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癖意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癖意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癖意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癖意味產品中有17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雙寶娘 (譚惋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又是一篇無解的文章,遇到兒子總是無解~~ #高敏媽與直男兒 #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1_囤積癖 一直很想寫寫「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這個主題。其中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就是「囤積癖」。 直男兒從小就熱愛囤積各種「資源回收品」,如果是顏值高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類如漂亮的紙袋或包裝紙之類的東西,我還可...

 同時也有186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被り王メ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被り王メロ流リンク周回論はこちら!! https://youtu.be/EAcKwQ6Nqlw ゼニー稼ぎについてはこちら!! https://youtu.be/GXR6d8Hf1DY 被り王メロの動画についてのトリセツが最下部にあります。 使用機材なども中段あたりに貼ってあります。 〈サブチャ...

  • 癖意味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21:48:18
    有 88 人按讚

    又是一篇無解的文章,遇到兒子總是無解~~

    #高敏媽與直男兒
    #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1_囤積癖

    一直很想寫寫「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這個主題。其中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就是「囤積癖」。

    直男兒從小就熱愛囤積各種「資源回收品」,如果是顏值高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類如漂亮的紙袋或包裝紙之類的東西,我還可以理解。

    畢竟,身為「前幼兒園老師」,我也曾經瘋迷收集好多年。

    可惜,他不是走這種路線,舉凡空寶特瓶、紙盒、紙袋、用完的原子筆筆芯、修正帶替換芯、餅乾塑膠盒、衣服吊牌、路上撿的石頭和樹葉…反正,你能想到的他都要留著。

    如果我纏著他整理,甚至不計髒亂下海幫他,他還會跟我翻臉。問他為什麼要堅持。

    他說:「這個這麼好,怎麼可以扔!」
    「誰知道我以後會不會用到!」

    感覺我們母子角色對換了,收集東西捨不得扔的不該是父母嗎?結果我生出一個像老大爺一樣的直男兒,而且不小心青出於藍勝於藍(泣)😅

    每次去他房間,看到那些佔地方又積灰塵的資源回收品,我都要心中反覆不斷默唸:「是親生的。」

    深呼吸這招不能用,因為吸入灰塵會引發高敏媽的咳嗽和過激反應。🤷‍♀️

    /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被我說服扔了一箱資源回收品,結果好死不死學校說要帶紙盒。

    吼,他把我罵得狗血淋頭,從此後要他扔東西簡直比登天還難,開始囤得坦蕩、囤得爽快😅達到囤積出快感的境界,享受被物品包圍的滿足感。

    也更加謹慎地防範高敏媽我(是防賊逆?)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說囤積症被定義為精神科疾病,要判斷囤積症有兩個標準,其一是患者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在正常人眼中沒有價值的物品。

    其二是囤積帶來的壓力會影響正常生活。

    直男兒既沒有出現大量收購,也沒有讓囤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顯然罪狀不足,也不好強迫他改變。

    不過,已經嚴重影響媽媽我的視覺感受。我沒有嚴重潔癖,只是比較愛乾淨一點的那種程度。(認真)🤔

    既然造成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很少談到教養,也很少寫「正統的教養文」,因為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特別討厭大人的教導。

    因此,比起教養,我寧可謀求親子間的相處之道。也換一種比較生活詼諧的筆觸記錄。

    我和兒子之間的差異那麼大,意味著面臨的相處挑戰也很大。書寫過程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如何認識,理解和接受一個全然陌生的個體。

    / #收集和囤積的界線

    我跟兒子說,有時候越是他人眼中沒有價值的東西,越是能給我們帶來微小且綿密的幸福感。

    所以,只要他開心的話,我願意接受他囤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但是,資源回收品要保持乾淨,集中在一個區域,例如放在紙箱裡,只要超過這個紙箱的東西就要嘗試斷捨離。

    畢竟,我們旅居在異鄉,所處的空間有限,根本放不下那麼多東西,再加上隨時都有搬家的可能,請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上海後,我們已經歷兩次搬家,一次他們年紀尚小無法幫忙,另一次爸爸訂下嚴格規定:

    房間裡的東西如果不整理出一個範圍,要他們自己整理裝箱自己搬,東西太重的要請工人幫忙,搬家費要從他們的零用錢裡面扣。

    還是爸爸英明懂得小孩也有人性,一說到要自己搬自己付錢,馬上就肉痛起來,傾刻斷捨離得乾乾淨淨,所有的資源回收品都投入黑色大垃圾袋的懷抱。(媽媽竊喜)😁

    結論就是,如果你家也有一個不改初心,堅持囤積的孩子,可以考慮搬(叫)個(爸)家(爸),再不行就搬兩次,如果實在不想搬家就換個更小的房間給他吧!

    不過,我實在不忍心告訴大家,直男兒搬了新家之後又收集了新的資源回收品。(結果還是說了)😅

    /
    #後記:我們年底又要搬家了,兒子聽到這消息馬上跟我說,媽媽你不能搬到一個更大的房子嗎?這樣就可以裝得下我所有想囤的東西。

    媽啊!我暈~~

    好啦好啦,也許,囤積也是一種生存哲學吧(顯示為媽媽已放棄掙扎)😅

    /

    #照片故事 | 兒子戴女兒的髮箍,感覺他換了女裝就是我本人了❤

  • 癖意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21:33:39
    有 1,852 人按讚

    【 你睇,司棋姐嚟喇!】
    _
    有啲嘢,真係傾落先發覺 ── 原來對很多電視迷而言(包括本人),「司棋姐」根本就是Simply Irresistible(無可抗拒)!
    _
    以為香港人對廣告Hard Sell有「潔癖」?事實並非如此。睇完會藐,抑或會笑,甚至主動CLS(留言、給讚、轉發),視乎哪個客戶出錢、隱藏的品牌理念、由哪位藝人參演,還有最最最最重要:條橋點先?最新鮮滾熱辣例子,是剛於周一(13/9)上架、由外賣品牌「戶戶送」出資拍攝的四分鐘廣告短片《Deliveroo呈獻:送辣送到Site》,竟然想到並成功邀請自從拍罷《溏心風暴3》(2017)後便甚少公開露面的李司棋擔任第六代Deliveroo Rider。
    _
    翻查資料,過去兩年曾經飾演外賣員的計有吳肇軒(外賣界Mr. Cool)、何啟華(戶戶送一齊踩入每一戶)、ERROR(戶戶一把口,三百種胃口)、張敬軒(戶戶離奇查咩案?)、古天樂(熱到除3),再到今次「司棋姐」出馬,看到箇中蹺妙之處嗎?答案是:若按照演出資歷和年齡區分,每次登場的「新一代」外賣員都是愈來愈資深,但他們與「新一代」之間的距離反而愈來愈近。就以「司棋姐」為例,一九六八年參選「香港公主」,憑出眾美貌奪冠,同年加入電視圈,拍過多套膾炙人口的劇集(一九七七年期間短暫效力麗的電視),作品包括《啼笑姻緣》(1974)、《山水有相逢》(1980)、《輪流傳》(1980)、《流氓皇帝》(1981)、《真情》(1995-1999)以及《溏心風暴》(2007),又曾兼任配音員(經典美劇《合家歡》聲演小寶)以及《歡樂今宵》主持,這一大堆履歷,甚具重量,惟在新世代眼中不過是「咸豐年發生嘅事」,沒有共鳴。
    _
    但出道已半個世紀的「司棋姐」深明人在江湖,最棹忌恃老賣老堅離地,所以就算近年於幕前相對低調,在網絡世界依然活躍,不時在個人Instagram發帖,講飲、講食,見見朋友,拍拍靚相(專誠到尖沙嘴天星碼頭與Anson Lo的大型慶生廣告牌「合照」),甚至偶爾穿黑絲襪展露健康性感加佻皮一面(三歲定八十,2015年「司棋姐」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已承認性格貪玩,所以18歲時才會瞞住家人參選「香港公主」),識玩程度拍得住後生仔女,這種貼市作風,粉絲相當受落,追蹤人數已多達6.6萬,這亦解釋了為何創作團隊會想到邀請「司棋姐」合作拍攝今次的新廣告,因為「司棋姐好Hip」的形象深入民心,毫無違和感的甜美感覺,拿揑角色性格和情緒的柔韌度高,只要廣告有她的參演,而且是男女老幼皆為目標群眾的外賣廣告,就可以演活新紮rider角色、成為網路熱話。
    _
    事實上,截至周五(17/9)傍晚六時半,這條廣告片已累積超過90萬點擊(IG和YouTube),因為經過多年用心經營而得來的觀眾緣,足以令「司棋姐」今天在幕前做甚麼,觀眾都會想看、有興趣看,哪怕廣告第一句對白已經「Hard Sell到暈」:「我第一張單就送到戶戶送獨家優惠嘅麥當勞地獄脆辣雞腿包!」但因為好久不見,因為坊間罕有,因為那人是「司棋姐」,所以不少觀眾照單全收,願意由頭睇到尾(見到她Chok個超人甫士,再以《聖鬥士星矢》的主題曲做BGM襯托畫面,甚至日本動漫式喜感)。而「司棋姐」今次在廣告中的另一個重要責任,是將香港演藝界老中青三代串連在一起,一個外賣袋,一架升降機,讓觀眾知道今時今日除了李司棋外,還有梁祖堯、張文傑和張天賦(MC),甚有大師姐聯乘新世代的意味,當中最驚喜的是她開金口獻唱MC的派台歌《反對無效》,這一段我反覆看了N咁多次,試問當今香港,又有多少位資深藝人能夠放下身段跟新人一起玩?
    _
    因為好奇,想知道更多廣告拍攝細節,所以冒昧透過製作單位向「司棋姐」問了幾條問題,竟然收到真─人─回─覆,OMG!
    _
    【 司棋姐Q&A 】
    _
    (1)游大東:當初收到Deliveroo邀請拍廣告做「新紮RIDER」,當下有何感覺?
    _
    司棋姐:第一時間覺得:一日邊拍得晒?故事又咁長,過程一定有阻滯,所以(拍廣告前)已經向跑步隊請了兩日假,結果導演可以一日內完成,真心佩服導演以及年輕廣告團隊的準備功夫。亦都驚訝Deliveroo(客戶)點解會諗到佢(即她自己),竟然畀自己做他們的Rider,有冇搞錯?因為自己好長時間沒有拍香港廣告,今次是Out of Comfort Zone(跳出舒適圈),不再是之前賣鈣片等「老友記廣告」,所以是很好玩的經驗。
    _
    (2)游大東:知不知道很多後生仔很鍾意睇你IG?
    _
    司棋姐:開始之前沒想過會這樣受歡迎,由幾百個Likes,去到有幾千個人Like我的Post,原來自己在IG都可以跟年輕人一拼(哈哈)。(當初)開IG是因為自己以往只能被角色規限,不停要做阿媽、阿嫲,沒機會展現個性,在IG終於可以做回自己,得得意意,隨心所欲,自己不停Post食物相,係因為自己真的為食,不是賣廣告,原來這樣反而會多人Like,亦因此有更多機會與後生一輩交流,鍾意你或唔鍾意你都來得很快很直接。今次是第一次跟阿祖、German和MC合作,之前大家未見過面,開工前,我都(只能)去他們的IG初步了解一下;不瞞你說,其實拍攝之前我甚至未聽過MC(尷尬笑),看IG才知道他原來很受歡迎。
    _
    (3)游大東:怎樣看今次廣告裏的跨代合作?
    _
    司棋姐:我不擔心跟阿祖合作,因為他很有經驗,反而開始的時候有啲驚MC(笑),因為擔心他不認識自己,又擔心他會覺得自己是前輩,會怕了自己,但最後他與German都給我很多驚喜,他們很有活力,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嘢」。我不是「老屎忽」,曾經試過拍劇集,有位前輩臨時改劇本,將自己全部戲份「飛走」,所以都要提醒自己,要遷就一下年輕人,令他們不會那麼大壓力,令年輕人接受你,他們就會用最自然的方式對你。
    _
    (4)游大東:今次拍Deliveroo廣告有甚麼趣事?
    _
    司棋姐:自己要扮萌、扮熱血和驚青,惟有當自己拍緊IG Stories(限時動態)。阿祖扮鬼扮馬,不停「爆肚」,爭啲接唔到戲。唱MC的《反對無效》唱錯歌詞,第一眼望到他的玉帝造型爭啲(笑到)噴飯。畀German女僕造型嚇親,因為好似比自己更可愛。
    _
    《Deliveroo呈獻:送辣送到Site》足本睇:https://bit.ly/3EpEa1p
    _
    (17092021)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李司棋 #梁祖堯 #張天賦 #張文傑 #戶戶送香港 #是日戶戶送 #美味日嚐 #送辣送到Site #戶戶送優惠 #戶戶送麥當勞 #地獄脆辣雞腿包 #菠蘿脆辣雞腿包 #DeliverooHK #DeliverooOffer Deliveroo #DeliverooPresents 梁祖堯 German Cheung (張文傑) MC 張天賦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 癖意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3 21:00:05
    有 85 人按讚

    延期 3 個月,慣例於溽暑陪伴影迷的 #台北電影節 今年移至秋季舉行,幾經波折後也總算在今天開賣,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買到想看的電影?(《月老》真的超搶)
     
    在售票之前先看過幾部片,心中喜歡的《引言》、《戰地微光》,前者完售、後者也僅剩下少量座位,原本想說推文催票,但看來好像也沒必要了。不過,台北電影節另一大單元「#XR全浸界」將於明(14)日中午啟動售票,藉此機會推一下其中的作品,尤其《#霧中》相當值得一看。
     
    全文如下:
     
    在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當下,實體被阻斷封閉,進而開啟各方雲端連線,更加速了「網路」的崛起,「實體」與「虛擬」間的關係就更加不斷被翻覆、挑戰。
     
    也就是說,拜疫情所賜,從日常生活到藝術創作,數位應用變得更加被重視,而當藝術、影像的呈現方式,從實體轉入虛擬之後,就創造了觀眾不同的身體經驗與存在方式。換句話說,現在的人們的活動軌跡更是存於虛擬(網路)空間,藝術也就被數位化。然而,在這樣的浪潮中,身體感知的經驗轉換,恰恰正是虛擬實境所強調的。
     
    虛擬實境在某程度上,帶來實體無法給予的特殊體驗,越來越多的影像創作者也試圖透過實體/虛擬的混合空間,創造人、事、物的嶄新經驗,未來虛擬實境能拓展至何種地方不得而知,但可以知曉的是,當技術、經驗、創意不斷交織,虛實整合已然是趨勢。至此,在虛擬實境技術逐漸成熟的當代,窺探全新的「說故事方式」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除了南台灣的高雄電影節持續耕耘虛擬實境領域之外,台北電影節也自 2018 年起,將注意力放置於 XR 作品的展示,北台灣就屬台北電影節有意識地持續策展 XR 單元,一南一北,成為台灣觀眾關注此領域藝術的重要渠道。
     
    至於今年台北電影節「XR 全浸界」單元,帶來 10 部虛擬實境的影像作品,在此前先看過聚焦中國新疆的《#我在再教育營的日子》、描述蔡明亮童年往事的《#大師狂想曲:#蔡明亮》以及同志情慾話題作品《霧中》。這三部作品中又以《霧中》最有共鳴,本文就談這部 VR 作品。
     
    【周東彥——《霧中》】
     
    有「影像劇場詩人」之稱的周東彥,首部 VR 原創作品《霧中》去(2020)年在高雄電影節首映引起討論,作品聚焦於男同志的三溫暖蒸氣室,窺視男同志的情慾世界,並號稱台灣有史以來尺度最大的虛擬實境影片。
     
    《霧中》也在今(2021)年順利入圍威尼斯影展 VR 特別選映單元(Venice VR Expanded),周東彥更入選文策院與法國新影像藝術節合作之「台法 XR 人才交流計畫」,在此領域上逐漸邁出步伐。
     
    實際看完《霧中》,第一時間確實被片中實打實的「群交性愛」震懾,但安神定睛一看,《霧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除了所謂的「大尺度性愛」之外,影像有更深層的編排處理。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首先提到「觀看先於言語」,在約翰伯格的論述中,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
     
    在上述簡短的陳詞論調中,可以視作約翰伯格某程度捨棄了言語的功能性,將「觀看」的動作置放於「言語」之前,或許這恰恰可以挪移理解《霧中》的核心內裡,甚至將 VR 技術的體驗做更近一步的詮釋。
     
    《霧中》全片無對白,周東彥同樣抹除言語帶來的特性,從畫面一開始就將觀者釘在角落,強迫觀者貼合牆壁,透過主觀視角讓觀者浸身於三溫暖的場域,並凝視男同志觸發的性與慾,在此建構的,是觀者與被觀者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在觀者不斷將視線游移,找尋自身的「位置」時,便已經在摸索人、事、物間的多重關係。
     
    而在這樣的關係被建立之時,周東彥在觀者的凝視之外,更積極地透過角色「打破第四道牆」的處理方式,強勢破除觀者與被觀者的距離,重新定義兩者間關係,觀者是「看」的一方,同時也是「被看」的一方。
     
    就在「看」與「被看」同時存在之際,此刻,觀者在這種目光交會中,真正在實質意義上,毫無疑問地完全體認到正處於三溫暖的世界當中,是煙霧彌漫、潮濕春光的三溫暖中的一部份。闖入異域的觀者透過觀看試圖探詢、架構不一樣的世界,而這樣的視覺交流就無需對白交談,甚至更是人類初始的體驗——「觀看先於言語」,先會觀看和辨識,才會說話。
     
    至於,在 VR 的技術應用之下,進一步讓觀者的身體「消失」,當觀者透過裝置,所謂的物質性(實體)被非物質性(虛擬)拋進一個全新的感官體驗時,《霧中》三溫暖的情色場域就並非是滿足某種獵奇式的偷窺癖好,歸結上述而論,創作者是以一種「感同身受」的切身性去述說、包覆著同志經驗,並希冀觀者也置身其中。這樣「實體」與「虛擬」展延而出的對話,反倒給予觀眾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身體經驗,這正是 VR 技術帶來的突破性感知。
     
    然而,也值得一提的是,周東彥除了運用「打破第四道牆」讓觀者身歷其境之外,更透過「西裝筆挺」的異者闖入「裸體肉身」的場域之中,這名西裝筆挺的異者,在我看來有某種對比觀者的意味(觀者等同於西裝),同時象徵制序文明的介入,但這種衣裝文明顯然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偽善,立刻被周東彥削去了文明性,終成身體慾望的霧中份子之一。此作法也能暗示觀者與三溫暖中的男同志們緩緩趨於同化。
     
    因此,短短 14 分鐘的《霧中》,周東彥除了拍攝性愛、口交等赤骨畫面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作者筆觸是一步步說服/催眠觀眾置身其中,這不僅是 VR 的表面技術,更多是來自於周東彥深層的影像鋪陳與核心概念。
     
    不過,周東彥的《霧中》也挑戰了 VR 的 360 度環景的「自主性」。VR 說故事的特性是開放性而非限制性,更多的參與、體驗,讓觀者自由找到視角,能有效將 VR 的 360 度環景優勢發揮,當中的「自主性」儼然極為重要。
     
    但周東彥顯然限制了觀者的自主性,因背後永遠是牆壁死角,便缺少真正的 360 度視野。然而,我認為這樣的限制性是有必要的,周東彥利用「牆壁」的特色,提醒了觀者「三溫暖場域」的封閉性,在此,周東彥則利用演員的位置與鏡位變換,在場面調度之下或放大、或深入、或遠離其感受,給予觀眾不同的覺知刺激。
     
    而「牆壁」帶來的限制與封閉在《霧中》是重要的,影像到了最後,隨著鏡頭緩緩上升,四面牆壁逐步倒塌,三溫暖也不復存在,這樣的瓦解直接宣告男同志宣洩性慾的秘密場域隨之消散,當褪去了集體性,最終留下個人與其影子,都再再揭示了三溫暖此符號存在的特質與集體性。反向來看,流露出的是男同志「禁錮」在「牆壁」之中的寂寞以及「被保護力」,與外界阻斷、難以言喻的同志心情也就不辯自明了。
     
    總結而言,《霧中》以「裸露性愛」為號召,試圖帶領觀眾步入同志情慾集合體的三溫暖中,而周東彥在 VR 影像獨有的敘事技法以及傳統調度之中,進一步創造出衝擊性的視覺體驗,令人歎為觀止,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