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番紅花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番紅花學歷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番紅花學歷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看板TaiwanDrama標題[轉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已取得womany女人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五篇專文 可轉錄全文2/3篇幅的授權。
集中於本篇,每篇專文以排版 2~3頁篇幅之式 轉錄。
目前只播完〈媽媽的遙控器〉單元(第一、二集),編劇們多少會談論到一些劇情,
如真的很怕談各種劇情的話,前四篇專文,可看完各別單元播出,再來閱讀吧~
第五篇則是 番紅花寫的專文,無雷,可以放心地閱讀。
首先放上各篇標題與連結,如不想閱讀本篇,可直接連過去閱讀。

大人們,也是來不及長大的孩子
〈媽媽的遙控器〉編劇 蔣友竹 http://tinyurl.com/y8k82qpq

寫給十七歲的孩子們:謝謝你們選我當父親
〈貓的孩子〉編劇 簡士耕 http://tinyurl.com/ya9s5gjs

你的孩子不是薛西佛斯:孩子要回應的社會期待,沒有終點
〈茉莉的最後一天〉編劇 洪茲盈 http://tinyurl.com/yc4de5ob

菁英主義,讓我們變成一模一樣的人 http://tinyurl.com/yckrlmnm
〈孔雀〉編劇統籌 夏康真,其他編劇為 費工怡、馬千代

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該有任何條件 作者:番紅花 http://tinyurl.com/y7of3hzv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人們,也是來不及長大的孩子
作者 〈媽媽的遙控器〉 編劇 蔣友竹 http://tinyurl.com/y8k82qpq
2018/06/14/執編:Yuting/核稿:Audrey Ko

你是否至今仍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媽媽的遙控器〉編劇寫愛的練習與成長,願我們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

高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一個同學得了癌症,從此晚自習不再有他的身影,
雖然跟他不是很熟,那是我第一次對升學制度開始感到困惑:

 如果我的人生從此停在這裡,聯考前的一百多天。那我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所以故事中的小嵐,她家裡的教育方式,確實是我心嚮往的世界。
在我心裡,學習應該是很快樂的事,但一直要到研究所,我才體會到這一點。

「學習並不等於學測。」危險心靈裡面,沈偉是這麼說的。

但這件事情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很難,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更難,
畢竟他們都是這麼過來的,而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走向不同的道路,很需要勇氣。

年過三十以後,發現自己對於未來的想像,幾乎是從街頭走到街尾就可以想像完的事。
於是開始理解,關於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開始把期待寄託在
孩子身上,並希望有不同的可能性。以及,因為無法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於是把壓力
轉而施加在孩子身上,越掐越緊,越掐越緊。

這是「遙控器」一開始的發想,關於紀媽媽。

圖|〈媽媽的遙控器〉海報
https://i.imgur.com/jYm7mB9.jpg


但其實,大部分的大人們,早已經忘記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同樣會粗心、同樣犯錯、
同樣說話不經大腦、同樣做事不顧後果......。用四五十歲的智慧去評斷國、高中生的
為人處世,本身就是一件不合理的事。但是,反過來說,我們也常常忘記,大人們,
有時候也是還來不及長大的孩子。就好比說成為家長這件事,本身需要學習的過程,
而這個社會的道德觀建立在:母愛是天生、父愛是天生,好像所有事情都是與生俱來。

愛,是與生俱來?只是真的是這樣嗎?

愛是控制?愛是為你好?愛是縱容?愛是尊重?愛是包容?老實說,我沒有答案。

所以這個故事,不只是為那些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書寫,更是為了長大以後,仍無法
掌握自己人生的成年人書寫。

也許經由這段旅程,我們能夠回頭去想,愛是什麼?

這樣就好。

最後,紀培偉、程芳嵐,我想跟你們說......小時候,未來總是在遠方。長大以後,你會
發現,未來在每一個當下。


電影《客途秋恨》裡頭那對糾結一輩子的母女,女兒一直要到長大才發現,原來媽媽
是日本人,原來小時候媽媽的寡言,總是躲在房裡吃東西,難相處,其實是因為語言
不通。兩人花了三十幾年才終於和對方和解。三十幾年有多長?

幾乎可以說是半輩子的事吧。

對於那部電影印象深刻,於是親子關係裡最幽微的細節,一直是吸引我的課題。

所以當接受公視的委託,要改編吳曉樂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其實很興奮
,但又很不確定。畢竟這樣幽暗的東西,誰會想看?或者更準確來說,誰會敢看?

(全文未完,請點 http://tinyurl.com/y8k82qpq


寫給十七歲的孩子們:謝謝你們選我當父親
作者 〈貓的孩子〉 編劇 簡士耕 http://tinyurl.com/ya9s5gjs
2018/06/18/womany 女人迷精選/執編:孟倫/核稿:Audrey Ko

作者簡士耕寫給十七歲的孩子們,唯有不再把自己的宿命強加於下一代,
父母才會在過程裡體會什麼是愛。

爸爸一直相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讓你們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孩子。
當然,未來的世界只會越來越競爭,只要你的競爭力低於一個數值,就會被當廢物,
我也會被當成廢物的父親,一樣是個廢物。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你們學會當一個人。這句聽起來像廢話,為了琢磨這句廢話,
爸爸在你們還很小的時候,寫了一個劇本,改編自吳曉樂的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中的第一篇〈人子與貓的孩子〉。

當一個人好像很難,當貓還比較簡單,其實也沒那麼簡單,記得叔叔養的那隻貓
簡鰹嗎?爸爸為了要替劇本做功課,耐著性子觀察他,發現他還挺忙的,每天除了
跑來跑去追逐一些空氣中看不見的東西(也許是幽靈、平行時空的其他存在),忙著
躲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衣櫃、沙發、電視機後面)挖出一些我們人類看不見的洞,
忙著挑釁一切會動或是不會動的東西,忙著跟人類撒嬌。

我開始去猜測簡鰹莫名其妙的行為背後是否有更深遠的意義,那種更隱喻、形而上的、
神諭的、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啟示。慢慢的我發現,好像沒有。同時也發現,我好愚蠢。
當我發現我很蠢的時候,好像就找到了這個劇本我想講的東西了。

原來每一隻貓都是神派來的使者,為了要彰顯人類的愚蠢。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會有人想要
傷害貓咪,弱小的貓咪,軟綿綿的、一碰就會縮進去的貓咪。於是我大膽且有點不負責任
的假設猜想,這些會傷害貓咪的人,自己一定也是弱小的、軟綿綿的、一碰就會縮進去的
。卻有人強迫他們一定要成為強者。

〈貓的孩子〉
https://i.imgur.com/Fh4OjUI.jpg

像強迫一個怕鬼的人逛鬼屋,強迫一個溫柔的女生變成硬梆梆的男子漢,強迫一個還沒有
學會當人的孩子先學會要有競爭力,強迫一隻河馬成為長頸鹿。於是扭曲產生了。扭曲
產生了平行時空,看見了藍色月亮,在那裡,一隻貓咪被傷害之後,就會變成一朵花,
然後你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成為一個有十足競爭力的好孩子。一個被扭曲的好孩子。

因為想逃避傷害,所以扭曲了。唯有暴力才會造就傷害。

把任何自以為是的價值觀加諸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是暴力。這種暴力是自以為是的愛,是沒
有經過反省的道德審查,是隱藏在爸爸媽媽的血液裡頭的原生倫理。這種倫理非常殘忍,
而且是會輪迴的。輪迴是佛學用語,也是一種形而上的隱喻,意思是,你永遠也脫離不了
這一切。

爸爸媽媽絕對不會輕易的為這些留在你們身上的東西道歉。我們甚至連一絲絲的歉意也不
會有,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你們人生課題的一部份,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

當你們慢慢長大以後,也許會因為體貼,理解了我們不道歉的理由。如果你們有能力原諒
我們,我們會很感激。謝謝你們有這樣的能力比我們更成熟、更勇敢、更有辦法面對自己
。然而這樣的乞望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我們只是留下了一些東西去讓你們去傷害後代而
已。

宿命可能永遠也不會停止,除非我們察覺我們錯了。除非我們察覺,那些我們自以為對你
們好的行為,其實不是為了你們好而是在傷害你們。我們是在把當初受過的傷,所經歷的
痛,理所當然的加諸在你們身上,並且理所當然地認為,你們也要經歷這些才能長大。


(全文未完,請點 http://tinyurl.com/ya9s5gjs







你的孩子不是薛西佛斯:孩子要回應的社會期待,沒有終點
作者 〈茉莉的最後一天〉 編劇 洪茲盈 http://tinyurl.com/yc4de5ob
2018/06/21/womany 女人迷精選/執編:Yuting/核稿:Audrey Ko

公視最新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用一篇篇故事探討現行體制下,孩子面對期待
的壓力與痛苦。《茉莉的最後一天》編劇洪茲盈,寫親子關係以「愛」為名的悲劇。

看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裡頭一個個被各種期待所擠壓的孩子,讀來都並
不陌生。我們都是在這樣扭曲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一直都是每
個人身上最沈重的任務。

最後我挑選書中〈一脈不相承〉篇章裡的茉莉,做為改編的主角。我沒有依據該篇的脈絡
改編,而只取用了故事中最令我不安的部分:「茉莉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女孩。」做為劇本
的主軸。

不同於其他故事多是家長為不聽話不讀書的孩子傷透腦筋,茉莉卻是一個成績優異,一一
應允父母所有期待,卻得不到相對回報的悲劇人物。宛如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

「薛西弗斯」是一個受到眾神懲罰的男子,他必須每天將一顆巨石推向山頂,但每當到達
山頂時,巨石就會從山的另一邊落下,這意味著他每天都要重複地做著徒勞的任務。
這故事當中,他並非「做不到」,而是因為終點不存在,所以他必須不斷不斷不斷地做。

對我而言,茉莉聽話、努力讀書的終點也並不存在,她無法因為考上第一名或第一志願,
人生從此就獲得了解脫,她所要回應的「母親期待」與「社會期待」,都是沒有終點的,
且這其中最無奈的原因正是:她都做得到。

〈茉莉的最後一天〉
https://i.imgur.com/110RhVn.jpg

因為她做得到,所以被設定的終點被無限拉遠,每到達一個目標,她的終點線就被拉到更
遠的地方,她只能不斷不斷地向前跑,但她也從來不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像茉莉這麼聰明的女孩,怎麼可能不早慧?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關於這點,我想先
在此打住,先來聊聊茉莉的媽媽。

看似充滿控制慾的母親,先讓自己站上犧牲者的位置,然後再對女兒們無止盡拋擲
她的期待......這些「我都是為你們好」的背後,其實充滿了母親的自卑。她害怕被人
看不起,害怕自己的女兒比不上別人,害怕有她不知道的事、無法掌控的事......
但也正因為她有這份過於執著與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質,故事才能走到最後,
看見母女關係的謎底。

寫一個這樣的故事,並非要去控訴母親,反而是希望能體現出一個母親對於兒女最深層的
愛:如果愛不夠深,怎麼有勇氣去揭開問題的真相?如果愛不夠深,怎麼會願意將自己
投擲進去這樣的迷霧之中,讓身心承擔無盡的探問、糾纏、困惑,只為追求一個答案?

母親的愛是確認的,但是表達愛的方式錯了。

於是,讓我回到上一個提問:「像茉莉這樣聰明的女孩,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她當然知道自己想要能夠自由地創作小說,但是她卻選擇掩蓋自己的慾望,盡量在母親面
前表現優異,符合母親所有要求......因為實際上她並不知道,她內心真正最渴望的,
其實是獲得母親的認同與愛。

放不了手的母親是愛茉莉的,但母親用錯了方法;選擇順從的茉莉,更是出於深愛且渴望
母親的愛,才不斷地壓抑自己,讓自己陷入拉扯。母女兩人的愛無法交集,是以這部片
一開始就注定以悲劇開場。

(全文未完,請點 http://tinyurl.com/yc4de5ob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菁英主義,讓我們變成一模一樣的人
作者 編劇統籌 夏康真,其他編劇為 費工怡、馬千代
2018/06/25/女人迷精選/執編:孟倫/核稿:Audrey Ko http://tinyurl.com/yckrlmnm

公視最新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用一篇篇故事探討現行體制下,孩子面對期待
的壓力與痛苦。〈孔雀〉談父母對子女的控制與衝突,點出台灣社會「階級」仍存在,當
富養小孩成向上流動的手段,故事就發生了。

〈孔雀〉改編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私的迷思〉,它探討的是台灣私立國高中
興起的現象。原著的九篇故事中,談的大多是父母對子女的直接控制與衝突,
〈私的迷思〉另闢蹊徑,它殘忍地點出在當今台灣社會,「階級」是存在的。
當小康家庭的父母想要藉「富養小孩」向上流動時,故事就發生了。

原著中不管是母親還是女兒,性格都很溫和,通篇幾乎沒有發生甚麼大衝突。我和編劇
夥伴費工怡、馬千代一邊調整母女的性格,使他們的表現更鮮明,一邊思考有沒有可能將
魔幻的元素放進這個故事中,激化角色的慾望,讓角色的處境比現實所遇到的事更艱難。


https://i.imgur.com/b740s0Z.jpg

我一直很喜歡原版的《格林童話》以及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一系列奇幻故事,在那裡面,
童話並不都美好,反而更符合現實定率──自然界慣常無情,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弱點與
慾望逐步走向毀滅的道路;勇敢、堅強與愛不一定能完全換來救贖,但犧牲通常可以。
我覺得這樣的風格非常適合〈私的迷思〉中這個不太富有卻又有愛的家庭,但貫穿故事
所需要的魔幻哽究竟是甚麼呢?

在一個機緣巧合下,我看到了三島由紀夫的〈孔雀〉,講述一樁離奇的孔雀命案。孔雀所
代表的「華麗而無用」、「驕傲」、「百鳥之王」等意象突然浮現腦中,它喚起了我小時
候的記憶!我也曾和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就讀私立學校,印象中校園裡有個小鳥園,裡面就
有養孔雀。「也許我可以朝這樣的方向去改編!?」 於是「設計一隻能誘發人類欲望的
孔雀」,這樣的想法便慢慢成形。

〈孔雀〉的故事講的是來自小康家庭的十六歲少女巧藝,在母親美琪的堅持下進入私立
維德中學就讀,在這所充滿有錢人的學校裡,她始終覺得自己和同學格格不入,直到
有一天,校園裡養的孔雀突然對她開口,說可以實現巧藝所有的願望,只要巧藝願意拿
「一點點的自己」來交換。美琪原本以為女兒進私校後可以從此一帆風順航行到台大,
豈料女兒卻往母親意料之外的航道前進。

藉由〈孔雀〉這個寓言,我們想帶大家一起正視台灣的私校熱潮。以 2018 年的台灣來說
,國小中高年級為報考私中補習的風氣已經愈來愈盛。在台中南投地區,甚至每三個國小
畢業生就有一個選擇讀私立國中。從體制層面著眼,私校的崛起與現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
現場絕對脫不了關係。

或許大家看完後可以想想我們的公立教育到底怎麼了?

然而,從微觀的角度切入,我們卻看到私校熱潮背後兩個有趣的現象:
一是「選錯了就毀了」,另一是「自己不會教、萬事靠學校」。為什麼現在的家長們
會這麼不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只想依靠外界標準化的保證。這是一種集體焦慮嗎?
放下,一直是父母最大的課題。問題是何時該放下,我們才不會不放心呢?
想跟大家一起想想上述這些問題。

我們希望各位最終能感受到〈孔雀〉故事裡的那種幽微、美麗與殘酷。希望大家能注意到
階級流動、升學主義、菁英主義、功利主義──這些社會共有的價值觀,是用甚麼樣的
方式侵蝕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從一個擁有很多自己特色的人,最終失去自己,成為所謂的
菁英份子,變成跟很多人一模一樣的人。

最後希望您可以告訴我們,故事中的孔雀,對你來說,是一個甚麼樣的存在?

(剛好全文完,還是可以點連結 http://tinyurl.com/yckrlmnm 支持一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該有任何條件
2018/06/28/作者:番紅花/執編:孟倫/核稿:Audrey Ko http://tinyurl.com/y7of3hzv

我的兩個孩子經過入學考試上了所謂的「明星高中」以後,由於班級同學有九成以上
來自北市和新北市的四面八方,算是某種程度打破了「同溫層」,他們結交的好友有各種
不同的家庭背景,也各自承接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而長大,有的同學至今還在拿智障型
手機度日,也有同學是從國小就拿新款iphone;有的孩子出門前必須稟告父母以徵求同意
,卻也有些孩子是行動自由、門禁設半夜十二點;有的同學是月考沒考好就被痛罵、
禁足或沒收手機,也有些同學是父母不壓迫成績、只婉聲鼓勵孩子你下次要加油;
有的同學享受手機網路吃到飽,卻也有同學的手機只能仰賴別人的網路分享;有的孩子
是父母每天開車接送上下學,有的孩子是自己衝鋒陷陣趕火車趕捷運;有的孩子手頭寬裕
、經常網購韓風流行衣物,但也有些家境不錯的孩子零用錢卻很吃緊;有的孩子家裡幾乎
從來不開伙,從小習慣吃外食,但也有些同學每天拎著家裡做的早餐和便當進教室......

透過兩個孩子的貼身觀察與分享,我於是知道,以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
同為大台北地區的青少年,其實是以各種不同面貌的家庭養育模式長大,資訊快速流動的
網路時代,大大改變萬家燈火下的親子日常,二十年前的孩子多數九點半已熄燈上床睡覺
,二十年後的今天,晚上九點半,有的孩子可能在享受父母的床邊故事,有的可能在
滑手機,有的可能在讀小說,有的可能在練琴,有的可能在補習班,有的可能還在伏案
寫評量......,父母有多焦慮或多放鬆,譜寫出你我版本各異的養育日記。

因此,當 2014 年吳曉樂所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甫出版,即震驚國內文壇,這是吳曉樂的第一本著作,
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然而年輕未婚、沒有任何育兒經驗、頂著台大法律系畢業
「漂亮」學歷的他,以其家教多年的親身經歷,將那些他所看到的,光怪陸離又懸疑
如小說般真實的家庭教養故事,寫成九篇,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這才知道,
以愛之名,我們曾經對孩子有多殘忍。

吳曉樂長達七年的家教生涯裡,他走進一扇又一扇不同的大門,遇見一個又一個不同的
家庭,大門深掩的背後,有每日為兒子準備雞精、維他命的母親,在收到兒子成績單的
當下,卻毫不猶豫地甩出一記耳光;有為了安撫父母,躲在衣櫃裡欺騙別人也傷害自己的
兒子;有被媽媽打到怕的孩子;有被父母如皮球般踢過來踢過去、宛如沒有家的孩子;
有忙著賺錢而把缺席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父親;還有為了孝順的意念而謊稱自己有過動症的
孩子......。雖然同在屋簷下共生共存,然而,青春期孩子內心的壓力和掙扎,他們害怕
被同學排擠、厭惡自己總是被拿來和手足或同學做比較、焦慮於自己永遠達不到父母的
期望,這些種種成長過程中的痛,卻入不了大人的心,父母以不適當的方式,過度追求
孩子在課業成績上的表現,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純真與快樂,也扼殺了家人之間本該有的
依賴與溫柔,各種深深淺淺的家庭悲劇遂一幕幕上演。

紙本有紙本的力道,而戲劇有戲劇的撞擊與呼應,欣然看到公視今年暑假推出這齣教育
主題新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由六位編劇根據吳曉樂同名著作,挑選出其中五篇
,以微科幻的敘事呈現,改編成以下獨立影集:〈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
〈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和〈必須過動〉,再由金鐘導演陳慧翎以奇幻場景
和唯美視覺,創造出有別於原著紙本的語言,但又忠實傳遞出吳曉樂原著的核心價值~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當父母「用力過度」,愛,便似乎有了條件,而我們當初在產檯上的感動與初衷:
「孩子,我只要你健康快樂就好」,那份純粹與無所求,遂日漸遺忘了。

我始終記得自己的青春期在思緒上有多迷惘和紊亂,因此,我非常同理孩子是敏感而情感
纖細的生物。十幾歲的他,開始思索人生何以存在,他經常質疑讀書考試的目的,
他情竇初開卻情路不順,他想談戀愛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他日日夜夜沉迷手機的
社群網路,他有時懷疑活著的價值、探看自殺的方式,他的模擬考校排成績總是起起伏伏
、差強人意,他不再對父母跟前跟後、只想和朋友出去,他經常房門上鎖、拒絕父母的
善意,他暴躁尖銳、時而跳腳大叫吼著你根本不了解我, 這裡面沒有一件不棘手,
沒有一件不刺激母親的心,那些哺乳時期的甜蜜、幼兒時期的黏附、小學時期的天真,
都已悄然遠去,我經常想,這世代的母親,恐怕是人類創世紀以來,處境最艱難的母親,
人們對母職多所指責,母親在網路社群上焦慮地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獲得的答案
似是而非,從來沒有當過媽媽的媽媽們,多已失去了方向。

(全文未完,請點 http://tinyurl.com/y7of3hzv





---

看到薛西佛斯,就想到我喜歡的樂團的歌曲〈未了〉歌詞與MV動畫(嗶嗶,別離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3.1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31483290.A.6DE.html
※ 編輯: sodabubble (61.224.3.111), 07/13/2018 20:05:1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