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當志工的壞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志工的壞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志工的壞處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閱讀習慣真的要從小培養❤️ 有陣子覺得陪讀故事書是件很累的事 尤其球哥上小一之後學校很重視閱讀 希望小朋友常去圖書館借書 還有閱冠王的活動(每個月借最多書的小朋友可以和校長拍照😆) 為了當上閱冠王,還每天麻煩在圖書館當志工的嫂嫂幫忙借故事書讓他帶回來 然後回家就會半強迫的讓球哥把每天借回來的書看完...
當志工的壞處 在 陳允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10:37:17
_ • 腸胃炎的這幾天我的情緒偏於冷靜低落的狀態,並不是因為想吃美食不能吃,也不全然是因為絞痛就需要跑廁所⋯。 而是我好像又再次體會到,沒有健康的身體,真的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去談什麼渴望的生活、夢想更別說想要追求自在自由、做自己這種全民口號。 總之就是看待的ㄧ切都變得很不可愛。 反思想著,那健全有...
當志工的壞處 在 Eli Hsieh 謝震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1:03:57
2018, 05.17〈善意與地獄〉 . 「通往地獄的路,通常是善意所鋪成的。」 . 經歷過各種大大小小的義診和國際/國內志工活動,說真的,我對台灣的模式失望不已,從我開始撰寫專欄以來,陸續寫了許多文章批評這種國際發展合作、志工、捐物資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因為我曾經親眼看過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現象,...
當志工的壞處 在 幸潔 Lilli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9:41:08
又是一個沒有人像照、文字一堆,可能沒有人看得完的日記。 今早一睜開眼,滑了臉書,開啟了一個不是很快樂的一天。 其實事情小小的,不過就是心疼周遭的人被質疑、被誤會。同時也覺得那些人兒會質疑、會誤解是正常的,很矛盾。但更認知到在網路的世界,人人可以不為自己的言語負責,人人都可以在螢幕後當個鍵盤劊子手...
當志工的壞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閱讀習慣真的要從小培養❤️
有陣子覺得陪讀故事書是件很累的事
尤其球哥上小一之後學校很重視閱讀
希望小朋友常去圖書館借書
還有閱冠王的活動(每個月借最多書的小朋友可以和校長拍照😆)
為了當上閱冠王,還每天麻煩在圖書館當志工的嫂嫂幫忙借故事書讓他帶回來
然後回家就會半強迫的讓球哥把每天借回來的書看完
一開始球哥還蠻抗拒的,媽媽也覺得要一直唸故事書好累🥺🥺
不過這樣持續了一個多學期
球哥認得的國字真的爆大量
加上之前愛上三國演義
現在居然可以自己安靜的看完一整本三國演義的漫畫
(雖然很多字應該都是用猜的😆)
搭很久的車時拿一本成語故事的小書也可以自己看完還順便玩書裡的小遊戲不吵媽媽
在一旁看到球哥的成長真的覺得很感動啊❤️
不過壞處就是他最近實在太了解三國了
每次問我一堆問題老木都不知道顯得我好愚蠢😂😂😂
#昨天跟我講了一堆人名什麼郭淮周倉于禁
#老木說之前打三國無雙的時候這些都是雜魚耶我不認識
#然後球哥就生氣了🥺🥺🥺🥺🥺
更多生活都在IG:https://www.instagram.com/masaharuwu/
當志工的壞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現在還有參加荒野的活動嗎?
這些年應邀演講與主辦單位的主管聊天時,他們常會問我:「你現在還有參加荒野的活動嗎?」
這個問題很單純,但是我常常猶豫著不知該怎麼回答。因為若是一般人認知的,參加活動是網路上有公告,需報名的活動,那我的確多年沒有參加活動,甚至我還在當荒野理事長時也早就沒空參加這類公開活動。
但若是以荒野志工幹部的角色,所參與的荒野非對外活動,那麼一直到現在,每年都還有非常多場,或許也因為荒野的志工團隊非常多,單單不同團隊的志工訓練或各個層級的幹部訓練,這些不是表列民眾可以參加的「活動」邀請我去上課的場次就不少。
而且若荒野活動的定義再擴大來看,只要是荒野伙伴在一起所從事的活動,就稱為荒野的活動,那麼我幾乎出門只要不是演講或看門診,十之八九就都算是荒野活動了。
這麼多不同層次的「活動」對非荒野人很難解釋,他們也很難理解,至於為什麼要把一個單單純純的生態保育團體搞成這麼一個「無所不在的荒野」?也把自己搞得那麼忙,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我們對未來的許多想像。
後面附上一篇多年前曾跟AB寶聊到,組織的文化與制度各自對組織發展的功能與限制,或許可供有志從事NGO的朋友參考。
帶著團隊飛翔的兩張翅膀―與AB寶談組織發展7之1
不管是活動還是一個組織機構的運作,我們從表面上看得見的是技術、業績、專業知識、規章以及制度……等等,背後看不見的是人際溝通、理念想法,態度風格乃至於價值選擇……等等。」
停了會,我才繼續說:「就以你們現在已經開始在經營一些團隊來說,一開始一定是有個共同的目標,然後經過大家討論,決定該用什麼方式達成這個目標,這種方式就是所謂組織的流程,當事情愈來愈多,就會發展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規則或模式,也就是形成制度,這些過程相信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可是當組織愈來愈大時,就必須輔以組織文化來協助,否則單單是靠制度最後會產生許多後遺症。你們先說說看,制度對組織發展有什麼好處或壞處…. 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060837efd89780001b8ffa7
….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彼此產生的權力運作,除了我們上次說的中央集權與分權的區分之外,在形式上組織裡還分為委員會或團隊;權力運作則分為首長制或委員制,決策方式也有多數決與共識決的不同選擇… 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0631540fd89780001b452a3
當志工的壞處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的山域管理指導原則,在哪裡?】
素密達斷崖的「鯊魚劍」鐵梯爭議,大家說鬧得兇不兇?甚至有些人可能覺得討論熱烈的莫名其妙,是吧?假如大家都對國際上步道建設的指導原則有一定了解,就會知道雪霸國家公園確實是有思慮不周之處。
這類設施並不能獨斷專行,而必須在前期規劃階段就和民間和專家交換意見,協調園方和訪客的期待。
就我一個研究山岳政策當興趣的人來說,看得出來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標準」和「程序」。現在我們來將聖稜線移到北美境內,看看不同單位的老外公務員會怎麼思考這道鐵梯?這不是強調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而是臺灣現在幾乎沒有類似的指導原則可供遵循,有太多地方可以學習了。
-----
▲ 美感原則
──〔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立公園〕
自然資源計畫的主管看到鐵梯的照片,眉頭一皺,心想這個梯子當初是誰負責的?於是他翻開手邊的《步道維護手冊》,裡面有個章節寫著美感之於園區設施的大致方向:
「美感是人們為何造訪自然場域和健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景觀、氣味、聲音、材質皆會影響訪客的心靈、感官與心情,全部都和美感有關。在步道維護和建設之中,美感相關的考慮應永遠置於優先,一條維護與建築良好的步道將會提供訪客愉快且值得回憶的公園遊覽經驗。」
「建立美感原則的公式並不容易,但只要依照本手冊的原則,興建和維護步道可以用具美感的方式完成。例如,步道上的結構和特徵應該符合或融入周遭的自然環境,不論是就地取材或是用外部材料皆是如此。」
主管看看鐵梯的照片,放到顏色暗沉的岩壁上是如此的顯眼,不禁嘆了一口氣,心中暗暗埋怨上一任承辦人簡直是挖坑給他跳。
.
▲ 梯子的建設原則
──〔加拿大安大略省〕
在政府上班的安東尼看到了主管發來的email,「天啊,」他看到照片時嚇了一跳,「先不講這個顏色,這邊非得安裝梯子不可嗎?還有這個梯子的設計好奇怪啊。」他從書櫃裡找出2006年出版的《安大略的最佳步道:永續步道之設計、建築、維護的原則與最佳範例》,翻到第158頁關於梯子的章節,裡面寫著:
「... 只要在絕對必要時才能使用梯子。梯子讓步道只能服務一小群靈活的健行者,同時需要時常維護才能保障安全 … 唯有在考慮所有繞道的選項,而且地形的盛行坡度(prevailing grade)超過100% (也就是說每10公分的水平距離,就有超過10公分的爬升)的時候,才有安裝梯子的可能。如果必須要在步道上安裝梯子,其必須在每個橫擋上都有舒適的抓握點,如此一來才能讓使用者穩定攀爬 ...」
安東尼打電話跟志工聊了一下,得知該處確實沒有更好的替代路線,但他在意的是梯子的設計是否能保障登山者的安全。
「這個梯子設計缺乏兩邊的扶手,也就是說使用者只能抓橫擋部分,那麼鍍鋅鋼材在環境潮濕時,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力嗎?會不會鐵梯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呢?旁邊的繩子是民間架設的,似乎也會有人在使用梯子時一併抓著,這些繩子安全嗎?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看過上方的確保點是怎麼架的?」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腦中頓時浮現許多問題。
.
▲ 梯子的規劃程序正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政府〕
「你看到那個梯子的照片了嗎?」克雷格詢問他在保育與自然資源部上班的的同事凱莉,「真是搞不懂這個設計當初是怎麼通過前期規劃的!如果有事先和大眾溝通過的話,應該不會被批評成這個樣子啊!」
凱莉嘆了一口氣,「是啊,雖然長官本意是擔心那邊又摔死人,但還是有人認為這種難度的步道本來就該留給有實力的人通過,不應該增建永久型設施。」克雷格皺眉,搖頭說道:「那本書你還留著吧?」「嗯,就擺在那邊的架子上。」
克雷格抽出一本《賓夕法尼亞州步道設計暨開發原則:永續與非機動車輛用步道的指導守則》,翻開到規劃的細則部開始閱讀。
根據官方發布的原則,步道的規劃階段包含了16個步驟,第3步即是「公眾參與」:計畫項目的關鍵部分是確認大眾針對提案的需要、關注及疑問。設計良好的公眾參與流程會使利害關係人和大眾參與其中,讓他們和決策者共同削減衝突並提升志願者的參與度。
公眾參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 提供利害關係人、領導者、決策者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 讓民選官員知道公民的態度與需求
• 有助於表現公眾對規劃流程與提案的廣泛支持
• 提供大眾和社區領袖支持並參與計畫的機會
公眾參與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
• 建立指導委員會
• 準備溝通策略書
• 舉辦公開會議
• 舉行意見調查
• 與關鍵人物面談
• 舉辦焦點小組會議
「如果那個時候就有溝通這一點,應該就不會演變成這個爛攤子吧,」克雷格喃喃自語道,「現在上頭想要發展登山觀光,首要任務就是保障安全,但突然發包執行確實是不符合流程啊。比起這樣突襲式的增補設施,不如一開始就做好通盤檢討和規劃的覺悟,並邀請民間代表參與指教呢。」
------
上面特別找出三個不同單位的例子,是為了表達同樣的精神乃是貫徹了美加系統,也就是說上至國家公園和林務機關,小至州立和郡立公園,皆是藉之考量所有的規劃案。
美感難以量化,那起碼大家知道要符合現場環境,避免過於突兀的視覺效果,因為這會影響戶外景觀傳達給人的感受;只要轄區內的步道含有陡峭路段,上級管理單位必定會為之撰寫安全守則,甚至細到要比較不同材質和設計的優劣;於前期規劃的時候,無論政府對提案的想像有多美好,也一定會遵守程序正義,聽取大眾對此的意見並發揮協調各方期望的功能。
當然,以美國為例,這套管理精神與系統從20世紀初起計,是個打磨了百年以上的結果,雖說完全執行可以極度周延,壞處卻是曠日費時,處理突然的變化時會顯得不夠靈活,若套用到臺灣還需要一定的調適過程。
但我想說的很簡單:美感原則、安全考量、公眾參與,絕對都可以更細膩,絕對都可以更公開透明。這個精神,才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
Photo credit:許永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