的發力。
杖幾乎拖著地走,同時發揮推進作用。
陡路雙杖齊出——當使用者在陡峭的斜坡上爬升或下行時,同時將一對登山杖落地,為身體增加兩個支點,這樣更利於穩定身軀。
雙杖齊出,通過困難地形。下坡手勢也有變化。
最佳長度、腕帶承力、高效揮杖,你已經最大發揮了登山杖的行走輔助功能。但這並未結束,安全地使用登山杖才能為此事畫上完美句號。
#如何安全使用?
登山杖既非木棒也不是鋼棍,它的杖尖剛硬尖銳,但杖身由幾節支桿連接在一起,並不抗拉。因此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需要我們在使用中註意。
注意杖尖——後方有隊友跟行時,勿將登山杖向後翹起,尖銳的杖尖可能會傷害你的隊友。在手臂勞累,或需要使用手部抓握其它物體(如爬陡峭的碎石坡)時最需注意。
管好杖尖,守住友情。
如果不使用登山杖,及時收納,避免因疏忽造成的不快與傷害。
切勿拉人——山友們總會在障礙地形拉一把後面的同伴,但切記不要用登山杖去拉人。
因為登山杖各節之間的鎖緊力可能小於拉同伴時產生的拉力,尤其是長時間使用過的登山杖,支桿之間的鎖力業已下降。用登山杖拖拽負重的隊友,可能會面對支桿互相崩離的結果。
登山杖的鎖定係統可承受的拉力很有限。
#登山杖總結重點:
縱情山野之中,
登山杖可以成為山友們的第二雙腿。
高效使用雙杖,
將大大提升你的行山體驗與效率。
平地上,握住登山杖,杖尖觸地,大小臂呈90°時,是登山杖的最佳長度。
上坡縮短雙杖,下坡伸長雙杖,橫切長短搭配。
下方穿入腕帶,使用腕帶承力,即省力又防震。
握把前傾,交錯揮杖,人杖合一。上下坡,雙杖齊出,穩中求進。
杖尖鋒銳,勿對友人,杖桿非穩,勿要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