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當代原住民議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當代原住民議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代原住民議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代原住民議題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編懷萱上週終於結束為期3週的林場學校線上密集課程。這堂課包括了當代原住民議題系列講座與探索「以戲劇為方法」的「田野」實作課程,是個透過線上探索「疫情下的部落生活」的實驗。課程藉由當代原住民議題系列講座來多方了解部落文化變遷與生活處境的脈絡。 在 大學plus 計畫的這篇「斜坡上的原住民居住、移動...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凌性傑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0:54

《更好的生活》新版序 靈魂深處傳來的回聲 凌性傑 每個人的心理時間,刻度寬窄是不一樣的。對我來說,十年好像只是一眨眼之間的事。職場生活型態實在太過穩固單一,持續走下去像是一眼就可以望見盡頭。工作,謀生,與親近的人彼此照顧,人情世故裡拖著磨著也就老了。唯一能夠有點堅持的,就是選擇...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舞炯恩♡ ƃunɾʇ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8 14:40:48

這種聲音我聽不下去 原住民傳統儀式說創新就創新嗎? 你們漢人、日本人blablabla要那樣是你們家的事,我們多少人極力的維護每一族的傳統儀式,以為說改就改,完全不懂原住民儀式中的不可滅性,再來這群人又關注多少原住民發展議題、原住民當代藝術創作?如果他真的了解就不會說出那麼無知的事情。 我們知道不能...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5:23:55

#法客電台:如何從紀錄片尋找臺灣人的認同? —— #粉絲專頁有贈票活動 🗣 來賓:第十二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國際聯絡 陳婉伶 原定 2020 舉辦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延期至今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9 日舉行。今年將放映的紀錄片中,除了選入許多前衛性、具實驗...

  •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8 16:30:31
    有 23 人按讚

    小編懷萱上週終於結束為期3週的林場學校線上密集課程。這堂課包括了當代原住民議題系列講座與探索「以戲劇為方法」的「田野」實作課程,是個透過線上探索「疫情下的部落生活」的實驗。課程藉由當代原住民議題系列講座來多方了解部落文化變遷與生活處境的脈絡。

    在 大學plus 計畫的這篇「斜坡上的原住民居住、移動與耕種」演講側記中,台大城鄉所得黃舒楣老師聚焦地方空間,從原住民遷徙的殖民治理模式,到「永久屋」與「紅藜」田野調查研究所反映出的原住民生活生計狀況,帶我們深刻反思「災後重建」的意涵。

    ---------------
    「斜坡上的人」這樣的稱呼,反應了斜坡對原住民生活的重要性,是比較文化層面的認同。然而客觀條件上,斜坡即是一種相對脆弱的地形。這樣的地形條件,延伸出「山林是珍貴的,居住於此的原住民要肩負起保護的責任、不能濫墾濫伐」的片面概念,在災後也被不斷複製,政府也因此主張原住民應該要搬遷下山。

    災害不是突然發生,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根本原因、動態壓力的累積造成不安全的狀況,以至於面對危險(hazard)時災害(disaster)的發生。更進一步說,把災害自然化稱為「天災」,是不夠精準的!忽略了社會脈絡之於災害的影響,如:人口密集、人口老化、政治角力……。另外講師也強調災後「重建」的說法,其實太過固著,好像一切都要恢復到災前的狀態,這在實務上幾乎是不可能的。族人的災後調適能力當作一個動態過程,則「韌性」似乎是較貼近的概念。

    莫拉克風災後,很多部落經由重建會、政府、民間團體的援助,遷居到所謂的「永久屋」,包含同時容納魯凱與排灣族人的禮納里,以及同時涵括六個部落的長治百合。「永久屋」這個名稱乍聽之下,彷彿可以讓受災的族人就此安穩生活,不過執政者對於族群文化的片面理解、講求績效的思維背後,其實忽略了族人在生計滿足與文化實踐面向的需求。災後調適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當政府跳過中繼、追求一次到位,無怪乎災後適應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幾年不斷浮現。

    其中一個問題的根本,就是空間規劃者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不熟悉,又忽略族人日常生活實踐上的各種土地利用需求。包含政府在內,很多人對部落的想像跟理解都只停留在聚落、家屋,但忽略了耕地、獵場、漁場、神聖地景等具有信仰意義的傳統領域。這也就帶出了為什麼在災害脈絡下的遷移,會產生那麼多的問題。「因為我們都只關注在家屋,但山頭、獵場沒辦法搬。」舒楣老師以一句話,道出族人在搬遷後所面臨的無奈。
    (引用自https://ntuplus.ntu.edu.tw/?p=2026)

  •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5 22:59:46
    有 206 人按讚

    芭樂的讀者一定都很熟悉邱韻芳老師對原住民學生的關懷與用心。今日的芭樂文以James Clifford《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書名為題,詢問在二十一世紀台灣,原專班的學生們怎麼理解自己是誰。

    邱老師指出,這些學生們出生於1990年代,他們成長在一個強調多元文化且將原民文化視為台灣「本土特色」的政治氛圍中,當「原住民」是被鼓勵的抱負,甚至是必須的責任,不停地有人提醒、告訴他們傳承原民文化的重要性。相對於此,他們出生於60年代前後的父母,則有截然不同的經驗,被政府稱為「山胞」,被許多漢人喚作「山地人」或「番仔」,在求學、就業過程中遭受種種歧視和不公平對待,以致深陷所謂「污名化的認同」之中。

    正是如此,兩代之間的互動與激盪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透過傳統技藝課程、社團與音樂劇,年輕的一代重新建構或更強化了自己與家族長輩以及土地的連結。儘管路途遙遠,或許目標也還不明確,但這將會是他們在「成為原住民」的旅程上非常珍貴且重要的知識泉源與力量。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21

  •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阿米斯音樂節 Amis Music Festiv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10 16:41:00
    有 259 人按讚

    【都蘭大草原|DKK】#開花確認

    『我們致力透過文化展演、保存與宣傳等方式進行藝術行動,來達到在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甚至是政治上的訴求!』
     
    DKK於1991年成立,其初衷為透過藝術來為服務人民:從街頭、文化中心、教室、都會區到偏鄉等地方進行文化展演,使社會大眾對Cordillera真實樣貌有正確的認知。其藝術行動的方式可以音樂、視覺藝術、戲劇、街頭表演及其他藝術形式來呈現,展現出Igorot豐富的文化內涵,述說過去捍衛土地的歷史故事,以及現今大多菲律賓人面對的挑戰。
     
    DKK維持其核心—文化展演、教育訓練、組織與國際結盟—來提升成員對於前述行動的能力與敏銳度,除了拓展成員的藝術視野外,也透過藝術來強化與國內外文化藝術團隊的連結。
     
    歡迎大家透過這些藝術形式,更認識菲律賓的歷史、文化及當代原住民議題,貼近這塊土地,聆聽我們的故事。
     
    【LiMA新聞世界第205集】專訪DKK青年成員 投身原權運動歷程:https://youtu.be/sHDLpTWQgII
     
    🌺 DKK Dap-ayan ti Kultura iti Kordilyera
    🌺 菲律賓 Philippines
     
    11/23-24號 邀請您入境阿米斯國度,我們一起見證開花!
     
    ■ 時間|11/23號 11:00 至 11/24號 18:00
    ■ 地點|台東都蘭鼻(都蘭・傳統領域)
    ■ 票種|票 • 一般的那種
    ■ 票價|NT$1,600
    ■ 售票連結|https://reurl.cc/go6vN
     
    #再度參演的菲律賓單位 #南島一家親 #DKK #Philippines #在自己的土地上長出自己的花 #阿米斯音樂節 #amismusicfestival #原住民 #文化 #音樂節 #土地 #接地氣 #美好經驗 #都蘭大草原

  •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18:00:12

    ⭐️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c/a5KWWQ​​
    ___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電台專訪 #排灣族 #舞炯恩 #根 #母語專輯 #原住民 #同志議題 #意識崛起 #傳統文化 #部落

  •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01 02:36:14

    台灣在2019年通過了「同婚法」但有許多同志因家庭因素而選擇與異性結合,不讓家人擔心或造成家人面對不必要的歧視:排灣族早期婚姻的社會風氣是「許配制度」,因排灣族社會是階級制度,必須同一個階級的人才能結婚不然會招惹雙方家族的不諒解與不祝福,也有一方面是為了家庭狀況必須嫁給有錢人的家庭:兩個議題探討的其實是一樣的核心「不能與心愛的人廝守到老」所以共同創作出這首歌,也為正在困擾這個問題的一群人發聲。

    使用Urban Reggaeton/HipHop/RnB/Rap,非常多元的方式結合一首歌,一方面是隱喻感情並不是只有一種元素組成,它有不同的方式結合,呼應婚姻中的不同形式的結合,另一方面是讓音樂性的多元化加入排灣語中,在古老的排灣音樂使用的打擊鼓點與當代的reggaeton相似用來唱排灣語更有韻味,讓音樂性更豐富,Aiyanga其實用中文很難解釋,它是嘆息和感到婉惜的發語詞,意境為不能與心愛的人再一起,誰能了解我的心,搭配歌詞意境翻譯過來會比較通順,歌詞中有提到排灣族結婚禮俗:三隻羽毛象徵最高權力,滿山的聘禮象徵地位,我都不願意,也暗示著排灣族人為了權力鬥爭不惜斷送子女的幸福,也希望每個人都有性自主權,追尋幸福最微小的權利。在歌詞創作用最深的用字也希望老人家能聽到年輕人的心聲,哪怕是被趕出家門,我也要跟老人家講出我的心聲,捍衛自己的幸福。


    導演/武卡日 Ukadr Kaljavas/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武卡日 Ukadr Kaljavas/高浩文 Tjivuluan Tjaluigi
    剪接/武卡日 Ukadr Kaljavas
    攝影助理/陳志毅 Tivuluan Tjalimalav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吳美婷 Kivi Pasulivai/安東 Fer Sánchez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特別感謝紅磚地窖Brickyard

  • 當代原住民議題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15 12:45:20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Nasi】/排灣族社會很重視每一個生命個體,也許生理上的傳宗接代是一種方式,但意志上的延續生命更是族人更重視的,不管你在社會上的模樣是什麼,每個人都有選擇延續生命的方式就跟植物一樣,無法控制它往哪裡生長,而這片土地不會拒絕任何一顆種子。

    【Su Vuvu Aken】/Vuvu是排灣語意指長輩之稱或孫子女、孩子。這首歌是年輕人向老人的對話,有時候在社會上闖蕩的青年不敢向家人嶄露脆弱跟負面的情緒,往往是壓抑的面對任何問題,甚至在家人面前會有一張面具,辜負家人對自己的期望,也不單單只是物質上的壓力,心理上的壓力更是無法坦蕩的像家人傾訴,像同志在保守的排灣族社會是很難啟齒的話題,歌詞提到「這個身體只是一個軀殼,你認識的那個我還是我」。虛詞象徵無助的吶喊,用排灣族很有特色的哭腔做最後的結尾。


    導演/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幸凱 Navi Matulaian
    剪接/舞炯恩 Utjung
    攝影助理/呂傑 A-Jay
    視覺藝術/幸凱 Navi Matulaian

    舞者Dancer/Salaw舞團/奧萊 Aulai Tjivuljavus/羅媛 maya'a taboeh hayawan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