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疾病嚴重性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疾病嚴重性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疾病嚴重性英文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超過190國家已經淪陷。台灣及早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並且提早制定防疫配套措施,有效抑制疫情在台灣境內擴散。台灣的防疫成果令國際刮目相看,國際也看見了台灣。自1997年起,台灣每年都嘗試以不同名義,重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世界衛生大會。但由2003年SARS,直到現在武漢肺炎為止...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7 22:43:24
《#愛在遺忘蔓延時》疫情下最浪漫的末日電影 (8.2/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愛在遺忘蔓延時》是一部末日愛情電影,由查德哈帝根執導,演員奧莉薇亞庫克、傑克歐康納主演,劇情講述某天全球爆發一種會讓人失去記憶的疾病,可能是緩慢消逝,也可能在彈指之間就忘...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21:34:25
英模班本週教到登革熱, 俐媽趕快整理相關單字。 因為COVID-19, 各校考題介紹常見疾病的頻率增加了, 大家趕快一起學單字! —————————————————— 🩸 俐媽英文教室—登革熱篇: 🦟 Dengue Fever 登革熱 🦟 hemorrhagic (a.) 出血的(hemo-: b...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全職韓文老師| 前韓國留學生|代韓國轉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2:46:59
隨住南韓疫情逐漸穩定(連續兩日單日新增個案為兩位數字),歐洲疫情卻急劇嚴重,所有身處外國嘅朋友都要小心自己身體健康啊🙏🏻 / 今次為大家介紹Asian Boss @asianbossmedia 呢個以亞洲為主題嘅英文媒體,佢地最近以南韓疫情為題材,街訪幾位南韓市民對於當地疫情嘅睇法。 / 影片入面有...
-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06 15:24:06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超過190國家已經淪陷。台灣及早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並且提早制定防疫配套措施,有效抑制疫情在台灣境內擴散。台灣的防疫成果令國際刮目相看,國際也看見了台灣。自1997年起,台灣每年都嘗試以不同名義,重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世界衛生大會。但由2003年SARS,直到現在武漢肺炎為止,台灣一直被國際排擠在外。
台灣積極與世界互動,幫助人們了解病毒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並且豎立了對抗病毒的典範,防範病毒進一步傳播。因此新唐人電視台英國主持人郝毅博,邀請各國政要一起聲援台灣,呼籲台灣能再次重新參與WHO,世界是需要台灣的。
影片授權: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https://youtu.be/PKUu_f8WhRA)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這些日子, 阿滴英文 、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路路LuLu ⋯⋯還有一些公眾人物都紛紛公開自己過去罹患心理疾病或者是相關症狀的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讓大家重新正視情緒疾患的污名化、標籤,還有我們可以怎麼和這些情緒疾患的當事人、甚至是這樣的自己相處。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聲明憂鬱跟焦慮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到形成心理疾病,可能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會是單一原因。這裡所講的內容,也不是援引自心理學文獻,更沒有要試圖解釋「其他公眾人物為何容易得到焦慮跟憂鬱的症狀」,這裡我只想要講一個我最近體會到的事情;然後這裡指的焦慮跟憂鬱,並不是指焦慮症和憂鬱症,而是指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好了我要開始講了
不知道是因為論文,還是耳鳴這個陳舊的疾病困擾我已久,前陣子資格考結束之後,我陷入了一個非常漫長的人生無望感的時期(我老闆說這個是榮格心理學裡面的「創造性的退化」,然後就再也什麼都沒說了😂)。
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討厭自己,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用、做什麼都沒意義(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雖然還是會寫正向的內容,還是會錄音,但在陪伴大家的過程當中,那些話好像也是在鼓勵我自己。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沒有終止繼續接受榮格分析治療,但是幫助都很小,我就連打開論文的檔案都不想,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也沒有心情打電動,血源詛咒、薩爾達傳說擺著都不想玩。沒錯,就是那種什麼都不想做的感覺。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是有一次在整理BDI-II(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的時候發現,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類似「過往讓我感覺到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讓我提不起勁」,我嚇到尿都要噴出來了!趕快拿起筆來填寫,只可惜我做完了整份量表,大概只有14分,連輕度憂鬱都不太算;於是我又去做了貝克焦慮量表(BAI),也不符合焦慮症的診斷水準。講雖然是這樣講,但是那種無望的感覺,還是很明顯。
其實我已經吃SSRI吃了(用來調節大腦血清素藥物,通常用來治療憂鬱,但當初醫生是因為我的耳鳴開給我的,據說有幫助?)一段時間,情緒上面稍微有改善一點點,但是沒有很明顯,就這樣子持續了一個多月。
突然有一天,雖然論文還是沒有動靜,但不知道為什麼,那種無望、覺得自己沒用的感覺,突然就消失了。我想起心理師小D十年前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改變不會憑空出現,一定是這段時間,你做了什麼事情。」;左思右想了好久好久,後來我終於明白,那是因為我開始給自己一個生活空間(我弄了一個可以讓我寫論文、工作的獨立空間),這個空間不只是物理上面的空間,也是心理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我找到可以依靠、陪伴我的時候讓我覺得心安的朋友,這些朋友其實也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在旁邊而已,光是那個「在」本身,就會讓我覺得心安。而且,這樣的朋友不能隨便亂找,還要讓你覺得「你不會造成他的麻煩」。
當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他就會為你開一扇窗——休蛋及咧,這是講給正向積極的人聽的。在我們這種悲觀的人眼裡,解釋的路線應該是反過來:當上帝幫你開了一扇窗,他也會幫你關一扇門。
沒錯,好景不常,雖然無望感不見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每天會有滿多明顯的焦慮湧現,可能是會坐不住,可能是會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過來等等,抗焦慮藥通常就只是像頭痛藥一樣的效果,吃了之後有一段時間會覺得舒服,但藥效退了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一般而言我的經驗大概是三個小時到四個小時)。至於我一天到晚夾在耳朵上的CES,有一些效果沒錯,不過幫助並沒有很大,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我的Medium看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
一直到這幾天,我的分析師跟我在治療上有一個巨大的進展,細節我就跳過不說了,我想要分享一個很關鍵的發現,或許可以幫忙到和我有類似狀況的人。
先講結論:有些時候你的焦慮跟憂鬱只是用來提醒你,過去一直以來你所習慣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再支撐你現在的日子了。那些你所擅長的技巧,對過往的你可能有用;這些「技能」可能是防備、可能是穿盔甲、可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不錯的樣子⋯⋯老實說,這些方法以前真的很有幫助,也讓你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歲月,但現在不行了,所以焦慮跟憂鬱就像是「使者」一樣,來敲你的門,跟你說:嘿,親愛的陛下,該換個方法囉!
這幾天被分析之後,我突然有個體會是,原來 焦慮跟憂鬱有時候背後真實的原因是來自於背離自己,背離那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一些外在的原因、因為別人的要求、因為他人的期待、因為想要活成別的模樣,因為武裝,而把自己弄成其他的形狀,可是個背叛,對於內心那個被縮得很渺小的自己來說,是很心疼的,所以他用各種方式來提醒你——這樣做不對喔,你快點過來過來看看我,你怎麼會放棄真實的我呢?
有了這一層了解之後,我才突然懂得,前陣子我覺得很無力,而後來覺得很焦慮,是來自於我一直在跟「那個自我」對抗——我內在的自我一直想要航向某個地方,但行為上的我一直跟他抵抗。我用我過去所習慣的方式在生活,但就像前面所說的,以前我習慣的那個方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子了。
什麼是我過往所習慣生活呢?以網路上面的創作者來說,就是大家喜歡的樣子。這些創作者很多時候會面臨內心裡面的眾多情緒,是來自於廣泛的外在眼光和壓力。由於點擊數、追蹤數、討論數都來自大量的其他人的眼光,有喜歡你的人就會討厭你的人,所以心情會變得非常複雜。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房間裡面,裝了很多台攝影機,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評價,你所做的事情都要考量別人喜不喜歡,雖然你也有鏡頭以外的生活,但你的心靈空間終究有一大部分被這些評價給佔據——想一想,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worth),意思是說,你對自己的好惡、完全建立在你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這些人際關係可能是你的伴侶、身邊很重要的人,或者是別人對你的眼光——簡單地說,就是當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覺得自己有價值,讓大家討厭你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公眾人物經常面臨這種心理上面的波濤洶湧,如果心理強韌性不夠,就很容易被拉入這種起伏的漩渦。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原來前陣子我一直有種焦慮是,我自己覺得,好像早就過了臉書的時代,現在ig 與 YT才是大家習慣看的東西,有時候去大學演講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年輕人都不認識我,我有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然後這種焦慮會讓我很想要再抓住多一點東西,多貼一點文章(因為我不習慣拍影片,只習慣寫東西)、多錄一點Podcast,但卻忘記了,抓住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虛幻的,就像浪花一樣,退潮之後就會變成空氣。過往的我習慣跟隨著這些浪花的生活,但現在的我,似乎更適合坐在岸邊,觀看潮起潮落。我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我的不習慣,我還習慣著在浪花上面馳騁,但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其實很想坐在石頭上面休息(這一段有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
#找到你不可取代的東西
所以治療師說了一段話,我也想送給大家:「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取代,但是你這個人本身,一定有什麼是無法被別人取代的東西。去到找到這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把它當作你最珍貴的寶藏,花時間在上面深耕,就可以拓展出屬於你的一整片森林。」
什麼是對我來講,屬於我自己不可取代、又很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是在跟個案工作,或者是在接觸自己的情緒上面,我發現我都不是那麼擅長跟情緒一起合作,因為我的理性大腦太明顯了,就是喜歡整理步驟、因果邏輯跟推論,硬是要去處理那些模模糊糊的情緒,好像是要拿腳去踢石頭一樣。
但是,我很喜歡閱讀知識,從知識裡面得到的快樂,常常會讓我快樂很久很久(真的是很久),也很喜歡整理一些我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大家,這才是我喜歡的、而且相對於其他人不可取代的部分。這個就是我的寶藏。
這也是我這段時間,
一直背離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呢?你喜歡那個真實的自己嗎?
屬於你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和別人都不一樣的部分,是什麼呢?如果你胸口有一小把的火焰,這個火焰在提醒你,好久以來都沒有好好的看見他了,那個珍貴的火焰,會是什麼呢?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的東西,彷彿是些許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的保存,將它培養大,當作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村上春樹。
承認自己的有限,允許自己有些事情真的無能為力炸醬麵,是我們一輩子都要不斷練習的課題。
願我們在今年夏天,都能夠找到心中的那把火焰,一起坐在篝火旁邊,煮酒烹茶,彈著吉他,跟星星許願,然後重新,和真實的自己靠近。
#憂鬱 #憂鬱症 #焦慮 #焦慮症 #耳鳴 #自我厭惡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憂鬱症的二三事
在看完了 阿滴英文 勇敢的分享後,身為心理師,我立刻想要補充關於憂鬱症的二三事,希望能夠幫助正在經歷低潮,或者不夠了解憂鬱症的人,更貼近這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黑影。
——
1。#憂鬱症 是一種感受非常主觀的疾病
憂鬱症患者的感受對他本人而言,是百分百真實,而且很強烈的。也就是說,不可能靠著別人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沒有這麼嚴重』他就會改變。因為那是他主觀的認知,別人就算告訴他想開點,他的想法是無法輕易改變的。舉例來說,「辣」也是。如果你不怕辣,而你朋友比較怕辣。你們點了同一種餐點,裡面沒有加辣椒,但是有些胡椒粉,你拍胸跟朋友保證,絕對不辣!
結果朋友吃一口就辣到滿臉通紅,眼淚都噴出來了!他叫著:好辣好辣!你總不會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就不會辣了!你想開一點,其實一點都不辣!』#你不會這樣說的,對吧?因為『辣是主觀的感受』是他的味覺告訴他的腦袋,讓他感受到辣的痛苦,而你的味覺和你的腦袋,是另一回事,那是你,不是他。所以,我們會想辦法,讓他喝水,讓他吃點別的,去沖淡味道,但我們絕不會跟他說:你不要這樣想,就不會辣了! 憂鬱症也是,請不要跟他說,你看開一點,就不會難過了!這樣是沒有用的,而且只會讓覺得快辣死的人,對你的反應覺得很受傷。
2。憂鬱症也會發生在光鮮亮麗的人身上
有些憂鬱症的誘發的確是有明確的事件,引發的後續負面反應。但這不代表看似一帆風順、人生勝利、光鮮亮麗的人,就不會得到憂鬱症。因為憂鬱是一種情緒,任何人都會有情緒,#和是否成功耀眼並沒有關係。事業成功、形象光彩、家財萬貫的人,也會感冒,也會被水嗆到,也有可能得到憂鬱症。但是越在鎂光燈下,或是越常被認為是無憂無慮的人,得到憂鬱症的時候,卻會在其中一個症狀『自我價值感低落』這件事情上,顯得更加無助且難以開口求救。因為太容易得到「你怎麼會憂鬱?#你有什麼好憂鬱的,」這種回應,反而會導致光鮮亮麗的人容易選擇壓抑和隱瞞,想要硬撐過去。 越想要和自己的情緒硬幹,越會 #不把自己當一回事,越容易把真實的自己孤立起來,病情反而嚴重。
3。憂鬱症多久會好?
憂鬱症沒有絕對的病程,沒有標準的SOP,沒有人可以確切告訴你多久後你會好起來。因為每個人的先天後天狀況都不一樣,面對憂鬱時的條件和支持系統也都不同。這就是生理、心理、社會各層的因素不同,同樣一波寒流來襲,有人會感冒,有人卻不會。而那些感冒的人,有人睡兩天就好了,有人卻要咳兩個月。好不容易好了,一個不小心下個月可能又中鏢了。 沒有絕對,請不要拿A跟B比較,也不要認為對A有用的方式,對B就一定會有用。不要用「多久會好」去強問自己或當事人,相信我,#他如果知道答案的話,他也不用這麼憂鬱了,他比你還想趕快好起來。
4。憂鬱症可能需要住院
聽起來很可怕!不就是情緒低落,有需要住院?是的!憂鬱症如果嚴重的話,建議住院,是為了你的安全健康著想。請想想看,通常我們什麼時候要住院?什麼病會讓我們不能只是在家靜養?答案很簡單,就是當『#你自己在家的設備和條件,#無法把你的狀況照顧好的時候,你就要住院』,例如,開刀,為什麼要住院?因為家裡沒有設備,開完後,如果是小刀,你可以回家自己換藥,就可以出院,但如果開完後的傷口,是你自己在家無法妥善照顧的,有可能發炎、有可能需要注射、有可能需要觀察,那你就需要住院。嬰兒一旦生病常常需要住院,為什麼?因為在家裡就是沒有那個環境和條件和設備來照顧好它,所以他需要住院。你感冒,不需要住院,但當你因為感冒發燒或是引發肺炎等等,在家已經沒有那個醫療設備和條件照顧的時候,你就需要住院。
憂鬱症也是,你在家若已經沒有那個條件,可以照顧的時候,會建議住院,讓醫療可以密切且近距離地給藥、調藥、治療、觀察,支持來確保安全。當你的憂鬱症會讓你有生命安全疑慮時,就會需要住院,妥善照顧你。
5。憂鬱症不是不能靠自己好起來,但較難預測
的確有些人靠著自己做很多努力,經過時間,憂鬱症減輕。但是在病程當中,如果發展不順利,或壓力源始終存在,甚至壓力加劇的話,不一定會減輕。就像已經感冒的人,若不看醫生不吃藥,好好休息,可能會好起來,可能會比較慢,但也有可能,如果持續被其他人傳染,持續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等(就像是壓力源持續干擾),甚至可引發其他疾病或是發燒,導致更多身心的狀況發生,而超出「自身免疫能夠抵抗的範圍」,也就是超過單靠自己力量去好轉的範圍。因此,如果憂鬱症是一個你不熟悉的病症,#要保持警覺,當感覺 #超過自己能夠應付的範圍,就應該要求助專業。
6。憂鬱症的人可能不是天天都憂鬱
大多數憂鬱症的人的確每分每秒思緒都是負面,情緒都是低潮,#但他們的表現形態可能不是如此。因為他們大多會希望「看起來不是如此」,所以他們會努力在外顯上表現的接近平常的樣子,也有可能有時候好轉一點,但馬上又會低落下去。所以不要在你看到的時刻,去衡量一個人憂鬱的程度,#那是片面的。也不要因為看到片面的,就去否認自己或當事人的嚴重性,那可能會錯失幫助自己或當事人的重要時機,也可能會成為二次的壓力源。
7。憂鬱症的人可能無力感受,所以不要去激他
憂鬱症的其中一個症狀,#就是對人生對自己都感到沒有價值和希望,對自己曾經熱衷喜愛得事務,也都不再感到興致勃勃,甚至是熱愛的人也一樣,他們沒有動力也沒有氣力,去展現以往相同程度的在乎,嚴重者,甚至可拋下自己最珍貴的人事物,毫無眷戀。因此,不要對憂鬱症的人使用激將法,不要強迫他去在乎,#不要去測試他的在乎,因為在她沒有氣力的時候,#他想在乎都做不到,當他發現自己對於別人的激將也沒有反應的時候,他會更加無望,更加悲觀,適得其反。
——
希望這些分享,可以幫助到正在閱讀的每一位。
憂鬱症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我們不夠了解他,反而可能做出沒有幫助的事情。
如果你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些,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認知:「我們不夠了解他的感受,不夠了解憂鬱症」開始。接著,你就會開始了解,而且,你可能會成為他可以信賴的那一個肩膀,對,#我是說肩膀,你不是藥物也不是醫師,但是在藥物和醫師之外,他也會需要一個肩膀,肩膀不會給意見、不會否定他的感受、不要叫他想開一點,#肩膀就是肩膀。
文:許嬰寧 鐵人心理師 這才是我啊
疾病嚴重性英文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w: [轉錄] 林韋地FB 蔡總統算我拜託你 https://disp.cc/b/163-dBNN 『我一般不談個案,但這個我必須說一下。
昨天台灣那個四十多歲的死亡案例,原來是民進黨立委何志偉的助理。
根據何的臉書和新聞報導,她沒有任何慢性疾病,是在前天快篩陰性,然後回家隔離,隔天(?在家?防疫旅館)過世,死後PCR才回報陽性。
#這個案例就看得出台灣現在的SOP是很有問題的,(當然我知道是量能的結果)。
如我之前強調過多次,快篩試劑本來就是很多偽陰,至少20%,所以十個感染的,會漏掉兩個。快篩陰性,PCR陽性,雖然理論上傳染力較低,但是不代表不會併發嚴重肺炎,傳染力,和嚴重性,是不相關連的。
現在PCR太慢,要好幾天才知道結果,所以會有很多人,即使快篩陰性了,回家或防疫旅館隔離,但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有可能病情急速惡化,一兩天內,還沒有等到檢驗結果或床位就猝死,然後現在一直有消息說熱線打了沒用,救護車也一直不來。所以這些潛在感染者在家是孤立無援的,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求助。然後這些人裡,有很多是不應該放在家的高風險者。如果是防疫旅館而不是集中檢疫所,也沒有任何醫療監護。
明顯現在病毒的散播並沒有因為三級警戒停止,雙北醫療量能已經爆炸,重症和死亡數字會節節上升。
何志偉的助理過世我很遺憾,但我真的必須要指出,何志偉在這個節骨眼居然說,請地方政府確實落實通報與篩檢隔離政策。
拜託,都什麼時候了,#現在不是地方政府通報與篩檢隔離政策的問題,現在是台灣民主史上最大的國安危機!
我五天前就講過,台灣面對Covid社區感染大爆發是非常脆弱的,因為人口結構偏老,而且沒有疫苗保護,極多數人之前沒有感染過,整個社會完全沒有免疫力,而這是全新的英國變種病毒,(而且不知道有沒有混有印度變種)。
現在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國家,面對變種病毒時,之前完全沒有爆發過,人民完全沒有免疫力,醫療系統也沒有處理過Covid的經驗的。
Covid的死亡率,(參考同樣是亞洲的韓國):
四十幾歲,一千人中一位
五十幾歲,一千人中五位
六十幾歲,一千人中十八位
七十幾歲,一千人中六十三位
八十幾歲,一千人中一百三十位
這還是變種之前的數字,那在雙北醫療崩潰的情況下,死亡率更高。
雙北加起來,四十歲以上,共有三百七十萬人,大家自己可以算,如果大多數人感染,到底會死多少人。
以台灣現在的確診數字,如果按以上年齡層平均分配,我們已經確定在近期未來還有多兩百人死亡。而台灣的確診數字是嚴重低估的,那實際感染數字又再更嚴重低估,那你過去兩個星期裡,已經有數以萬計的感染者在社區裡跑來跑去了。
而且以上還只是雙北,台灣很小,中南部也隨時有爆發的風險。
所以我真的不是要散佈恐慌,(也有台灣醫界的朋友贊同我的意見),但是再這樣每一天佛系讓時間過去,真的很多人會死。
所以我在這裡再次重申我五天前對台灣中央政府的建議,(根據台灣今日現況做一些補充):
1. 立刻Full Lock Down,實施最嚴格行動管制,全島停班停課,全部人留在家,先停止病毒傳播,不要再增加更多感染者。
2. 政府派錢紓困企業和人民,請財政專家做台灣財政儲備和能量的相關計算。
3. 無論是用緊急法令還是其他立法相關辦法,鬆綁任何會阻礙防疫效率的法規,(比如只有醫護才能做採檢之類)。
4. 如果總統因憲制不能親上火線,請任命一個最高最高最高最高層級,可以叫得動任何國家資源,有國安專業和總統背書授權的指揮官和相關團隊,統籌防疫事宜,包括所有資源,醫護人力,確診和疑似患者清單。現在這個事情已經大過防疫,是台灣民主史上最大重大災難。
5. 用盡所有力氣可能,提高PCR的量能和加快處理速率。因為PCR的偽陰率最低,只有PCR才不會漏掉感染者。
6. 找合適的地點蓋大型集中檢疫所收治輕症者,床位越多越好,最好上萬,(再次強調,已經確診不會有交叉感染問題)。(昨晚新聞行政院營建署好像已經在做了,是好消息)。確保有24小時的醫療監護的待命。
7. 所有在等PCR結果和床位的疑似或確診案例,一定要有某種形式的醫療遠端監護,比如由醫生一天打一次電話或視訊之類。
8. 盡可能擴大重症治療量能,選定合適的醫院清空,專門只收治Covid患者。盡可能地增加呼吸器的數量,也確保相關治療藥物等有足夠的供給。
疫苗重要但真的不是現在最重要的,現在最重要的是減災,先把社區的病毒量壓到最低。
何志偉是執政黨的國會議員,所以請不要拜託地方政府,算我拜託你,也拜託所有和府院黨有管道的台灣朋友,將以上意見傳達。拜託民進黨,拜託中央政府,拜託蔡英文總統,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拿出國家最大的可能量能,做最壞的打算,而且和去年各國不同,你明明有一年的時間準備,現在又只差三四個月就可以有很多人有疫苗保護了。
拜託拜託再拜託,我真的不希望幾個星期後看到有很多台灣臉友或他們的長輩和家人RIP。』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