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異鄉人第四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異鄉人第四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異鄉人第四季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Andrew Ch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
異鄉人第四季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19:18
「像刺青一樣,或許未來回頭看會覺得不那麼漂亮,也不那麼完美,甚至價值觀發生牴觸,但怎麼說都是紮實活過那一段人生的烙印。」——少女 A - 不知道從哪時開始 「北漂」這樣的說法忽然流行了起來 雖然以地理環境來說 台中台北 134 公里的直線距離 客運兩個半、高鐵一小時,實在稱不上遙遠 不過那個「漂...
異鄉人第四季 在 追劇便利商店|台劇|戲劇|電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6:03:35
【LINE TV 自製劇】推薦✨ 最近在看《愛的奧特萊斯》,是LINE TV推出的台灣首部直式劇集,每集3分鐘,讓大家可以在等待一班捷運的時間就追完~ 今天除了要介紹這部短劇之外,店長也幫大家精選了LINE TV自製的戲劇節目,宅在家電視轉到不知道看什麼的話,不妨可以看一下這些網路節目哦! 📍《愛...
異鄉人第四季 在 ?水妮?台中景點/情侶/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1:55:59
🎀水妮の影集分享🎀 身為追劇魔人 怎麼能不在居家避疫期間 推薦大家幾部必看影集呢❕❕ ➡️➡️➡️➡️往左滑 共有36部影集 都是我想推薦的💫✨ 劇荒的可以參考看看 超雷影集就沒有放上來惹! 有看過以下幾部 也可以留言一起討論👌🏻❤️❤️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吸血鬼日記The Vampir...
異鄉人第四季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異鄉人第四季 在 追劇便利商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INE TV】三部自製劇推薦
最近在看《愛的奧特萊斯》,是LINE TV推出的台灣首部直式劇集,每集3分鐘,讓大家可以在等待一班捷運的時間就追完~ 今天除了要介紹這部短劇之外,店長也幫大家精選了LINE TV自製的戲劇節目,宅在家電視轉到不知道看什麼的話,不妨可以看一下這些網路節目哦!
-
📍《愛的奧特萊斯》
如果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愛,你願意用一個優點去交換嗎?
愛的奧特萊斯是一間販賣愛情的神秘商店,而奧特萊斯是用Outlet去翻譯,用「愛情交易」的觀念帶出獲得愛情所隱藏的代價。
直式的觀看方式,需要適應一下,感覺影像會變得很大,人物特寫較多,但這也是導演因應年輕人用手機看影片的習慣,做出的創新嘗試!限時動態影片也都是直的~
即將於明天7/19完結篇,大家可以開始看了,很短一下子就能追完~
-
📍《History4-近距離愛上你》
LINETV的HIStory系列大家應該都知道,以BL為主題,目前已經出到第四季,最新一季的《近距離愛上你》劇情設定為職場劇,但在工作上沒有太多著墨,重心還是放在男男之間的情感,不過永幸CP兄弟變成情人的戲碼,還是蠻值得一看的(挑眉)
-
📍《開著餐車交朋友》
是LINETV原創的實境綜藝節目,由KID、宋柏緯代表台灣人,帶著異鄉人(香港影帝-黃秋生),開著餐車到各地,烹調食物,結交朋友! 餐車的全數收入都會在不扣除成本之下,全部捐贈給偏鄉地區的小朋友👍
第一季已經在三月播畢,餐車所到之地遍佈全台,偶爾還會有藝人朋友當來賓,為節目增加幾分色彩。
而下半年即將推出第二季,主持群將會換成莊凱勛、蔡凡熙,繼續帶著黃秋生旅行台灣
店長超期待第二季的來臨!因為有\蔡凡熙/\蔡凡熙/肯定要鎖定的吧🥴🥴🥴
-
以上是LINE TV三部自製劇推薦~ 不知道大家喜歡哪一部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事不宜遲!現在就點選觀看連結收看吧~
|《愛的奧特萊斯》https://bit.ly/3AIWyR1
|《History4-近距離愛上你》https://bit.ly/3yDGwpv
|《開著餐車交朋友》https://bit.ly/3yDGwpv
—
圖片提供:LINE TV
#愛的奧特萊斯 #安竹間 #項婕如 #姜典 #傅孟柏 #你的情歌 #LINETV #愛情 #台劇 #偶像劇 #戲劇 #History4 #近距離愛上你 #那一天 #BL #涂善存 #陳立安 #林嘉威 #安俊朋 #開著餐車交朋友 #黃秋生 #林柏昇 #宋柏緯 #莊凱勛 #蔡凡熙 #綜藝 #美食 #台灣
異鄉人第四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山上野花園》
* 你是活了一萬多天,還是活了一天,重復了一萬多次?——佩索阿
* 你來友情客串,我卻傾情出演。—— 李宮俊 《李宮俊的詩》
*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沐發後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余光中
*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灕灕,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台北淒淒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裡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余光中
* 請記住,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只有把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人才真正學有所獲。—-愛默生
* 好運只是個副產品,只有當你不帶任何私心雜念,單純地去做事情時,它才會降臨。——馬克·安德魯斯《許願池》
* 認清現實的殘酷,不容易開心,但是也不容易幻滅。——馮唐《成事》
*歐洲的傳統修道院通常也都有很專業的花園。花園不只是觀賞,修道院依靠這些植物生活,有些是日常生活食用的蔬菜水果,有些是藥用植物,薰衣草、迷迭香、馬鞭草,有的舒緩情緒,有的安神,至今也還在歐洲人的生活裡有實際影響。
一個花園可以清楚看到後面管理經營者的用心。許多人知道現在仍帶領台東人登山、關心環境保護的歐思定修士(Brother Augustin Buchel),我沒有見到他,但走在他經營近六十年的花園裡,讓我看到他如花木一樣芬芳的生命情操。1963年,歐修士27歲,從瑞士來到台灣,不只在台東聖母醫院服務病患,也用將近六十年的時間在台東種植研發各種花草樹木。我想稱這個花園為「歐斯定花園」,可是我想他只願意花園用來榮耀「聖母」,榮耀他心中的信仰。
花園有台灣民間習慣的三葉五加,煮茶可以活血通經絡,也有西方常用的馬鞭草,飯後可以舒緩神經。在花園走了一圈,感佩一個異鄉人用六十年時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踏實經驗。
花園有水池,水生植物如蓮花菱葉漂浮水上,這個季節,池邊正好鳶尾花盛放,粉紫嫩黃,水光瀲灩,讓我想起法國著名的吉凡尼的莫內花園,而歐斯定花園對我似乎更親切平實,近在身邊,可以一步一步走進去,認識一個深邃的心靈世界。—-蔣勳
* 一個人太順利、太成功的時候,就是準備摔跤的時候。一個典範人物的養成過程中,往往是一連串、而且是重大的挫折。沒有挫敗經歷的人,不只會過度自信,而且會恐懼失去權力。他很難置功名於度外,因而有機會成為典範人物。
三十九、四十歲時的邱吉爾剛好遇到這種順風牌太久準備摔跤的狀況。一次世界大戰時。四十歲的他求勝心切,沒有與陸軍部進行任何協同合作就開戰了。他下令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眼看著好像土耳其的軍隊無法還擊、勝卷在握的時候,有三艘大軍艦突然被擊中沉沒,接著第四艘也突然失去戰鬥力。
幾分鐘之內,強攻海峽的大英艦隊就損失一半。
邱吉爾是一個固執的人,他不相信情勢會就此大敗。一個人太順利就會不相信很多事,只相信自己。他非常氣惱的下令海軍繼續戰鬥,但是海軍部其他將領皆認為太荒唐,英國軍艦都已被擊毀一半以上,還進攻?邱吉爾瘋了!
這就是後來歷史上所謂的「邱吉爾方案」,意思嘲諷他想靠個人掌管的海軍、而非統合陸軍單獨改變戰爭,人們認為他的目的只是私心的想名垂戰史。
結果,英國海軍的下場非常悲慘,五週之後英國陸軍才參戰。
戰況悲慘到什麼地步?「邱吉爾方案」導致協約國總共投入將近五十萬的兵力,其中英國的官兵陣亡、被俘虜、下落不明或死於疾病的總共四萬七千人。
邱吉爾當然被批評得很慘, 各方強烈要求他「滾出」內閣, 尤其保守黨本來就很恨邱吉爾叛黨,於是執政的自由黨政府只好免除邱吉爾海軍大臣的職務,以及戰時委員會成員資格, 只留個面子給他,保留了一個不管部門大臣名義。
這個挫敗對邱吉爾的人生衝擊很大。若看他後來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會發現他在二次大戰時又堅持另一次「巴爾幹戰略」,顯然他認為一次大戰的失敗只是偶然,他的戰略一定是對的,只是當時運氣不好,突然軍艦都被敵人打中了,否則本來已經勝利在望的。
總之,四十歲的邱吉爾成了英國最大的嘲笑對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從最榮耀的掌管世界最大軍隊的領導者,變成一次大戰中讓英國唯一差點戰敗的軍事領袖。—《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下午六點是英國歷史性的一刻,英國國王緊急召見邱吉爾。
那一年邱吉爾六十六歲,離他出道隔了四十年。
他曾如此意氣風發,也被冷凍那麼久。那一天,國王問他:「你知不知道我為什麼把你找來?」
那時候的邱吉爾真的學會了沉默,他知道喬治國王並不喜歡他,於是回答:「陛下,我想不出為什麼。」國王就告訴他: 「我想麻煩你組閣。」
邱吉爾一直渴望這個位子,也可能早就覺得自己應該坐上這個位子。但他非常謙虛,完全改變他年輕時的個性,向國王下跪,低頭欣然領命。
一位非常著名的英國政治家詹姆斯• 卡拉漢Leonard James Callaghan 說:「邱吉爾無論在任何挫折跟失敗的狀況下,都永遠是個強者,貴族的身分沒有使他成為一個隨時想要逃避、找權貴來保護自己的人。他善於鼓舞民眾,毫不妥協,敵視德國人,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在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
更了不起的是,邱吉爾當場接受後,立即告訴國王,他將要邀請不只保守黨(他那時是保守黨的國會議員),還有工黨、自由黨的議員共同組閣。他說,這不是分國內政黨的時刻,而是全國一心的時刻。他要組織一個五至六人、舉國一致的戰時內閣,而且就在當天午夜,他會完成組閣,交出名單。下午被約見, 幾個小時之後,邱吉爾交出內閣名單給國王。
你不得不佩服邱吉爾。—-《文茜説典範人物》
—-圖片:1&2我的鄰居。CN Flowers野花圓。今天種了一批美不勝收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