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當代藝術館志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當代藝術館志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代藝術館志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代藝術館志工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Rti 中央廣播電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南向大小事-聽媽媽的話 還要「說」媽媽的話】 來自印泰越或是其他國家的新住民們,為台灣的飲食業帶來不少新鮮味~ 在台灣生長的小小新二代們,學習「媽媽說的語言」,就更重要了! 台科大是如何帶領小小新二代們學習媽媽說的話,當個小小網紅? 直接收聽👉👉https://is.gd/s4JaCh ⬇️⬇...

當代藝術館志工 在 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23:39:40

。 每年的這天都要回顧一下! 謝謝身邊所有~家人、同學、朋友、同事、跑友~謝謝你們帶給我的一切!讓我的2018豐盛圓滿,感謝有你們的參與!2019我們也要繼續一起歡樂胡鬧下去哦!! 。 1月 跟上瞇霓恩啊希 森林跑站「全方位體能運動日」 茶壺山+阿根納造船廠⛰️ 307台中「莎芙勒花藝開幕」 2月 ...

  • 當代藝術館志工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1 15:35:35
    有 1 人按讚

    【新南向大小事-聽媽媽的話 還要「說」媽媽的話】
    來自印泰越或是其他國家的新住民們,為台灣的飲食業帶來不少新鮮味~
    在台灣生長的小小新二代們,學習「媽媽說的語言」,就更重要了!
    台科大是如何帶領小小新二代們學習媽媽說的話,當個小小網紅?
    直接收聽👉👉https://is.gd/s4JaCh

    ⬇️⬇️這些新南向訊息也別錯過⬇️⬇️
    ✅祝賀國際移民日 蔡總統「獻聲」感謝新住民愛台灣
    ✅新二代學童當小網紅 用「媽媽語言」介紹母國文化
    ✅央廣辦藝術展印尼語導覽場 新住民感動來台30年頭一遭
    ✅台灣新住民語課發表教案與桌遊教具 交流教學經驗
    ✅台灣印度線上展登場 逾120家台廠參加
    ✅印度向台商招手 卡納塔卡省與駐清奈辦事處會談
    ✅聯新國際醫療超前佈署新南向 技術與設備領先
    ✅改視訊競賽迎意外收穫 成大新南向創業賽明年擴辦
    ✅泰國掀學運浪潮 民眾從台灣電影尋求共鳴認同
    #新南向新潮象
    #每周六日晚間八點播出
    #15分鐘吸收新南向大小事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392/id/120350

  • 當代藝術館志工 在 目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04 21:55:35
    有 19 人按讚

    瘟疫的慢性處方 Interminable Prescriptions for the Plague | MOCA Taipei
     
    2019.10.05 SAT – 2019.12.01 SUN 10:00 - 18:00 (Closed on Monday)
     
    二十一世紀,遵循民主式公共衛生的教育策略,公民們採取自我保護措施、避免落入父權及專制,使用乳膠避孕套為掩護,以實現自由與理想。健康彷彿是德性的證明,疾病被視作墮落的證據,我們身處在「多疑的社會」——既使再多研究及當權者公開論述「疾病只是疾病,而不屬於任一群體」,相關的隱喻及污名卻從未停止;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遵照醫囑與社會期待,每日吞服抗病毒藥物維繫生命、抑制病毒、杜絕傳染,此舉亦成為其與污名共生之暗示。醫學史學家羅伊・波特(Roy Porter)曾宣告「發生性行為不必負責任的日子結束了」,在所有公民皆視自身為單一血清個體的如今,無論感染與否,所有人似乎都對這場有感的「瘟疫」產出了一套與之共處的「慢性處方」。
     
    本展覽由台北當代藝術館與社團法人臺灣感染誌協會共同主辦,由宿主計畫〈Humans as Hosts〉計畫主持人劉仁凱進行策劃,並與台灣數個HIV(愛滋)倡議機構與團隊共同合作,邀請國內外藝術家、研究者於該議題中進行探索及揭露。以MOCA Cube、廣場、電視牆及大廳為實驗場域,以多元展演活動解析展題,企圖以藝術跨越疾病,與參與民眾協同建立雙向交流平台;展覽閉幕將於世界愛滋日(十二月一日)發生,在對話、致敬與歡慶中落幕。
     
    In the 21st century, contemporary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campaigns follow the democratic model. The latex condom has become a cover-up for self-protection against patriarchy and autocracy to fulfill freedom and ideals. We live in “the society of suspicion” where healthiness is somehow perceived as the proof of morality, while disease as the proof of corruption. No matter how many studies and those in power publicly state that “a disease is just a disease and does not belong to any group,” the related metaphor and stigma never end. To maintain life, suppress the virus and prevent infection, people infected with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ake their prescription continuously under a doctor’s advice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This also implies that they must coexist with the stain of a virus that the world still regards as a kind of moral failure. As the medical historian Roy Porter once announced: “The days of sex without responsibility were over.” Infected or not, since each citizen treats themselves as one serological monad, it seems that everyone comes up with their own “prescription” in coexistence with this perceptible plague.
     
    The exhibition is presented by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and Taiwan HivStory Association. It is curated by Kairon Liu, the artist-curator of Humans of Hosts. He cooperates with Several HIV initiatives and teams, and invites artists and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lore and disclose the issue. Taking the MOCA Cube, plaza, TV wall and activity hall as the experimental fields, the exhibition attempts to step across the disease with art and establish a two-way communication platform with the participants. The exhibition closing will be held on World AIDS Day (1st of December), ending in dialogue, tribute and celebration.
     
    ———————————
    ◎開幕暨記者會 | Opening Reception
    2019.10.05 (SAT) 14:00-17:00
     
    #派對 #導覽 #演唱 #瑪格麗特范庫克 #開放工作坊
    #伊蓮娜拉德利 #認識藝術家
     
    ◎世界愛滋日聚談暨閉幕演出 | WAD Talk & Closing
    2019.12.01(SUN) 13:00-18:00
     
    #世界愛滋日 #視覺愛滋 #座談 #論壇 #放映 #鄭淑麗 #詩作朗誦 #布拉德沃爾隆德 #台灣露德協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臺灣感染誌協會 #戶外劇場 #林季鋼
    ———————————
     
    ◎策展人 Curator| 劉仁凱 Kairon Liu
     
    ◎參展藝術家 Artist|
    布拉德.沃爾隆德 Brad Walrond
    陳敬元 Chen Ching-Yuan
    簡莉穎 Chien Li-Ying
    莊志維 Chuang Chih-Wei
    伊蓮娜.拉德利 Elena Redaelli
    感染誌 HivStory
    潔西卡.琳恩.惠特布德 Jessica Lynn Whitbread
    畢七月 J Triangular
    劉仁凱 Kairon Liu
    李紫彤 Lee Tzu-Tung
    羅智信 Luo Jr-Shin
    林季鋼 Macaca Sapiens
    瑪格麗特.范.庫克 Marguerite Van Cook
    鄭任翔 Sean Chen
    鄭淑麗 Shu Lea Cheang
    台灣露德協會 Taiwan Lourdes Association
    詹傑 Zhan Jiean Jie
     
    ◎協同創作藝術家 Collaborative Artists|
    艾利森.蜜雪兒Allyson Mitchell
    爾德鴻 Katharina Eckert
    摩根.M.佩姬 Morgan M Page
     
    以及所有參與本展覽計畫的社群志工與創作者!
     
    ◎更多資訊 Read more|
    https://hiv-story.org/ipftp
    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瘟疫的慢性處方
    https://reurl.cc/GkdM7W

  • 當代藝術館志工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17 03:14:06
    有 329 人按讚


    紐約行結束❤️ 妹妹新婚快樂

    歡迎發摟我妹
    衛斯理大學超小隻物理教授的野外極限運動日誌
    Walk into the Nature

    前天晚上深夜回到倫敦,這次旅遊實在太刺激太酸甜苦辣樣樣嘗過了。我突然有一個新的體會,每趟旅程就是脫離原本的環境去到一個不同的環境做不一樣的事,旅途中遇到平常不會遇到的人會激發不同的火花,就算是平常一起生活的家人,在旅途中也會因為不同的事件而引發不同的感受。

    這一次旅程我們真的非常挑戰,和長輩價值觀的衝突、和平時在美國各過各的妹妹做心靈上的交流、和老公有不同抗壓性的衝突、挑戰娜娜邁入兩歲之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還要一邊處理公司的一堆棘手的事情。

    不過這一次覺得一整路都不順而且非常辛苦的旅程,在這兩天回到倫敦我平靜沉澱下來後,發現其實很多事件造成的衝擊,都是在短期間讓自己快速成長的能力,覺得自己情商和抗壓力又更高了。

    這次去美國紐約主要是參加妹妹的婚禮,妹妹到美國八年了,妹婿是在加州理工學院唸博士的時候遇到的同系學長,後來兩個人都到東岸工作,終於共築家庭,這一次算是在妹妹成長後第一次跟他相處這麼長的時間,看著他一路成長,心靈變得好強壯,她是個喜歡極限運動和野外攀岩的物理教授,也是個在非洲有認養孩子和固定捐錢和當志工的愛心阿姨,更是一個會嘗試多種不同興趣的好奇寶寶。每次想到我的妹妹們,我就是滿滿的驕傲,有時候甚至覺得我這個做姐姐的還要加油了,妹妹一個人在外流浪卻把自己的身心靈健康都照顧的這麼好。

    婚禮簡單溫馨,在紐約當代藝術館內的米其林二星餐廳The Modern,看著妹妹從小時候的印象中走到現在,為她感覺到高興和驕傲,我相信她一定會很有智慧的和先生經營未來的人生。

    ❤️

    #從新認識妹妹
    #好好照顧自己
    #愛自己先才有能力愛別人
    #婚姻觀超正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