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當代幼兒教育議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當代幼兒教育議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代幼兒教育議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代幼兒教育議題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日,因日本送來台灣的 124 萬劑 AZ 疫苗,引起 #台日友好 的貼文標籤。恰巧,前幾天寫了一篇 #是枝裕和 導演的《小偷家族》在【換日線 Crossing】,借此機會分享我認為是近年最能代表日本的導演作品。 寫《小偷家族》前,也想起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

當代幼兒教育議題 在 地下電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21:33:08

【#地下評論】《小偷家族》Shoplifters 『不著痕跡的大師之筆』 - 闊別去年毀譽參半,評價兩極的《第三次殺人》後,是枝裕和睽違3年,繼《海街日記》後再以《小偷家族》五度叩關坎城主競賽,而這次終在一片好評中拿下坎城最高榮譽金棕櫚。 — 攤開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脈絡來看,「人」與「家庭」的狀態一...

  • 當代幼兒教育議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6 13:00:47
    有 606 人按讚

    近日,因日本送來台灣的 124 萬劑 AZ 疫苗,引起 #台日友好 的貼文標籤。恰巧,前幾天寫了一篇 #是枝裕和 導演的《小偷家族》在【換日線 Crossing】,借此機會分享我認為是近年最能代表日本的導演作品。
     
    寫《小偷家族》前,也想起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第一次喜歡上是枝裕和,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有位陌生人身處搖遠的彼端,說著不同的語言,擁有相異的文化,但居然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然候就被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幻之光》與《下一站,天國》也飄進腦中,喜歡是枝裕和,或許是因為總能在他的作品中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不免想像他本人就是如此;也或許是因為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還活著的人,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的繼續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說回《小偷家族》。
     
    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2018 年拿下坎城最高榮譽金棕櫚的《小偷家族》無疑是是枝裕和集大成之作。解構其文本,《小偷家族》結合許多過去作品的影子,同樣改編社會案件,棄養兒童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同樣瞄準家庭中血緣關係的《海街日記》、《我的意外爸爸》,同樣遊走於法律與道德灰色地帶的《第三次殺人》等。
     
    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其心志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且不完美,這些特徵在《小偷家族》中同樣深刻體現,所以《小偷家族》本質上對是枝裕和的影迷來說,應是相當熟悉。
     
    《小偷家族》一開場即以俐落地剪接、明快地分鏡表現父子兩代的偷竊默契,導演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當作序曲為接下來的主調拉開序幕,而這樣的分鏡結構明顯跟過往的風格不同,我認為是枝裕和明顯在導了《第三次殺人》後,在營造懸疑緊張氣氛時,更能遊刃有餘的掌握節奏,因此這場重要的序曲才能成功讓觀眾入戲,而接下來才是回到是枝裕和拿手緩慢步調的長鏡頭。
     
    此片講述由六人組成的竊盜家庭在日本社會底層的故事,以此「竊盜家族」為骨幹,進一步探索進一步探索如老人孤獨死、詐領退休金、遺棄兒童與教育等多面向的當代社會議題,上至高齡社會下至年幼兒童,是枝裕和在故事的推演中展現其人文視野的高度與廣度,多樣且複雜的龐大命題在不跳脫「家庭」的核心下,透過筆下每個角色一點一滴拼揍成其日本底層社會的縮影,絲毫不見凌亂繁雜。
     
    令人喜愛的是,《小偷家族》全片不帶批判並保持中立客觀的距離,是枝裕和僅是靜靜地以每個中景看著筆下的人物,且這次的調度與氣質則越發沈穩內斂,其中在故事後半段,家庭中最年邁和最年幼的兩人,同時歷經生命的轉變,掉牙的成長與老化的死亡在同一地點與時間發生,是枝裕和在處理生死離別時,此力道輕如鴻毛同時卻重如泰山,平衡了兩者,調度功力水準之高,是枝裕和深知「收」與「放」之間該拿捏的力道。
     
    又例如在片尾,安藤櫻那顆靜默的長鏡頭,豐富了全片底蘊外,這顆鏡頭也歸功於是枝裕和片頭至片尾大篇幅的情緒鋪陳,將堆疊蓄積的能量一次鋪開,從演員表現到導演調度近乎完美配合,終讓這顆鏡頭透入心房。
     
    而是枝裕和在音樂上也別出心裁,所有配樂幾乎一入戲就淡出,懂得用音樂做引子,留有讓影像呼吸的空間且順利牽引觀眾。影像本該如此,懂得留白的技藝,懂得沈默的力量,讓畫面講述故事,讓畫面說服觀眾,這才該是電影的樣貌。
     
    雖然《小偷家族》其靈魂與過往相似,皆從角色至家庭再拉至社會高度,但是枝裕和顯然對故事的鋪陳、場面的調度更揮灑自如,平凡狀態或許難拍,但他能掌握平凡中的不凡,以一貫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將議題處理的不著痕跡卻又兼具戲劇張力。
     
    最後,或許是枝裕和無意也無力給出這些沈重的社會議題答案,僅透過反覆詰問,對「善」與「惡」、「是」與「非」的二元對立給出殘忍同時溫柔的辯證,留下無以名狀的點滴銘心,餘韻細水長流。
     
    其實,在【換日線】的這篇文章,是針對疫情談五部家庭電影,除了《小偷家族》之外,還寫了《#聖鹿之死》、《#親愛的房客》、《#范保德》、《#日常對話》,這五部電影目前都能在串流平台看見,全文請點👉https://reurl.cc/3a5Y88
     
    圖片來源:金馬執委會

  • 當代幼兒教育議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0 07:00:48
    有 1,536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
    #川普重塑美國民族主義,尤其經濟

    <單則精選>
    無論川普接下來在華府,還有多少任期,或者還有多少的戲份,無法否認的一件事,是他,或者說他所代表的政治風潮,已經改變了美國兩黨和既有的政治版塊,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展現在白人藍領勞工這個族群的投票意向上面。過去,美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藍領階層都是民主黨的鐵票區,當然最主要就是因為民主黨是相對左傾,也就是主張勞工權益的那一邊,但是這個趨勢到了最近幾年,開始出現微妙的轉變,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在上周大選後的所做一份最新研究,如果以郡為單位來做統計,那些在這次大選中投給拜登的郡,每年GDP產值通通加起來,囊括了美國整體經濟的七成,而相反地,投給川普的郡,加總起來的產值卻只佔了不到整體不到三成的比例,這個數據可以說再一次驗證了外界對於川普選民的觀察,也就是他的粉絲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所謂的藍領階級,屬於教育程度較低,薪資也處於中下階層,多半從事傳統製造業的白人族群。這個族群在近年來因為產業變革以及全球化等趨勢,越來越覺得自己遭到邊緣化,成了川普口中的「被遺忘的人」,或是「沉默的大多數」,但弔詭的是,這個族群現在卻也變成了美國兩極政治中,足以決定誰能夠上台執政的一批造王者。而從社會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正視這個族群的需求,安撫他們的不滿和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則是此刻和未來,華府朝野都必須要深思的議題。

    {內文}
    (時任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2016.1.24)
    你知道我的支持者有什麼特點嗎?我是說民調啊,民調顯示我的支持者是最忠誠的一群...看過那民調嗎?他們說我可以站在第五大道上開槍殺人,粉絲還是會把票投給我 懂嗎?厲害吧?

    這是一段川普在2016年已宣布參選總統,還未獲提名時的公開談話,鏡頭前的他張牙舞爪 口不擇言,滿臉霸氣和自信,無疑都處在他人生的最高峰,但即便是口無遮攔,即便肆無忌憚,川普話中仍然有一個事實,在2020四年後的今天回頭看,依然真實 依舊未變,那就是美國的藍領勞工,對於川普那種幾乎可媲美青少年對於流行偶像,或教徒對宗教領袖般的高度狂熱,唯一支持和從一而終。

    (時任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2016.1.24)
    (愛你哦!) 我也愛你,老兄,川普的粉絲 絕對是....,我的支持度高達68% 69%,甚至有些達九成...完勝!像是「你會不會繼續支持...」,我記得這一題好像是68%還69%...,「你會不會繼續挺川普?」,最高甚至達到90% 其他人呢?只有10%!

    (時任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2016.1.24)
    我的粉絲 從一而終!

    (福斯主播/2016)
    過去幾十年,民主黨都是藍領的代言人是勞工的政黨,共和黨雖不願承認,但長期以來 這已是不爭事實,直到現在為止,現在 他們都轉投給了川普...

    (川普支持者/2016)
    我投給了唐納川普,因為我認為政府需要改變,而他是一個聰明的生意人,我的考量就是工作,能否保住工作,讓我安心養家,一定要有工作,才能維持一個家庭,過去八年,我們每天都看到工廠關門,產業外移到海外,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嚴重的事情,在辛苦打拼的勞工眼中,他似乎很懂我們的心聲,我希望他能夠改善中產階級的生活,像我這樣的人,我希望他真的能實現他的競選諾言

    (美國總統/川普/2020.2.4.)
    這是藍領的出頭天!

    川普與白人藍領在美國政治領域裡的異性相吸,看似合理 其實反常,近代美國政治史上,勞工與工會原本是立場左傾的民主黨,在勞資戰場上的忠實戰友,但在全球化與民粹,這兩股分別從經濟面和政治面,席捲21世紀世局的大風吹後,華府朝野赫然發現 所謂的基本盤,所謂的板塊 突然間面目全非,傳統的政治智慧已經不再可靠。

    (前白宮聯絡室主任/史卡拉穆奇)
    川普對藍領有著獨特魅力,...那一塊選民不管基於什麼理由,都已背棄了建制派政客,川普看到了機會,做了一件政治史上罕見的事情,那就是:他綁架了共和黨,共和黨根本不想推派他出來,但是他先搶下了提名,接著又「偷走」民主黨的基本盤,把那群人納入了自己麾下...

    (前白宮聯絡室主任/史卡拉穆奇)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如果你去檢討2015年6月到現在,美國政壇發生的震盪,就會發現川普確實有一群狂熱粉絲,對這些人來說,過去30年像一段真空期,當局不是把眼光投向最有錢的人,如主持人剛才所說的,就是把關愛集中在那些最窮困的人,他們全都忽略了中低收入階層或者所謂的中產階級...

    (白宮宣傳影片/2018)
    我們正見證歷史新高的藍領就業潮,也是80年代中期以來所僅見的,這是有藍領中產特色的「川普經濟學」,目前就業數據是3.7%是50年來最低的時候,...是半世紀以來最低的失業率

    上台執政後,川普的企業減稅和對外貿易戰,確實在他任期當中,短暫刺激了整體薪資上揚,帶動股市屢創新高,另一方面,民主黨雖然持續獲得工會檯面上的背書和贊助,但基層勞工選民卻也不斷悖離這個表象,持續流往共和黨陣營藍紅板塊,此消彼長。

    (時任總統參選人/拜登/2019.4.30)
    順道一提,我一直很自豪:我是個工會人!從頭到腳!

    (紀錄片旁白)
    20世紀的前半葉,美國的工會快速壯大,但到了今天卻只剩下八分之一的美國人,隸屬於工會,美國的工會發生了什麼事?

    (紀錄片旁白)
    ...工會衰敗也和全球經濟模式改變有關,許多雇主把工作機會移到海外,或是採用自動化機械,導致工會會員失去工作...

    由於全球化,讓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工作機會,大量外移至亞洲新興國家,再加上美國勞工法令對於工會組織動員,比起歐洲有著更多更嚴格的限制,使得美國工會在最近幾十年快速衰微,失去了工會在西方政治傳統上,原本具備的關鍵影響力,這一點從拜登即使獲得多數美國製造業工會力挺,卻依然在面對資本家出身的川普時
    陷入苦戰即可見端倪,工會的弱勢,促使越來越多勞工選民在大選時,面對兩黨二選一,寧可支持靠攏資方的共和黨,也不投給名義上與工人同盟的民主黨,凸顯出華府政治的意識形態,已不再能用「左右」或「勞資」框架來定義,原本的「勞工」抗衡「資方」論述,已經轉為「庶民」對「菁英」,「藍領」反「白領」的新型態階級鬥爭。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唐納川普很懂一件事:如果說他懂得任何事,那就是「民怨」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過去40年,我們見證市場導向的全球化經濟擴張,導致了貧富差距惡化,但比這更令人憂心的是社會上對於「贏家」的定義,導致那些菁英們,誤以為他們的成功,都是他們自己打拼得來的,那些全球化所帶來的物質回饋,都是他們應得的,這種高傲 我稱之為「菁英的傲慢」

    曾在英國BBC《全球哲人》節目與美國公共電視《正義思辯的五堂課》中,探討當代政局危機的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在美國大選前夕,出版了最新著作,提出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川普現象,桑德爾認為美國社會和華府政壇,過去一直不斷強調,
    甚至引以為傲的「菁英主義」,表面上提供一套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能靠著文憑,攀上社會階梯的公平制度,但暗地裡,這一種依學術成就和天賦能力來決定階級與報酬的安排,卻是對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庶民」和勞工一種無形的歧視與打壓。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在一個公平的社會裡,努力念書的人,當然該有更多的機會,「如果你想在新經濟裡出人頭地」,「就去念大學啊」,「拿張文憑啊」,「這樣你也可以爬上社會高層」,我們經常從政治人物口中聽到這些話,表面上,這是一個很棒的機會,但它卻有著黑暗面,因為它暗示了:如果你不上大學,如果你不努力往上爬,無法在新經濟裡力爭上游,那麼你就是咎由自取的魯蛇,是個沒用的失敗者

    桑德爾教授認為,川普之所以能打破民主黨與勞工,原本穩固的利益共同體架構,同時贏得共和黨長期漠視的藍領選票,其中關鍵正是兩大主流政黨都太過於迷信菁英制度,而忽略了任何一個社會,永遠都需要有一群在底層默默工作,其貢獻不能用金錢和文憑,來衡量的基層勞工,而桑德爾對於這個制度弊病,所提出的哲學解方,或許稱不上立竿見影的特效藥,卻是美式民主遭逢當前重大危機下,不能再逃避的深度反思。

    (哈佛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教授)
    今天的疫情更凸顯了這個道理,它暴露了我們有多麼依賴,那些我們經常忽視的勞動者,送貨員 維修人員 賣場店員 倉庫工人 貨車司機 護理人員 幼兒照護人員 居家照顧人員,這些人薪資低落又不受尊重,但如今大家都體會到這些人有多麼重要,
    這一刻,我們有必要展開公共辯論,找出方法,來給予這些職業更合理,和更高的薪資與肯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vSpxAjWoM

    【完整版】2020.11.15《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AJrvB6iTA

  • 當代幼兒教育議題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0 01:14:26
    有 458 人按讚

    對政治工作者而言,「#設計」是什麼?

    👏check in Hsinchu 人來風大獲好評,我前後進T1接近十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除了聽導覽跟協助介紹之外,後面幾次,我開始觀察大家對於主場館的反應。我相信一個好的、厲害的展覽,會跟不同的參照主體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聆聽不同人對於「設計」的想法,往往可以引發更多更進一步的反思。

    「#2020台灣設計展城市論壇」中有很多精彩的對話,受益良多。#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 女士引言:
    「.....一個成功的設計,不再是硬體而已,而是
    一種 #服務、 
    一種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一種 #溝通的形式、
    一種 #生活跟文化的延續。
    而這些,都是現代城市當中,#生活幸福與否的肌理。」

    這句話很觸動我。難道說,設計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風景(硬體),還可以改變(軟體),包括觀念的進步、服務的進化、溝通更精準,價值理念更容易傳送及保存?

    引言人進一步提問:
    打造一個成功的城市,市民要付出什麼樣的社會成本?什麼樣的社會代價?

    👉城市設計跟建築設計,我們追求硬體成功的背後,還有能力可以同時照顧到 #貧富差距、#環境永續,又或者 #社會安全、#教育傳承 等等社會面的問題嗎?如果可以,#設計將可以為政治工作內涵跟效果帶來巨大的轉變跟成效。

    我相信是可以的。#林智堅市長 X #林右昌市長 的對談,聚焦在用設計的概念思考帶入公共工程及城市治理中。聽兩位市長的簡報,林右昌市長「帶兩千多位幼兒園小朋友一起去國家音樂廳看表演」、「故意留一點沒做完,因為我們希望接下來讓市民大家一起做(彩繪牆面)」體現他對「資源公平分配、提倡公眾參與」價值的重視,費盡心思在基隆市有限的資源跟相對不好的條件中,努力提升城市的各項水準;而林智堅市長「進擊的校園」、「圓弧形磨石子手工打造」、「美術館一般的幼兒園」完全顯露他對「品質、美感」的追求,了解三高一低的新竹市民們對城市生活的高標準及喜好。兩位帶著自身對所轄城市的深刻了解,加上設計力的輔助,完成了備受肯定的城市治理成績。

    希望藉由設計力軟實力,貧富差距、環境永續、社會安全、教育傳承、#新舊社會衝突、#世代差異壓力,#公平正義價值 等我們當代面臨的重要議題,未來也有緩解或更好的演化方向。

    #設計力 #軟實力 #政治設計 #設計政治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