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疇注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疇注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疇注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疇注音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舊作選篇(之24) 聖誕快樂 李怡 (今天是平安夜。謹祝各位讀友聖誕快樂!這篇舊文選自2018年12月24日的平安夜。文後補充了一位讀友的留言。) 中國掌權者近年不斷掀動民族主義情緒,想以此穩固政權,大陸網有一張圖,一女子手持橫額,上寫:「抵制聖誕──中國人不過外國節」。 這不是個別人表現,背後是有...

  • 疇注音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4 11:51:48
    有 784 人按讚

    舊作選篇(之24)
    聖誕快樂
    李怡
    (今天是平安夜。謹祝各位讀友聖誕快樂!這篇舊文選自2018年12月24日的平安夜。文後補充了一位讀友的留言。)
    中國掌權者近年不斷掀動民族主義情緒,想以此穩固政權,大陸網有一張圖,一女子手持橫額,上寫:「抵制聖誕──中國人不過外國節」。
    這不是個別人表現,背後是有統治者作意識鼓動的。去年大陸網頁有一張在某機關門外的熒幕照片,上寫:「根據上級規定,任何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大中小學生不得參與『萬聖節』『聖誕節』等各類『洋節』的慶祝活動。」
    聖誕節跟西方文明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對中國由古老封閉的社會進入現代社會,也有根本影響。
    眾所周知的公元紀年,就是以耶穌出生之年開始計算的。中共國不依循古時以帝王統治的年號紀年,也不依中華民國以民國紀年,而依照公元紀年,就表示接受了這個以耶穌降生為紀年的西方傳統。
    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是,中國的舊曆,也是在17世紀,由羅馬天主教來中國傳教的湯若望神父編撰的,當時稱為《時憲曆》,這曆法一直沿用至今。
    中文拼音也來自西方傳教士,發明者是1583年到中國的利瑪竇,他1605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其中四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注音。
    全世界最統一的休假日,就是星期日,這也起源於《聖經》。中國在民國才得以確立星期制,從此,人民在法律上才有每周休息的權利。
    古代中國的記時方式,是依靠打更。中國的第一個鐘錶,是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帶來的,從此中國有了標準的記時方式。
    中國古代音樂沒有樂譜記錄,因此在古書上被形容為此曲只應天上有的「霓裳羽衣」,所有的唐宋詞、元曲的曲調,都因為無記錄而失傳。後來雖有工尺譜這種記譜方式,但不流行。五線譜、簡譜,都是西方傳教士帶來的。
    全世界的醫院和醫療救護工作,都以十字架為標誌,因為耶穌以給人治療麻風病而聞名於世。近代西醫傳入中國,跟教會的傳教是並行的,中國著名醫院或醫學院前身都曾是教會醫院。「十字標誌=醫院」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清朝的時候,學生們考科舉,學習四書五經。近代基督教教會積極在中國各地創辦大學,把現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國,使中國高等教育迅速同世界接軌。
    以上只是一鱗半爪。實際上,中國近代與世界接軌的發展,都是西方傳教士和教會帶來的,例子不可勝數。但1949年後,在無神論的執政黨掌權下,外來教會連同他們帶來的教育、醫療和導人向善的教義都受到打壓,掌權者的洗腦宣傳把西方教會在中國的努力,稱為「外國間諜、文化侵略」,硬將宗教納入「愛國」範疇,近幾年更加強壓制地下宗教崇拜活動,拆十字架,毀教堂。
    在整個社會物慾橫流,人民失去信仰、靈性、善意和推己及人之心的情況下,有一則消息在大陸網上流傳:「昨日中午,聖誕老人因到中國摔倒,無人敢扶,已經凍死了,節日取消,請相互轉告。」
    為了不讓聖誕老人凍死,西方世界開始不讓聖誕老人去中國了。聖誕老人意味現代西方文明,難怪西方抵制中國的聲音出現並上升。
    香港何時會出現讓聖誕老人凍死的社會?
    (讀友Ho Wing Hon留言:文中提到:「全世界的醫院和醫療救護工作,都以十字架為標誌」。
    世界不同醫學組織,多數是以 「手杖舉起銅蛇」作為標記(看似十架),其典故出自舊約聖經民數記 21:9「摩西就造了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很多人被蛇咬傷亡,但望見銅蛇就得醫治,以此作為喻意,人看見醫學機構,希望就能得到醫治。
    而用「十」字作為醫院標誌,也就是沿用此舊約典故,應用於耶穌十架,取其望見就能得救之喻意,出自約翰福音三章14-15節:「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須照樣被舉起來,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人子是指耶穌。)

  • 疇注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05 21:00:13
    有 377 人按讚

    獸 ◎蘇紹連
     
    我在暗綠的黑板上寫了一隻字「獸」,加上注音「ㄕㄡˋ」,轉身面向全班的小學生,開始教這個字。費盡心血,他們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著我,我苦惱極了。背後的黑板是暗綠色的叢林,白白的粉筆字「獸」蹲伏在黑板上,向我咆哮,拿起板擦,欲將牠擦掉,牠卻奔入叢林裡,我追進去,四出奔尋,一直到白白的粉筆屑,落滿了講臺上。
     
    我從黑板裏奔出來,站在講臺上,衣服被獸爪撕破,指甲裏有血跡,耳朵裏有蟲聲,低頭一看,令我不能置信,我竟變成四隻腳而全身生毛的脊椎動物,我吼著:「這就是獸!這就是獸!」小學生們都嚇哭了。
     
     
    ◎作者簡介
     
    蘇紹連,1949年生,台灣台中人,1968年與洪醒夫、陳義芝等人創立「後浪詩社」(後改為「詩人季刊社」);1971年與林煥彰、蕭蕭等人成立「龍族詩社」;1992年與向明、蕭蕭、白靈、李瑞騰等人創辦「台灣詩學季刊社」。著有《驚心散文詩》、《散文詩自白書》、《時間的背景》、《非現實之城》、《我叫米克斯》等書。
    (改自《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作者簡介。)
     
     
    ◎小編林宇軒賞析
     
    關於散文詩的概念,蘇紹連曾在〈瞻望散文詩出頭天的歲月〉一文中提到散文詩就是詩,不可視為是「詩」與「散文」的模糊地帶;且散文詩並非以「語言散文化」來定位等七點原則——按照蘇紹連的思維,「不分行」才是散文詩的關鍵。
     
    除了在創作上,蘇紹連在理論方面也有全面的認知,所提出的原則可謂將台灣的散文詩擬定出了相當明確的範疇。這首〈獸〉分為兩個段落,詩中的人、事、地都非常清楚,背景的鋪排直到「背後的黑板是暗綠色的叢林」一句才開始有修辭手法的元素進入,藉由現實與抽象的變動,產生一種超現實之感。
     
    在虛實轉換流暢而情節引人入勝的時候,詩中的「我」突然回到教室裡,變成了一隻真正的獸,以「身體」告訴學生「這就是獸」。這個在空間不斷轉化中突如其來的轉折是全詩的高潮,體現出有些事物縱然費盡言語、以注音來表示,可能都無法表達出內裡的意涵,必須要用其他感官或心靈去感受,才能真正學習其中的意義。
     
    這首詩在文本上並不能看出什麼明確的指涉,詩中的獸可以是「政權」,可以是「愛」,當然也可以「人心的黑暗面」。蘇紹連給出了一個性格鮮明、互動激烈、描述寫實、張力飽滿的「情節」,讓讀者在閱讀完畢時思索詩中的「獸」可能的象徵,留下了非常寬廣的解讀空間。
     
    你覺得這首詩中的「獸」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喔!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蘇紹連 #獸 #ㄕㄡˋ
    #散文詩 #小學生 #都嚇哭了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5.html

  • 疇注音 在 Sama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5 12:17:06
    有 121 人按讚

    在那浩瀚書海裡

    弟:你知道南島語系跟原住民的關係嗎?
    我:知道。
    弟:那妳知道圓明園被焚毀和大航海時代的關係嗎?
    我:嗯,應該知道。
    弟:都跟海洋有關,很有趣。但很多人不知道。
    我:?
    弟:因為課本沒有教這個啊,很多有趣的事情課本都不會說,實在太可惜了。

    --------------------------------------------

    弟弟在剛會爬行時,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書櫃前翻書。我常是一睜眼,看到在晨光中,咬著奶嘴、翻著書本的弟弟。當時弟弟最喜歡的書是艾瑪畫畫,他可以安靜、專注的盯著圖畫細節,沈迷在其中。

    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對於圖書館有莫名的熱愛,小學前他並不識字,連注音拼音都不會,但每週他最期待就是爸媽放假可以帶他去圖書館,三、四歲的年紀,對於借什麼書很有主見,透過畫風和繪本圖畫,就可以精準找到同一作者的各種作品。

    小學以後,開始識字,他在閱讀上飛越式的成長,一學會拼音,沒有任何困難的就直接進入文字閱讀,和同齡時哥哥需要一再陪讀才慢慢接受文字書,完全是天壤之別。當時,他跟我說:「字多的書比較好,因為可以看比較久,沒有圖畫更好,還可以用頭腦想出(很多畫面)來。」弟弟喜歡用畫圖或手作記錄他的閱讀心得,把眼中文字轉化成圖像,這個習慣一直持續至今,多年來我拍下他隨手畫下的閱讀記錄塗鴉不下千張。

    中年級後,圖書館的運用更為嫻熟,他開始在腦袋中做書評,對於喜歡的書,會搜尋各種版本,一一閱讀,再比較其中異同,揪出各種問題,從文筆、作者、內容到勘誤,他都有一套自己的評估。比如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他隨口就可以說出數個版本,各版本所長所短、適合年齡、推薦與否,清晰又充滿說服力。

    越過了十歲,他又開發出圖書館的另一功能--解答疑惑,凡舉他感興趣的領域、遇到的問題,都會到圖書館找答案,為此,他摸索出一套獨特搜尋方式,除了找答案,也會把相關的書籍一網打盡,廣博閱讀後,為自己找到答案,且開啟更深入的探尋與趣味。

    所以,他的閱讀完全不設限,從數學、天文、地理、生物、文學、歷史到哲學、社會科學、體育、笑話集...,他無一不感興趣,隨時都可以在他的書案上,看到各式各樣、匪夷所思的書籍。

    進入青少年時期之後,他的閱讀範疇更擴大,不只科普、知識性、文學與語文類書籍,他對於同儕們熱烈討論的小說、漫畫皆有涉獵,連一般人鮮少會接觸的老子道德經、幾何原本...,都曾是他的手邊書。他的閱讀不只廣泛,而且在感興趣的領域會特別深入,再加上他獨特的思考邏輯,閱讀不僅僅是樂趣,更是他彙總各樣知識的最佳管道。

    披著叛逆青少年的外表,不好好說話、一開口就RAP,學校教授範疇的內容沒什麼興趣,寫作業沒有動力、課本裡都是塗鴉,每每看到他,我都很想笑,因為在逆反外表的背面,真身其實是充滿反差萌的博學小文青,他用多刺的外表,掩飾著對知識追求的熱愛與對僵固學習的反抗。

    所以,每次哥哥跟我抱怨弟弟不好好用功時,我都叫他不要操心,因為看完圖書館大部分藏書的人,真的無法對著那幾本課本的一再複習會感興趣,而知識的追求,本也不在成績。

    弟弟搞怪、對追求高分不感興趣,那又何妨,在他的世界裡,有太多太多有趣的事物可以去追尋,有太多的人事物值得去同理與關懷,何必循前人之路前行,在浩瀚書海中,知識的指引裡,必有他的方向。

    *被刺頭青少年一再惹毛之際,媽媽需要這樣的回憶,換個角度看到他的好,以防不自覺爆走翻桌

    *五歲生日前的弟弟,最大的心願是看完五牛車的書 https://blog.xuite.net/sama01/blog/34503192

    *圖:6歲時的弟弟,看完書把故事裡的主角,用舊襪子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