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疑慮同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疑慮同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疑慮同義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126的網紅Dung Kai-cheung 董啟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明周專欄:後人類時代的我們 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除了黃怡之外,也跟另一位香港年輕作家曾繁裕做了一場對談,地點在華山文創園區內的青鳥書店。曾繁裕雖然是新人,但之前已經出版過三部小說。這次的作品叫做《後人類時代的它們》,看題目就知道是一部科幻小說。近期我因為小說《愛妻》含有科幻成分,突然有很多人來...
疑慮同義詞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周專欄:後人類時代的我們
在台北國際書展期間,除了黃怡之外,也跟另一位香港年輕作家曾繁裕做了一場對談,地點在華山文創園區內的青鳥書店。曾繁裕雖然是新人,但之前已經出版過三部小說。這次的作品叫做《後人類時代的它們》,看題目就知道是一部科幻小說。近期我因為小說《愛妻》含有科幻成分,突然有很多人來找我談科幻的題材。其實我對科幻文學並不熟悉,但對個別幻科作品的確是情有獨鍾,對科普書籍也有著一般讀者的興趣,所以便厚著臉皮答應下來了
「後人類」(posthuman)這個概念我在本欄曾經談過,我以為曾繁裕一定也對此做過研究,怎料他說沒有看過這方面的書籍,還以為這個名堂是他自己發明的。我覺得這倒有好處,就是他沒有從學理上去構想他的小說,而完全是根據個人對未來的想像,來編寫他的故事。他對「後人類」這個詞的應用,無疑是狹義的,也即是指字面上的「人類之後」的時代。在小說中人類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動物園裡的少數樣本,而在幾個以數字命名的星球上生活著的,全都是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當初是人類的創造物,有著人類的外貌,但智能不斷提升,進而取代人類統治世界。
人類被AI取代的預言,聽來並不新鮮。曾繁裕這部小說的有趣之處,在於他嘗試從機器人的角度切入,想像機器人的思維模式,甚至是情感世界。他筆下的機器人雖然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對功能性的工作也非常勝任,但它們的社交行為卻非常笨拙。不知因何緣故,機器人依然分為男女兩種性別,而且可以互相締結戀人關係。它們之間的所謂調情、追求和戀愛,完全是模仿人類的行為,但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中並沒有真實的情感,就好像角色扮演一樣。它們之所以這樣做,究竟有甚麼實際作用或需要,作者並沒有解釋。這似乎是遺傳自人類的不再具有意義的行為,因此充滿著荒誕和徒勞的感覺。
曾繁裕描繪的「後人類」世界,是一個無情的世界,儘管機器人們都努力地模擬感情。由是看出了他的人本觀點——機器人無論有多高的智能,也只是一堆沒有生命的死物,也即是「它們」而不是「他們」或「她們」。但是,它們追求感情的努力,甚至是執著,其實頗有悲劇意味。當中有一個機器人的職業是小說家。它因為沒有人類的情感經驗,所以只能通過閱讀和模仿從前人類的小說,來創作出自己的故事。它所借鑑的人類作品中,竟然包含曾繁裕早前的小說。這不但是個妙筆,也很可能是小說中機器人最接近人類的時刻——一種文學的「圖靈測試」。如果讀者分不出小說是真人寫的還是AI寫的,那就代表AI懂思考,甚至有感情。曾繁裕的「自我AI化逆轉」,反過來賦予了AI成為「我們」的可能。
上面說曾繁裕的「後人類」定義是狹義的,我們也可以看看廣義的說法。「後人類主義」在學術界的代表性著作,有美國學者凱薩琳.海爾斯(Katherine Hayles)的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中譯《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海爾斯本科念化學,後來轉攻文學,取得博士學位。她的這部著作主要從二十世紀下半cybernetics的發展入手,勾勒「後人類」概念的興起和變化,並插入與主題相關的科幻文學作品分析,是極少見的科學和文學兼容並舉的論著。
Cybernetics與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時會被混為一談,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學術範疇。Cybernetics語源來自古希臘文 “cyber”,意指「導航」(to navigate),在羅馬時期又演變出「統治」(to govern)的意思。Cybernetics中譯為「控制論」,簡而言之,是「生物體或機器中溝通和控制的理論或研究」,跟機器人學(robotics)有密切關係。AI研究強調的是抽象的資訊和運算,cybernetics卻主張實體在具體環境中的反應和調整。也可以說,前者是「去形的」(disembodied)而後者是「賦形或具形的」(embodied)。當然,在整個後人類處境中,人工智能和控制論是必須合併理解的,因為前者的實體化就是後人類的諸種形式,無論是智能機器人、人機合體(cyborgs),還是通過人機介面強化的人類。
英文原題中的 “Became” 一字可圈可點。這意味著,其實我們已經成為了廣義的後人類。事實上,從古人類發明和使用工具開始,便已經踏上了朝向後人類的道路。到了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以至於二十世紀電腦科技的興起,人類不但大大增強了自己的能力,也同時改寫了「人類」的定義。「人類」不再只是一個傳統生物學定義下的物種,而是一個可以通過自身的能力進行演化的新物種。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Harari)把這個新物種稱為 “Homo Deus” (神人),並且對它未來的發展作出了警告。同樣憂慮AI將會取代人類的霍金,自己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機合體。要還原到純粹的人類已經不可能,又或者純粹的人類從不存在。
海爾斯描畫了科學家和科幻作家對「後人類」的疑慮和恐懼,因為它衝擊了「人本主義」對人類定義和價值的信念。可是,她認為「後人類主義」並不一定是反人類的、世界末日的同義詞。解構了人的自主意志的控制欲、目的論的功利心、自我中心的世界觀,對於思考人自身作為一個複雜的生物體,以及包含其他生物的地球作為一個互相依存的系統,有積極和啟發性的意義。「後人類」並不代表人類的毀滅,而代表著超越狹隘的人本主義的新人類的誕生。這是一種未來的齊物論——物我不分,「它們」即「我們」。
疑慮同義詞 在 劉恭甫-功夫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功夫快讀一點】176
※※※ 其實你不是沒想法,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
42種催生創意的嶄新思考術
‧01缺陷列表
負面情緒是取之不盡的啟發泉源
‧02專注技術
將難以形容的感覺轉化為言語的泛用技術
‧03 TAE的自我課題表
詢問身體該寫什麼好
‧04愛迪生筆記
發明大王超厲害!激發出1300項發明的3500本筆記
‧05不間斷書寫
拋開反省式思考
‧06隨機刺激
以偶然突破框架的最古老創意技法
‧07遠足
能輕鬆獲得大量靈感的啟發連環炮
‧08偶然力小卡
得到幸福的機遇
‧09芬克的曖昧零件
從創意實驗中誕生的圖像啟發法
‧10 KT式理性思考方法
直覺思考,藉此找出疑慮的方法
‧11時空表格
摸索不同規模事件,察覺問題徵兆
‧12事例-關鍵詞矩陣
深入探討質性資料,找出假設
‧13 菲利普‧狄克的提問
打破常識與日常的猛烈提問
‧14疑問分析
豐田生產方式「持續改善」的思維模式
‧15吉卜林法
5W1H萬能思考法
‧16概念扇形圖
水平思考的開發者如何突破慣性思考
‧17 KT式問題分析法
將Why變成What/When
‧18破壞假設
從啟發的前提重新開始
‧19反轉問題
讓人發覺自身想法有多狹隘的簡易原則
‧20劉別謙會怎麼做?
將偉大前人的思維納為己用的魔法短句
‧21迪士尼的3個房間
夢想家米奇、實踐家飯桶博士和批評家唐老鴨幫你實現夢想
‧22虛擬賢者會議
回溯啟發法的源頭,以賢者為師
‧23奧斯本檢核表
增加創意、變化靈感的萬用小刀
‧24關係演算
充分活用在認知構造深層活動的隱喻力量
‧25置換
超現實主義者善用的想像創造法
‧26櫻桃分割法
簡便又能自由增減的新世代結合術(Ars Combinatoria)
‧27屬性列舉法
活化並有效利用潛在的記憶寶庫
‧型態分析法
鬼才天文學家開發的循環式啟發法
‧29摩斯的迎敵學習法
你是否在逃避什麼?那裡有沒有你正在尋找的東西?
‧30辯證法式啟發法
矛盾與對立正是發現創造力的關鍵
‧31衝突圖
從組織/社會問題到個人煩惱,解除衝突/兩難的剝皮刀
‧32仿生法
模仿生物在數十億年自然淘汰過程中學習到的優秀「本領」
‧33戈登的4個類比法(Analogy)
從解題過程的錄音及分析當中擷取類比之核心技術
‧34等價變換法
類推啟發法的最終結果
‧35 NM法T型
透過4個問題用不一樣的方式找出自身資產,有效率的類比啟發法
‧36源內的巫術複寫法
世上取之不盡的「巫術」材料
‧37凱窪的「對角線的科學」
一以貫之且射程最遠的類比法
‧38同義詞改述法
以同義辭典作為激發靈感的輔助工具
‧39塔木德式辯證法
喪失一切的猶太人為存活而開發出的經典註釋法
‧40紅毛獵犬
在靈感大草原上恣意翻滾
‧41龐加萊的潛伏期
一切的開始,啟發法/創意研究的源頭
‧42做夢
讓夜晚睡眠成為好戰友
※※※ 來源《點子大補帖:42種催生創意的嶄新思考術,讓你靈感隨時隨地、源源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