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坦克投稿第26集:以下是從網友投稿所改編而成的創作小說。如有雷同,自行檢討】任何笑話都有小明跟小華,跟任何地方都有對網美暈船的工具人一樣。所以投稿的人就叫小明和小華。
#失控成發
俗話說「暈船」就是一廂情願的去愛,而這樣的愛多半會失敗;
俗話也說,婊子划船不靠槳、只靠浪。但是當你暈了一個婊子時,...
【小坦克投稿第26集:以下是從網友投稿所改編而成的創作小說。如有雷同,自行檢討】任何笑話都有小明跟小華,跟任何地方都有對網美暈船的工具人一樣。所以投稿的人就叫小明和小華。
#失控成發
俗話說「暈船」就是一廂情願的去愛,而這樣的愛多半會失敗;
俗話也說,婊子划船不靠槳、只靠浪。但是當你暈了一個婊子時,你就會自願變成划浪的槳,而你暈的人就自動變成你的船長。
-
我是大傳社的,而讓我暈船的船長,就是我的網美前女友。她不符合大傳社的宗旨,因為她認為大傳社就是為了把她拍成mv女主角而存在的;但她確實像個船長,她喜歡掌舵當幹部、划水不做事,以及發號施令欺負人,而且因為她真的太正了,粉絲又很多,所以我暈她、大家攀她,她就更加放肆。她的口頭禪就是「傻眼」;對人傻眼,她絕對不會饒過,例如社團裡的小華;對事傻眼,事情必重頭來過,例如這次的社遊行程。
-
我們在放暑假前決定拍一部mv,順便來個社遊。船長大喊要去東部海岸拍攝後,就把行程跟安排食衣住行交給我跟小華。小華是個身高180卻超溫順的動漫宅,熱愛攝影、吃苦耐勞,算是好相處的男生。但在船長眼中,會看動漫、ig粉絲沒超過600、也不會穿潮牌的男生都是畜生,又因為小華愛吃甜食又愛哭,所以船長常常在大家面前對他大喊「傻眼邊緣人你很娘餒」。我原本跟小華很好,但跟船長交往後只能被迫跟小華慢慢疏遠,所以可以一起排行程還蠻高興的。結果社遊前一天船長邊喊傻眼邊刪我們排的景點,只保留了第一天的取景行程,其他景點直接被替換成網美咖啡廳,而咖啡廳當然是由我們來訂。
-
幹,好氣。但我更氣自己這麼暈她。
-
社遊的第一站是海邊取景行程沒錯,但她們堅持要辦的「白色dress code」就大錯特錯了。她們全都穿著細高根鞋配白色小禮服,還指責穿白T配涼鞋的我和小華在穿乞丐情侶裝,並瘋狂喊著傻眼傻眼說我跟邊緣人乾脆在一起算了。接著,她突然宣布想改坐休旅車去海邊外拍,因為機車配不上她們的穿搭。訂好機車又不租真的太白目,所以小華就租了一臺電動機車載我去海邊,然後我掏錢讓她們搭計程車去跟我們會合。
-
到了海邊她還在生氣,然後逼著小華找到休旅車司機以示負責。我終於被她惹怒,要小華趕快搭腳架準備拍MV要用到的景,別理她們。結果船長直接把小華的腳架踢倒,小華心愛的攝影機直接墜地,他的眼淚也直接流下來,船長見狀也不甘示弱,衝過來又哭又叫瘋狂打我,直到我答應出錢幫她包一台車,她才破涕微笑的補妝並自拍,然後放我去取景,還不忘消遣我要不要去看我老公哭完了沒有。
-
景還沒取完,船長就瘋狂的要我幫她跟水手們拍閨密照,還一直要我後退,才能把她們拍成大長腿。我無奈的放下單眼相機,拿著開了層層濾鏡的iphone幫忙找出她們最滿意的鏡頭,退得越來越遠。我知道拍完照片後會留下永恆的回憶,但我更知道這回憶中包含了被她嫌棄、任她使喚、以及向她道歉,而且道歉的原因是沒有幫她租到她要的休旅車,還要被她嘲笑「你要不要跟邊緣人在一起啊傻眼傻眼啦」;但不知道是不是被曬昏的緣故,我當下超想回答她「我寧願跟邊緣人在一起」。
-
陽光與濾鏡之下,船長穿著純白的禮服在蔚藍的海前露出漂亮的微笑,美得讓人暈船,卻也婊得讓我決定要下船。
她已經不是我的船長了。
-
我朝小華低聲喊「我們直接騎走」,然後抓著他跑向摩托車。小華一臉茫然卻還是跟著我往前跑。沒想到跑到一半,他突然停了下來,我以為他要跟網美們一起處死我,沒想到他直接把他的登山包裡面所有網美水手的行李都掏了出來、倒在地上,然後抓著我的手衝向那台她們嫌棄到不行的機車。她們看到自己的行李散落在地上才覺得不妙,紛紛又叫又罵的衝了過來,而小華早已發動機車,載著我揚長而去。
-
濱海公路上的風很大,但小華高大的身軀擋住了強烈的狂風,讓我得以悠閒的眺望藍色的大海。有工具人的感覺真的很不錯,難怪船長這麼愛召喚工具人。小華問我要去哪,我想到那幾間海景網美咖啡廳是我用生命去訂的,就咬著牙要小華載我去網美咖啡廳狠狠享受一番。
-
結果在網美咖啡廳根本一點都不享受,因為我們兩個臭男生在少女風格的裝潢以及喧騰的網美群中顯得格格不入。重點是小華點了超級爆多甜食,惹得那群網美一直瘋狂偷拍我們。
「阿你點這麼多是三小?」
我瞪著桌上小華點的一堆蛋糕,覺得尷尬到不行。
「會很奇怪喔?對不起。」小華又是那副抱歉臉。「男生吃這麼……這麼娘的東西,」他開始坐立難安:「會不會很讓人傻眼。」
-
看著他抱歉的樣子,我反而對小華感到抱歉了。我不再瞪蛋糕,改瞪那些正在碎嘴喊傻眼的網美,大聲的說:「那些多管閒事的人才讓人傻眼吧。」說完,就把我點的鬆餅推到小華面前,再繼續盯著那些臭網美(還有她們的胸部)。但是超正網美突然對我失去吸引力,我只好轉頭繼續盯著小華狂嗑蛋糕。
-
我知道自己不該再用「奇怪」這個詞來形容小華——但是很奇怪的,看著他滿足的吃著鬆餅,露出傻傻的笑容時,我被搞砸的心情居然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好了起來。
-
呃,那個,我好像暈船了。
男主角很強裝弱動漫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起來寫】#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二):大正浪漫、民主與文化運動、血液科學、和柄圖像起源 // 鄭雋立 👹
.
本集將探討《鬼滅之刃》作者為何將時空背景設定於日本史上最短、文獻史料相對稀少的大正年代,同時回應網友提問,提出該年代暗藏的政治、社會與醫療科學因素,趁機提醒大家,《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已於昨天(10/30)在台灣上映,記得上車來趟大正浪漫之旅!(見圖一)
.
■ #政治實權轉移與大正民主
.
大正時代(西元1912-1926年止,僅14年)因天皇體弱多病、實權轉移到帝國議會與民主政黨,政治環境相對前後的 #明治(寡頭政治)與 #昭和(軍國主義)兩時代相對開放,有著「大正民主」(たいしょうデモクラシー)的美稱,這樣的境況源自日俄戰爭、一次大戰後國內快速富裕的影響。彼時主流思潮為折衷的自由主義、有限的民主主義,妥協帝國架構與天皇制,言論自由提升後,知識份子大多對帝國主義擴張政策大肆批判。
.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留學生較接近右派自由主義者,從中獲益良多。如此的開放使得跨國文化交流踴躍,甚至與朝鮮人合辦刊物、互相聲援,當時仍為殖民地的 #台灣也產生了史上第一個地方議會(陳翠蓮,2013),同時尚有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工友總聯盟…等(蝴蝶忍表示:是個有點厲害的時代呢)。
.
■ #美麗的藝術文化
.
百花齊放的大正,承襲了明智時期的西化:民眾和洋混搭的美麗穿著、電纜與燈火、蒸汽火車等現代化的便利,更因為風氣開明促成了文藝活動的蓬勃,同時因為與西方浪漫主義運動接軌也提升了自由戀愛的風氣。日本與歐陸的美術品貿易,在國際間形成浮世繪、印象派、新藝術等型態的交互影響、刺激出版與設計蓬勃發展,至今藝術界仍津津樂道。
.
身在台灣的我們,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此期間商業活動與美術教育促成的 #商品包裝設計觀念,已奠定了現代設計的基礎(姚村雄,2013),以台灣日治中期同化階段(1919-1937)為例,此時的商業設計不但有著歐陸 #新藝術(Art Noveau)與浮世繪的交融,也有著 #和漢並存 的農產品圖像運用,它們既是設計也是藝術,更是大正民主的美麗遺產。(見圖二)
.
由於民主盛世短短14年即被殺氣騰騰的昭和軍國主義取代,故在藝文圈與大眾文化經常成為被緬懷的背景,例如SEGA公司著名的戰爭與戀愛模擬電玩《櫻花大戰》系列(首部於1996年發表,續作《新.櫻花大戰》已於日前2019年12月發表),即虛構了類似大正年代的史觀建構了動人的蒸氣龐克(SteamPunk)時空「太正年代」,更掉了 #夏目漱石 的書袋「大正浪漫」(たいしょうロマン),祭出「太正浪漫」的標語,虛構與史實只差漢字上的一點。文學運動的浪漫思潮也導致了昭和文壇持續出現呼應大正浪漫的作品,筆者個人推薦網友參考 #芥川龍之介、 #谷崎潤一郎 等人的著作。
.
■ #鬼殺隊與地方政府密謀合作的推測
.
日本曾經歷明治3年禁止百姓佩刀、次年宣布剪髮令及廢刀令,採取逐步漸進政策廢除舊傳統,明治9年(1876年)更是全面頒布「#禁刀令」後,皇室、軍警以外人員禁止攜帶佩刀(許耀華,2001)。鬼殺隊成員公開帶著武器多少有點疑慮,但在動漫作品部分虛構的考量下仍然可行。比方說在政府與軍警其實深知「鬼」的存在,然考量揭露其危險恐致民心大亂、皇室與軍警忙於一次大戰與徵收糧食導致的「米騷動」也無力招架,加以主導鬼殺隊的家族「產屋敷」家族是富有的地方望族,故極有可能以 #冷處理 的方式默許鬼殺隊的行動。
.
筆者按:關於米騷動(又稱越中女房一揆)的細節,將在續篇介紹。
.
■ #醫療發展與血液科學
.
上一集有網友留言提出吾峠呼世晴老師筆下的鬼「會授血、吸血」,且懼怕陽光,這樣的設定想必多數人會解讀成受西方吸血鬼影響,但筆者認為鱷魚老師在血液方面的設定別有用心。
.
近代日本醫學的躍進始於明治維新,當時透過留學生大量吸收荷蘭的醫療技術,明智8年政府甚至聘請荷蘭籍教師在國內教授外科手術,內外科都開始完善,但針對血液的技術則較晚成形。根據日本紅十字會「大阪府血液研究中心」官網解釋,最早的輸血技術是在大正8年(1919年)由西方引進,而開始普及化的契機是1930年(昭和5年),首相濱口雄幸遭右翼社運組織槍擊命危,因為 #獻血(捐血的和制漢語)救回一命。
.
臨床醫療依血型實施捐血的「#枕元輸血」制度,則是昭和20年(二戰後)才普遍並組織化地運用(趙淮躍,1999),因此可推論,《鬼滅》劇情裡被無慘鬼化的女醫師珠世、學徒癒史郎對鬼採血研究,很可能直接反映了大正醫界致力發展的血液科學。
.
大頭目鬼舞辻無慘施展血鬼術殘殺並食用人類,時而授血將人鬼化納為黨羽(十二鬼月等)以鞏固勢力、便於尋找克服陽光的藥方「青色彼岸花」;另一方面,善良的珠世與癒史郎則購買「獻血」代替食人維生,以醫學方法研究鬼血以對抗無慘。
.
珠世為了將鬼變回人類委託炭治郎採血、也發現禰豆子血液細胞變化、癒史郎的採血器的造型明顯是早期針筒變體…這些細膩的描寫與醫療發展完全契合,鱷魚老師想必下足了功夫考究。
.
鬼靠吃人增強能力,恰好也與人類的血型稀有程度有關。前上弦之陸,響鬼奏凱與同黨內鬨,擄來的男孩正是稀血體質,以今日常識來看,當事人極有可能為 #RH血型。
.
■ #主角的服裝玄機與和柄圖像起源
.
目前網路上對《鬼滅》主要人物的服裝已經有相當多的討論,但大多忽略美術史的淵源。這些圖像被染織工藝職人以和製漢語稱為「#和柄或文樣」(わがら,wagara、文=紋),據美術史家海野弘(2018)的研究,文樣具有「將處於浮游狀態、無秩序的空間加以整理的作用」,英語的ornament與order(秩序)的字根語源可作為證據。
.
龔詩文(2007)則採取「完形心理學」 的方式,指出裝飾行為的母題(motif)與形式(form)都是有意識的被用以凸顯「被裝飾物」,有助於界定空間,並說明物件的性質與位置(含工具、墓地、建築),可對照東西方各國官服制度的演進:所有特徵都在說明階級、個性和信仰,跟商標一樣是角色的 #身分識別。
.
藝術史家宮布利希(Sir E.H.Gombrich)《藝術的故事》將史前人類的創造行為區分「建築」和「製像」(image-making)兩種概念,建築是為了居住安全;製像是為了免於超自然力量的危害,換言之,繪畫等製像行為是 #原始交感巫術 的體現。從上古文明即已存在的裝飾行為與美術工藝圖像,是涵蓋五大洲、各民族皆有的文明遺產。
.
史前日本在上集提過的 #古墳時期 (西元250-710年)則有埴輪陶偶與墓穴中的三角形、矩形圖像(高田大輔,2010)後來被染織工藝沿用,成為最古老、最泛用的兩種樣式,恰好就是炭治郎(市松)與善逸(鱗文)披在蘭服外的羽織圖案(富岡義勇表示:抱歉伊之助,你沒穿上衣…)。(見圖三)
.
現今所知的市松名稱,源自江戶中期廣受歡迎的歌舞伎演員「初代-佐野川市松」在戲劇《高野心中》演出時的戲服,此前由於狀似道路舖石板,被染織業界望文生義地稱作「#石畳」(いしだたみ,ishidatami,畳=疊),神社中以3X3呈現的格狀被稱為九字切,代表日本密教及修驗道的九字真言:「#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
除了今日普遍解讀子孫繁衍的隱喻外,更有 #祈求勝利與驅魔 的用意(藤依里子、水野惠司,2017)。近期視覺設計師野老朝雄以「組市松紋」為該念設計的2020年東京奧運標誌,可說是當代致敬古文明的典範。(圖四)
.
另外,看似膽小卻潛力無限的善逸,身穿的 #鱗文(うろこもん,urokomon) 事實上更是大有來頭,經常應用於鎌倉幕府時代武士家紋,很可能是鱷魚老師借傳說典故暗喻「雷之呼吸」的強大爆發力。容筆者賣個關子,下期將繼續介紹其他和柄與應用、鱗文最著名的民間傳說及其他逸事,敬請期待!
|
■ #延伸閱讀:
.
👉 鄭雋立寫鬼滅文化導覽,第一集回顧: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3622909825328
👉 李長潔介紹竈門神社與劍術淵源: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4343393086613
|
■ #參考文獻:
.
1.陳翠蓮(2013)〈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師大臺灣史學報6期》,P.53-99
2.姚村雄(2013)《圖解台灣製造--日治時期商品包裝設計》,台中市:晨星出版,P.231-237
3.許耀華(2001)〈日本戰刀沉記〉《輕兵器》2001年10期,北京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出版,P.26-27
4.趙淮躍(1999)〈日本的献血制度和血液管理体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1999年04期,江蘇省:江蘇省衛生廳
5.日本赤十字社:大阪府血液センター,公式WEBサイト:www.bs.jrc.or.jp/kk/osaka(2020.09.25瀏覽)
6.海野弘(2018)《日本の装飾と文様》,東京都:株式會社東京印書館,頁6-7
7.龔詩文(2007)〈中國早期植物紋飾初探:以研究法與研究史為中心〉《美術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2007年03期,頁02-16
8.高田大輔(2010)《東日本最大級の埴輪工房・生出塚埴輪窯》,東京都:新泉社
9.藤依里子著、水野惠司監修,李艾祺譯(2017)《日本文樣圖解事典:帶來好運的日本傳統圖案480款》,台北市:遠足文化 (原典為2010年日本初版)
男主角很強裝弱動漫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以往台灣國片市場很難跳脫愛情題材的情況之下,「變身」選擇了一個次文化做為電影的主題:「特攝片」,編造出新穎的故事類型。而特攝文化在台灣更是小眾,然而「變身」卻可以吸引未曾接觸過特攝文化的觀眾,這著實讓筆者感到相當意外。
故事大意在說從小為了鼓勵遭受病痛折磨的弟弟,鐵男(陳柏霖飾)自幼辦起超人的角色,也因此確立了他日後想要辦演變身英雄的信念,在電視台演出超人Fly。然而十幾年過去了,超人Fly的收視率嚴重下滑,而自重病父親接手董事座的女兒「蘇盈盈」,決定停止超人FLY的節目,在日本特攝顧問的建議之下,重新創造了新的超人:FACE,鐵男因此與他長期搭擋演出怪獸的夥伴失業,至此動搖了他心中長期秉持的超人信念.....
「變身」的劇情相當淺顯,但內容中卻有豐富的情感。雖然台灣並沒有真正製作過特攝作品,遠早時期的「太空戰士」則是曇花一現的傳說。而「變身」模擬了日式特攝作品在台灣風行的情況,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之中摻雜了我們以往耳濡目染的日本次文化情感,以及當前台灣流行樂的生態圈,兩者交碰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虛構時代背景。
【文化的傳承】
儘管日本與台灣兩者文化多少都有相似之處,大部分年輕世代的幼年曾都浸淫於日本動漫與電玩的浪潮之下,但次文的型態上仍有相當明顯的差異。
日本的一些知名的次文化像徵,會因應時代的轉變而改變它的型態,讓不同的世代在記憶上有所銜接。以日本耳熟能詳的「鋼彈」(Gundam)為例,從1979年開始到現今已經推出了多部不同系列的作品,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認識的鋼彈,彼此之間都能有交流的回憶。
作為「變身」故事主題的「特攝文化」,在日本也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次文化,只是台灣一直沒有完整的發展體系作為延展的基礎。片中的「宇宙超人FLY」應該是依樣畫葫蘆之下的產物,仿造的質感相當高。不過宇宙超人FLY能吸引人的不是高質感的特攝超人裝扮,而是演員「鐵男」所堅持的超人信念。
對鐵男來說超人不只是超人,體弱多病的弟弟促使他擔起發揚正義的天職,儘管在超人的面罩下看不見他的面容,但熱情洋溢的肢體動作足以證明它對於這個身分嚴肅以待的態度。
但台灣習演藝圈習於抄短線的惡習,讓收視率不佳的宇宙超人面臨腰斬的命運。大部分的台灣企業不耐於長遠的深耕,急於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的成效,很自然地台灣就沒有可以反覆咀嚼的回憶。
由獒犬飾演的新超人Face,忠實地呈現出台灣演藝圈重包裝而輕內容的操作方式,沒有信念的產品生命週期不可能長遠,稍縱即逝的事物無法留下可以傳承的記憶,年輕的孩子更加直接地表現出喜新厭舊的態度,因為粗暴的商品行銷並沒有帶給孩子更深刻的情感。
「變身」藉由台灣病態而淺薄的演藝圈生態,突顯出日本特攝能悠久流傳的偉大之處。超人誰都能演,但不是誰都能演繹出讓人燦然落淚的正義。將剷除邪惡視為例行公事的超人,是無法讓孩子真正了解到挺身而出的真諦。
【明快的故事節奏】
「變身」的故事維持在接續不斷的衝突,這些衝突來自於同一個主幹,那就是「信念」上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建立於三條主線上。
第一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超人」本質上的歧見。鐵男視「超人」為一種肩負的天職,但接手父親董事一職的蘇盈盈,卻只將超人視為必須被妥善經營的商品,收視率的考量優先於信念的執著,最後決定讓鐵男的宇宙超人離開舞台。
第二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卸下超人裝扮的鐵男,在現實中的掙扎碰撞的人生歷程,同時也要面臨明星光環的奚落。接連而來的困境讓觀眾更加清楚「超人」在他心中重要的地位。鐵男暫時屈身於現實,也是因為他想要保護內心的超人。
第三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蘇盈盈與父親信念上的衝突。蘇盈盈認為商品的本質決定於營收的多寡,然而父親更加在意他所製作的節目能否為社會帶來良善的意義。親情間對於同一個事物有著迴然不同的歧見,讓看似強硬作風的蘇盈盈透露出柔軟而脆弱的一面。
故事在環環相扣的衝突中流暢而緊湊地進行著,而綿延不斷的衝突可以削弱電影結構的存在,不會讓觀眾覺得故事過於公式化。衝突可以加深其戲劇效果,營造出豐富的張力。這些衝突就像是對於電影主題一種反覆的自我辯證,在辯證中讓觀眾更加認同主角堅持理念的正確性。
「變身」裡豐富的衝突性,最大的關鍵來自於角色性格塑造的鮮明。在「變身」並沒有太多不必要存在的角色,每一個角色對於故事走向都有關鍵性的影響,讓故事順利地層層推進。
鐵男的理想主義性格與蘇盈盈的鐵腕作風形成相當鮮明的對比,也成為了整部電影故事精神的主幹,不至於讓故事變的鬆散而冗長,賦予故事一條清晰的脈絡,營造出極似日本少年漫畫的熱血風格。
「變身」不乏許多喜劇角色,營造出歡愉的氛圍,但又不搶主要角色的光彩,各個都是稱職的佐味醬料。因為演出「全聯先生」而聲名大噪的邱彥翔,即使板著面孔為鐵男憤怒叫屈,還是讓觀眾忍俊不住。
片中不乏許多知名的客串影星,這些客串的人物製造出讓大家熟悉的台灣氛圍,更讓大家相信這是一個只有台灣才會發生的故事。
【不太明確的反派角色】
雖然變身並不是正邪二元對立的電影,但是電影中仍舊安排了一個名為惡魔黨的強盜集團,但比較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在這群反派角色著墨太多。
電影中有帶到一些畫面,暗示強盜的首領小時後因為在玩英雄遊戲時,總是被同伴強迫扮演反派角色,因而受到心靈上的創傷,讓他興起想要作惡的念頭。
這原本應該是可以做為發揮的好題材。為什麼有人渴望做英雄,有人卻自願做起邪惡的角色。但這群惡魔黨似乎只是被塑造作為引爆結局高潮的角色,變得有些功能性而相當可惜。
但或許這樣正邪分明的設定,更適合早奇特攝作品中的反派特徵。這些特攝作品帶給孩子們許多分明的善惡觀,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會自然地擁有強烈的正義感。但這些正義沒有適切的引導,可能變的只是一種虛榮心。
鐵男之所以想要成為「超人」,是對於病痛纏身的弟弟有分無能為力的自責,他渴望能有真正的力量拯救身邊的人,這就是「正義」最單純的初衷。
鐵男不只是想要「扮演」超人,而是想要「成為」超人,鐵男將超人的身分視為正義的天職,這也是迴異於一般孩子對於超人憧憬的地方。
【童年,是不會死的。】
某方面來說,童年就是我們的「超人」。在我們對紛擾的現實感到無力時,童年的一切總是會悄然地鑽進腦海裡。小時候那些曾經引領我們認識勇氣的事物,又會再次茁壯疲弱的身心。
儘管我們知道世界上並沒有超級賽亞人,也沒有頂天立地的超人力霸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逐漸擁有想要珍惜的人與信念時,兒時那些故事中傳達的正義並不是虛假的。超級英雄身上總有數不盡的傷痕,這些傷痕讓現實中屢遭挫折的我們不會感到孤單無助。
童年從來不曾死去,有得時候它會挺身而出捍衛疲弱的我們,但有得時候我們也會挺身捍衛童年。就像超人總是替凡人抵擋怪獸的侵襲,但有得時候我得團結地捍衛保護我們的超人。
男主角很強裝弱動漫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乖巧的殺人犯(2019)
.
嚴格算起來,《最乖巧的殺人犯》才是莊景燊與王莉雯這對編導夫妻檔的長片處女作。而有趣的是,若與《引爆點》相做對照,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兩位編導一路以來對於小人物身處於疏離場域下掙扎與不安的關注。在《引爆點》中說的是一群生活在廢料汙染的小村落的漁民與財團政府抗爭的故事,而到了《最乖巧的殺人犯》他們將場域範圍限縮,村落成了傳統透天厝,村民變成了一家人,對抗的對象從財團政府變成了整個社會。然而縱使形式在變,但不變的是故事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疏離,以及無可奈何、無法避免的存在壓力。這讓看似普通的透天厝在無形之中成了禁錮人們的壓力鍋,家庭中的相互指責、疏離更成了催化劑,迫使一個乖巧的宅男,成了意想不到的殺人犯。
.
「家是廢墟,我是住在裡面的垃圾」
.
楊德昌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提到,雖然表面上是男孩殺人了,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在殺人、整個社會也都在殺人。而觀看此片,並爬梳其創作的脈絡。可以發現從一開始的劇本《強大的皮卡丘》到目前最終版的成品《最乖巧的殺人犯》,當中有意無意的沿襲了楊德昌所指認出的社會殺人的病灶,比起關注一個動漫宅殺人的劇情事實,更強調於這個人「為什麼殺人」的提問,並以此延伸出社會上、家庭中關係失能的結構性問題,也讓這部走懸疑犯罪路線的高反差故事,多了一點深度以及社會專注在裡頭。
.
初看《最乖巧的殺人犯》除了其有趣的故事出發點引人注目外,配合電影進展而推展的動畫故事,也相當引人注目,雖然這樣的敘事手法,在諸如日本等國家已經被廣泛使用過,但站在國片的立場,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其中夥伴的概念,也一定程度上補足了一開始男主角人設相對薄弱的部分。
.
除此之外,演員的表演無疑是本部片的一大看點之一,黃河演出柔弱、偏執又有點自閉的動漫宅,一身邋遢的裝扮加上其不經意的小動作,相當有說服力。我想光一場被草莓女巫拋棄的戲碼,黃河身上呈現出的無助、焦慮、憤怒、自責的情緒混雜,今年金馬獎入圍相信便有機會占得一席之地。當然,其他角色諸如,王恩詠所飾演的叔叔以及王真琳演的草莓女巫,一則自然倘率的沙文渣男以及邪惡夢幻的外送妹,都相當精準抓到角色的神韻,看起來相當令人過癮。
.
然而,雖然創作立意講得如此漂亮,角色表演也相當出彩,但依然無法改變實際上影片所呈現出來結果不盡如人意的事實。我想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角色塑造以及故事鋪排上面。為了能夠更加了解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東西,特別找了影片當年得獎的原著劇本《強大的皮卡丘》來看,令人相當驚訝的,原著中竟回答了許多我在觀影時所產生的疑慮。由此可知,目前版本所呈現的我所以為的缺陷,其實是整個故事的重點由「宅男怎麼殺人」到「宅男為什麼殺人」的轉換過程中被有意識的裁剪掉的。
.
私以為目前版本的問題主要是男主角的生活實在過的太慘了,他沒有可以依靠的對象,精神寄託波比達似乎也沒有帶給他什麼實質上的成就感,因此導致雖然可以相當概念話的堆疊這些他生活中所遇到的鳥事,但這一切操作的過於理所當然,自然也欠缺強烈的說服力。其次是波比達的存在過於物件化與概念化,同時阿南與波比達之間的互動依賴關係是缺漏的,因此觀眾看不出波比達為何強大,阿南為何強大,也看不出阿南如果少了波比達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而這樣的缺乏互動也同時出現在阿南與家人與同好會其他成員甚至是與草莓女巫的關係上。因此,上述所說的透天厝裡的家庭關係是壓力鍋、社會、群體的疏離是壓力鍋,這樣的事實也變成是相當概念化的,因為在故事敘事上缺乏實際互動來佐證這樣的壓力事實,舉例來說我們雖然知道阿南缺錢,但我們卻看不到阿南為了錢而拚盡全力爭取的過程與態度;同樣的,我們雖然知道阿南家有諸多的問題,但我們除了他們之間有過節之外並不了解他們家「具體」發生什麼事情。因此換句話說,當中的角色安排都過於平面刻版且功能性,使得縱使我們理解這樣的情緒從何而來,但相對的卻不足以完全的說服觀眾,也導致我們雖然看得到許許多多精彩且情緒飽滿的角色在我們眼前,但他們始終與我們是有距離的,我們也無法真正的感同身受,當然也影響到我們對於本片故事的理解與認同。
.
總得來說,雖然不至於一如是處,但就結果而言,《最乖巧的殺人犯》相當的可惜。而這一部分的可惜或許可以從原著劇本中來圓夢,並以此揣測編導創作脈絡的聚焦過程。但更多的可惜在於當編導選擇去探討一個人為什麼去殺人的同時,在實際成品中對於細節傳達的缺漏。因此對於我而言,觀看這部電影,我只能看到一個人(阿南),身處在一個大概念(壓力鍋社會)底下,往著大結局(殺人)走去,雖然我們可以辨識出這個角色的前因後果,但我們卻不清楚阿南這個人為什麼存在,這個壓力鍋運作的細節,以及很可惜的我們也看不出這個大結局出現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我想這或許是《最乖巧的殺人犯》中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是它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相同概念下最遙遠的距離。
.
空有意圖,但卻不迫切,空有想法,但卻不足以說服人。相較之下,抱著娃娃頭做在鐵軌邊可說是神來一筆的結局,但我們都知道,這與前面洋洋灑灑的一大篇是不同的。
.
最後不得不說,黃河的表演很好,可以為了這個進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