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當年情cho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年情cho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年情chord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624的網紅人山人海 PMPS Music,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00年1月7日 MCB專訪 文:袁智聰 「人山人海」是舉行於 97 年的一個音樂劇場;「人山人海」也是集台了黃耀明蔡德オ、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于逸堯六人之力量的音樂製作共同體;踏入 2000 年,「人山人海」亦將會發展成為一所獨立唱片廠牌,為人民服務。 在閣下的印象中,「人山人海」是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萬的網紅謝和弦 R-chord馬槽音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夠愛》阿扣&脩-版權爭議懶人包 以下事件依照時間順序往下排列 1. 阿扣在Youtube上傳夠愛2.0音檔,並宣布即將收錄在新專輯。 2. 阿扣向脩告知專輯即將發行,主動洽詢脩授權事宜。 3. 脩同意授權並表示版權雖然自己處理,但希望透過可米製作洽談。 4. 可米製作向阿扣報價35,000元單次...
當年情chord 在 一日一樂 | 音樂分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2 04:15:41
【Ms. Lauryn Hill -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 .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除了是 Lauryn Hill 擺脫 Fugees 的獨立宣言,更是一張將 Hip-Hop & Soul 完美交融的經典專輯。...
當年情chord 在 25歲,我們離家出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05:20:36
【由好愛到唔愛,原來個過程可以好簡單】 曾經好迷五月天。 迷嘅程度係,首首歌都識背識唱,每隻碟啲歌連排序都記得晒,所有歌嘅chord都識背晒。 由佢哋2006第一年紅館開始睇,好記得周華健陳綺貞做嘉賓,仲要encore完再encore,簡直係前所未有嘅震撼; 之後每年一次入紅館一期一會五月之約,...
-
當年情chord 在 謝和弦 R-chord馬槽音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11 23:41:53《夠愛》阿扣&脩-版權爭議懶人包
以下事件依照時間順序往下排列
1. 阿扣在Youtube上傳夠愛2.0音檔,並宣布即將收錄在新專輯。
2. 阿扣向脩告知專輯即將發行,主動洽詢脩授權事宜。
3. 脩同意授權並表示版權雖然自己處理,但希望透過可米製作洽談。
4. 可米製作向阿扣報價35,000元單次授權,並請阿扣方出合約。
5. 阿扣給出合約,可米製作表示其中條件由阿扣取得作曲者資格需要討論。
6. 脩開直播表示,無法接受收錢並將作曲人改為阿扣,因此反悔不授權。
7. 阿扣開直播表示,自己本來就是作曲者,願意付錢是尊重當年情誼。
8. 可米製作發聲明及新聞稿表示,作曲者只有脩一人,打臉阿扣說法,並主張保護創作者權益。
9. 阿扣發影片還原當年創作情境,重申自己是作曲者,並限可米72小時承認其作曲者身分。
10. 鏡周刊專訪脩,改口阿扣是依照脩的基礎改旋律作曲,是共同創作,間接打臉可米製作的先前聲明。
11. 阿扣分享鏡周刊影片並指出脩說法打臉可米後,此影片竟離奇下架,相關新聞同時消失。
12. 網友上傳備份影片後,脩表示此事件已交由公司處理,本人不再回應,重申沒有授權可能。
13. 在備份影片出來沒多久,累積破萬觀看次數後,鏡周刊加上訪問日期2020/8/6重上影片。(02:46更新版)
本資料盡可能客觀還原網路上可以查到的公開資訊,若有缺漏歡迎補充。
#可米當我塑膠做的 #夠愛 #謝和弦
很抱歉第二集就是這麼辛辣的內容,但你知道我是Real的Real!音樂是用耳朵聽的,是用心去感受的,好奇這個事件的人,去聽原版夠愛你們就會聽出來這個的旋律跟歌詞就是謝和弦同時一起寫出來的!
愛我的人請按喜歡,訂閱,開小鈴鐺!
當年情chord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0年1月7日 MCB專訪 文:袁智聰
「人山人海」是舉行於 97 年的一個音樂劇場;「人山人海」也是集台了黃耀明蔡德オ、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于逸堯六人之力量的音樂製作共同體;踏入 2000 年,「人山人海」亦將會發展成為一所獨立唱片廠牌,為人民服務。
在閣下的印象中,「人山人海」是三年前黃耀明的一個音樂劇場演出。原是 97 年度香港藝術節的表演節目之ー,繼而改名為「創作人山人海」而從文化中心進駐紅館作再度公演。當年因為演出裡拿了一眾地道不過的卡拉 OK 中文流行曲進行改編而成為一時佳話,其後這批作品更被灌錄成同名唱片專集。然而這切其還是一個開端而已。
在去年,「人山人海」正式演變成為一所 Collective 式音樂製作公司,以黃耀明、于逸堯、普普樂團的蔡德才(Jason)、Multiplex 的梁基爵、Minimal 的亞里安和李端(Veronica)六人為核心。
現在,「人山人海」亦従一所音樂製作公司而進化成為唱片廠牌,頭炮是普普樂團將在 1 月間面世的首張專集。由音樂劇場演出而演變成音樂製作公司再變成唱片廠牌,「人山人海」有着是一段挺有趣的歴史進化過程。
這個黃昏,「人山人海」的六位構成分子集在間位於工廠大廈内的影樓裡為我們拍攝照片與接受訪問。縱使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在人數上還不算真的有着人山人海之氣勢,但卻可以叫我感應到一股屬於「人山人海」這個團體、把他們維繋在一起的磁場。
Labelled With Love
在外國,我們總不時見到有歌手或樂隊開設自己的唱片廠牌,正如 U2 有他們的 Mother Records、 Madonna 有她的 Maverick 般,而由樂手開設的細規模獨立廠牌更如恒河沙數。殊途同歸地,「人山人海」亦是一所以黃耀明為首的唱片廠牌。其實「人山人海」的成員本身也是來自黃耀明的音樂製作班底,其後亦個別地跟其他歌手合作,然後再聚集成為人山人海」這個音樂製作團體,重新把他們連在一把。
那麽,究竟「人山人海」是何時正式成立?明:「98 年初已有這個構想,而申請商業登記正式成立則是 99 年 6 月的事。」
然而有何因素會令你們由一間音樂製作公司而演進成唱片廠牌呢?
明:「其實已經計畫了很久,但卻一直未有把它實踐。但看到 Jasn 的専集也做了一段日子,也是出版的時候,而其他人亦打算出版自己唱片,所以便立心實行這畫。況且我唱了多年歌,也希望做到不同崗位的事。」
除了黃耀明于逸堯蔡德才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外,原來「人山人海」包括負責漫畫的黎達榮。那麽「人山人海」還會開啓門戶招攬其他音樂人或樂隊組合回來嗎?
明:「有這打算,但由於我們的資金有限,行政架構又未做好·故此暫時不會實行。」
「人山人海」的頭炮唱片出品是普普樂團的首張專集(執筆之際唱片暫未定名),那麽跟着又有何大計
于:「在 Jason 之後,各人都會陸續出版自己的唱片,此外亦另有別的Side Project,如會出版一些劇場音樂,還有張兒歌專集。」至於是甚麽兒歌專集,他們卻懇請筆者不可透露。
明:「我現在跟蔡琴為 2000 年藝術節合作的音樂劇場《花天走地》之 Soundtrack,也希望可以在『人山人海』旗下出版。」
既然「人山人海」各人有着密切的關係,不知你們可有想過如當年 4 AD 的 This Mortal Coil 般來一次精英組合式合作?
明:下其實那張兒歌專集的合作形式會較近似這樣。也可以在嬉裡透露我打算在年底出版一張關於認知愛滋病的唱片:那會是跟一個愛滋病機構合作,到時便會有齊各人一把參與。」
至於大家所關心的,還是黃耀明的新專集究竟會何時出版,然而正忙於手頭上大堆工作的他,大概要在 3 月份完成了《花天走地》的演出後才有時間作好好構思,所以新碟之面世也不會是短期內的事。
人山人海經
目前,「人山人海」是一所自主經營而沒有任何機構作後台的唱片廠牌,那麽可以把「人山人海!介定為獨立廠牌看待嗎?
明:「暫時我們仍是 indie 公司,但 indie 的定義是行政與經營上,而不是單單指音樂風格。」
接着「人山人海」會打算跟主流唱片公司合作還是繼續以獨立公司的模式經營?
明:「現在仍未決定跟主流公司合作還是繼續保持 Indie 的形式,到底兩樣也各有好處,但相信很快會有答案。不過有了定案的是 Jason(普普樂團)的專集該會以indie的形式發行。其實日後的發表方式也可能是視乎每張出品而定一某些出品是需要大型的市場企宣與發行網,但某些卻不需要。」
對於還是初生之犢剛起步的「人山人海」來説所到的困難是甚麽?
于:「是人手方面。工作的人也是這裡眼見的人,以外就只有一些兼職協力的人而已。作為一間公司,有很多行政上的事情要處理,困難是大家一向都是做音樂製作而不是行政,所以很多行政的工作也做得不習慣,也不夠人做。既使他們在音樂製作上也是難以分身一既要做自己的 Project、又要做別人的東西,爭人用爭得很緊要。」于逸堯除了是「人山人海的作曲人之外,也同様擔任公司的經理職務。
在香港樂壇上,似乎獨立唱片廠牌往往只能曇花一現、無法持久,即使當年曾鼎足而立的 Sound Factory、Music Communication/D.Y、G.I.G.·最 後也相繼結業,今天的「人山人海」又可會有這憂慮?
明:「早前在台灣跟監製林偉哲的談話間·他説香港很多公司無論做大的製作也好、細的製作也好都只會用同樣的成本去做,那其實不行 Indie 的出品就該要用 Indie 的形式去做,那才是生存的方法。所以我們在成本上控制得很細,旗下藝人本身也是投資者,故此每個人中間所牽涉到的成本也會低好多,另個生存的方法是盡量不單看香港的市場,主流的已經有限,何况還是 Inde 的呢!所以也要放眼看其他華人地方。」
人山人海人眼中的人山人海人
Minimal
于:「不明白 Minimal 的作品究竟是出自誰的手筆,毫無蛛絲馬迹,他們是一隊真正的組合。」
明:「他們一起合作時可以互相補足。他們也説過,阿 V 的樂理底很好,對 Chord Structure 比較熟悉;而亞里安則是一個好大的音樂圖書館,對於歌曲的風格怎樣做會有好多意念。」
于:「他倆個別做的東西出來其實不太 Minimal,但走在一起,便彷佛出現了第三個人般。」
亞里安:「Minimal 一起工作在作曲和編曲上之效率的確很快,但拆開工作我便會很『立』,所以要互相推動大家。」
Multiplex
于:「聽基爵的歌,總會令我想起小甜甜般的漫畫,眼睛很大,估了面的三份之二那些模様。」
明:「他是我們眾人之中效率最快的一人。」
基爵:「快的原因是我很有我的創作步驟與結構,這有好有不好,好處是可以好快,不好是容易產生納悶。」
Jason:「我覺得他很務實;而我自己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去嘗試很多東西,但最終也試不到甚麼。而基爵則很有架構去做,儼如有一本他的 Menu 般
于:「做自己歌快還是做別人的歌快?」
基爵:「當然是做自己的快,可以一日做一首歌,十日可以做起一張大碟。」
普普樂團
明:「他是最早跟我合作的人,但多年來他都是那麼慢産,大抵他是一直以兼職形式做音樂,也是最遲轉為全職音樂製作入之故。其餘的人則一直都是全職的。」
于:「他的歌我最明解,一聽就知首歌怎様走,好似一起同行般會想到個 Chord 會點樣轉,可能是大家有相同的音樂 Reference 之故。還有我曾經把『普普』誤以為是『泡泡』,所以每次想起他時都想起一種很乾淨之感。」
基爵:「他的 Programming 頗『撈校』,但那種『撈校』卻令他的作品有一陣他的味道;雖然他是眾人之中做流行音樂做得最耐的一人,但對器材的運作總似是不太熟習般,但卻能令他的音樂把持着一些新鮮感」
于逸堯
Veronica:「他記性很好,記得在紐約跟他談電影時·怎樣細節的東西也很記得;認路也很捧。」
基爵:「他做電影配樂很拿手,很有自己一套,很懂得如何去處理。」
于:「我最先是做劇團音樂,也做過電視配樂,一切由配樂開始。以前覺得自己不會寫流行曲、覺得不可能,寫寫吓卻寫了出來。」
Jason:「他寫的旋律很香港化,現在已是一個異數,有很得意的氣質,但會很容易令人錯覺有很『娘』之感,惑覺是只有一線之差。」
明:「我認同剛才所説的異數,因現在已不流行這種方式的歌,他用了很多七,八十年代電視主題曲與民歌的影響。我很喜歡他的所有作品,因我也受這些音樂影響好大,好似找到知音般。」
黃耀明
亞里安:「我到目前為止都是以樂迷的心態跟他合作,時常有些戰戰兢兢地眼他相處,不過已克服了很多。在他身上學習與認識了很多對音樂創作的態度,我覺得我們就像一羣有共同嗜好的同學般,而明哥則是高班的學長。」
于:「未識過一個人如斯熱衷音樂,有那麽多唱片收藏、甚麽音樂都聽,很令人感動。」
基爵:「如果我只可以幫一個人做音樂,那就是他。」
V:「他有很好的開放態度。因為我們做歌不太專業,有時出來的會貨不對版,弄了第二様東西出來,但他卻一定會想到一個辨法令事情成立,懂得處理這些貨不對版的作品。」
Jason:「他個人的性格與態度是我希望學習得到,正如阿 V 所説他在生活態度上懂得體恤別人的東西,所以有些作品雖然達不到出發時的構思,但他卻可以慿着這種態度來看到箇中的潛質所在,然後作出變通。這種態度在工作上是很重要,人人做到的話世界會更美好。」
理想中的「人山人海」會發展成怎樣?
明:「可以繼續運行下去,不是一、兩年就是完結:也希望宛如你所説般會有我們的 This Mortal Coil ,這亦是很好玩的事。在生存之餘,亦試圖做很多跟主流不同的東西。」
Jason:「首要是生存,心頭大的展望暫時也不作他想。」
于:「有很多人手工作,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足以好好地繼續運作下去。」
明:「作為一間製作公司是很好玩,如果我們真的有一種招牌式聲音,那我們跟其他歌星合作,便能跟主流產生互動,影響着主流樂壇。所以我們在近大半年來,主要也是替其他歌星製作音樂。」而「人山人海」首次拉大隊出動為別人包辦製作的唱片,便是彭羚的「一支花」專集。
回望從前各人本是來自不同的崗位·最後卻能走在一起組成「人山人海」,之間彷佛是存在着某些彼妙關係。究竟有甚麼因素能使你們相吸在一起?
于:「緣分!」眾人一笑。
明:「共通點是大家都很喜歡音樂——到底我做了多年唱片,見過很多做音樂的人其實是不喜歡音樂:而已我們又喜数在音樂上『玩野』一一到底有些喜歡音樂的人卻很嚴肅。而最大困素,則是基於『人山人海』的演出出來的效果很捧,我覺得這班人是應該要走在一起,甚至現在我們有些幕後工作人員,也曾參與過『人山人海』之演出的,因為抱着這份理想主義而令我們走一起。」
Jason:「除了興趣和熊度的共通外,我們也同是些邊緣的音樂人——想跟主流發生關係,從而產生互動。」
明:「香港有些 indie 樂手是很抗拒主流,但他們在我的「污染」下,皆不會抗拒主流,所以可以走在一起
于:「大家一趣工作,最重要是在創作上可以满通得到·有着共同的語言,看事物的眼光也很接近。看過同樣的電影,同樣的音樂,大家溝通起來也很快會明白這些平時茶餘飯後的交談,其實已累積成為創作與溝通上的根基。」
大抵「人山人海」不僅是一個音樂製作的共同體,一個音樂聯盟,把它視為一個音樂大家庭,也許感覺會較親切。從而,也為香港樂壇衍生出一個別幟的音樂體系。
最後是一條幻想題:你們最想網羅在「人山入海旗下的中外歌手或樂隊會是甚麽?
明:「影響我最大的本地歌手是林子祥,他久未出版過唱片,如果他能在『人山人海』旗下推出唱片,那會是很好的事。但我不知我可不可以跟他合作·因我有很多薰陶是從他身上學習回來,所以不知怎様跟他合作。」
于:「我一定要簽汪明荃,我好想作些小調歌曲給她唱,因為現在作了小調作品時常沒有人要;也想簽一羣結他手,因在我們之中時常沒有人彈結他。」
亞里安:「Shirley Bassey 會較適合我們;香港就是葉德嫻。」
Jason:「Slow- Tech Riddem 雖然他們的風格跟我們甚迥異。」
Veronica:「林海峰與彭羚的 BB…」
當年情chord 在 高廷宇 Cristiano-Y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弦,我們不真的認識,但你當年想搶我女朋友的樣子,雖然沒有成功,
人家明明說有男友了不理你,
你還能屌而啷噹的態度也算是讓我印象深刻。
當時我一眼看出你那種內心沒有自信,卻很想要表現的心理素質。
只是都一樣剛從中部上來,也沒有跟你多做計較。
後來看到你音樂做得不錯,甚至感情都穩定了,
雖然吸毒 但一直喊著愛台灣也能獲得很多支持,運氣也不錯。
不管怎樣事業算成功,心中也是默默替你高興的。
但是,你這次真的做錯了。
都結婚了,老婆這樣包容應該要知道感恩,
而不是大多數 只把這分陪伴當成是炫耀的工具。
這樣處處遷就你的妻子,可以報警抓你,
人人都可以想見那是怎樣的吵架後、
女方是長久忍受到了多大的極限,才會做出這件事。
你這樣傷害曾經的髮妻,真的是天理不容。
而那位莉亞,完全不知道她是誰,但是
妳這樣是在害人家,
她很明顯就是一個整天想紅,智商跟價值觀需要被導正的網美,
你是讓她紅了,
但讓她紅個3天,卻換來她將來一輩子的罵名跟傷害,
這樣OK嗎?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有真實的自信,你就不用搶著去證明那些。
還有一直想學小丑,其實大家只是看了尷尬癌上身。
鬧夠了啦~
你現在每退的一步,
將來的你都會來感謝自己。
也別讓支持你的人更加失望,...再靜下來想想吧。
謝和弦 R-chord (阿扣)
當年情chord 在 Mini Mir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校園生活009】當上Year 2學姐~ 在Sem 4這學期照樣要學寫歌(最近是執Chord和配Chord)與混音(會教Dance和Rock),新的科目有Music Business、寫電影配樂和Sound Effect、舞台劇幕後製作,還有寫Programme(用Max)……
可是對我來說最可怕的……仍然是普通話。🤦♀️
最近我就在普通話練習之中拿了全D,這在i 大是很難拿到的成績,我是能太能和渣渣輝個fd。老師問:為什麼你會說得這樣差?我說:我唸過的學校從來沒教普通話啊…… 他又問:是不是唸國際學校?我說的確是,可是重點不在這,而是我年紀比同學大一點點啊…… (話說,港英教育是不包普通話的) 然後老師說看不出我比較大,所以我就沒說下去了。
(或者應該跟他說:女人化個妝就能把你騙到,老師你真是傻豬🤷♀️)
我的同學們絕對感受不到我那一輩的人學習語言的困難。他們成長在互聯網年代,學習資源可以輕易到手,一般英普應用能力都不錯,很有一代勝一代的感覺,都很醒目。但有時亦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也許資訊太多,加上已經瘋狂的香港教育制度,他們慣性去快速篩選需要的答案,或想要的事物,所以感受性似乎沒我那一輩人強。
時光倒流,我讀加拿大高中課程時修過兩個Drama的學分,但理解一個故事的能力,卻來自英文這一科。說是英文科,其實幾乎完全不教「實用英文」,基本Grammer之類早於頭三個月在「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堂中教完,往後就靠自己多聽多講。我當年在大西北學校培育之下接近完全不會說英文,因此選擇在加拿大全天侯跟別人用英文溝通,也就錯過和台灣及中國同學(留學生主要人口)講普通話的機會;我的香港同學因此普通話說得比英文好,我則是一句也不會說。
英文科教的是理解文章,小說,劇本,功課是不停寫Essay,訓練人思考每個故事的主題,起承轉合位在哪,或者分析人物性格和劇情的關係,故事中有幾多種衝突要化解等等。第一本要看的長篇英文小說是《喜福會》,畢業前我最後一篇報告是寫《憤怒的葡萄》;最經典是必讀莎士比亞的悲劇《馬克白》和《李爾王》。
Essay寫的是想法,除了什麼論證論據結構要完整之外,老師是誠心想你用腦。沒有公開試,也就不給標準答案,要你不停想那些諸如是:天命難違,還是人定勝天呀?一堆好像很無謂的問題。長大之後發現,這些是很保貴的學習經歷--單學實用英文,是不會令人有話可說的。普及教育中,需要有這一環節。
所以讀完高中,我得到看透世事的能力,英文能力卻不怎麼樣,而普通話根本是S級,Shit呀。根據我的分析,橫睇掂睇,我現在肯定是悲劇故事的主角,哈哈哈哈。
by 正哭著用「普通話網」去找口試普通話發音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