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甲狀腺球蛋白偏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甲狀腺球蛋白偏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甲狀腺球蛋白偏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甲狀腺球蛋白偏高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臨床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高血鈣 #ca #teaching 鈣是人體中最多的陽離子,大約有99%存在骨頭中,只有小於1%是存在血液中。其中一半是離子鈣,其餘與白蛋白、球蛋白、陰離子結合,而只有離子鈣是具有活性的。大部分的醫院是測定總鈣濃度,因此必須要用以下的公式校正:總鈣濃度 + 0.8 x (4 - 白蛋白濃度)...

  • 甲狀腺球蛋白偏高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3 19:13:47
    有 131 人按讚


    高血鈣
    #ca #teaching
    鈣是人體中最多的陽離子,大約有99%存在骨頭中,只有小於1%是存在血液中。其中一半是離子鈣,其餘與白蛋白、球蛋白、陰離子結合,而只有離子鈣是具有活性的。大部分的醫院是測定總鈣濃度,因此必須要用以下的公式校正:總鈣濃度 + 0.8 x (4 - 白蛋白濃度),雖然這個公式的正確性並不高,而且酸中毒會增加離子鈣,鹼中毒會降低離子鈣,因此某些醫院(例如:高醫)會直接測定離子鈣濃度。

    https://www.facebook.com/1484893288/posts/10223712046977577/?d=n

    高血鈣最常見的原因是癌症(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其他癌症),其次是原發性副甲狀腺(PTH)機能亢進症。其他的原因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嗜鉻細胞瘤、肉芽腫疾病(與維生素 D 有關,結核病、類肉瘤病、克隆氏症、黴菌等)、藥物(鈣片、維生素 A/D、thiazide、雌激素、鋰鹽)、乳-鹼症候群(鈣片 + 重碳酸 + 腎衰竭 + 代謝性鹼中毒)、合併急性腎傷害的橫紋肌溶解症、家族性低尿鈣高血鈣症、不動、骨骼佩吉特病。此外 theophylline 可能會造成高/低血鈣、低血磷、低血鉀。

    鑑別診斷: 高血鈣、血磷正常可能是癌症、多發性骨髓瘤、藥物(鈣片、鋰鹽)、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症、家族性低尿鈣性高血鈣等。高血鈣、血磷正常或高可能是維生素 D 過量、維生素 A 過量、乳-鹼症候群、尿毒症病人的無動力性骨病變等。高血鈣、高血磷可能是尿毒症病人的第三級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高血鈣、低血磷可能是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thiazide 等。

    要注意的是離子鈣(4.3-5.3 mg/dL)愈高,完整 PTH(15-65 pg/mL)愈低。亦即當離子鈣 4.3 mg/dL 時,PTH 是 65 pg/mL;當離子鈣 5.3 mg/dL 時,PTH 是 15 pg/mL。因此當看見離子鈣 5.8 mg/dL(高血鈣),PTH 60 pg/mL(正常偏高)時,就能診斷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了。

    症狀是腎結石、骨頭疼痛、腹痛、頭痛、憂鬱、嗜睡、意識混亂、昏迷、虛弱、便秘、異位性鈣化、多尿、低血量、慢性腎臟病、貧血、噁心、嘔吐、高血壓、心律不整、心電圖的 Qtc 縮短、抽筋等。併發症是低血鉀、低血鎂。

    治療是生理鹽水、furosemide、抑鈣激素((治療一週以後就無效了)、雙磷酸鹽、RANKL 抑制劑(denosumab)、擬鈣劑(cinacalcet)、類固醇(肉芽腫疾病)、血液透析。

    iCa 4 mg/dL = 2 mEq/L = 1 mmol/L。

    「打屁股」的聲音
    https://medium.com/…/%E6%89%93%E5%B1%81%E8%82%A1-%E7%9A%84%…
    我在當內科住院醫師時,有一次遇見一位高血鈣的病人。我立刻幫他抽血、驗尿、安排 X 光檢查,做了一大堆項目,然後很得意地拿給一位很嚴格(very strict)的主治醫師(vs)看。結果他竟說:「如果你沒有幫血鈣異常的病人檢驗血磷的話,是要被打屁股的!」。

    https://youtu.be/qAeWKCXDniw
    https://youtu.be/SWv-aY4RH3c

  • 甲狀腺球蛋白偏高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2 20:41:05
    有 280 人按讚

    <7/19 線上直播重點整理 Part 1. - 第一孕期免費產檢項目全解析!>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無論妳是費盡千辛萬苦

    還是

    不知和誰共度了一夜春宵

    -

    總而言之

    恭喜妳順利拿到媽媽手冊

    成為一位母親

    -

    當妳拿到媽媽手冊的同時

    妳一定也拿到了無數的產檢項目

    面對這些玲朗滿目的產檢項目

    除了全都不選、

    或者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之外

    妳是否真的了解每個項目的內容

    以及哪些項目適合什麼樣的人呢?

    -

    面對這個名為「產檢」的國際旅遊團

    我接下來會向各位說明:

    經典免費路線 以及 額外的自費行程部分

    -

    所有的自費項目

    均會標上我個人的推薦度與價格

    就像妳看旅遊書或查Agoda那樣。

    一兩百元的標註為:$

    一千多元的標註為:$$

    兩三千元的標註為:$$$

    三四千元的標註為:$$$$

    -

    那,我們開始囉!

    -

    Part 1.

    經典免費行程部分:推薦度:★★★★★,價格: 0 元

    -

    1. 血液常規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了許多項目,

    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紅素、紅血百分比、紅血球體積。

    在這個部分

    什麼都看不懂也沒關係

    我只想跟各位說

    大家常常會陷入一種:看到紅字就緊張的狀態

    但是呢

    幾乎所有醫院或檢驗所的檢驗報告,

    都沒有為了孕婦而調整列印出來的參考值。

    -

    也就是說

    其實妳白血球稍微偏高一點點

    雖然報告是紅字的

    但其實妳的抽血值

    在孕婦來說是完全正常的!

    -

    同理也適用於其他指數

    許多不孕症患者

    常常在懷孕後會一直去抽一些免疫項目

    如D-Dimer、Protein C、Protein S、C3、C4、IgG、IgM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當妳抽了這些血

    就應該要去查第一孕期的孕婦正常值才對

    如果需要孕婦的標準值的好朋友

    歡迎直接到我的影片區去抓投影片來使用

    直播影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58962231164986

    -

    2. 尿液常規檢查

    這個部份很簡單,

    正常尿夜中沒有紅血球、沒有白血球、沒有尿蛋白、沒有尿糖、沒有酮體。

    乾乾淨淨的柳橙汁無糖去冰就OK了

    -

    3. ABO血型 與 RH血型

    ABO血型大家從國中學到現在

    但我在門診時發現

    還是很多人沒辦法搞清楚

    究竟什麼樣血型的父母

    能夠生出什麼樣血型的小孩呢?

    -

    兩個A型的爸媽,能夠生出O型的小孩嗎?

    那兩個O型的爸媽,能夠生出A型的小孩嗎?

    為了各位的方便

    如果有需要的話

    歡迎直接到我的影片區去抓對照表來對照就可以了

    -

    如果妳跟妳先生一個A、一個B

    那麼恭喜妳

    無論妳究竟是跟誰懷孕的

    都沒有人有辦法從血型中看出來

    -

    至於Rh血型

    由於Rh血性是隱性遺傳的緣故

    Rh陰性的婦女在台灣僅占0.3%

    然而,

    我仍要在這邊再次提醒那些少數的Rh陰性媽媽們

    切記、切記

    在生產前一定要找到備有Rh(-)血品的醫療院所

    以及

    記得於第一胎的懷孕28週時及產後72小時內,

    施打Rh免疫球蛋白

    以避免第二胎發生新生兒溶血症喔!

    -

    4. 愛滋 & 梅毒

    愛滋或梅毒的孕婦在台灣已經非常非常少

    台灣的愛滋病患只有5%是女性

    其他95%是男性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

    我不方便多說什麼

    妳可以去Google 賴清德 + 愛滋病

    賴副總統會告訴妳

    有問題的麻煩問他去

    -

    如果妳真的愛滋或梅毒有任何一個陽性

    趕快去找出傳染給妳的源頭

    然後遠離這個源頭吧

    以免其他性病也跟著接踵而來,如:菜花、淋病、皰疹等等

    -

    5. B 型肝炎

    B型肝炎的部分

    我們會檢驗兩個抗原,包含:HBsAg 及 HBeAg

    S抗原表示妳是否有B肝

    E抗原表示妳的B肝是否是高活性

    -

    但是呢

    無論妳E抗原陽性還是陰性

    自2019年7月起

    只要是S抗原陽性的產婦

    新生兒就應該施打B肝的免疫球蛋白和B肝疫苗

    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有S跟E雙陽性的才需要施打了

    -

    在此提供一個

    我也不清楚什麼意思的口訣給各位方便記憶:

    就是說:這位小姐有沒有接S呢?有的話要小心B肝喔!

    -

    6. 德國麻疹抗體

    先天性德國麻疹在台灣幾乎已經絕跡了

    這過去十年來只有1例

    而且還是境外移入

    -

    所以阿

    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上

    比起先天性德國麻疹來說

    更容易碰到的問題反而是

    “施打了德國麻疹疫苗(MMR)之後,發現自己懷孕怎麼辦?”

    -

    這樣的情形最近越來越多

    尤其前幾年日本麻疹疫情嚴重

    許多台灣年輕女性爭相去施打MMR疫苗

    -

    由於MMR疫苗是減毒活菌疫苗

    因此孕婦嚴禁使用

    但如果施打後不到一個月內

    就發現自己懷孕的話

    這個小孩子會不會感染先天性德國麻疹?

    又是否應該因此終止妊娠呢?

    答案是:千萬不要!

    -

    根據台灣的國民健康署網站說明:

    若於德國麻疹疫苗施打後4週內發現懷孕,

    不應以此做為中止懷孕的理由。

    -

    我相信各位身邊也許有碰過這樣的人

    但從今天起

    希望大家告訴大家

    不用再因為施打了德國麻疹疫苗之後發現懷孕

    就急著去終止妊娠

    這是沒有必要的

    -

    在這個地球上

    針對無數施打了MMR疫苗然後四周內發現懷孕的婦女

    目前仍沒有任何一例

    關於MMR疫苗引起的先天性畸形的報告

    這樣的感染風險,

    僅存在於我們的學理推論上而已

    (參考資料: Can Fam Physician. 2011 May; 57(5): 555–557. Vaccination during pregnancy)

    -

    7. 地中海型貧血

    地中海型貧血為台灣第一名、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

    目前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因率約為6%

    常見到我以前去當兵之前

    就聽過有學長故意前一天先放血再去體檢的做法

    -

    地中海型貧血的篩檢方式為:

    檢測血中的平均紅血球大小(MCV)

    以MCV是否小於 80作為標準值。

    地中海型貧血患者的紅血球天生就比較小

    -

    若孕婦本身的MCV小於80

    那就必須去檢驗這個孩子的”生父”

    如果他的MCV也小於80

    這樣就有1/4的機會生出地中海型貧血重症的小孩

    這樣的重症小孩可能胎死腹中、或者需要終生輸血

    -

    由於非常的重要

    所以地中海型貧血也列入健保公費產檢項目之中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

    究竟孩子的爸爸到底是誰

    就真的很重要了。

    -

    其他很多時候

    就像我自己

    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我爸親生的

    也不知道我小孩是不是我親生的

    其實,大部分時候

    爸爸到底是誰

    真的也不是很重要

    -

    以上

    針對這些公費進行的第一孕期產檢

    由於是免費的關係

    大家往往都不怎麼在意

    殊不知國健署與健保署

    才是全台灣最會算C/P值的醫療單位

    他們願意拿錢出來免費幫妳做的篩檢

    一定有他背後

    深刻的醫學意義存在。

    -

    這一篇先講到這裡

    下一集我會再用文字整理

    其他自費加價行程

    包括:

    1. 早期糖尿病篩檢

    2. 甲狀腺功能

    3. 弓漿蟲

    4. 巨細胞病毒

    5. 脊髓肌肉萎縮症

    6. X染色體脆折症

    7. 子癲前症篩檢

    8. 血中維生素D

    9. 葉酸代謝基因

    -

    敬請期待

    我們不見不散!

    -

    直播影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58962231164986

    -

    “這一堂課,就算妳什麼都忘記了,拜託妳至少要學到一件事,並且告訴妳身邊的姊妹們:在施打了德國麻疹疫苗之後發現懷孕,並不需要以此作為終止妊娠的理由。”

    “這種因為無知造成的恐懼,導致無辜小孩的犧牲,是我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 甲狀腺球蛋白偏高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13 16:57:00
    有 112 人按讚

    有位病友問我下列問題, 經過同意在此回答

    “今天回醫院看核醫造影的報告,醫師說肺部有陰影但核醫科醫生認為是肺部發炎,排除轉移
    表示仍有腫瘤但都在頸部,安排六個月後再進行第二次碘131高劑量的治療
    針對球蛋白指數過高,醫生表示剛開完刀都是這樣,需進行2~3次碘131才會下降
    開完刀後的病理切片分期為T1bN1M0
    目前醫師處置方式是等第二次碘131後,也表示碘131有六個月讓癌細胞吸收”

    我的答案是:
    1. 醫者沒看到影像, 無法斷言是否肺部有轉移(但原來核醫科醫生認為是肺部發炎?) “但這位病友在前一週曾提到 ”9/18 接受150 mCi治療後12天回核醫科造影,請輻房護理人員再協助測量殘餘輻射值為0.2(如果是微西弗/小時, 算是低的)”,我推論頸部影像應該比較明顯, 肺部則是很難斷定, 如果有轉移也不會太嚴重, 還是要看到影像才能排除

    2. 抽血的結果9/16 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已經相當高(這不是常見的!), 9/18甲促素刺激後甲狀腺球蛋白指數高到 355, 這是術後身體殘存甲狀腺組織或腫瘤的反應, 9/30甲狀腺球蛋白指數仍然高 373, 這仍屬術後身體殘存甲狀腺組織或腫瘤的反應, 無法判定碘131治療的效果

    3. 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偏高的確要考慮(1) 術後殘存甲狀腺組織過多 (2) 術後仍有較多的頸部淋巴擴散未清除 (3) 甲狀腺癌轉移, 2~3 個月後仍然如此就要注意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