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男性陪產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男性陪產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男性陪產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換日線 Cross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去姓名與聲音的她們】#隱藏的偏見 有了艾瑪華森在聯合國的演說、好萊塢的 MeToo 事件,你或許會以為在「最平等」的歐美,講「女權」已嫌老套,然而,本文要分享的 3 個故事,就發生在女權運動發展最早、相對於整個世界而言,也最「平等」的社會。 難道女人天生就比男人無能嗎?為什麼這些生活在...
男性陪產假 在 立法院·修憲白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6:43:29
#以前立什麼法 ───────────────────── 曾經女人被規定要「禮儀端莊」? 2002 年 3 月 8 日,台灣正式施行《兩性工作平等法》(後來改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 這部法律的制定,是來自於一個受壓迫的故事。 - 👵 曾經女人 30 歲後,人老珠黃不便接待外...
男性陪產假 在 @AirFrankie 航空面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2:34:31
106B 空服員(台北/台中/高雄) 遠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上班地點: 台北市松山區依公司派遣 職務類別: 空服員 全職 需求人數: 25 人 更新日期: 2017-03-03 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客艙服務 *派遣地點:台北/台中/高雄 *報名資格: (一)中華民國國籍,性別不拘。 (二)本國...
男性陪產假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去姓名與聲音的她們】#隱藏的偏見
有了艾瑪華森在聯合國的演說、好萊塢的 MeToo 事件,你或許會以為在「最平等」的歐美,講「女權」已嫌老套,然而,本文要分享的 3 個故事,就發生在女權運動發展最早、相對於整個世界而言,也最「平等」的社會。
難道女人天生就比男人無能嗎?為什麼這些生活在第一世界,人生豐富多采又能幹的女人,最終被人知道的方式,還是「誰誰誰的太太、女兒、繼承人」?
另外,目前男女所得的產假和育嬰假,是以女性獲得的天數偏高──這「看似對於女性有利」的政策,是否其實暗指著女性應該要承擔更多育嬰的責任,而男性則只需要扮演「陪伴」的角色?
但我們為什麼不能放寬男性陪產假和育嬰假的門檻,讓男性可以選擇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你怎麼看?
▍這裡看下篇:哀嘆「男人扛家計好辛苦」前,你可以有的幾點思考→ bit.ly/2GtfRmN
#職場 #性別平等 #好文再讀
▍換日線 7、8 月徵稿:為什麼我要回台灣?→ bit.ly/2JHbBRl
▍換日線 2019 夏季號《出發!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 bit.ly/2vMJxFO
男性陪產假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性幹嘛不爭取?】#背後隱藏的偏見
在上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關於「貝佐斯的配偶」、「史蒂芬金的太太」和「莫札特的姊姊」,為何她們失去了自己的姓名與聲音 → http://bit.ly/2G0LVNP,緊接著在本文,作者則要與我們細談她們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背後隱藏的偏見,還有不論男女的一般大眾常會進入的思考誤區。
「有些人會說,在職業競爭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是『女性自己不願意』爭取才失去機會,為什麼要怪男性?但這個『女性自己不願意爭取』的原因,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
另外,舉例來說,目前男女所得的產假和育嬰假,是以女性獲得的天數偏高,──這「看似對於女性有利」的政策,其實暗指著女性應該要承擔更多育嬰的責任,而男性則只需要扮演「陪伴」的角色。但我們為什麼不能放寬男性陪產假和育嬰假的門檻,讓男性可以選擇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你怎麼看呢?
▍這裡看上篇:她們為何失去了姓名與聲音?關於「貝佐斯的配偶」、「史蒂芬金的太太」和「莫札特的姊姊」 → http://bit.ly/2G0LVNP
#職場 #性別平等 #MeToo #女性之聲 #楊永苓SandyYang #一路上OntheRoad
▍換日線 3、4 月徵稿活動:交換生的私房景點 → bit.ly/2GMC1Cd
▍換日線 2019 春季號《一畢業,就出國》→ bit.ly/2G3bn6Z
男性陪產假 在 BusyBees 瑞士小屋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產假閒聊】寵不壞的孩子
似乎從國中開始我就很熱愛排計劃,不論是週計劃、月計劃、年計劃或人生計劃。總是覺得如果看不到現在自己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點上,就失去了一些安全感。儘管計劃永遠感不上變化,但只要不偏離我的人生目標,只要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就能感覺自己是踏實的過著日子,而自己的夢想也不再遙不可及。
最近因為Baby作息開始規律,所以一家四口也幾乎快度過最可怕的磨合期,我也漸漸能開始把每天必要和想要做的事情排進我的行程表。很神奇的,把整天該做的事給視覺和流程化了之後(這可能是職業病…),原本每天忙碌到晚上十二點才能上床的我們,其實每晚竟然有兩小時的空閒時間可以給自己,不論是拿來放空還是補眠,多出來的兩小時能讓自己在家庭與自我間獲得一些平衡,儘管身體是疲累的,心情上卻是愉快許多,而現在也更能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嘗試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還記得第一胎生完初期,因為生活的一大轉變讓自己嚇到,我雖然明白愛小孩是養育孩子的一大核心基礎,能有愛孩子的心才更能夠有堅強的意志力可以度過往後的重重挑戰,但愛小孩和養小孩完全是兩回事,況且,生養孩子中所面臨的眾多疑問,並不像是單純的二元方程式,透過簡單的推理或代數就可以尋找到答案。當時輾轉得知身旁的一位剛生產完的朋友說了一句 “I want my life back.” 這句話在產後初期曾讓我感到十分焦慮,果然負面情緒和病毒一樣容易蔓延開來,尤其是當你在身心靈最疲憊的時候。而這種負面情緒除了讓我感到失去自我之外,更是讓人感到孤單,感覺自己住在沒有親戚能幫忙的異鄉,連超過八點之後買外食都不方便的地方,又是在瑞士這樣男性陪產假極短的國家,基本上從適應到白天調整寶寶作息,好像就只能一人單打獨鬥了。
幸好這種負面情緒只持續了兩天,還記得那天早上,我找不到Matti大哭的原因,加上產後初期餵母奶的經驗也不足,當時Matti也受漏脂性皮膚炎所苦,因此在不確定寶寶到底是餓了、身體不舒服還是累了的情況下,最後壓力太大導致我在Matti旁邊和他一起哭了,認為寶寶這麼難受一切都是我的錯。而沒想到這麼一哭,Matti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無助,而更放聲大哭。我千千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一個未滿月的嬰兒,但也因此,我決定在孩子面前要多多展現樂觀的一面,也或者說是把自己想要成長的那一面展示出來。
第二胎或許是因為有了經驗,顯得更加的得心應手,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但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總是在孩子身上被放大,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就該適度放手;如果希望孩子遵守承諾,就不該常開支票卻又期待孩子忘記;如果希望孩子愛閱讀、愛上學,自己也就不該找尋各種理由翹班或打混。
有時候我會思考,在一個家庭中為何會有個性極為不同的孩子呢?除了孩子天生的個性之外,或許父母本身因為生活環境和年紀的變化,所以心境產生了變化,而父母也因此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與孩子對話?又或者因為不同的溝通方式帶出來的孩子不同,但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善良、願意學習成長又具備同理心,勇敢或是膽小、獨立或是依賴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養孩子後,所面臨的是一輩子的課題,是一個藉由擴大一個家庭,而衍生出讓自己和家庭變得更好的一生的任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不是壓力。我相信只要用心和用愛所灌溉出來的孩子,都不會被寵壞,因為透過孩子,你會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而孩子也會從你的身上,看到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瑞士女性有薪產假不到四個月
#瑞士男性陪產假是兩天至兩周由公司決定
#身教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