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甲種圍籬材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甲種圍籬材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甲種圍籬材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甲種圍籬材料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54的網紅吳佩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共同關注與記憶太魯閣號事件 先說說感想 花蓮地檢的起訴書,只能呈現近因,無法全面梳理與解決台鐵長年結構性問題。只見近期大家的焦點又轉移到善款的運用,但真正該投入且長期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協助讓台鐵從小處改善,徹底提升品質與安全,讓旅客能夠真正有感,洗刷或扭轉對台鐵的印象。 ——...

  • 甲種圍籬材料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8 21:59:54
    有 26 人按讚

    👁共同關注與記憶太魯閣號事件
      
    先說說感想
      
    花蓮地檢的起訴書,只能呈現近因,無法全面梳理與解決台鐵長年結構性問題。只見近期大家的焦點又轉移到善款的運用,但真正該投入且長期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協助讓台鐵從小處改善,徹底提升品質與安全,讓旅客能夠真正有感,洗刷或扭轉對台鐵的印象。
      
    —————
      
    太魯閣號事件發生後隔幾天,#報導者 宣稱獨家取得台鐵內部照片,2016年10月,有一顆巨石掉落在和仁隧道與清水隧道、東西正線之間的空地(隧道口外),一名北上的普悠瑪號司機經過後緊急通報。從2016年事發後至2020年4月1日,台鐵為了避免再有落石掉落衍生意外,處置的方式是要求工務段 #派人瞭望、以人工方式進行監控有沒有落石或外物進入軌道,夜間則是改由監視系統監看。
      
    2019年3月,台鐵以「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的經費招標,斥資1.27億元興建西正線的明隧道工程。此計畫是2015~2020年的招標案,台鐵直到計畫結束前不久才順利發包。明隧道工程進行後,台鐵員工說隧道內長期亂堆雜物,「即使慢速通過都很擔心會不小心擦撞到,這個工地施工紀律非常差,連最基本該淨空軌道周邊的觀念都沒有。」
      
    👉新聞連結
    https://reurl.cc/mqbWl7
      
    軌道上突然冒出的工程車,是這次令太魯閣號出軌的主因,肇事的李義祥為了怕工程延遲被罰款,在台鐵要求停工的清明連假仍找人來施工,操作不當下導致車輛掉落。而在今年1月間便曾出事的便道,並未讓施工、監造與台鐵人員心生警覺,輕忽、姑息、拚運氣的結果則是近因。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104至111年)是行政院在2014年10月14日核定的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台鐵先匡列220億2260萬元總預算(截至目前來到275億元),再逐項分年編列去執行。主計處曾點出,這幾年來,這個計畫因招標作業延宕,流標狀況頻仍,致執行率太差,還曾遭立法院凍結預算。
      
    太魯閣號發生事故的上方正在施作的邊坡安全維護工程,正是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的執行項目之一。我把這個計畫的相關標案整理成表格,從這些資料中,確實看見計畫因招標作業延宕,完工期程一直拖延的情況。
      
    火車出軌的位置大致是在崇德=和仁間東線(k51+250)、清水隧道北口。現場看到施工告示牌上,工程名稱是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 K51+170~500 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施工廠商是 #東新營造,由#聯合大地工程顧問 負責監工。施工時間是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1月20日。經費是1億2987萬元。
      
    🤔邊坡工程從設計到完工竟需花上四年以上時間
      
    台鐵在2016年7、8月間先後進行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委託專案管理技術服務)和 #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委託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中棪工程顧問公司和聯合大地工程顧問公司同時參與兩個標案,最後中棪拿到委託專案管理技術服務,聯合大地取得委託設計及監造技術服務標案。
      
    直到2018年2月26日,台鐵材料處才公告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西正線K51+300~500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招標案,預算金額9658萬9101元。案子流標了兩次,最後還與其他計畫併案執行,不再按照原案繼續公告招標。
      
    2019年1月31日,台鐵材料處公告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北迴線 K51+170~500 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招標案,預算金額1億2987萬9348元。期間流標一次,3月11日開標後當日立即決標,預定在2020年5月24日完工。
      
    兩案的最大差異是,#標的分類 從其他土木工程,改為橋樑, 高架快速道路, 隧道及地鐵,應該就是明隧道工程,併案後預算總金額增加了三千多萬元。由東新營造得標。這個案子採最低標方式決標,但從決標金額來看,約莫是預算金額的96%,且只有一家投標,看不出有 #低價搶標 的跡象。
        
    📌疑點一
    上億元的工程,為何只有一家來投標?照理,有甲等綜合營造業資格的廠商比比皆是,負責設計與監造的聯合大地開的規格,難道是高難度,嚇跑一堆廠商?檢方的起訴書中,李義祥給付工程總價4%價金予東新公司。500萬元算是不小的金額,一般工程案件的利潤落在5%,李義祥借牌就給出了4%,自己從中賺了多少?預算金額和底價金額是不是一開始高估了?才讓廠商 #有多餘的利潤可均分。
      
    📌疑點二
    隧道口的落石是在2016年10月發生的,距離台鐵明隧道工程的招標作業完成大概過了兩年半,這段時間幸而未再發生落石,但工程從設計到招標,各種的延宕,雖是監造和管理單位應負起最大責任,但台鐵列車每天行經該路段,肩負旅客的安全,員工看到工地的各種亂象,難道一直冷眼旁觀,不曾有人上報或警示嗎?施工現場的四周沒有圍籬防護,難道一直都是 #正常的現象嗎?這樣的施工設計圖,招標機關從未置喙,處之泰然嗎?
      
    👉起訴書新聞連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416/1961767.htm

    #太魯閣號
    #通車
    #台鐵
    #起訴

  • 甲種圍籬材料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7 15:17:28
    有 145 人按讚

    不惜成本,以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樹木為前提,用綠色工法蓋出最「綠」太陽能電廠,打造「奇美綠能園區」,作為奇美實業60週年獻禮..... (08/12/2020 遠見雜誌)

    (文 / 林珮萱 攝影 / 池孟諭)米克拉颱風8月11日由南朝北,行經台灣海峽而上,為西半部台灣帶進強降雨量。台南善化「奇美綠能園區」選在這天開幕,當地一早便不時有間歇性大雨,受邀到訪的賓客們鞋上沾滿泥濘,不免有些狼狽。

    然而,這「滿是泥巴的汙鞋」正巧帶出此綠能園區的建置理念,就是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計畫初始堅持設下的三道防線──「不要水泥、不要柏油、不要鐵絲」。

    2020年是奇美成立60週年,奇美董事長許春華形容,奇美綠能園區是奇美要獻給社會大眾最好的禮物。

    這裡原是廣達40公頃工廠用地,閒置已32年,直到今年才華麗轉身。奇美用了兩年半,在其中15公頃土地蓋太陽能電廠,裝置容量達15MW,年發電量2000萬度電。

    捨棄「發電最大化」 保留2.2萬棵樹

    「一般蓋太陽能電廠大概半年就好,我們是別人五倍時間!」奇美實業副總經理陳世賢說,如此「沒效率」是有原因的。

    因為奇美不以「發電最大化」,反而是「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樹木與植被」的前提下來蓋電廠,保留有三處樹林保留區和環廠行道樹,還將部分樹木移植到奇美醫院、奇美博物館等關係企業,等於沒有一棵樹因為要蓋電廠而被砍。全園區有70種、共2.2萬棵樹,堪稱是「樹電共生」的療癒電廠,年減碳效益可達1.2萬噸。

    奇美為了堅持綠色工法,放棄傳統常見的混凝土基樁,而採用鋼樁工法。兩者差別是,多年後電廠需汰舊換新時,只要拔除鋼樁,能快速恢復地貌。

    廠區的太陽能板用了1萬根鋼樁搭起。由於太陽能電廠運轉年限至少都20年起跳,鋼樁要能耐用,表面防腐蝕的鍍鋅材料好壞很重要。當初要確保鋼樁品質,奇美直接派人到大陸工廠駐點,緊盯每根鋼樁生產,確認無誤後才壓上奇美認可的標記,一根根運回台灣。

    至於太陽能電廠最擔心被颱風吹垮的問題,奇美也到成大和工研院完成風洞實驗,確認技術工法可抗17級強風。

    全區地面不鋪柏油,更是為了讓土地「能呼吸」。開幕這天的強降雨,頓時成了驗證。縱然雨勢大,地面排水正常,「要是水泥地,早就淹起來了,」趙令瑜說。周邊圍籬還退縮兩公尺,釋放更多綠地空間給社區居民。

    不惜成本蓋電廠 實踐樹電共生

    回顧過往,早在1988年奇美便取得這塊土地,準備蓋EPS廠。但遇到環保抗爭,幾經協調不成便作罷。1994年起便陸續造林,一度轉型為奇美農場。直到2018年有了奇美綠能園區的計畫。

    據了解,新園區整體耗費10億元。但趙令瑜避談數字,不正面回應。如此投資蓋電廠,何時能回本?「這要拿出手帕擦眼淚了!」趙令瑜打趣形容。

    一旁的陳世賢說得也很直接,如果奇美做事只想著投報率,計畫打從一開始肯定胎死腹中。

    趙令瑜和陳世賢笑稱,計畫執行過程中,彼此常吵架,就連怎麼除草都能吵。原來是陳世賢建議,一般地面型太陽能都得定期除草,為了不讓草長太快,業者會在地上舖黑色塑膠墊。趙令瑜聽了立馬反對,「他(趙令瑜)說園區裡不准出現塑膠,要呈現最自然樣貌,」陳世賢說。

    興許是環境太自然,植物生長繁茂。工人分區除草,偌大範圍除完一輪要20天。結果20天後第一區的草又長高了,只得緊接開始下一輪,讓陳世賢笑說,工人實在辛苦。

    園區內還有一座「奇美綠能館」,是由舊的小木屋整修而成,九成都使用原材料。內部展示綠能主題知識和園區樹木生態系介紹,結合影音動畫,空間繽紛活潑,未來適合作為環境教育場域。

    啟動綠色工程 與自然環境共生

    奇美實業近年積極走向「綠化之路」,從2014年起就利用廠區屋頂設置7MW的太陽能,加上這座最新的地面型太陽能,整體綠電裝置容量共達22MW,等同可供應8100戶家庭全年用電所需。

    不止於此,他們的腳步沒有停歇。2018年發行50億元綠色債券,資金用於蓋太陽能電廠,還有建汽電共生廠、廠內一滴水可以用五次的EDR放流水回收工程,以及資源再生爐之用等多項綠色工程。

    其中,待汽電共生廠2022年完工後,奇美用電80%可自給自足,「而且都是潔淨能源,」趙令瑜強調,各種節能減廢行動皆逐步展開,目標2025年要完成減碳36%。

    趙令瑜期盼,來過奇美綠能園區的人,評語不是這裡很大、很漂亮,「只追求大沒有用,大很容易被超越,」他更希望來過的人能在這片「綠電、綠樹、綠意」景緻之中,被奇美追求「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念而打動。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412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