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畢業年份推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畢業年份推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畢業年份推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畢業年份推算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Kai Chi Leung 梁啟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聯署數據分析 由不同群體發起,針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網上聯署已經持續了好幾天。Samson Yuen和我以今日中午(5月30日)為cut off point,嘗試就這次聯署運動作初步整理和分析: 1. 我們搜集資料的對象,是以中學及大專院校為動員單位的網上聯署。按資料(註1),截至5月30日...

  • 畢業年份推算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31 10:34:56
    有 27 人按讚


    聯署數據分析

    由不同群體發起,針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網上聯署已經持續了好幾天。Samson Yuen和我以今日中午(5月30日)為cut off point,嘗試就這次聯署運動作初步整理和分析:

    1. 我們搜集資料的對象,是以中學及大專院校為動員單位的網上聯署。按資料(註1),截至5月30日中午,共有271個以中學為單位的網上聯署,大專院校則有20個(沒有計算以大學部門為單位的聯署)。如果不計算教職員工及沒有填報所屬年級(學生)或畢業年份(校友)的聯署人士,前者共有67,504個聯署,後者有10,783個。必須說明,這兩組數字並不是聯署人士的總數,原因是有為數不少的聯署者並沒有列明畢業年份(或者聯署發起人根本沒有刊登)。

    2. 我們主要關心的問題是畢業年份與聯署數量的關係,即哪年畢業的學生或校友會比較活躍參與這個聯署運動。下圖所見,X軸是聯署者的畢業年份,Y軸是聯署數量。基本觀察如下:(一)整體上聯署數量隨年齡遞減而上升,到了某個年歲後,聯署數量會顯著回落(註2);(二)「中學聯署」以2012至2019年畢業的群體最積極參與;「大專聯署」則是2016至2022年畢業或預計畢業。

    3. 如果推算大概年齡,其實兩類聯署中最活躍的參與者,都是18至25左右,主要是在學大專學生或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我們甚至可以假設,他們很可能同時於自己的所屬的大專院校及中學「兩邊簽署」,以致兩類聯署在相隔四年左右的時間超乎尋常地活躍(假設A君2018年大學畢業,中學畢業就是2014年),互相印證了年輕人的積極參與。當然,年輕人比年長人士更活躍,原因很可能是剛畢業的他/她們對學校有更大的認同感,而且更願意以學校作為介入公共生活的身份(導致樣本出現偏差)。另外,考慮到遲入學、中途綴學、海外交流、簽署者填報研究院畢業年份(或者填錯了畢業年份)等因素,以畢業年份推算簽署者的年齡,亦未必完全準確。但在缺乏其他資料下,這推算已是不錯的參考。

    4. 即使扣除了「兩邊簽署」的可能,在「中學聯署」,18至25歲左右的青年人仍然是超乎尋常地活躍。資料所限,我們難以細緻描述背後原因。礙於私隱,我們亦不便就個人特徵及院校性質做過分仔細的分析。很粗疏地推斷,雨傘運動後經過幾年的疲勞及無力感,「逃犯條例」修訂是近年難得構成極大爭議的政治事件。對於深刻經歷傘運的一代人,甚至當時太年輕而沒有親身參與的年輕人,此事為他/她們帶來了新的衝擊,使他們在這場聯署運動異常積極。甚至可以大膽推斷,不少參與聯署的年輕人,是他們人生第一次的政治參與(這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即使近年的示威遊行少見年輕人,這場聯署運動顯示,判斷年輕人「政治冷感」,還是言之尚早。

    5. 最後是傳播途徑。雖然說年輕人已經不怎麼用Facebook,但Facebook在這個聯署風潮當中似乎仍然舉足輕重,令我們疑惑,年輕人是否真的不用Facebook?進一步的問題,是這些聯署是以甚麼Facebook以外的媒介傳播?是Whatsapp/Telegram/Instagram,還是連登高登,或是其他?

    6. 雖然聯署人士的畢業年份在網絡上屬公開資料,但出於研究規範,我們完成本文一日後已經銷毀所有具有姓名的原始數據。

    (註1)數據利用軟件python整理,方法是整合所有包括聯署人的網上聯署,然後逐年分出聯署人數目。

    (註2)數字回落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目前在學人士不熱衷參與聯署,而是因為不少網上聯署都沒有清晰地列出在學學生的列表。這情況在中學尤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