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異端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異端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異端例子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Andrew Ch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幾年前寫的文章,再分享一次~ 【教會問題這麼多,為什麼不停止去教會?】 會寫這個題目,是因為筆者發現很多基督徒對於「上教會」興趣缺缺,另有些人感到沒必要,有些對教會生活感到厭煩,還對自己不上教會的決定感到自豪。如果他們只是離開一個教會,到另一個教會固定聚會(當然不是到處換來換去),那還好,但筆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
異端例子 在 西樓月如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18:58:10
《判決》這部電影劇情簡單,所論的議題卻非常有爭議性。 女主角是法院法官,這一天她接到一宗棘手官司:一個17歲的男生因白血病而面臨死亡,拯救他的唯一方法就是輸血。不過,他和他的父母都拒絕接受輸血⋯⋯因他們的宗教信仰原則。男生和他的家人都是耶和華見證人*的教徒,堅信血是生命的本質,神所賜的生命不能...
異端例子 在 電影A-Z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09:23:21
☆祖孽 Hereditary☆ 兩個星期前收到邀請去了看祖孽的首映禮,既然所有宣傳都講得這麼恐怖,我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恐怖片迷怎麼會錯過呢? 我的世界裡恐怖片分三種: 1.最低招但一看無妨的,用鬼來做招牌但又會加很多喜劇在裡面的,我內心覺得最好的例子就是陰陽路系列,反正就是很簡單很簡單的恐怖片...
-
異端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24 19:00:08【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記得先前在一段分享當中,我曾經談到我跟學生的一個互動。那在我跟這個學生互動的過程當中,他最後跟我說,我用一個很笨的方法來經營我自己,這個笨方法就是我不「造神」。
當這樣的分享一出來之後,我就看到很多人在我的內容下面留言,他們留的訊息很有意思。比如說有些人就說:「不造神,沒辦法賺錢啊!」,或者是:「就是一定要造神啊!否則誰信你?」
類似像這樣的一個回饋,當我看到這些回饋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什麼呢?我在想啊,我們的現代教育走到了今天,理論上我們每個人的認知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科學精神」。
什麼叫「科學精神」呢?在科學研究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跟特性,就是不管你提出任何的研究成果,任何的理論發現,那麼它一定要具備一個東西,叫做「可證偽」性。
講白話文就是喔,你提出來的所有的理論跟學說,它一定要有被推翻的空間,它一定要能夠被提出反證;或者是當新證據出現的時候,它要有可以被質疑、被挑戰、被修改,被推翻、被調整的空間,這個叫做「可證偽」性。
凡是那種「不可證偽」的,它基本上都不是科學,那為什麼我特別分享這個呢?因為我自己面對人生,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我所站的立場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聽到這邊,會以為我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基本教義派,基本上我也不是。因為多年來我除了心理學的研究之外,很多跟我親近的朋友都知道,我也有在研究《易經》。
我也經常用《易經》卜卦的方式,來幫我自己去瞭解一些混沌未解的現象,可是多數時候我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真實世界裡面的一切的時候,我仍舊是以「科學精神」為優先。
為什麼要以「科學精神」為優先呢?因為當你沒有這樣的前提跟素養的時候,很多時候你會受騙、你會被別人控制,都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出發點。
就好像你參與了某個團體,這個團體它所信奉的價值觀,被視為一個不可被挑戰的信念,那這個時候你說這個團體,它到底是真的如他們所說的要「為你好」,還是要「控制你」呢?
或者是有些團體,它存在的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你可以說是領導人,你也可以說是教主。這些領導人跟教主,你會發現他們一個共同的特性,叫做「他們所說的話就叫做真理」,是沒有任何可以被質疑的空間。
如果你在這個小團體裡面,當然我要修正一下,有些這樣的團體,是很大的團體哦。無論如何,當你提出了一些質疑跟挑戰,哪怕你的出發點再怎麼善意跟理性。
你都會被視為異類、異端,小則被攻擊,大則你會被驅逐出這樣的團體,甚至於你的人身安全,都會受到威脅跟危險。
這個在古今中外,有很多例子都這樣子告訴我們,尤其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我就經常用這樣的一個角度跟出發點,來自我檢核跟檢核別人。
我發現很多朋友他們很喜歡去上課,然後他們上課的心態是叫做一種「找答案」的心態,什麼叫「找答案」的心態呢?
他們期望或者是他們企圖有一個權威者,告訴他們一個「答案」 ,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或者是有一個權威或神一般的存在,可以對於他們所帶的一個問題,可以給一個「終極解答」。
那我經常會提醒這樣的朋友,當你踏進任何的教室,你心中是抱持著這樣的期待;或者是你被神一般的人物,或者是不可挑戰的信念所吸引的時候,這時候你都要非常、非常的小心。
他今天讓你有這樣的感覺,他今天說出那樣的話,究竟是真的要「幫助你」,還是要「控制你」呢?這個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部分哦!
當然今天的分享談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會挑戰我一下,那你既然說的這麼振振有詞,為什麼你還是會相信《易經》,或者偶爾卜卦呢?
我想如果你對於《易經》有一個真正認識的話,《易經》它也從來不是給我們答案,它是給我們一個現象,然後讓我們自己去解讀。
那至於每個人的解讀,包含我自己對我所處的現象的一個解讀,它仍舊是「可證偽」的。所以它究竟是不是科學?我很難說!但是我寧可用科學的精神,來面對我的人生,還有面對其他人。
希望我的今天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門課它會用一個「科學精神」跟科學的出發點,讓你學會怎麼樣去辨識別人的情緒狀態,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正在倒數了,所以如果當你聽到這一段錄音,還有名額的話,期盼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我很希望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異端例子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幾年前寫的文章,再分享一次~
【教會問題這麼多,為什麼不停止去教會?】
會寫這個題目,是因為筆者發現很多基督徒對於「上教會」興趣缺缺,另有些人感到沒必要,有些對教會生活感到厭煩,還對自己不上教會的決定感到自豪。如果他們只是離開一個教會,到另一個教會固定聚會(當然不是到處換來換去),那還好,但筆者還真的知道其中一些自稱基督徒卻選擇不上任何教會的人。
講下去之前,原諒我需要用幾行字來說明本文對「教會」的定義,因為每次筆者貼有關「教會」的圖文,都會有一些看來懂一點神學的人跟我爭辯這詞的定義,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本人了解「教會」一詞的神學含義,但本文無意討論這個議題,所以想事先說明,下文所有「教會」一詞,所指的都是普通口語的用法——指地方教會,即一個有組織、有固定聚會的基督徒群體。
網路上看過一些相關的文章,也有不少網友來信跟我分享過他們的感受和掙扎,我發現信徒考慮或選擇不上教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
因為對頻密的聚會和活動感到疲累;
因為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厭煩;
因為在團體生活的互動中受傷;
因為對教會的體制和做法感到不滿;
因為對一些領袖的行為感到失望;
因為從所到的教會得不到供養;
……(可能更多)
作基督徒二十多年,筆者也經歷上列的狀況,但坦白說,「不上教會」的念頭從來就沒有浮現過。為什麼?好像也很難說得上來,在內心深處,似乎從信主的第一天起,就認定自己是屬於這個普世性團體的。無論我到哪裡,即便只是停留一個主日,我也會選擇上教會。而且,如果可以的話(有時因為特殊的事奉需要跑動),我一定選擇固定上同一個教會。
我所想得到的理由,都不是用「不上教會」能真正解決的,甚至不是一個「不上教會」的充分理由。那些理由似乎可以輕易的用另一個理由來說明自己應該留下。換句話說,那些使我們產生離開之念的「因為(某某理由)……所以(離開)」,其實可以、且應該用「雖然……但是」來取代:
雖然教會活動叫人疲累,但是我仍然可以學著去調整而不是放棄;
雖然人際關係令人厭煩,但是我應該按照聖經的教導去接納和包容;
雖然在群體的互動中受過傷,但這正是我學習饒恕功課的一個機會;
雖然教會的體制和發展不健全,但我也有義務付出自己的那一份努力;
雖然從某個教會得不到充分的供養,但是我不單是為了收穫而來,這裡是我的家;
雖然領袖也會有軟弱,但我必須承認他們也是有限的人;
雖然教會不完美,但我也是不完美,且就是這些不完美之間的碰撞讓我們越來越完美;
……
教會生活的主要元素是愛,而真正的愛,不是一系列的「因為……所以」,而是一連串的「雖然……但是」。一旦有離開的念頭出現,不妨問問自己:「我所列出的理由有沒有可能用『雖然……但是』來取代?」
當然,上述不包括一些傳異端、或不純正之福音、或利用和危害信眾的教會(這不是本文主旨,恕不在此討論),若真是到了此類教會,我倒是奉勸你早點離開為妙。不過,在筆者所聽聞的例子中,這原因還算少數。
我愛教會,因為耶穌愛她,用自己的血買贖回來的(徒廿28)。有人也許會說:「我也愛教會,我愛的是上帝國裡那個無形的教會!」聽起來好屬靈啊~可是,不愛地上有形的教會,怎樣愛無形的教會?聖經中很多要謙卑、包容、忍耐、相愛……不是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中應用的,而是要在一個有血有肉的環境中實踐的。
寫到這裡,我仍覺得自己寫得不夠透徹,但也不知道該怎麼寫下去了。總意就是:我沒有理由離開教會,包括地上有形的教會。我希望你也一樣。你可以對教會有意見,教會也應該聽取不同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反駁和排斥,但,不要離開。你若因為某些很強的理由離開了一間教會,你應該找另一個教會固定去聚會。如果每一間你所到的教會都有問題,那更大問題可能就不是教會,而是你了。
異端例子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人認為上街抗議沒有用,無法改變什麼,還會給其他人帶來困擾
但實際上這個人民主素養實在太差了,遊行示威學術名詞叫做公民抵抗(Civil resistance),是民主國家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要不然國家機器動得這麼快,小小公民怎麼對抗國家?
今天基督新教的英文Protestantism,就是拉丁文「protestatio」抗議而來的,就是當年馬丁路德抗議神聖羅馬帝國宣告他為異端,最後基督教世界分裂,還迫使天主教改革,所以抗議真的沒用嗎?
昨天講到的例子,1896年義大利在衣索比亞慘敗,國內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要求首相下台,軍隊撤軍,最後政府迫於壓力從善如流。
其他例子太多了,反越戰示威持續了十幾年,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迫使馬可仕下台、阿拉伯之春等..
當然在極權國家,遊行抗議示威不但沒用,小命還可能不保,但在民主國家示威遊行很常見的,也不全部是暴力,暴力比例極小
異端例子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謂「中庸之道」,一般人常有誤解,以為是指兩頭折衷的「中間」之意,是和稀泥的平均數,或多以平庸為貶義。何福仁認為「中」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是權衡兩端的利害,既不冒進,又不懦怯,取其恰當「適中」。世亂時期,正是《中庸》書到用時。
#何福仁 #專欄 #中庸 #異端
全文:http://bit.ly/3ryi4m8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