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病態賭徒精神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病態賭徒精神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病態賭徒精神病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49的網紅Ian討厭想標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很喜歡《派特的幸福劇本》裡面的隱性設定。 在電影裡,基本上派特一家人跟派特的幾個重要的朋友,幾乎都有毛病。 派特的父親勞勃狄尼洛是一個迷信的賭徒,派特的母親卻是消極滅除自我地無止盡的在容忍,派特的哥哥是一個口無遮攔的自大狂,而派特本身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失婚男子。 派特的朋友克里斯塔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57 病態賭徒—泛目的聯想的盲點 嗜賭是一種精神病態,一旦離開賭桌就無精打采,覺得生活了無意義。所以沉迷賭博的人,工作不起勁,整天好高騖遠,幻想一朝發達,享盡人生富貴。但現實上賭徒往往輸多贏少,以致經濟拮据,厚無顏面到處舉債,喪失個人的尊嚴;或者用毒品麻醉自己,逃避現實的壓迫,陳陳相因,不斷沉...
-
病態賭徒精神病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5-06 13:30:00157 病態賭徒—泛目的聯想的盲點
嗜賭是一種精神病態,一旦離開賭桌就無精打采,覺得生活了無意義。所以沉迷賭博的人,工作不起勁,整天好高騖遠,幻想一朝發達,享盡人生富貴。但現實上賭徒往往輸多贏少,以致經濟拮据,厚無顏面到處舉債,喪失個人的尊嚴;或者用毒品麻醉自己,逃避現實的壓迫,陳陳相因,不斷沉淪。
a. 定命論心態: 賭徒大多相信命運,不時照鏡,看看當天的氣色,以便招來財氣。賭徒對任何事象,都會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解釋。
b. 僥倖心理與報復心理: 賭徒希望不勞而獲。當他們初次嚐到贏錢的滋味,心就想:橫豎錢是贏回來的,不妨再賭一下,贏了可以發財,輸了也不過"和數",以為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一旦賭輸了,那種僥倖心態又回來了,心想,最少要贏回賭本,以後就不賭了。心愈急,愈想"歸本"。最後,到了沒有機會翻身的時候,就不只心存僥倖,更形成報復心理。
c. 賭博的型態許多,但大多有關乎數字。數字聯想的歷史很久遠,古代的宇宙論者,占卜星相家已經運用數字聯想,解釋宇宙或者事情的規律。
例如輪盤有36個號碼,以分散方式分佈。假若我們下注7號,但結果卻開出21號,賭徒卻有種種聯想的解釋。例如21是7的倍數;或者7在21的對面,所以只差一點就會買中;數字的聯想,總是永不落空。
講者:馬恩賜(馬評人、香港電台《講東講西》主持)、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病態賭徒精神病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很喜歡《派特的幸福劇本》裡面的隱性設定。
在電影裡,基本上派特一家人跟派特的幾個重要的朋友,幾乎都有毛病。
派特的父親勞勃狄尼洛是一個迷信的賭徒,派特的母親卻是消極滅除自我地無止盡的在容忍,派特的哥哥是一個口無遮攔的自大狂,而派特本身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失婚男子。
派特的朋友克里斯塔克跟他一起從醫院裡逃出來,介紹蒂芬妮給派特的夫婦,婚姻關係也非常地微妙。
在這個看似病態的世界裡,電影裡安排了一些不病態的角色,,但這些角色往往不停地露出人性的黑暗,比方不斷想騙勞勃狄尼洛錢而跟他對賭的賭徒;想要跟蒂芬妮發生關係的警察等等。
我覺得這跟傅柯談精神病與瘋狂的某些內容很相似,病態的個體有時候只是「與眾不同」,未必是真正的病,而體制內世界的人,卻將不同的行為與反應視為某種可怕的病徵,而用病來為之命名。
殊不知,合於體制的那些「正常人」,有時候看起來沒病,卻帶來某種源自於體制的惡而活著,並且被一併淡化視之為理所當然。
不過電影沒有把這個環節延伸開來就是了,我猜一般人應該受不了這種詭異的支線設定吧...
大概只有我這種小眾非主流的傢伙才會懂瘋子啊(舔刀)
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電影最後,派特讀信給蒂芬妮聽的那場戲。
每次看都會觸動到我內在某些不同的情感脈絡(啥)
因為那不光只是某種愛情的示現,而是兩個受傷的靈魂,找到彼此能夠相依的可能性,因而找到了結束生命無窮漂泊的巢,即便那可能是一間外人看起來的病房。
每次看到這一段都會覺得有些難以承受,我想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覺得自己有病,但又渴望有人能在接受這一切之後,依舊無怨無悔地張開雙手,給出一個溫暖的擁抱吧。
現在電影台正在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