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男爵地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男爵地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男爵地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男爵地位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阿富汗撤離實時報導》8/28美軍撤離倒數三天 *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警告稱,在機場的美國公民“現在位於機場Abbey Gate大門、東門、北門或新內政部門的美國公民必須立即離開。” 美國的兩個主要盟友英國和法國周五宣布,他們正逐步或已經結束對機場的疏散。 *週五的人群再次冒著危險,到達機場,他...

男爵地位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4 18:38:38

上週末的父親節小電影 - 以女兒之名 影中的父親安德烈,花了 30 年尋求正義的堅忍應該都深深打動各位的心了吧 若還沒看的小啡,請點點手指看電影囉~ (看是否需要弄連結導流到電影那篇) . 看過電影的小啡們,有沒有想過,案件到後面為什麼逆轉了呢? 今天我們要來看背後的關鍵因素——里斯本條約 ————...

男爵地位 在 許多事物的謎底都是普通的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21:03:23

2016/12/04 心之谷(1995) 耳をすませば - 有時候對於喜歡的電影反而很難用文字去描述,不過相對的如果成功了,成就感又是更大的。 - 今天想介紹的《心之谷》,同樣為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經典動畫電影,但導演其實是另一個優秀的動畫導演近藤喜文。他在宮崎駿的推薦下導演了這部由少女漫畫改編而成的...

  • 男爵地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8 15:25:20
    有 731 人按讚

    《阿富汗撤離實時報導》8/28美軍撤離倒數三天

    *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警告稱,在機場的美國公民“現在位於機場Abbey Gate大門、東門、北門或新內政部門的美國公民必須立即離開。”

    美國的兩個主要盟友英國和法國周五宣布,他們正逐步或已經結束對機場的疏散。

    *週五的人群再次冒著危險,到達機場,他們不顧另一次可能的恐怖襲擊威脅迫在眉睫,他們必須賭下去,拼命試圖逃離塔利班。

    *法國官員將機場缺乏安全,歸咎於美軍過快迅速脫離。

    與此同時,法國已經停止平民疏散工作。自週四恐攻襲擊以來已停止,幾名參與撤離工作的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私營安保公司和非政府組織已告訴阿富汗人留在安全屋內並避開機場,建議他們修改計劃乘坐租車巴士通過陸路,穿越巴基斯坦邊境,逃出阿富汗。

    *在機場和街頭,美軍和塔利班試圖恢復秩序,控制現場。手持卡拉什尼科夫步槍的塔利班士兵要求人群遠離機場大門,他們用卡車守衛檢查站,每個路口至少停著一輛悍馬。美國軍方已恢復撤離的航班,白宮官員周五早些時候表示,儘管發生了恐攻襲擊事件,但在過去的 24 小時內,仍有 12,500 人從阿富汗撤離。

    *等候的阿富汗人群,許多站在公車旁,身邊提著袋子,成百上千,人數減少,而不是前幾天的數千。

    但仍有數十萬人不顧一切地想逃離塔利班的統治,但周五他們似乎很少有人能抵達機場大門。

    機場本身幾乎已被封鎖。在機場的南門和東門,塔利班警衛告訴記者,任何人都不得靠近機場,所有入口大門都已關閉。五角大廈週五表示,約有 5,400 人仍在等待疏散。

    *週五,美國軍方修正前一天在機場發生的恐怖攻擊判斷。美國參謀部泰勒少將說:“我們不相信在男爵酒店或附近發生了第二次爆炸。 只有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

    但許多目擊者報告說聽到了兩次爆炸。

    *美國上調爆炸受害者的人數,週五死亡人數急劇上升。阿富汗醫院官員統計共170 人死亡和至少 200 人受傷,其中尚不包括 13 名美國軍人死亡和 受傷15 位美國公民人:因為他們未在阿富汗醫院就醫。醫院官員要求匿名,塔利班告訴他們不要與新聞媒體交談。他們說,那些遇難平民,不是一般阿富汗人,而是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阿富汗裔美國人。

    *美軍在喀布爾自己摧毀最後的中央情報局全境基地。美國官員周五表示,情報基地位於喀布爾機場外。

    炸毀基地目的為確保:不留下的任何設備或訊息,相關資料及情資不會落入塔利班手中。

    這個被稱為「鷹」的基地,最初在阿富汗戰爭初期以一家前磚廠改造。過去二十年一直扮演前哨角色,從一個小型前哨基地發展為一個龐大的中心,用以訓練阿富汗情報機構的反恐部隊。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現任和前任官員透露,隨著阿富汗政府垮台,僅有一些人留下,大多已逃離。

    “他們是一支出色的部隊,”前中央情報局局長馬爾羅伊 (Mick Mulroy) 說。在阿富汗服役的軍官。 “它們是阿富汗政府在過去二十年裡,阻止塔利班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們是最後戰鬥的人,但他們傷亡慘重。”

    當地阿富汗人對該基地知之甚少。該建築物非常安全,並且經過精心設計,因此幾乎不可能滲透。高達 10 英尺的圍牆環繞著現場,一扇厚厚的金屬門迅速打開和關閉,汽車才能進入。

    一旦汽車進入內部,他們仍然需要通過三道安全檢查站,搜查車輛,檢查文件。

    在戰爭初期,一名初級中央情報局 (C.I.A.官員被派去負責鷹基地附近的拘留所。在那裡,軍官命令一名囚犯古爾·拉赫曼(Gul Rahman)脫光衣服,並把他銬在牆上。他死於體溫過低。

    中央情報局董事會曾經建議採取紀律處分,但被否決。

    前中央情報局承包商表示,拆除基地絕非易事。除了燒毀文件和粉碎硬盤,還需要銷毀敏感設備,以免落入塔利班手中。前承包商說,Eagle Base 不像大使館,可以迅速燒毀文件。

    基地的全部炸毀是撤軍計劃的一部分,與週四機場發生的爆炸案無關。

    但在機場襲擊事件發生數小時後,美國自動引爆炸毀情報基地,驚動了喀布爾許多人,他們以為這是另一次恐怖襲擊。

    *美國在阿富汗疏散美國公民和阿富汗盟友的官方任務定於下週二,即 8 月 31 日結束。塔利班表示,疏散工作絕不能延長,拜登政府官員表示,繼續超過該日期將大大增加阿富汗人和美國軍隊面臨的風險。

    *喀布爾機場的英國官員周五已停止接受當地阿富汗盟友的撤離申請,並開始準備在美國設定的 8 月 31 日撤軍截止日期之前讓約 1,000 名英國軍隊和文職官員撤離。

    “我們即將結束,”英國空軍參謀長威格斯頓接受電話採訪時說。 “一夜之間,我們被迫關閉了撤離緊急中心。”

    空軍負責人說,若加上已批准目前已在機場內的最後數百名阿富汗人,登上從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撤離的航班時,英國將有大約 15,000 人在這場行動中安全離開。

    他說,這些人大約有 4,500 人是英國護照和簽證持有人,其餘是在阿富汗與英國軍隊一起服役的阿富汗人及其家人。

    * 另一個美國關鍵盟友法國周五宣布,該國已結束在阿富汗的撤離行動。在一份聲明中,法國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將缺乏安全歸咎於“美軍迅速想撤離“。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7/world/afghanistan-taliban-biden-news/kabul-airport-attack-isis-us-strike

    *巴基斯坦堅稱不會接受更多來自阿富汗的難民。但難民還是來了。

    自兩週前塔利班接管喀布爾以來,數千人通過西南邊境的一個主要過境點,湧入巴基斯坦。雖然從喀布爾機場的疏散引起了全球的關注,但每天都有大量試圖逃離該國的人,聚集在 Spin Boldak-Chaman 附近,這是唯一指定且開放的難民過境點。

    大約有 4,000 至 8,000 人越過那裡的邊界。據巴基斯坦官員和部落領導人表示自從塔利班佔領喀布爾以來,進入巴基斯坦的阿富汗人數量增加了三倍。他們擔心喀布爾機場的攻擊會促使更多人轉而使用過境點,進入巴基斯坦。

  • 男爵地位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8 11:50:33
    有 223 人按讚

    你知道嗎?【斯巴達的狗狗公主——史上首位在奧運「摘金*」的女性 】 和這紀錄現代人無法效法的各種理由 #本日冷知識1577 #文長注意
    ​ 
    本則冷知識兼祝賀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無懸念破紀錄兼摘金,把奧運變成單機遊戲啦。
    ​ 
    撒花 。:.゚ヽ(*´∀`)ノ゚.:。 撒花
    ​ 
    2021 東京奧運有個重點數字——百分之 49——是史上最高的女性運動員參與比率。
    ​ 
    回首 1896 年,在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1863-1937)的多年鼓吹之後,第一屆的現代奧運在雅典舉辦。時代風氣使然,當時女性運動員是徹底(被)缺席的。顧拜旦心目中的奧運會,是純粹由男子業餘運動員進行的友好競賽。猶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也是謝絕女子參加的。
    ​ 
    古代奧運更是嚴禁已婚婦人在場觀戰,理由倒不難懂:希臘男子在田徑賽事中一貫是正面全裸的。奇怪的是未婚女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不僅可以旁觀男子賽事,甚至可能會在天后希拉(Hera)的慶典上,或與奧運會同步舉辦未婚女子版的運動競賽,可惜這類賽事(Heraean games)的具體記述甚少。
    ​ 
    以上是想強調「古代奧林匹克」和「女性」這兩個詞有多互斥。順帶一提,古代奧運勝利不摘金,畢竟頒發金、銀、銅牌是現代發明,古代是頒發橄欖枝的桂冠,所以標題我加了引號。
    ​ 
    但是酷妮絲卡公主(Cyniska of Sparta, 442-?)就是一位超犯規的存在,她是連續兩屆古代奧林匹克奧運會:396 年與 392 年的大贏家。
    ​ 
    關於本文中提到古希臘的年代,都遵從偷懶原則,省略了「西元前」或 BC 字樣,各位請自己在腦中加負號。關於公主芳名,雖然拉丁拼法很引誘人念成賽妮絲卡,但考慮希臘文是拼成 Κυνίσκα,其中 υ (upsilon) 古音發 /u/,所以,酷妮絲卡。名字涵義是小狗狗♀源自希臘語 κύων 狗。又想到 cynic→犬儒也是同個字根。於是標題「狗狗公主」。
    ​ 
    現代人無法效法酷妮絲卡的第一個理由是,她取勝的項目已經不存在了:飆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chariot)賽。就是所謂的少女與戰車......其實不是,因為 396 年時她已 46 歲了。而且其實酷妮絲卡雖然未婚,卻仍是不能親自上場競技的,即使是公主也無法無視習俗。所以她鑽了一個漏洞。但並不是女扮男裝(酷拉皮卡也不是)。公主的奧運夢是這樣圓夢的:她出錢養馬、親自訓練馬匹,奧運時聘個男人上場駕駛但仍是以她的名義競賽。換句話說,古代奧運的馬術常常是騎手獲勝,但金主獲得榮耀。畢竟馬就像古代的超跑,超貴,貴到平民根本養不起,騎師騎雇主的馬就是常態了。 #我是今夜最稀有的品種
    ​ 
    作家色諾芬(Xenophon of Athens, c. 430-354)更不客氣評論道,大多奧運競技如田徑靠的是男兒傑出的勇氣♂和技藝 → 多半是戰爭技能的衍伸,例如有一項是著全副重裝步兵的裝甲,約六公斤重在 1 stade ≒ 180 公尺的跑道上往返跑一趟,稱為 hoplitodromos (hoplite 重裝步兵, dromo 跑)。離題講一下,大型運動會場叫 stadium 就是因為古希臘田徑場通常寬 1 stade 左右,此一希臘古長度單位是跑道通常的長度。
    ​ 
    色諾芬狂酸說,反觀和馬相關的競賽靠的根本是「恁爸有錢」。畢竟要入手優異的名馬、飼養、日復一日訓練都需一擲千金。超譯成現代術語就類似說,以大量投資墊高競爭者的入場門檻,就是用錢 KO 對手這樣。
    ​ 
    又双離個題,在酷妮絲卡初次奪冠後過了十屆,356 年的奧運會上,馬其頓的菲利浦二世的馬贏了某馬術項目。傳說同一天適逢亞歷山大出生,被當成大吉之兆——幸好亞歷山大沒有因此被命名為 Hippodromniki 之類的,hippodrome 跑馬,nike 勝利。想他姐姐出生那天菲利浦國王恰在 Thessaly 打了勝仗,大喜之下就命名女兒 Thessaloniki 了 (也是現代希臘第二大城)。
    ​ 
    扯太遠啦,浪子回頭。斯巴達的酷妮絲卡公主的功績,現代人無法效法也大概無須吹捧的第二個理由在於她的身分:她的父親 Archidamus 二世是斯巴達國王(雙王之一),她的哥哥也繼任父親,是為斯巴達國王 Agesilaus 二世。斯巴達的「雙王」理解成是戰時的兩名最高軍事領袖,且是斯巴達最顯赫家系才能擔任的。
    ​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狗狗公主出生在伯羅奔尼薩戰爭(431-404)前不久,她的名字是紀念斯巴達國王的祖父的小名,而她的父王帶領斯巴達軍三次大肆攻擊了雅典,在公主獲得桂冠殊榮時,斯巴達已在這場古希臘的世界大戰中獲勝(而雅典幾乎全毀),那時她的王兄已繼位,為斯巴達的希臘霸主(hegemon)時期。她便繼承了過世父王的馬匹,且在王兄的大力資助下參賽。
    ​ 
    酷妮絲卡能躋身古代奧運勝者之林的最後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斯巴達那古代罕見的奇葩社會型態。在斯巴達女性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自己名下擁有財產。斯巴達女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也高,理由後述。最後不愧是斯巴達,戰死了無數男人,繼承了遺產的斯巴達的寡婦以富裕聞名。
    ​ 
    話說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384-322)將會見證斯巴達從希臘的霸主衰退成一地方勢力,讓出其霸主地位給馬其頓。亞里斯多德評論說,斯巴達的衰退起因是它「淪為女性治國的地方」。只不過亞里斯多德有個特色:他說過的每句話幾乎都錯了——還真不容易——我們切莫聽他。例如他也曾斬釘截鐵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 XD。
    ​ 
    但亞氏這番攻擊也在在反映了斯巴達女子掌握權力之大、獨立性之高,在整個希臘世界都是異類存在,果然就被針對了。其他古希臘城邦中,婦女權利依附於男性家主,女性的預設角色是承擔家務與雜役,只比奴隸高一層級而已。不擁有私有財產,養馬什麼的更不用說了。
    ​ 
    為何有這麼大差異?其實,斯巴達的社會有一項至高原則......你以為是「尚武」對吧?但其實有個法則比尚武更優先,那就是「徹底貫徹優生學」——生產出繁多又強壯的下一代是國民義務,這樣即使斯巴達在征戰中折損男丁,都能很快就生回來,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才好當霸主。
    ​ 
    出於這種優生考量,斯巴達人相信體質強健的女子對於生育壯丁也同等重要,於是產生了格言:「生男當然最好,但即使生女也要把她教養的和她的兄弟一樣強」。這樣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別分工下的權力平均咧?也因此,斯巴達女性接受的教育包括了健體強身的各種運動、音樂舞蹈甚至騎乘,都由年長的女性教授,只差沒有軍事訓練而已(卡珊德拉表示)。斯巴達很可能有女子運動會,甚至可能讓年輕的男女在賽事上裸裎相見相互競技。又順帶一提,英語的健身房/體育館 gymnasium 這個字就來自希臘語的裸體 γυμνός (gumnos),不過奇怪的,德語 gymnasium 的意思是大學預科學校......不細說了XD
    ​ 
    再加上,其實斯巴達男人在 30 歲之前是不能和妻子同居的,斯巴達男人從相當於我們小學的年紀就被要求集體生活,集體受軍事訓練,和同儕與師長養成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如果早早成家生子,要總不在家的男人張羅家務事和養育後代......就無法,於是斯巴達女性需當家,並掙得了高度自主權。與之相對,理想的斯巴達女性美德完全在於能否養育出勇士。斯巴達的悍母民風在歷史的一頁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名將,國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 306-272)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揮軍試圖硬吃斯巴達,當兩軍在城下對峙,斯巴達女性一擁而出,連夜在兩軍之間挖了一條戰壕,還叫士兵男孩們今晚多休息,儲備體力以待拂曉決戰,多威猛的斯巴達媽媽。
    ​ 
    最後來說壓軸的限制級內容,斯巴達社會型態的根本由來——其強悍勇武與其說是出於抵禦外敵,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身邊眾多的奴隸:黑勞士(Helots)的反叛。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估計,每 1 個斯巴達公民或許對應到 7 個黑勞士奴隸,這種懸殊比例,表示斯巴達人隨時都要有以一砍十的自信。
    ​ 
    斯巴達人始終使用一種非人的恐怖,在統御/蹂躪著這大量的他們眼中的人形牲畜,詳情不可描述。因此斯巴達人的男女分工才會如前述,貫徹優生考量,資源全用產兵,技能全點武力,斯巴達女人並不需紡織下田飼養,生產勞作由奴隸做,女人唯需要生養教育出男子,男子唯需要高效率的殺人。知道這些背景,再看《300 壯士》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 
    好了好了,太嚴肅了,換個話題。話說贏了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人「只會得到橄欖枝桂冠和榮譽」而沒有物質上的餽贈,究竟合不合實情呢?
    ​ 
    顧拜旦男爵認為古希臘人純屬為榮譽、為愛而投入奧林匹克競賽,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曲解罷了。參與多半還是冀望拿些好處的,不管爭名還是牟利。較世俗的城邦常配發年金或給予冠軍終生免稅的待遇,換取一個光榮的代言權,把英雄寫進城邦的神話裡。有點像補習班拿高分榜首同學當招生號召,就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的獎金那樣。也有有野心之士利用奧運的光環(或是說橄欖環)作為進入政界的入口。想,你都變成世界級名人了,以知名度做槓桿試著在世上做出些改變應該算是人之常情。
    ​ 
    另一種政治操作就高調了:冠軍會被當成半神,即古希臘的英雄崇拜(hero cult)。斯巴達的酷妮絲卡,我們的狗狗公主就獲得這種待遇,即使在她過世後多年,在斯巴達對她的崇拜仍不停歇,激勵了更多斯巴達女子投入奧運。畢竟在希臘人心目中傑出的人 = 英雄 = 有神性。出了英雄的家系更是世世代代講話卡大聲。酷妮絲卡的王兄會大力支持她追求奧運夢,大概有著這種算盤,即使他們家世早就夠顯赫了,但能利用的政治資本就要利用......
    ​ 
    行文至此,我的腦忽然嘖了一聲,說:「喂,科宅,奧運比賽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追究這麼多喔」。好的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祝各位觀賽武運昌隆!
    _
    ​ 
    插圖:歐蘿拉·栖夜·莉絲·凱明公主。和本文關係是沒有。
    ​ 
    參考資料:wikipedia - Cynisca ; wikipedia - Women in ancient Sparta。現代奧運的男女運動員人數比 Number of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by gender 1896-2016
    Published by Aaron O'Neill, Jul 15, 2020。

  • 男爵地位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8:59:45
    有 1,483 人按讚

    其實梅姨的電影我幾乎都很喜歡,無論早期或後期,主角或配角,喜劇或悲劇,也是最近才看完相當精彩的《讓他們說吧》,同時聊過十五週年的《穿著 Prada 的惡魔》,而於她 72 歲生日的今天,除了《時時刻刻》以外,想推薦個人非常獨鐘的兩部電影,一是 1978 年的《#越戰獵鹿人》,二是 1985 年的《#遠離非洲》,配樂都極為動人。
    ⠀⠀⠀⠀⠀
    ⠀⠀⠀⠀⠀
    Stanley Myers 的〈Cavatina〉尚在持續縈繞,優美的旋律帶著淡淡的陰鬱,有一點溫暖,有一點哀愁,緩緩渲染,緩緩滲透,彷彿喧囂之中的寂靜,熙來攘往的孤獨,如果落葉飄落、凋零會傳出聲響,這首歌也許就是幾度夕陽紅之後,山巒與森林依然在一旁靜靜垂淚的音符,飄散在歸來早已不是少年的風中昔日。在諸多經典越戰片,甚或出色戰爭片之中,Michael Cimino 的《越戰獵鹿人》長期以來一直保有獨特地位,那是勞勃狄尼洛與梅莉史翠普還在二、三十歲的模樣,然而,讓這兩位當今備受推崇的偉大演員相形失色之人,就是因此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 Christopher Walken。
    ⠀⠀⠀⠀⠀
    一場荒唐戰役改變了這些人對於生命的認知,入伍前滿腔熱血為崇高政治理想、遠大軍事抱負而戰,回國後陰鬱安靜眼神黯淡,揮散不的恐懼持續籠罩一生,這就是戰火煙硝,有人半身不遂,有人戰死沙場,活下來反而成為最悲哀的事,被世界所遺棄,死神也不屑一顧,更看不見重生的喜悅,人人以不同經歷認識了戰爭,卻沈默了整個世代。
    ⠀⠀⠀⠀⠀
    曾在這裏大聲合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驕傲的帶著戰利品舉杯慶祝,一如多數年少輕狂的日子,幾個大男孩可以揮霍的也就只有終將逝去的青春,情不自禁愛上同一個女孩,懵懵懂懂走入婚姻,嬉笑怒罵消磨時光,一廂情願嚷著報效國家,生活卻還是不出鎮日鬥嘴、彼此捉弄的情景,更在看似恬靜無憂的環境裡,隱約感受一股強烈到難以忽視的迷惘與茫然。一轉眼,Mike、Nick 與 Steven 三人已置身西貢戰場前線,在一個村莊不幸落入共軍手裡,那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俄羅斯輪盤的生死遊戲,也是第一次把生命懸在毫無意義的賭博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理智被羞辱與恐懼淹沒,手指牽動身體每一根神經,分分秒秒窺視死亡的威脅,輕扣一次板機彷彿耗盡畢生力氣,決定自己生與死的剎那才明白,當初為國犧牲的偉大情操只是可笑的妄想,這樣的精神摧殘遠比戰死沙場還足以逼瘋人心。
    ⠀⠀⠀⠀⠀
    生死交關之際沒有人會束手就死,生命的光采卻已不復見,Steven 失去雙腳,Nick 成了一個空殼,Mike 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回到家鄉,曾經三個好手好腳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再回首,僅存輪椅滑動的聲音與抱殘守缺的空洞眼神,麻木疏離行屍走肉,生存意志折磨過後接著被道德觀凌遲不成人形,恐懼、內疚,日夜煎熬,人性、情感,支離破碎。
    ⠀⠀⠀⠀⠀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每個人都無法忘記過去清晰深刻的美好模樣,但回憶卻已遙不可及,依然可以想起、回味、珍惜、感動這些曾經共同分享過的青春,但青春,這份年輕人獨有的特權,也只活在回憶裡,早已屬於過去的另一個世界,遙遠而寧靜。
    ⠀⠀⠀⠀⠀
    短短幾年的時光,這幾個年輕人像孩子般被遺棄,又如老人般滄桑世故,認知中的生命充滿不安、死亡與恐懼,眼前所見只有痛苦、絕望與疏離,不禁想問,世界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等在前方的還會有什麼?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越戰獵鹿人》無聲訴說的彷彿雷馬克《西線無戰事》第一句,「並非控訴,也非懺悔,只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 —— 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
    ⠀⠀⠀⠀⠀
    ⠀⠀⠀⠀⠀
    《遠離非洲》則讓人深深沉醉於老片獨有的旁白,旁白貫穿首尾,旁白起承轉合,梅莉史翠普沉靜優雅的嗓音曾為許多不受時間侵蝕的永恆故事掀開扉頁,彷彿一扇大門緩緩開起,穿透歲月走過年華,從少不經事慢慢守到繁華落盡。縱使導演 Sydney Pollack 選角時曾認為她不夠性感,若以角色詮釋而論,《遠離非洲》會是梅姨早期作品中個人最喜愛的一部,以現今角度來看依然被非洲大地的山河壯麗與兩個人的相伴雨季所深深撼動。
    ⠀⠀⠀⠀⠀
    改編自 Isak Dinesen 的同名小說,同時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在還極為重視女性身家和名譽的年代,凱倫帶著不太流利的英語,從丹麥千里迢迢遠嫁一位在非洲開闢事業的男爵,即使他風流成性缺乏責任心,甚至沒有感情基礎,將凱倫的家產全數投入農場,在一個海拔較高之處冒險種植咖啡豆,但大半時間獨守空閨的她並不怨天尤人,踏實而堅忍、豁達又固執的個性促使她著手整頓農場,無論田裡、工廠裡、倉庫裡都能看見這個無比努力的身影,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撐起整個家中經濟。超乎傳統女性的姿態,面對生活一切挑戰她毫無保留,不畏危險親自護送補給物資到前線,被丈夫傳染性病獨自返鄉接受治療,猛獸當前毫不猶豫衝上前去保護牛隻,沒有一句怨言,也從未瑟縮示弱,彷彿不問這條荒徑將抵達何處,一步一步走下去自會得到答案。
    ⠀⠀⠀⠀⠀
    直至丹尼斯出現,那時的勞勃瑞福英姿颯爽,奔放無拘,恣意徘徊於千山萬水之間,以自己的方式打從心底熱愛非洲的一草一木飛禽走獸,對大自然展現崇高的尊重與深邃的關懷,因為萬事萬物皆美,何須擁有,一如他的愛情。丹尼斯將凱倫的優雅堅毅盡收眼底,凱倫也徹底愛上丹尼斯的生之熱烈,一起翱翔天際,一起臥看夜空,一起登高遠眺,一起徜徉大海,一起享受天地的懷抱,高空中緊握的雙手彷彿流連山頂的那對獅子,在最美的年華深深相擁,以最真誠的靈魂聲聲呼喚。
    ⠀⠀⠀⠀⠀
    「人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
    停留是剎那,轉身則成天涯,好似白落梅溫柔的筆觸,兩個持續傾斜的自我漸漸還是失去了平衡,一個將穩定婚姻生活看得很重,希望擁有身心都真正屬於自己的男人;一個已為了這段感情不得不放棄獨來獨往的生活,卻始終還是無法割捨對自由的渴望。然而,沒有風雨躲的過,隨著命運造化弄人,結局如此悲傷如此深沉,他們只是非洲的過客,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日與月相互消長,山與水倆倆相忘,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謹慎的優雅的瀟灑轉身,好好道別冷暖交織卻橫亙一生的愛情、夢想與青春歲月。
    ⠀⠀⠀⠀⠀
    ⠀⠀⠀⠀⠀
    ⠀⠀⠀⠀⠀
    最後,附上 2017 年這一席美麗的致詞,來自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人美心更美。
    ⠀⠀⠀⠀⠀
    ⠀⠀⠀⠀⠀
    「但我們是誰?好萊塢究竟是什麼?只是一個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的地方,我在紐澤西的公立學校裡成長,Viola Davis 在北卡羅來納一處佃農的小屋裡出生,後來才到羅德島的 Central Falls,Sarah Paulson 則在佛羅里達出生,被單親媽媽帶到布魯克林撫養成人,Sarah Jessica Parker 則是俄亥俄州一個家庭裡的第七、八個孩子,Amy Adams 的家鄉在義大利 Vicenza,Natalie Portman 則是誕生於以色利的耶路撒冷,而他們的出生證明又在哪?
    ⠀⠀⠀⠀⠀
    美麗的 Ruth Negga 出生在衣索比亞,後來搬到愛爾蘭,現在正坐在台下,因為演出一位來自維吉尼亞小鄉鎮的女孩而被提名。Ryan Gosling,就像所有善良的人一樣,都從加拿大而來。Dev Patel 生於肯亞長於倫敦,現在也因為主演一位被澳洲夫婦領養的印度小孩而身在此處。
    ⠀⠀⠀⠀⠀
    好萊塢滿是外來者與異國人口,如果你把我們全都驅逐出去,將會只剩下美式足球與綜合格鬥能夠觀賞,但這些都不是藝術。
    ⠀⠀⠀⠀⠀
    身為一位演員,最終的任務就是,進入與我們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裡,設法體會他人的感受。今年有太多太多強烈的演出,不但激勵人心也充滿熱情。其中有一個徹底讓我震驚,並非它很好,甚至毫無優點可言,但它相當有效也盡忠職守,並讓自己的觀眾們捧腹大笑。這一刻,就是一位想坐在我們國家最位高權重之處的人,竟然正在模仿行動不便記者的行為舉止。
    ⠀⠀⠀⠀⠀
    而這個在公開場合之下出於本能的模仿羞辱,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因為這就如同變相允許所有人都有權利做相同的事。缺乏尊重招致更多缺乏尊重,暴力言行引來更多暴力言行,當掌權者利用自身優勢霸凌他人之時,我們全都是輸家。
    ⠀⠀⠀⠀⠀
    最後一件事,有天我要去吃晚餐的路上,Tommy Lee Jones 問我:『妳覺得能成為一位演員真的非常榮幸,對吧?』
    ⠀⠀⠀⠀⠀
    是啊確實是,我們也必須時時提醒彼此這項特權所帶來的責任,那就是設身處地的同理心。我們都應該非常驕傲今晚能共享好萊塢的榮耀,就像我已辭世的好友 Princess Leia 曾經跟我說:
    ⠀⠀⠀⠀⠀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
    『帶著你破碎的心,將它變成藝術吧。』」
    ⠀⠀⠀⠀⠀
    ⠀⠀⠀⠀⠀
      ─ ─ 第 74 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梅莉史翠普 Meryl Stree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