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病史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病史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病史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病史查詢產品中有7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療專科分科越分越細,有利有弊 這天,一位七十歲阿婆在女兒陪同下來急診就醫 主訴有痔瘡,解血便三個多月,今天覺得虛弱頭暈。 阿婆的就醫習慣良好,過去曾經主動脈剝離開過刀, 有心臟瓣膜疾病,都在本院門診長期規則追蹤服藥, 她以前就有痔瘡病史,以前偶爾會解血便, 但是這次三個多月以來每天都會解, ...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男士年紀漸長,或會出現小便問題,這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甚至前列腺癌的徵兆。前列腺癌為生長於前列腺的惡性腫瘤,一般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年齡越大,一般有較高機會患上。男士們應注意自己小便的情況和習慣,如有異常應向醫生查詢。 前列腺癌也可無任何症狀,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泌尿外科專科醫生何立言在片段中會講解前...

病史查詢 在 藍燁 Lan Ye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5:35:19

分享一下這幾天才認識的 良性暈眩症「耳石症」 先說說病況 前幾天突然的在改變身體平衡時 ( 躺下、起身、翻側身等... ) 感到像是頂著一根棒子自轉數圈走直線 的那種天旋地轉🌀🌀 維持數秒後消失 當我發現這件事後 它開始頻繁的發生 緊接著伴隨而來的是即便不改變平衡 也會在行走時感到後腦悶悶鈍鈍 ...

病史查詢 在 林佩瑤 Pei Yao 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1:34:50

白天發了預約施打疫苗的動態, 接下來收到很多熱情的疫苗施打經驗分享、及各種貼心可愛的施打前後小叮嚀, 但更多人是問的是: 為什麼妳現在就可以打?難道妳是第九類? 是的,我是第九類。 說實在的,我完全不清楚自己為何被歸為第九類, 因為家族沒有遺傳病或慢性病史, 硬要說的話,我猜測應該是在當空服員的...

病史查詢 在 ??????琳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44:52

#豐盈盈通過全數檢驗! #皆未驗出雌激素! 看得出來我超開心的吧~~~❤️ 這檢驗結果實在是太讚了! 讓大家使用豐盈盈可以更安心! 因為豐盈盈的效果實在是太好了! 雖然我們在推廣的時候總是保守的說 兩週有感、一個月漂亮、三個月滿意 但是其實非常多回饋的案例 都是不到一個禮拜就改變超級多!🤣 ...

  • 病史查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2:10:43
    有 75 人按讚

    醫療專科分科越分越細,有利有弊

    這天,一位七十歲阿婆在女兒陪同下來急診就醫

    主訴有痔瘡,解血便三個多月,今天覺得虛弱頭暈。

    阿婆的就醫習慣良好,過去曾經主動脈剝離開過刀,
    有心臟瓣膜疾病,都在本院門診長期規則追蹤服藥,
    她以前就有痔瘡病史,以前偶爾會解血便,
    但是這次三個多月以來每天都會解,
    量多的時候,會解到馬桶裡的水整攤都染紅的程度,
    查電腦紀錄,阿婆前幾天還有去肛門直腸外科就診過,

    我問阿婆:直腸外科醫師門診有開痔瘡塞劑,用了症狀有好一點嗎?
    阿婆說:我有塞,結果這幾天解更多血。

    再進一步仔細問診後才發現,雖然阿婆已經痔瘡解血便「天天解」解三個多月了,這期間阿婆回常規的心臟外科門診兩次,
    額外看了直腸外科門診一次,
    但是都沒有人告訴她,請她暫停服用門診兩種抗凝血藥物。
    (Plavix, Eliquis)
    或許是阿婆回心臟外科門診時,覺得痔瘡出血和心臟沒關係,
    沒有告訴醫生,
    或許是直腸外科醫師門診沒有留意到病患同時服用其他門診開立的抗凝血藥物,
    於是阿婆便一邊規則服用抗凝血藥、一邊治療痔瘡、
    然後一邊繼續每天解便流血......

    成年女性血色素12~14
    阿婆幾年前血色素12.6
    這天來急診流到只剩5.3,就是流到剩一半不到
    難怪阿婆會頭暈虛弱。

    厲害的是,
    當我告知和衛教阿婆與她女兒要先停抗凝血藥物時,
    阿婆說,她其實曾經自己停過一兩天,
    她有發現停藥的話,血量有變少一點,
    但是她知道抗凝血藥不能隨便停,
    所以只敢停一兩天就繼續吃。

    阿婆其實很有醫療常識!

    最後幫忙阿婆輸血治療,
    並且請她先停抗凝血藥物五天
    確定沒有再流血後,再吃回去。

    *。 *。 *

    越來越多時候
    在臨床會遇到病患同時有多種疾患
    除了醫師本身要留意病患其他科別的用藥

    也建議民眾
    ㄧ、盡量不要每一科分散各家醫院就診:
    即便現在健保卡可以雲端查詢藥歷,
    但是數日內資料有可能尚未上傳或更新而查詢不到!
    若是剛從其他醫院出院,住院用藥查詢不到!

    二、倘若門診科別超過三科,請善用家醫科、老人醫學科等整合門診整合用藥。

  • 病史查詢 在 藍燁 Lan Ye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01:14:18
    有 5 人按讚

    分享一下這幾天才認識的
    良性暈眩症「耳石症」

    先說說病況
    前幾天突然的在改變身體平衡時
    ( 躺下、起身、翻側身等... )
    感到像是頂著一根棒子自轉數圈走直線
    的那種天旋地轉🌀🌀
    維持數秒後消失

    當我發現這件事後
    它開始頻繁的發生
    緊接著伴隨而來的是即便不改變平衡
    也會在行走時感到後腦悶悶鈍鈍
    平衡力明顯不對勁
    無法照正常的速度走路
    感覺像是被下了緩速⏪
    而且是不舒服的緩速
    頭部無法正常速度的轉動
    一切都被迫慢了下來

    伴隨著嘴唇乾白
    以及無法思考太多事情
    不太能夠處理太多需要動腦的事
    一切就是昏昏鈍鈍的

    想到之前有幾次睡眠不足有類似的情況
    原以為應該就是睡眠不足所引起的
    但就算躺著休息或特別睡飽也不見改變

    這個情況持續了兩三天
    心想這樣不是辦法
    上網查詢了暈眩的各種可能
    加上家族心臟及三高病史
    心中也產生了各種的擔憂

    但因頭暈的發生可能性很多
    腦啊神經啊心臟啊都有可能
    第一時間也不知該尋求哪一科醫師的幫助
    (因為狀況時好時壞 有時都沒事 但有時就很不舒服
    但再過了一兩天後覺得實在不行
    找了間家醫診所問了診(想說家醫全面一些)
    問診的時候也有提出有搜尋到耳石症
    以及家族有心臟及三高病史
    醫師幫我量了血壓確定非此方面問題
    斷定為「暈眩症」
    原因為睡眠不足壓力大
    確實吻合我最近的睡眠不足
    但壓力大?最近還好吧🤔
    不過心想 好吧 可能是未知的隱性壓力吧

    拿了藥回家吃後狀況確實有改善
    但像是有吃有抑制沒吃沒效果
    感覺像是暫時壓制並非治療
    (沒有越吃越好的感覺)

    吃到剩最後兩包的時候覺得這樣不行
    又再度搜尋了各種可能
    期間也差點要到大醫院的神經內科掛號

    不過看到「暈」和「眩」其實不同
    延伸閱讀:https://www.google.com.tw/amp/s/health.tvbs.com.tw/amp/medical/311188
    而且文內強調「年輕人」的部分😂

    摘:以年紀來看,年輕人如果出現眩暈問題,建議先看耳鼻喉科;相反的,若年長者或疑似有心血管障礙者,則建議可以先看神經內科,往往可以得到較周全的評估。

    於是在稍早前往耳鼻喉科診所就診
    (還好沒直衝大醫院神經科😂)
    跟醫師描述病況並提及有搜尋到耳石症
    經醫師檢測後說耳石症有手術可做
    我提出網上搜尋到「耳石復位術」的資訊

    耳石復位術
    簡介
    譯自英文-耳石復位術或複位術是醫學專業人員用來治療耳後或前耳道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常見病因的一種手術。通過利用重力將來自患病半規管的自由漂浮的顆粒,移位的耳石移回至囊中,它們在此處不再刺激耳石,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眩暈感。該操作由醫師John M. Epley開發,並於1980年首次得到描述。 维基百科(英文)

    然後就被帶到治療室躺在床上開始此物理治療
    醫師經由觀察我開始天旋地轉時的眼球轉動
    確定了我就是「耳石症」了
    偉哉網路世代資訊充沛🤩

    補充:如果是耳石脫落,眼睛會產生振顫,耳鼻喉科醫師可以藉由病人眼振的方向、頭歪斜的角度等來判斷是否為耳石脫落。

    因為快要復工了
    而我的工作又是需要短時間大量快速用腦
    發生在這個時間點實在令人擔心😓
    以及網路資訊各種可能是腦或是心臟的暈眩病因
    也讓我內心不禁各種無法照顧家人的小劇場😵

    不過還好
    剛剛跟醫師確定了若是腦或心臟引起的
    會是瞬間倒地的那種昏厥
    所幸並不是😌真是放下一顆大石頭

    結果沒想到簡單的文字圖
    引來有相同狀況的家人關切
    經通話確定後推測該家人也有可能是患有此症
    既然說是良性的暈眩症 表示基本上問題不大
    有可能是一些慢性病的併發症
    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細胞老化所引起的
    基本上不管它一陣子都能痊癒的
    該家人只有在躺下時有 其它正常
    前幾年有一次大約十幾天消失 最近又開始

    但如果像我實在是不舒服到影響行動了
    建議可以到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就診
    做個簡單的耳石復位術物理治療
    拿個藥吃一下狀況會改善許多
    不用等它自己好忍受這些不舒服的天數

    最後 祝大家身體健康一切平安🙏🏼

  • 病史查詢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4 14:53:22
    有 652 人按讚

    #托嬰中心保母收托指引公布
    #民俗調理業指引公布
    #疫苗涵蓋率達26%繼續拚

    今日新增24例本土病例(其中1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1例境外移入,2例死亡。本土病例為19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9日至7月23日。

    個案分布以新北市9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7例、桃園市3例、彰化縣2例,臺中市、苗栗縣及基隆市各1例;其中17例為已知感染源, 4例關聯不明、3例疫調中。

    今日新增2例死亡個案中,案8642為7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無相關接觸史,5月30日出現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同日採檢陽性後收治住院,於6月1日確診,7月20日死亡。案13781為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其他個案接觸史,6月16日採檢陽性,17日收治住院,18日確診。7月22日死亡。

    目前疫苗涵蓋率達26.05%,劑次人口比達27.02%,請大家踴躍施打,繼續衝高涵蓋率!

    #托嬰中心及保母收托防疫管理指引如下

    ➡️托嬰中心恢復收托前,應依指引完成「托嬰中心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查檢表」之事項,報地方政府備查。
    ➡️應有80%以上工作人員完成疫苗第一劑接種,如接種未滿14天或未接種者,首次提供服務前,應自費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含居家快篩試劑)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並配合於疫情警戒第二級(含)以上期間,每週進行1次自費抗原快篩或PCR檢驗。
    ➡️托嬰中心恢復收托後,應訂定工作人員健康監測計畫,並有異常追蹤處理機制,送托嬰幼兒每日至少測量體溫2次,管制訪客人數。
    ➡️應建立分艙分流照顧機制,建議服務降載,並採1名托育人員照顧4名嬰幼兒,以5人1組分層、分室或分區規劃,確保每1組服務過程可保持室內1.5公尺之社交距離;空間不足時,可用隔板等防護措施替代。
    ➡️托嬰中心如有發生疑似或確診病例,應通報社會局(處),並配合後續應變處置。
    ➡️出現確診病例時應至少停托3日,進行環境清消作業,且經地方社(衛)政主管機關同意後方可恢復服務;機構內1班有1人確診,該班停托14日;機構內2人以上確診,機構停托14日。
    ➡️居家保母依法每人至多收托4名兒童,群聚風險相較托嬰中心為低,為讓居家保母提供服務時強化防疫作為,已研擬完成「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 因應COVID-19防疫作為建議注意事項」,參考托嬰中心防疫指引內容,擬具適用於居家保母的自主防疫管理措施、環境衛生空間規劃、疑似及確診病例應變處置等注意事項,提供居家保母防疫參據。

    #民俗調理業指引如下
    ➡️具有下列證明文件者,懸掛於營業場所,供消費者查詢;未具者,尚不限制其營運。
    (一) 民俗調理業技術士證。
    (二) 民俗調理產業人才法規教育訓練合格證明書。
    ➡️營業場所人員管理
    (一) 工作人員健康管理:
    1. 工作人員造冊、訂定分流上班機制,並指派專責人員落實工作人員每日量體溫及健康狀況監測。
    2. 行政人員應全程配戴口罩;操作人員於服務期間應全程配戴口罩、面罩及手套等個人防護裝備,服務後應更換手套,穿戴前及脫除後應確實落實手部清潔。
    3. 工作人員用餐環境應通風,人員應維持1.5公尺以上距離;若同桌用餐應採梅花座或使用隔板。
    4. 工作人員若有疑似COVID-19症狀、類流感症狀或最近14日曾接觸或疑似接觸確診者,應主動向專責人員報告,並儘速就醫。
    (二) 消費者服務管理:
    1. 實施簡訊或紙本實聯制。
    2. 應詢問消費者及其陪同者之TOCC,若有COVID-19感染風險、上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禁止進入。
    3. 營業場所除必要水分補充外,禁止飲食。
    4. 服務應採預約制,簡化或縮短操作服務流程,於提供下為消費者服務之間應至少間隔15分鐘。
    5. 儘量使用行動支付或其他非直接與消費者接觸之收款方式。
    ➡️營業場所環境管理:
    (一) 營業場所應保持空氣流通,並訂定環境清潔消毒計畫,每日應至少進行2次環境清潔消毒。
    (二) 禁止提供個人密閉包廂室服務,每張躺床及座位應至少間隔2公尺,躺床及座位應放置隔板、屏風或布簾等阻隔物,操作結束後阻隔物應消毒。
    (三) 視顧客使用情形提升廁所清消頻率;加強水龍頭開關、馬桶沖水開關及洗手乳壓取開關等之清潔消毒。
    ➡️發現COVID-19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之應變措施:
    (一) 發現疑似病例,應於24小時內通報地方主管機關。
    (二) 應將相關人員進行造冊,並就已知資訊與其聯繫,請其配合疫調。
    (三) 民俗調理場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公布為有確診者之足跡所涉及之高風險區域之處置:應先暫停營業,進行場所環境清潔消毒,配合衛生主管機關指示辦理。

    若有症狀請撥打電話給以下單位:
    高雄市衛生局:(07)7230250、(07)713-4000
    疾管署:1922
     
    資料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高雄市疫情指揮中心 2021/7/24新聞稿

  • 病史查詢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13 12:00:01

    男士年紀漸長,或會出現小便問題,這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甚至前列腺癌的徵兆。前列腺癌為生長於前列腺的惡性腫瘤,一般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年齡越大,一般有較高機會患上。男士們應注意自己小便的情況和習慣,如有異常應向醫生查詢。

    前列腺癌也可無任何症狀,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泌尿外科專科醫生何立言在片段中會講解前列腺癌的最新資訊,包括本港前列腺癌的趨勢、常見症狀、檢查方法及治療方案等等。

    男士50歲起,特別直系親屬有前列腺癌病史,應定期進行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只需簡單驗血,便可推斷患前列腺癌的機率。癌症基金會服務中心的「前路無阻」計劃,為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人提供針對性的免費支援服務,有需要人士可致電諮詢熱線了解更多。

    資料提供:香港癌症基金會
    諮詢熱線:3656 0800
    網址:www.cancer-fund.org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 病史查詢 在 西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6-26 22:09:49

    ?⭐️訂閱我的頻道 Please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https://goo.gl/zf58Ni
    ??希望你送個手指公畀我呢段片 please like this video: https://youtu.be/nxIc4Owi2OI
    ???工作查詢請電郵至 For any job enquiries, please e-mail to: workinggwa@gmail.com

    ?西瓜 Watermel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laagw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alaagwa/

    BGM: http://dova-s.jp/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No product placement involved. :.

  • 病史查詢[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5-14 11:39:22

    妊娠糖尿病 專題 - 馬珮珊内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近年,愈來愈多本港孕婦患妊娠糖尿病。研究指出,高齡產婦、身體肥胖、家族有糖尿病史、曾早產或誕下巨嬰的孕婦都屬高危一族。

    (一) 什麽是妊娠糖尿病?有什麽徵兆可顯示患妊娠糖尿病呢?其症狀明顯嗎?0:21

    (二) 可透過哪些檢查診斷妊娠糖尿病?通常需在什麽時候接受檢查?0:50

    (三) 妊娠糖尿病的治理方法有哪些呢?若不能妥善控制,會對孕婦和胎兒有何影響呢?2:06

    (四) 分娩後,妊娠糖尿病患者有什麽地方需留意呢?其糖尿病會繼續跟隨還是會消失?3:52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