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病人辨識時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病人辨識時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病人辨識時機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創業圓夢 Start-up Hub,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創業新SHOW⭐ | 亮點在台灣-世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要各位舉例的話,你知道有哪些是以仿生學為概念的科技應用嗎? 舉例來說:鯊魚皮泳衣就是利用仿效鯊魚表體上微細鱗片的結構設計而成的!還有很多產品設計的靈感都來自大自然的奧妙! 不知道各位是否聽過「電子鼻」的運用呢? 本次我們要介紹的亮點...
病人辨識時機 在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業新SHOW⭐ | 亮點在台灣-世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要各位舉例的話,你知道有哪些是以仿生學為概念的科技應用嗎?
舉例來說:鯊魚皮泳衣就是利用仿效鯊魚表體上微細鱗片的結構設計而成的!還有很多產品設計的靈感都來自大自然的奧妙!
不知道各位是否聽過「電子鼻」的運用呢?
本次我們要介紹的亮點企業-世創科技就是透過電子鼻,協助各個我們需要仰賴鼻子的場域!
#電子鼻主要應用場域
主要應用可以分為幾項:
1.檢測特定危險場所中的有毒氣體:如沼氣、甲苯等,以確保從業人員的職場安全。
2.農漁業產品品質掌握:建立標準化產製茶葉的流程,藉由製茶過程中不同階段所散發的氣味,掌握最佳的製程時機,增加產品的價值。
3.疾病檢測:過去當醫師面對引發病人肺炎的菌種判斷需要3~5天的時間確認才能對症下藥,而這段時間可能就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刻,世創生技執行長邱仕文博士表示,透過電子鼻即時偵測,將能協助醫師更快判斷肺炎菌種類型。
#電子鼻和過去氣體感測方法差在哪裡呢
我們的嗅覺,並非需要多個鼻子對應多個味道,哺乳動物能辨別大量不同的複雜氣味的鼻腔結構也是因為存在多個感測器,因此電子鼻仿效此,使用多個感測器組合成一個陣列,讓這些組合間能產生許多的變化,藉以辨別氣味!
#世創生物科技的願景與挑戰
「用科技創業、用科技造福人類」是世創生技成立的初衷,109年首次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計畫並獲得「破殼而出企業」的肯定,同時亦榮獲新創事業獎的殊榮,激勵世創團隊更加大步朝著願景邁進!
由於現行的電子鼻氣體辨識商品仍多屬笨重且價格昂貴的結構,
世創生技希望未來能做到將電子鼻晶片整合更多功能與微小化,
並為各個領域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
創業亮點:https://taiwangov.com/E4zEH
我是創業系-世創科技直播精彩回顧:https://lihi.tv/liveG
#新創圓夢網 #亮點在台灣 #氣味辨識 #電子鼻 #新創事業獎 #破殼而出企業獎
病人辨識時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I運用蓬勃發展 醫院各擅勝場
陳人齊/台北報導
2021年4月25日 週日 上午4:10•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日益成熟,運用在醫學上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國內不少醫院,近年來專注開發自家的AI技術,舉凡癌症預防、防猝死監測、骨科手術全都涵蓋,這2年的新冠疫情更是推波助瀾,加速國內醫療AI產業的發展,成為未來幾年的醫療新趨勢。
林口長庚近日就發表全新的骨折AI演算法技術,從外傷資料庫5000張骨盆X光片,發展出一套能判讀發生骨折可能部位的AI演算法,輔助第一線急診醫師診斷及掌握黃金治療時機,平均準確度超過95%,目前連美國史丹佛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國際多家知名醫院和外傷中心都已使用此演算法。
長庚團隊利用醫院自身龐大的外傷資料庫,收集過去10年高達5000張骨盆X光片,訓練及新設計出AI演算法,能同時辨識各種不同位置及不同類別的外傷型態,還能利用熱點標示,精準指出病人受傷的位置,呈現給第一線醫師參考。
台北榮總與三軍總醫院去年底也將智慧醫療導入醫學影像與心電圖分析,利用深度學習以及演算法,可從心電圖波形來辨識不同種類的心律不整,連續監測10天可得出超過8成的準確判斷,提前預防猝死性心律不整的發生。
台北醫學大學則透過巨量影像資料庫研究計畫積極發展腫瘤辨識AI,目前肺癌已可直接透過全玻片、不須人工標註的方式判讀腫瘤良性、陰性以及亞型種類;另一套開發中的卵巢癌AI也能辨識出2種亞型,待將來樣本資料數增加,就能加入臨床運用。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志榮表示,過去判斷肺部腫瘤是否為惡性,必須經穿刺或開刀的方式取下腫瘤組織,送到病理檢驗部門先製作成病理玻片才能用顯微鏡判斷,但北醫自家的AI技術不但能降低人為誤判的機率,還能將人工判讀所需的10~15分鐘,縮短至3~5分鐘。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ai%E9%81%8B%E7%94%A8%E8%93%AC%E5%8B%83%E7%99%BC%E5%B1%95-%E9%86%AB%E9%99%A2%E5%90%84%E6%93%85%E5%8B%9D%E5%A0%B4-201000408.html
病人辨識時機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輔助外傷影像診斷 準確度95%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1年4月20日 週二 下午10:26•
為提升外傷急症醫療品質,林口長庚收集外傷資料庫高達五千張的骨盆X光片,設計出一套嶄新的AI演算法,能判讀發生骨折的可能部位,輔助第一線急診醫師診斷及掌握黃金治療時機,平均準確度超過九十五%,目前連美國史丹佛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國際多家知名醫院和外傷中心都已使用此演算法。
由於此演算法突破了種種過去醫療AI無法達到的效果,打破過去AI的屏障,成果輝煌,因此研究報告也登上自然(Nature)期刊二○二十年二月的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世界展現台灣和林口長庚在醫療人工智慧之強大實力。
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鄭啟桐醫師表示,一位工地工人自高處跌落,右大腿骨骨折,血壓一直不穩定,外院找不到正確病因,只能進行輸液和輸血治療。轉送本院時病患已呈半休克狀態,外傷科醫師進行評估時同步調閱外院X光片,並利用本院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利用熱點電腦視覺處理,發現病患除了有左側股骨骨折外,另有左側恥骨骨盆骨折。
由於骨盆骨折出血會隨時致命,林口長庚外傷團隊馬上安排後續檢查和血管攝影,找到出血點,即時止血,病患血壓馬上回穩。隔日接受大腿骨手術,於一週後平安出院。
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廖健宏醫師表示,以往的AI演算法,大都是針對單一部位的單一病灶進行分析判讀,在臨床情境上使用,相對的有侷限性,當多任務同時進行時,準確度就會下降,這也是目前AI還無法於臨床普及的原因。他解釋,在臨床上發現,骨盆X光片還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結構,如:髖骨、股骨、脊椎骨、坐骨、骨盆和許多不同的病灶。如果人工智慧只能認出髖骨骨折,對於醫療上的幫助非常侷限。尤其骨盆骨折是外傷中最可能致命的傷害,在重大車禍或者嚴重外傷時會出現,所以如何利用一張骨盆X光片,就可以診斷出各種不同傷害,是臨床上最希望達到的理想。
鄭啟桐醫師醫師指出,過去需要兩到三個不同的程式才能完成這項工作,長庚外傷團隊利用醫院自身龐大的外傷資料庫,收集過去十年高達五千張骨盆X光片,訓練及新設計出AI演算法,能同時辨識各種不同位置及不同類別的外傷型態,還能利用熱點標示,精準指出病人受傷的位置,呈現給第一線醫師參考。經由這種人機合讀機制,輔助醫師快速精準診治病人,大幅提升外傷的醫療品質。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ai%E8%BC%94%E5%8A%A9%E5%A4%96%E5%82%B7%E5%BD%B1%E5%83%8F%E8%A8%BA%E6%96%B7-%E6%BA%96%E7%A2%BA%E5%BA%A695-142615158.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DovL20uZmFjZWJvb2suY29tLw&guce_referrer_sig=AQAAAIAJo6RyvAR-fbjyTvJiXDlKx1Y86j3IV8GomZbfHnPjfFfU3XKaZVCoJIVrXyzaZeTdmrHJbL14Kgej1_WzHugjoNsei24ErgEM2b9ri3nPuGjwlR3tL5ZkSBnNnshUIFKM7nE_UZEkLZu7_f4TikrHNrDUdT4RZc3m-tBK0J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