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CJ PAPA 西街阿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雙龍林道探訪巒安堂 文: Lianghanyun Hanyun 去年一直被朋友的照片與文章燒到 對於這樣深山裡頭存有巨大的人文痕跡充滿著好奇 但礙於去年底的身體健康狀況 遲遲無法如願出發 經過了一些沈寂與修復 總算在新年過後有了些好消息 努力跟自己身體和好 也慢慢聽見它回應著內心的訊號 隨著...

  • 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 在 CJ PAPA 西街阿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1 23:06:08
    有 74 人按讚

    雙龍林道探訪巒安堂

    文: Lianghanyun Hanyun

    去年一直被朋友的照片與文章燒到
    對於這樣深山裡頭存有巨大的人文痕跡充滿著好奇
    但礙於去年底的身體健康狀況
    遲遲無法如願出發

    經過了一些沈寂與修復
    總算在新年過後有了些好消息
    努力跟自己身體和好
    也慢慢聽見它回應著內心的訊號

    隨著時間逼近
    這才驚覺這趟完全沒有別人carry我們
    頭一次超過兩天行程得靠自己
    心有些慌
    某天勇豪看著行事曆問起這趟行程時
    我才發現我連跟他告知一聲都忘了
    突然陷入一陣困頓
    也猛然閃過「那到底要不要出發」的念頭

    這趟一起前往的朋友
    是蜜Mo從三歲就一直賴著的步道老師
    因為理念與想法接近
    慢慢變成了好朋友
    也在生態及環境教育這些議題上
    成了我們家最強力的後援

    某天隨性約了這趟旅程
    敲了時間後其實就沒有下文
    我們幾乎沒有討論任何細節
    行程安排也是在出發前一週才簡單電話溝通
    想起來也實在是太互相信任了吧!!!

    出發前兩週
    開始自己努力做功課
    讀起別人的紀錄
    找了地圖做了航跡確認
    跟一些熟悉我們家登山習慣的朋友討論著各種準備

    做了筆記
    也在出發前兩天跟蜜Mo畫起地圖討論了行程規劃
    他們決心在這趟旅程挑戰過去沒有試過的大背包

    以往為了讓他們倆在山林裡有更充裕的體能以及愉快的心情享受自然
    一直以來他們倆都只有揹著自己的行動水及簡單行動糧
    因為這趟必須完全靠自己
    也意味著他們倆也得為這趟旅行多付出一點

    過去陸續測試過他們兩的背負能力
    對於他們的能力是沒有太大的擔憂
    當然也因為這趟行進的路線幾乎都是好走的路徑
    於是也就當作他們首次挑戰

    有了更多的能力
    也就肩負了更多的責任
    在討論登山計畫以及路線行程時
    蜜Mo也一併了解並且共同準備

    打包裝備
    也是一種取捨的練習
    想要多享受
    就得先多付出

    整頓完畢
    驅車前往民宿休息
    準備迎接旅程到來

    Day1
    配合開門時間
    原訂希望睡飽一點再出發的我們
    被意外提早了起床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時
    勇豪的心情隨著鞋底脫落一半而背脊發涼
    民宿老闆提議到雜貨店買個膠黏著先
    小毛也提供了電火布支援

    在登山口瞎摸了半天
    暫時搞定他的鞋底
    我們就帶著忐忑的心準備眼前迎來的陡上

    對自己的腳還是有一點沒信心
    雖然上個月經過郡大的測驗應該是沒事
    但重裝還是傷後的第一次
    於是,腳步放得很慢
    一邊調整呼吸,一邊緩緩向前

    這趟有小毛同行
    一小段路就有不少動物的痕跡可以看
    我們一路長知識
    也因此開啟了Elmo這趟路什麼排遺都要摸要猜的興致
    以往總是低著頭或放空讓腳步帶著前進
    這回多了點時間用眼睛掃描找找有什麼蛛絲馬跡

    開始準備聽小孩哀嚎還有多久才結束上升時
    眼前已經是林道平台了
    短暫休息片刻
    就一路開心踢著平緩的林道前進

    整路充滿著驚喜
    常常在某一個不起眼的瞬間
    會傳來一陣檜木芳香
    撲鼻的那秒
    心情大好
    彷彿把剛剛林道的乏聊
    消除一空

    不過也在幾秒鐘後感到些許哀傷
    只要稍微目光掃射一些角度
    大概也都可以看見破碎的木塊殘骸
    搭配著地面上的炭火痕跡及酒瓶塑膠罐
    不難想像這些畫面的意思
    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感

    我一個人前頭走著
    一個轉彎過去後
    突然聽見右側山坡上有樹葉被擾動的聲音
    沙沙沙沙
    連續好幾聲
    抬頭往右上方看去
    一個龐大的身影躍身竄出樹叢間
    他迅速往山坡上方跑去

    被我驚擾的牠
    快速消失在我們視線
    躲入了大樹之間

    等小毛跟上
    他拿起這趟超重裝備的大砲開始掃射
    原本以為應該沒機會見到了
    最後仍然幸運看見了正在吃東西的水鹿

    大白天碰見水鹿也真是太令人意外了吧
    而且竟然是在這麼近的距離

    天氣超好
    偶爾從樹林間的空隙看過去
    竟是邊界清楚的日月潭
    藍天與陽光灑落
    那畫面令人驚呆

    安全通過崩壁
    也慢慢要進入一些地形以及留意水源了

    我們在某一個水源處像被鬼打牆般地找錯路
    多花了一些時間亂忙一通
    還好後來快速修正調整
    重回正軌

    一些地形小心通過
    來到我們疑似的最後一個水源
    看著紀錄,有著不少的不確定

    因為有被民宿老闆影響
    對於水源有著不少擔憂
    在這個枯水季上來
    確實容易多一些焦慮
    畢竟已經好幾天沒有下雨了
    民宿老闆不停提醒說營地附近的水源可能也會枯竭
    對於此處到底是不是最後一個水源
    我們都有些不確定

    討論了一下
    決定先繼續往前走
    如果下一處真的沒有了,再回頭就好

    往前一小段路
    來到有一點斜度的上攀路線
    此時發現剛剛那裡就是最後水源
    當下立刻分隊行動
    把帳篷丟給勇豪,讓他先前往營地搭設晚上睡覺的家
    我跟Elmo回頭取水

    把水補滿
    不想再多跑一趟的我們
    一口氣裝了9L上肩
    再次背起背包
    感覺肩膀十分深沉啊!!!!

    肩上的重量變了
    突然覺得陪伴Elmo的力氣也少了些
    跟他說了一下我的狀況
    他一路細心陪我漫步向前
    還好這段路不長也好走

    在看見穿出樹林迎來一片光亮與平坦的地面時
    我們都開心地飛快奔去
    終於抵達
    我們今晚的家了!!!

    兵分兩組
    蜜桃跟我負責燒熱水煮晚餐
    Elmo跟勇豪找樹枝找柴生把火
    漸漸要跟太陽道別了
    風吹個不停
    濕氣開始變重
    身體也感受到寒意
    保暖全上了身

    一邊煮著晚餐一邊討論明日行程
    原訂此趟路程是只到巒安堂看個究竟
    但似乎那座西巒就在不遠的那頭
    也就這樣被我們放進了可能的行程裡頭

    「明天就看著辦吧!!!」
    「好,就到時候再說!!!」

    跟小毛迅速決定一下明天出發時間
    然後說了聲晚安就準備登出

    孩子們超快速入眠
    想必是今天有累到吧

    晚安
    這個月光明亮的夜晚

    .未完待續

  • 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27 20:35:06
    有 121 人按讚


    【台灣畫家在2019波隆那書展的創紀錄】
     
    昨天波隆那書展行前記者會,我因為已經先出發在路上,而無法參加。
     
    很開心今年台灣畫家的成績:「本屆插畫展共有世界各地62個國家、2,901位插畫家參賽,評選小組最終精選來自27國的76位創作者,其中臺灣就有9位插畫家入選,此等榮耀不僅創下臺灣歷年參賽的最佳紀錄,也僅次於日本插畫家入圍數量,如此優異的傑出成績,呈現臺灣30多年來創作者韜光養晦儲備能量,瞬間在國際發光發亮。」
     
    義大利朋友跟我說:台灣的九人甚至比他們的七人都多。:)
     
    九人是:陳盈秀、陳永凱(阿尼默)、蔣孟芸(貓魚)、林芸、周宜賢( Ballboss)、李允權、江培瑜( 江魚 )、戴語彤、鄧彧。
     
    此外,今年台灣館也派出五位推薦畫家:陳致元、張蓓瑜、安哲、黃郁欽、吳欣芷。
     
    先祝所有的畫家和出版社都有豐盛的收穫!
     
    Page今年的展館新設計也精彩可期,等到了波隆那再向大家簡報後續情況。
     
    Bon Voyage!

    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臺灣館
    【捷報連連!臺灣插畫黃金年】

    2019─臺灣插畫界的豐碩黃金年!史上首度9位插畫家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的創新紀錄,陳盈秀、陳永凱(阿尼默)、江培瑜(江魚)、李允權、蔣孟芸(貓魚)、周宜賢(Ballboss)、林芸、戴語彤及鄧彧,驚喜從全球62國近三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臺灣瞬間晉升插畫強國!

    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即將於4月1至4月4日舉行,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的臺灣館以「山裡的圖書館」(Taiwan! Library behind the Mountain)為主題,規劃「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國際童書出版業可全新體驗臺灣圖像原創的熱情、多元與開放;此外,臺灣館同步推薦五位金牌插畫家:張蓓瑜、陳致元、吳欣芷、安哲和黃郁欽,他們的創作也將在國際舞台隆重呈現,突顯臺灣驚人、豐沛的圖像作品生命力。

    精銳盡出 波隆那雙捷報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是全世界最大的童書盛會,鼓勵新人邁向國際市場的「波隆那插畫展」更是年度全球插畫家心心念念的重要競賽。本屆插畫展共有世界各地62個國家、2,901位插畫家參賽,評選小組最終精選來自27國的76位創作者,其中臺灣就有9位插畫家入選,此等榮耀不僅創下臺灣歷年參賽的最佳紀錄,也僅次於日本插畫家入圍數量,如此優異的傑出成績,呈現臺灣30多年來創作者韜光養晦儲備能量,瞬間在國際發光發亮。

    除了9位插畫家入選的捷報,今年波隆那也傳來大塊文化入選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最佳童書出版社」(BOP-Bologna Prize for the Best Children's Publishers of the World)的好消息。「最佳童書出版社」 獎項,宗旨是為了表彰世界各地在圖書選題、專業編製與知識表現都產出優異作品的童書出版社,希望藉此促進不同國家、不同領域和文化樣貌的知識傳遞都能相互交流。歷來臺灣童書業多次入圍獎項,2014年格林文化曾經榮獲該年度「最佳童書出版社」榮耀,2015年和英文化也曾經入圍此一獎項。2019年第七屆「最佳童書出版社」頒獎典禮,將於4月1日傍晚6:30在波隆那市政廳舉行。

    山裡的圖書館 動物主題特展閃亮推出
    臺灣館策展人鄒駿昇延續2017年和2018年的策展語彙——四季常綠、豐盈美好,2019年從臺灣內在出發,呼應臺灣自然山林的地貌,擷選「圖書館」一詞的知識海量和典藏價值,呈現臺灣原創插畫美麗的創作,猶如山中珍寶和圖書館典藏;加上臺灣地景之美名揚國際,鄒駿昇定調「山裡的圖書館」(TAIWAN, Library behind the Mountain)作為2019展館主題,並邀請國內30位優異創作者展出蘊含動物元素的插畫作品,特別規劃精緻的「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

    在整體視覺識別方面,為搭配「山裡的圖書館」主題,展館選色基調以臺灣自然生態與人文傳統為靈感,主色調象徵臺灣身處亞熱帶的特色,以綠色地景搭配文化意涵作為整體色系語言。展館風格上,則以「圖書館」為出發點,設計突顯臺灣本土特色的「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插畫家的精選作品以裱框高規格展示,臺灣館參訪者猶如進入臺灣山林,體驗來自土地所醞釀的生命力。特展也同時建構插畫選品的自信和氣勢,積極強化並拓展插畫家與國際市場伯樂相見的機會。

    臺灣館塑造人文新體驗 動物主題書區新亮點
    多年來,臺灣插畫家持續在波隆那兒童書展發光發熱,臺灣的風土民情、人文涵養,甚至日常生活,均透過插畫家的筆觸,轉化為童書繪本或青少年小說中獨樹一幟的美好風格。

    2019臺灣館位在英、美出版重鎮的25館A153,展館面積共10個展位160平方公尺,館內分區包括「動物主題書區」、「推薦插畫家區」、「臺灣精選好書區」、「數位出版品區」、「出版社專區」以及「版權洽談與活動區」等,推薦近年出版關於臺灣風土人情的特色童書繪本,展出書籍共計523本。藉由臺灣館多樣化的展品,國際出版專業人士得以深度認識臺灣最新的童漫出版品,並且進一步拓展版權商務的交流。

    此外,為了協助國內童書出版同業與插畫創作者提升國際視野、增益作品格局,臺灣館亦延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延續規畫專業導覽與研習活動。臺灣館童書顧問柯倩華,針對2019波隆那書展主辦單位公告的節目表,即細心安排推薦參觀的重點展覽,例如瑞士主題國館ABC插畫展覽;或是展期間由波隆那書展主辦的一系列精選講座,像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知識圖畫書製作過程」,深信對於出版同業製作國際市場力的作品將有更多啟發。同時,針對插畫家作品的精益求精與國際競爭力,書展基金會也延請曾指導4部作品榮獲拉加茲童書獎優選的法國Actes Sud藝術總監Kamy Pakdel,與臺灣插畫家一對一討論作品概念和走向,期望藉由深度的對話,協助插畫家們創作銜接國際需求的出版品。

    五位推薦金牌插畫家陣容 各個頂尖風格出眾
    臺灣館今年推出五位金牌插畫家,每個人都在各自專業領域深耕多年,想法獨特且風格出眾,並具有國際市場及行銷力。五位插畫家包括:2017年以《班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入選「德國最美麗的書」獎項的旅德插畫家張蓓瑜、享譽國際的插畫家陳致元、深耕插畫界30年的插畫家黃郁欽、斜槓跨界的知名插畫家安哲以及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新秀插畫家吳欣芷,都將在波隆那書展期間舉辦活動,以最出色的出版品迎向國際、拓展版權,呈現我國創作力風範。

    陳致元
    目前為國內最受矚目的明星級兒童繪本創作者之一,擅長以平實有趣的內容,輔以溫馨的繪畫風格,傳遞跨越語言、文化隔閡,淺顯易懂卻又讓讀者印象深刻的故事,作品暢銷多國並屢獲國際多項殊榮,代表作《Guji Guji》更被翻譯成16國語言,入圍紐約時報暢銷童書,並獲得瑞典知名劇團改編為暢銷舞台劇。4月1日16:00-16:50,在波隆那展覽中心的「插畫家急救站」(Illustrators Survival Corner),陳致元將以「做一本圖畫書」為題演講,和世界各地的插畫家進行深度交流。

    張蓓瑜
    2017年以《班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初試啼聲,便勇奪「法蘭克福書展書封設計獎」、「德國最美麗的書」獎入選、美國3X3國際插畫大獎(繪本項目)銀牌等國際大獎殊榮,人生中的第一本童書創作,便榮獲各界好評。今年張蓓瑜獲邀成為臺灣館推薦插畫家,除了推廣作品版權,也將在臺灣館舉行簽名蓋章活動。

    安哲
    2018年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安哲,因故未能親至波隆那領獎,今年成為臺灣館推薦插畫家,終於可一償宿願,親臨波隆那兒童書展朝聖。這位型男藝術家創作多元,從繪本、插畫到漫畫等圖像創作,作品榮獲國內外大獎肯定。尤其他的創作觀點與眾不同,不附和潮流,風格帶點荒誕黑色,批判又深富寓意。從2017年入圍波隆那作品《阿河Aho》為例,安哲以發掘城市獨特氛圍和事件為創作靈感來源,將一件發生在臺灣的河馬意外事件,映照社會的省思。因此故事沒有Happy Ending,不想讓孩子們對現實社會抱持太多希望。這次他將帶新作前進波隆那,並近身觀察波隆那插畫展評審對於遴選作品的標準,以及觀摩西班牙SM基金會所舉辦的插畫獎項,希望藉由全球插畫趨勢的觀察,了解近來藝術形式的轉變。

    黃郁欽
    深耕插畫多年的插畫家黃郁欽,也可說是另一位斜槓奇人,本業編劇,1988年投入插畫,迄今創作已超過30年。同時他更創立臺灣第一個手製繪本團體「圖畫書俱樂部」,砥礪插畫家精進,每年定期舉辦繪本創作。除了獨立創作繪本,他也和同樣是繪本作家的妻子陶樂蒂一起合作。黃郁欽的作品多元,深獲許多獎項的肯定,2016年更以《好東西》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國際版權潛力無窮。

    吳欣芷
    已經二度入選波隆那插畫展的吳欣芷,可說是一位幸運兒,畢業於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碩士,她「立志」並且如願成為插畫家,接連於2016、2018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對比第一次去波隆那書展的心情,此次她認為自己更能掌握需要觀摩與學習的是什麼。吳欣芷以透明度高的水彩創作成為個人特色,她並希望藉由圖畫和文字對世界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夢想成為帶給世界溫暖的插畫家與繪本創作者。

    2019臺灣入圍波隆那插畫展創作者

    陳盈秀 入圍波隆那喜上加喜
    9位入選波隆那的插畫家中,首次入選的陳盈秀,可謂喜上加喜。原來這次陳盈秀入選作品,靈感來自於2018年和姊姊獲得波蘭Art Moves國際議題看板設計競賽首獎,受邀領獎途中所經歷的飛行旅程。

    來自高雄的陳盈秀,目前和姊姊一起經營設計工作室,工作之餘,亦積極參加各項國際插畫賽事,曾獲美國3x3插畫年鑑、英國 WIA世界插畫獎等肯定。去年姐妹倆聯手拿下Art Moves國際議題看板設計競賽首獎,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以大型廣告作為創作載體的賽事。陳盈秀指出,在受邀前往波蘭領獎的途中,經歷多個航班與機場激發她不少靈感。因此她用色彩的堆疊與錯位創造出機場熱鬧忙碌又令人嚮往的氛圍,並以小孩子的視角呈現初次去機場準備出國的新鮮與興奮感,她非常高興這段故事能受到評審青睞。

    陳永凱(阿尼默)/入選作品: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
    同樣首次入選的陳永凱,第一次投稿便入選,其實筆名阿尼默的他,作品常發表於各報副刊,也為不少書籍繪製封面,在插畫界名氣不小,近年因為喜歡登山,也從中衍生不少靈感,進而創作出一系列與樹相關的作品。

    〈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是本次波隆那插畫展陳永凱的入選作品。提到靈感來源,他表示這是一棵樹愛上一位女孩的故事。「每位讀者心愛的一本書,前世可能都是一株深愛著你的樹。」這棵樹為了更接近小女孩,夢想是自己長大後,可以變成女孩手中的書……故事寓意深刻、溫馨感人。

    蔣孟芸(貓魚)/入選作品:我們等妳回來
    不少插畫家嗜養毛小孩,蔣孟芸也不例外。哲學系畢業後開始個人插畫創作,並曾在2013年為電影《十二夜》繪製前導視覺海報,她常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宣導並為動物發聲。

    筆名貓魚的她,表示自己很喜歡山,山跟海讓人感到渺小,她想畫人類因為臣服自然而獲得心靈自由的故事。這次入選作品從構想到完成大約花了一個月,期間看了一本很棒的攝影集WILDER MANN,就好想畫大型的人形野獸,畫著畫著卻變成了山怪。她笑說,這次完全是野放左手,畫自己想畫的東西,邊畫邊想,最後才看圖說故事。媒材使用上是手繪加上電腦繪圖,包括鉛筆、墨汁、油性粉彩及油畫用油創作。

    林芸/入選作品:Hey look!
    插畫家林芸的入選作品Hey look!,源於她的臉書粉絲團「小人人」,林芸形容這些小人人,會穿梭在每天日復一日的生活框架與規則中,紀錄它們也是一種有趣的事。
    從Hey look! 作品的5張圖,可以看到學生們在跳全民健康操、在教室上課、校外教學前興奮地等待上車、體育課的100公尺測驗,還有學校的圍牆等。校內活動和教室、操場等硬體設備都是為了表現某種需要遵循的制度和規則。再仔細看,每一張作品都可以發現學生們被「某個東西」吸引了, 因而打破了原本應該有的秩序而造成了小混亂。但他們究竟在看什麼呢?究竟是被什麼吸引? 這個創作概念是想在一個制式體制下營造出自由和混亂,也是她想呈現的故事核心。

    周宜賢( Ballboss)/入選作品:開窗計畫
    Ballboss(本名周宜賢)出身劇場界,當過導演、演員、編劇,半路出家變成插畫家,也因為剛開始沒有繪畫基礎,炭火、撕布等各式媒材都用上,大膽形式的創作,也成了他的特色。
    入選作品〈開窗計畫〉描述三戶臺中在地民宅、最裡層的都市生活紀實。「也許他們將是你認識的第一批臺中人。」周宜賢表示,當旅客初到一座陌生城市,身份是最為曖昧的。城市核心的真實樣貌,總是透過一道道高牆將他們隔絕在外。在這個為旅客設計的創作計畫中,作者如同在水泥屋牆上打開了窗子般,從城市裡挑選出三個真實人物,極其透明地向外界分享他們居家空間的種種細節,作為大尺寸插畫繪製的題材。

    李允權/入選作品:Faith
    來自雲林的李允權,學的是化學,卻跨界劇場,玩起編導,進而以編導劇作【睡眠勿語】入選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由於入行多年,低調行事的他,自嘲應是年紀最大的入圍者。

    關於入選作品Faith,李允權指出,該作品靈感來自於他曾冥想過未來的某個畫面,「當人類再回到已被毀滅的地球上考古時,在一處殘破的山洞哩,看到了5幅壁畫,我將之定義為【荒蕪】、【崛起】、【繁華】、【腐化】與【歸零】。」李允權認為,雖然這並不是五幅參選作品的最後命題,但很多奇妙感應大概都是從其中發想開始的。
    江培瑜( 江魚 )/入選作品:BE BORN
    來自彰化員林的江培瑜,從一開始專注產品設計,後來換跑道做平面設計、插畫,一路堅持創作。這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第一時間,連母校員林高中美術班都歡慶這位傑出校友入選的好消息。媒材使用上,江培瑜偏好手繪加上電腦繪圖。

    這一次入圍的作品,故事是在講述一段在出生前探索自我的旅程,在一個生命還無法定義自身為何物的時期,沒有發展成熟之前,只能藉由漫長旅程去探索了解自己的感官與世界的連結,去認知眼睛、耳朵,等等觸感對於世界對於自己對於我之前的差異在哪,每一刻都是需要足夠的耐心與等待,等待出生的那一刻。這次在畫面配色使用上更奇幻非一般對顏色的基本認知,想營造出更多夢境的色彩感。用太空人的造型來表現新生兒對未知的探索與臍帶的象徵意涵。她想要介紹出生前的故事,因此講述一名新生兒誕生前,在生命還沒形成被定義之前,藉由旅行去了解感受自己這個個體為何,去認知自我的過程,直到出生。

    戴語彤/入選作品:PURURU
    插畫家戴語彤的入選作品PURURU,起源於她在大學時請音樂家到課堂即興演奏,戴語彤形容,當時學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自由畫畫、創作,而她就在當下畫出了這隻粉紅色的怪物,幫牠取為PURURU,後來非常喜歡這隻怪物,就決定要以牠製作繪本。

    戴語彤指出,PURURU在宇宙從星雲蹦出來,剛開始大家都嚇到逃走,沒人理牠,又餓又孤單的情況下,後來遇到好心的橘色宇宙人帶牠去吃拉麵、參觀星星,一起玩、一起笑,怪物與宇宙人的友誼就此展開。特別的是,她使用手工刺繡的媒材創作,也為這隻怪物憑添幾絲秀氣。

    鄧彧/入選作品:勇敢挑戰未知
    《勇敢挑戰未知》是一則討論勇氣的故事。自從長大成人之後,勇氣似乎和年齡成反比成長,因此鄧彧希望透過圖像來傳遞這個簡單的概念。這也是她在2017年以無字書《回家》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後,第二次入選。

    鄧彧指出,隨著成長,身為大人的我們,對於不同事物逐漸失去熱度,甚至選擇相同的模式行事,年輕曾有過的目標或是夢想似乎變得遙不可及。這次的作品藉由一隻小狗象徵孩童時期的我們,天真、無所畏懼,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即便有可能因為自己的無知而遭遇困難,仍不假思索地往前。以此警惕自己,對於新的事物抱持開放的心,勇敢的嘗試不同。

  • 登一座人文的山測驗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8-02 01:22:44
    有 12 人按讚


    《サヨンの鐘 /月光小夜曲》
    從蕃婦到愛國少女的莎韻之鐘
    作者:管仁健

    2016年8月1日,是台灣史觀在地化的第一天。據中央社台北電︰「總統蔡英文在今天原住民族日將兌現選前承諾,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道歉。總統府內上午將舉行道歉儀式,蔡總統發表道歉文稿後,由原民代表回應,雙方交換信物,完成儀式。

    蔡總統2016年總統選舉競選時曾承諾,如果當選,將以總統身分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原住民歷經不同政權不公平對待,以總統身分道歉,尊重原住民族是這塊土地的主人,也是面對、解決問題的開始。」

    究竟蔡總統為何要向原住民道歉?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在臉書上表達︰蔡英文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以元首之姿,代表國家向原住民族過去至今所受到的壓迫和剝奪道歉。教育上,漢人文化本位的教材,讓原住民的孩子無法在學校體制學習自己的文化。文化上,存續面臨著來自外力的介入或規範擠壓,成為空有表象。另外在語言式微、土地、身分被剝奪等問題,也讓原住民面臨強烈衝擊,只能期待未來的轉型正義。

    當權者用教育與文化來「教化」原住民,並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沾沾自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7年12月8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出席新店溪洲部落原住民座談會時,說了一句「我把你當人看」,被批評帶有濃厚歧視意味,引發原住民反彈。但馬英九大聲喊冤,表示他要表達的只是「把原住民當自己人看」,到底當時馬英九怎麼說的?據現場錄影畫面逐字稿應是︰

    「你既然來到我們的城市,就是我們的人,你來到台北就台北人,我把你當人看,我把你當市民看,要好好把你教育,好好的提供機會給你,我覺得應該這樣子做,所以我覺得原住民的心態,要從那個地方調整,我來到這個地方,我就要照這個地方的遊戲規則來玩。」

    馬英九在討論溪洲部落是該拆遷?還是該續住蓋堤防時?突然說出「我把你當人看」這段話,究竟有沒有歧視性,鄉民應該自有判斷。然而回到台灣史來看,當權者把「教化」原住民當成誇口的政績,也不是從馬英九開始。戒嚴時代我們小學課本裡讀到的「吳鳳」,甚至更早之前日治時代的「莎韻之鐘」,都是當權者的「教化」範本。

    莎韻(サヨン)是台灣宜蘭縣泰雅族「利有亨社」的原住民,1921年出生。在她17歲那年,族裡「利有亨社教育所」(蕃人學校)日本老師「田北正記」收到徵兵召集令,莎韻在溪水暴漲的危險下,替田北老師扛行李,經過武塔南溪的獨木橋時墜河失蹤。2天後的《台灣日日新報》,標題只是〈蕃婦跌落溪中,行方不明〉。

    但到了1941年1月,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在《台灣愛國婦人新報․112號》裡,莎韻已從「蕃婦」晉升成當地的「女子青年團副團長」了。同年5月,在台灣的日籍畫家鹽月桃甫,特別為莎韻作畫。同年6月,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灌製由詩人西条八十作詞、古賀正男作曲,紅歌星渡辺はま子演唱的〈サヨンの鐘〉,立刻風行全台。到了1941年9月號《理蕃之友․117號》(頁5-8),落水時的莎韻手裡,又多了一面日本國旗。

    10月9日《台灣日日新報》報導,畫家堀田清治也畫了一幅〈莎韻〉,獻給當時的台灣總督長谷川清。到最後台灣人吳曼沙的小說《サヨンの鐘》裡,落水時的莎韻不但緊握著恩師的武士刀,獲救後還在國旗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後才嚥氣,《愛國少女莎韻》的故事也終於「完工」了。

    1941年4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已被軍國主義氣焰籠罩,長谷川總督頒贈一具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愛國少女莎韻之鐘)銘文的銅鐘,贈予莎韻的家屬,陳列於她的故鄉宜蘭南澳,藉以期許全台高砂族青年效法莎韻「獻一命於軍國之愛國熱情,且盡事親之孝養的忠孝之心」。

    1943年3月,二戰正如火如荼,台灣總督府為了募集前線的軍伕,也為了配合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需要,邀請了國內的松竹映畫公司與滿州國的滿州映畫公司,聯合製作皇民化宣傳大戲《サヨンの鐘》,由執導《金色夜叉》的清水宏導演籌畫,並邀當時紅遍亞洲的李香蘭專程來台,與原住民合拍《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這部「愛國」電影。

    為了宣傳「大東亞聖戰」,電影更收錄了〈サヨンの歌〉、〈サヨンの鐘〉、〈なつかしの蓄社〉這3首動聽的主題曲。「愛國」透過軟性的電影與歌曲潛移默化,完整地被「想像」出來了。

    但電影並不是在事發地點的宜蘭南澳(在台灣東北部)拍攝,而改成13年前「霧社事件」的爆發地,台灣中部的櫻の社(春陽部落)。劇中主角都由日籍影星擔任,第二男主角的名字還被叫做「莫那」(影射霧社事件首領「莫那魯道」)。

    電影最先是5分鐘的泰雅族生活紀錄片,今日卻成了最珍貴的人類學史料。影片一開始就呈現的是日本「治蕃」成果:原住民自給自足、勤勞純樸、男耕女織、一派祥和;而日本殖民者所帶進來的法律、教育、醫學並不違背原住民傳統,而是「共榮共存」,這一點與戒嚴時代的「獨尊道統」還是不同的。

    女主角莎韻(サヨン,李香蘭飾)被編劇塑造成一名仁慈、愛國、有愛心、純情的台灣原住民女子(或說是「標準的皇民」),她的男友沙布洛(サブロ,島崎溌飾)自日本學成返鄉,擔任部落裡的警手(警局的雜役)。從男主角由老師換成了警察,可知編劇很有概念,也怕被觀眾誤會成逆倫的師生戀。

    無奈莎韻與沙布洛的戀情,卻引來部落裡另一男子莫那(モーナ,中川健三飾)的嫉妒。結局則是是莎韻為了歡送武田先生(近衛敏明飾)奉召入伍,強忍高燒而冒險渡河,卻不幸跌落激流中而香消玉殞。

    為了拍攝《莎韻之鐘》,李香蘭再次來台,引發全台追星族的騷動。雖然劇情表面上只是男女三角關係,但「置入性行銷」的卻是鼓吹年輕人從軍,所以片中不管是泰雅青年或日本年輕教師,都以收到召集令為莫大光榮,結果成效果然甚佳。

    台語片老導演何居明事後回憶,當時他擔任台中州映像放送會雇員,經常背著沉重的放映機攀爬山路,巡迴各部落放映《莎韻之鐘》,原住民感動萬分,爭相到派出所登記從軍,由於志願「名額」有限,不但要身家調查、口試筆試與體能測驗,還有人以「血書」爭取從軍機會。

    曾任「高砂義勇兵」,戰後擔任仁愛鄉長的高聰義(布農族人)回憶,部隊遠赴南洋前夕,在台北公會堂(現在的中山堂)觀賞《莎韻之鐘》,當時被電影感動得淚流滿面,一心想效法莎韻;但後來到了戰場才發現,原住民僅是炮灰。因為他們都被派到最艱困的森林,所以傷亡比例比正規軍高,而且戰後也未獲得任何官方賠償。直到1974年,躲在印尼叢林裡29年的史尼雍(日名中村輝夫、漢名李光輝)被發現,才引發全球媒體的關注。

    戰後台灣統治者由日本改為老蔣,為了「中國化」,南澳鄉的「莎韻之鐘」被拆除後下落不明,「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碑文中的「愛國」和「サヨン」兩處被磨掉。〈サヨンの鐘〉的歌曲被中文版的〈月光小夜曲〉替代,甚至還有一部複製的台語電影《沙容》,但從軍不是為了「大東亞聖戰」,而是要「反攻大陸」。原住民也從日本人口中的「高砂族」,成了中國人口中的「山胞」。

    從落水行方不明的蕃婦,變成愛國乙女的莎韻之鐘,再到戰後的「沙容」,原住民永遠都無法定位自己是誰。直到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才勇敢跨出了第一步;其實需要道歉的何止是蔡英文一人,我們每個台灣人也都該重新省視這段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