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番茄小說繁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番茄小說繁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番茄小說繁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番茄小說繁體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鄧九雲 Joann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度密談系列 】鄧九雲 × 陳思宏 九雲問思宏: 1.想聽聽你分享柏林日常的一整天。 我是晨型人,起床時間大約是五點半到六點之間。喝黑咖啡,吃早餐。我非常喜歡早餐時刻,髮亂人散,看天漸漸發亮。洗個澡,刮鬍子,塗面霜,看臉書、新聞。大約八點開始寫作。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文字,八點到十二點之...

  • 番茄小說繁體 在 鄧九雲 Joan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19 16:49:15
    有 314 人按讚


    【年度密談系列 】鄧九雲 × 陳思宏

    九雲問思宏:
    1.想聽聽你分享柏林日常的一整天。

    我是晨型人,起床時間大約是五點半到六點之間。喝黑咖啡,吃早餐。我非常喜歡早餐時刻,髮亂人散,看天漸漸發亮。洗個澡,刮鬍子,塗面霜,看臉書、新聞。大約八點開始寫作。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文字,八點到十二點之間,是我的創作高峰。中午除非有約,否則一定自己做菜。中午喜歡吃一大盆沙拉,吃完一盆花花綠綠的菜,再喝一杯咖啡,就會很想睡覺。午睡三十分鐘,醒來再看有沒有辦法寫作。寫。混。傍晚去健身房運動。我喜歡跳舞、拳擊課,猛汗,回家吃晚餐。晚餐配Netflix。晚上十點,睡意完滿。
     

    2.移民海外我能想像最痛苦的兩件事都跟吃有關。一個是想吃的食物,一個是想讀的書(中文書)。有這樣的困擾嗎?怎麼解決呢?

    其實我從來都不覺得吃是困擾。全球化兇猛,在柏林的亞洲超市,可以買到數量、種類都不少的台灣食品,甚至還有紅標米酒。但其實我很少去亞洲超市,主要是因為亞洲超市並不便宜,生活還是得注意一下標價,德國一般超市價格很便宜,可以買到各類青菜與肉類,這幾年德國很多人茹素,所以連一般的超市都可以買到豆腐。
    讀書也不是困擾,來柏林找我的朋友很多,他們倒楣,都得幫我扛書來,所以,我總是有中文書可讀。去年底我發表一篇文章,就是寫這個: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9027
    所以,吃、讀這兩事,一直都好。
     

    3.有人說柏林聚集了全世界最窮的藝術家。
    這個城市的當代藝術,是否有影響你的創作?

    我不敢說,柏林蓬勃的當代藝術,是否影響我的創作。
    但我可以這樣說:柏林是一個很適合文藝創作的城市。剛好我在這裡。所以,我也能繼續出產文字與書籍。

     
    4.你說「叛逆不是亂衝亂撞,是找到自己的核心,願意長大、包容、放鬆。」我在想是不是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經歷叛逆期,而直接迎向中年危機了?畢竟台灣教育與家庭環境似乎無法讓叛逆進行到底。很喜歡你定義的自由是「一種鬆弛的身體狀態」,我開始思考:奔向自由的過程是否得找回一種叛逆?你覺得叛逆期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叛逆真的很重要啊。父權社會裡,我們總是被教導要臣服,順服。但是叛逆不是任性不負責,叛逆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保守的社會就是不希望大家放鬆,大家才能乖乖聽從「長輩」的話,乖,不可以那樣,乖,聽我的,必須要這樣。但那太苦了,我不要。
    叛逆當然要付出代價。但,臣服就不需要付出代價嗎?臣服與叛逆之間,當然有很多操作空間,就看自己有沒有辦法隨著歲月,學會靈巧,閃躲一些刀劍,懂得保護自己,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我很早就決定要放過自己。所以我大方出櫃,一直都大喊我是GAY。所以我憎恨為難少數的歧視者,他們就是不肯放過自己,也要掐住別人。為什麼我們不能放過彼此呢?讓彼此去BE。
     

    5.知道你對胡遷的《大象席地而坐》非常推薦,他在作品集《大裂》後記寫到:「小說創作是我緩解焦慮的方式,生活裡並沒有什麼好事情,除了文學和電影外,很少再有能讓自己感到輕鬆和滿足的事情。」他直接跨過了青春小說的階段,因為確實「感受不到」。這讓我想到上面提到叛逆的話題,無論是可以叛逆以及從叛逆中找到平衡,相對來說都好幸運了。很想聽聽你對他作品的感受。

    黃麗群在台灣繁體中文版的《大裂》(其中收了小說〈大象席地而坐〉)寫了序,她寫得實在是精采,我就不贅言了。
    在去年的柏林影展,我與《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有一些緣份:
    http://www.oneday.com.tw/berlinale03/

    當時北京的電影團隊,就送了我《大裂》的中國簡體中文版。我讀完,有一種自由的暢快。作者是渴望自由的靈魂,他的電影與文字,都是很深刻的叛逆。其實我覺得他已經找到了藝術的手感,寫字、拍片,都有割人力道。他的死亡,真的是結束嗎?我沒機會見他,但,閱讀裡,電影裡,他在那裡。

     

     

    思宏問九雲:
    1. 演員的鄧九雲,一天如何日常?

    若是劇場的演出工作,就是最規律可愛的。通常都在下午和晚上排戲,白天時間就盡量吃飽睡飽,拼了命看書想劇本找自己的角色,規律鍛鍊維持體力,保持健康。接近演出的一兩週,會停下所有休閒娛樂交際活動,專心迎接演出。若是影像的工作,通常就是處在一個隨時備戰的狀態,當天想當天的事,機動性很強,也得努力保持放鬆。

     
    2. 作家的鄧九雲,在尋常無奇的一天,如何生產文字?演員與作家的身分,是重疊緊黏的,還是,在妳身體裡佔據不同的區塊?

    我的文字大概都是在上述那些空檔產生的。一直很難想像寫長篇小說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也因為目前的條件,書寫和閱讀都偏愛短小精幹的形式,也好奇在這樣的限制下,作品能量能到達什麼程度。所以可說這些身份都是緊黏的,或許更像collage拼貼的概念,只是素材不是全都是現成的,還是得自己創造才行。不同的工作形式其實給我很大的養分,而且如果一方面不順,可以暫時躲到另外一邊,不會像早期常常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3. 妳問我,居住海外,吃、讀之事。妳在英國攻讀表演時,吃、讀,是困擾嗎?

    是啊。在英國吃是一個好大的噩夢。那時住得偏僻,每天上課八九個小時,還要排練討論也沒時間自己做飯,我就這樣每天中午吃番茄通心粉度過那一年。不然就是一直買超視現成的印度咖哩當晚餐,都覺得自己快發出香料的氣味了。因為我沒有去過德國,也不認識德國人,喜歡一些德國的典型食物(麵包、啤酒),對你在那邊的飲食其實有一種夢幻的想像投射。

     
    4. 新的一年剛開始,想問妳,2019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讀的第一本書是?我一月一號在美國Key West看了《真寵》(The Favourite)。當天開始讀《等路》,洪明道著。

    我今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邊境奇譚》(Border)。是一種另類的感官刺激,作為新年第一部片確實有驚嚇到自己(裡面有一個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讀書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會一口氣讀很多本書。所以第一本讀完的書,應該算是《原來如此的對話》是河合隼雄和吉本芭娜娜的對談集。2004年的書了,裡面很多東西還是說得非常精準。

     
    5. 妳問了我《大象席地而坐》,最近電影在台灣上映了,我因為在柏林影展擔任這部電影放映的觀眾對談口譯,在柏林總共看了四次,四次都沒出去尿尿,四次都待到底,剛好把手邊的咖啡與水喝完。不知道妳看了沒?

    我從去年二三月就一直在關注胡波。後來看完寫了一篇文章,卻還是覺得有很多東西卡在瓶子裡倒不出來感覺。但瓶子不透明也看不見卡住的是什麼,就一直掛心在那。去年有一位很喜歡的朋友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從小就覺得死亡離我很近,所以非常膽小。卻又會忍不住一直盯著恐懼的東西看。卡著的暫時也無法搞清楚,就卡著吧!還是希望很多人願意去看看這部電影。

     

    第九個身體:https://goo.gl/C3MWXF
    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https://goo.gl/Mhp4TW

    年度密談系列
    鄧九雲 × 蔡琳森_ https://goo.gl/9ddfte
    鄧九雲 × 林達陽_ https://goo.gl/QfZT85
    鄧九雲 × 蕭詒徽_https://goo.gl/UGajpe

  • 番茄小說繁體 在 鄧九雲 Joan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1-19 08:00:00
    有 316 人按讚


    【年度密談系列 】鄧九雲 × 陳思宏

    九雲問思宏:
    1.想聽聽你分享柏林日常的一整天。

    我是晨型人,起床時間大約是五點半到六點之間。喝黑咖啡,吃早餐。我非常喜歡早餐時刻,髮亂人散,看天漸漸發亮。洗個澡,刮鬍子,塗面霜,看臉書、新聞。大約八點開始寫作。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文字,八點到十二點之間,是我的創作高峰。中午除非有約,否則一定自己做菜。中午喜歡吃一大盆沙拉,吃完一盆花花綠綠的菜,再喝一杯咖啡,就會很想睡覺。午睡三十分鐘,醒來再看有沒有辦法寫作。寫。混。傍晚去健身房運動。我喜歡跳舞、拳擊課,猛汗,回家吃晚餐。晚餐配Netflix。晚上十點,睡意完滿。
     

    2.移民海外我能想像最痛苦的兩件事都跟吃有關。一個是想吃的食物,一個是想讀的書(中文書)。有這樣的困擾嗎?怎麼解決呢?

    其實我從來都不覺得吃是困擾。全球化兇猛,在柏林的亞洲超市,可以買到數量、種類都不少的台灣食品,甚至還有紅標米酒。但其實我很少去亞洲超市,主要是因為亞洲超市並不便宜,生活還是得注意一下標價,德國一般超市價格很便宜,可以買到各類青菜與肉類,這幾年德國很多人茹素,所以連一般的超市都可以買到豆腐。
    讀書也不是困擾,來柏林找我的朋友很多,他們倒楣,都得幫我扛書來,所以,我總是有中文書可讀。去年底我發表一篇文章,就是寫這個: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9027
    所以,吃、讀這兩事,一直都好。
     

    3.有人說柏林聚集了全世界最窮的藝術家。
    這個城市的當代藝術,是否有影響你的創作?

    我不敢說,柏林蓬勃的當代藝術,是否影響我的創作。
    但我可以這樣說:柏林是一個很適合文藝創作的城市。剛好我在這裡。所以,我也能繼續出產文字與書籍。

     
    4.你說「叛逆不是亂衝亂撞,是找到自己的核心,願意長大、包容、放鬆。」我在想是不是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經歷叛逆期,而直接迎向中年危機了?畢竟台灣教育與家庭環境似乎無法讓叛逆進行到底。很喜歡你定義的自由是「一種鬆弛的身體狀態」,我開始思考:奔向自由的過程是否得找回一種叛逆?你覺得叛逆期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叛逆真的很重要啊。父權社會裡,我們總是被教導要臣服,順服。但是叛逆不是任性不負責,叛逆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保守的社會就是不希望大家放鬆,大家才能乖乖聽從「長輩」的話,乖,不可以那樣,乖,聽我的,必須要這樣。但那太苦了,我不要。
    叛逆當然要付出代價。但,臣服就不需要付出代價嗎?臣服與叛逆之間,當然有很多操作空間,就看自己有沒有辦法隨著歲月,學會靈巧,閃躲一些刀劍,懂得保護自己,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我很早就決定要放過自己。所以我大方出櫃,一直都大喊我是GAY。所以我憎恨為難少數的歧視者,他們就是不肯放過自己,也要掐住別人。為什麼我們不能放過彼此呢?讓彼此去BE。
     

    5.知道你對胡遷的《大象席地而坐》非常推薦,他在作品集《大裂》後記寫到:「小說創作是我緩解焦慮的方式,生活裡並沒有什麼好事情,除了文學和電影外,很少再有能讓自己感到輕鬆和滿足的事情。」他直接跨過了青春小說的階段,因為確實「感受不到」。這讓我想到上面提到叛逆的話題,無論是可以叛逆以及從叛逆中找到平衡,相對來說都好幸運了。很想聽聽你對他作品的感受。

    黃麗群在台灣繁體中文版的《大裂》(其中收了小說〈大象席地而坐〉)寫了序,她寫得實在是精采,我就不贅言了。
    在去年的柏林影展,我與《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有一些緣份:
    http://www.oneday.com.tw/berlinale03/

    當時北京的電影團隊,就送了我《大裂》的中國簡體中文版。我讀完,有一種自由的暢快。作者是渴望自由的靈魂,他的電影與文字,都是很深刻的叛逆。其實我覺得他已經找到了藝術的手感,寫字、拍片,都有割人力道。他的死亡,真的是結束嗎?我沒機會見他,但,閱讀裡,電影裡,他在那裡。

     

     

    思宏問九雲:
    1. 演員的鄧九雲,一天如何日常?

    若是劇場的演出工作,就是最規律可愛的。通常都在下午和晚上排戲,白天時間就盡量吃飽睡飽,拼了命看書想劇本找自己的角色,規律鍛鍊維持體力,保持健康。接近演出的一兩週,會停下所有休閒娛樂交際活動,專心迎接演出。若是影像的工作,通常就是處在一個隨時備戰的狀態,當天想當天的事,機動性很強,也得努力保持放鬆。

     
    2. 作家的鄧九雲,在尋常無奇的一天,如何生產文字?演員與作家的身分,是重疊緊黏的,還是,在妳身體裡佔據不同的區塊?

    我的文字大概都是在上述那些空檔產生的。一直很難想像寫長篇小說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也因為目前的條件,書寫和閱讀都偏愛短小精幹的形式,也好奇在這樣的限制下,作品能量能到達什麼程度。所以可說這些身份都是緊黏的,或許更像collage拼貼的概念,只是素材不是全都是現成的,還是得自己創造才行。不同的工作形式其實給我很大的養分,而且如果一方面不順,可以暫時躲到另外一邊,不會像早期常常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3. 妳問我,居住海外,吃、讀之事。妳在英國攻讀表演時,吃、讀,是困擾嗎?

    是啊。在英國吃是一個好大的噩夢。那時住得偏僻,每天上課八九個小時,還要排練討論也沒時間自己做飯,我就這樣每天中午吃番茄通心粉度過那一年。不然就是一直買超視現成的印度咖哩當晚餐,都覺得自己快發出香料的氣味了。因為我沒有去過德國,也不認識德國人,喜歡一些德國的典型食物(麵包、啤酒),對你在那邊的飲食其實有一種夢幻的想像投射。

     
    4. 新的一年剛開始,想問妳,2019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讀的第一本書是?我一月一號在美國Key West看了《真寵》(The Favourite)。當天開始讀《等路》,洪明道著。

    我今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邊境奇譚》(Border)。是一種另類的感官刺激,作為新年第一部片確實有驚嚇到自己(裡面有一個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我讀書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會一口氣讀很多本書。所以第一本讀完的書,應該算是《原來如此的對話》是河合隼雄和吉本芭娜娜的對談集。2004年的書了,裡面很多東西還是說得非常精準。

     
    5. 妳問了我《大象席地而坐》,最近電影在台灣上映了,我因為在柏林影展擔任這部電影放映的觀眾對談口譯,在柏林總共看了四次,四次都沒出去尿尿,四次都待到底,剛好把手邊的咖啡與水喝完。不知道妳看了沒?

    我從去年二三月就一直在關注胡波。後來看完寫了一篇文章,卻還是覺得有很多東西卡在瓶子裡倒不出來感覺。但瓶子不透明也看不見卡住的是什麼,就一直掛心在那。去年有一位很喜歡的朋友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從小就覺得死亡離我很近,所以非常膽小。卻又會忍不住一直盯著恐懼的東西看。卡著的暫時也無法搞清楚,就卡著吧!還是希望很多人願意去看看這部電影。

     

    第九個身體:https://goo.gl/C3MWXF
    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https://goo.gl/Mhp4TW

    年度密談系列
    鄧九雲 × 蔡琳森_ https://goo.gl/9ddfte
    鄧九雲 × 林達陽_ https://goo.gl/QfZT85
    鄧九雲 × 蕭詒徽_https://goo.gl/UGajpe

  • 番茄小說繁體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22 10:14:48
    有 50 人按讚

    很少有大型電影公司願意拍攝一部關於青少年出櫃成長的酷兒電影,而 20th Century Fox 跨出了這一步,初戀小品《親愛的初戀 Love, Simon》輕鬆記錄著青春期的酸甜苦辣,跳脫同性戀題材過去沉重的框架,是這個世界裡陷入迷惘的青少年青少女現在真正需要的一部電影,於美國開出絕佳口碑,更獲得鬼才導演 Xavier Dolan 再次文情並茂的大為推崇,而台灣 4 月 27 日先行舉辦三天口碑場,5 月 24 日正式上映。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tOLNd6qzz0o
     
    改編自 2015 年臨床心理學家出身的美國作家 Becky Albertalli 的第一本書,累積許多青少年的諮詢經驗與故事後,寫出了她一鳴驚人的處女作《西蒙和他的出櫃日誌 Simon vs. the Homo Sapiens Agenda》,此本小說榮獲國外各家媒體推崇,售出超過 24 國的版權,台灣則在 2016 年由高寶書版發行繁體譯本。
     
    故事敘述正值 16、17 歲的 Simon 雖然與同年齡的女生交往過,卻始終覺得哪裡不對勁,而他唯一能敞開心胸聊天的朋友只有一位匿名為 Blue 的同校網友,在一聊如故的熟悉感與相談甚歡的類似頻率上,Simon 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從未謀面過的 Blue。不幸的是,一方面 Blue 始終在現實生活中避不見面,另一方面 Simon 的朋友在一次惡作劇下竟然於 Twitter 上幫他出櫃,鬧得親朋好友人盡皆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境讓他無所適從,Simon 所面臨的種種難關卻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電影《親愛的初戀》由影集《綠箭俠》、《閃電俠》的編劇 Greg Berlanti 執導,網羅《侏儸紀世界》Nick Robinson、《變形金剛》Josh Duhamel、《夜魔俠》Jennifer Garner 等演員,在《黑豹》與《古墓奇兵》的商業大片夾擊之下於上週在美國上映,並開出北美票房第五名的佳績,更於爛番茄闖下 92% 的高分,受國外影評和觀眾盛讚溫暖細膩、風趣幽默、笑中帶淚、突破窠臼又發人深省,最重要的是能夠點亮生命並感染觀眾。
     
    ▍博客來:https://goo.gl/sZHss9
     
     
    接著來看看前兩天才剛滿 29 歲,總是如此帥氣又浮誇的加拿大才子多藍如何在 IG 上(https://goo.gl/hwXSM5)稱頌這部涵蓋了成長、戀愛、青春與家庭各種議題的愛情喜劇:
     
      「先不討論這部電影本身,光是它的出現就值得關注了,一個大型的電影公司願意發行一部講述青少年出櫃故事的電影,代表一扇大門正在敞開,雖然過去也曾開啟過,但這次我看見更多的陽光因此灑入。在孩提時代時,我觀賞過無數部 LGBTQ 的電影,拼命希望能從中尋找到人生解答,總是將自己鎖在房間裡,只能從網路上下載盜版影片而沒有一間像樣的影音出租店。多數作品都出自傑出又充滿活力的年輕藝術家之手,也是我所嚮往的目標,卻也留下了我心底那位成長時期歷經絕望、求助無門的小男孩,傷心、自殺、霸凌、恐同等負面壓力。
     
      而《親愛的初戀》透過極為誠摯和再正常不過的方式展現出櫃的掙扎,並為這些內心感覺自己『不正常』而前去觀賞本片的迷惘青少年們下了一個鼓舞人心的總結,也許這段故事可以啟發他們什麼,可能這些人的人生不如 Simon 一般幸運,但卻足以鼓勵他們往前踏出一步。也許這段故事也能教導我們什麼,身為一個產業,是時候該停止放棄塑造 LBGTQ 主角脆弱單薄的性格,特別是那些荒謬滑稽的配角設定,應該特別為他們量身打造發生於他們身旁的情節、圍繞在相對於所謂『正常人』週遭的故事。
     
      『正常』的定義無時無刻都在改變,假使我 15 歲時有一個這樣的電影出現,我也不會對我父親撒謊,手上握著那張 Ashton Kutcher 的海報不是假裝要給我表妹,而是屬於我的。如果我當時就看了這部電影,現在的一切將會徹底不同,但我很高興事情還是這樣發展,除了過去身為一個出櫃的青少年讓我倍感寂寞以外,我依然非常幸運擁有許多支持,但大部分的孩子並非如此。
     
      《親愛的初戀》對他們而言是一大躍進,對我們更是,謝謝所有願意參與其中的每位藝術家與工作人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