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由重構學習c++程式設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由重構學習c++程式設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由重構學習c++程式設計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91 敏捷開發之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lassic TDD by Example】C# 版無限期、不限次 影音培訓內容正式推出,開放報名。 完成介紹,請參考:https://tdd.best/courses/classic-tdd-by-example-video-training/ 【#你可以學會什麼】 ➀ 怎麼做需求分析、測試...
由重構學習c++程式設計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lassic TDD by Example】C# 版無限期、不限次 影音培訓內容正式推出,開放報名。
完成介紹,請參考:https://tdd.best/courses/classic-tdd-by-example-video-training/
【#你可以學會什麼】
➀ 怎麼做需求分析、測試案例分析、backlog items 分析、TDD 的測試案例設計、單元測試、TDD 的小步快跑、持續重構、假實作加上三角定位法。
➁ code smell 的辨識,例如 duplication, temp variable, primitive obsession, feature envy 等等。
➂ 會用到的重構功能與技能,大概整個 IDE 的重構功能都涵蓋到了,包含:
- rename, introduce variable/parameter/field
- extract method/class/interface/super class
- inline variable/field/parameter/method
- move/make method non-static (move class, folder, namespace)
- push member down
- replace switch/nested if logic
- split/merge/join variable
- change signature
- 如何移掉 out 參數的設計
➃ 設計原則:SOLID, 關注點分離, Simple Design
➄ 實戰 Refactoring to Patterns: strategy,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template method…
【#你會得到的服務與內容】
➀ 你會拿到兩個影片,包含需求面的說明、解析、測試案例分析設計、待辦清單的設計。長度加起來為12小時40分鐘。
➁ 有一份線上講義,匯出成 PDF 共計 159 頁。(作業為2頁)
➂ 有一份 mind map, 跟著培訓做,會有 338 個 elements/nodes。
➃ GitHub上一份 181個 commits 的參考。
➄ 會有一個 slack workspace 供大家在上面發問、討論交流,以及方便我補充相關內容。
➅ 額外提供1hr online 1-1 coaching,企業報價為10630(不信的,有好幾張不同時間的發票金額與天數備註為證明,歡迎來跟我打賭)
➆ 如果因為這門培訓的練習,讓你打算訂閱 JetBrains IDE, 可獲得個人首年訂閱8折的 coupon, 舉例來說,如果是只有 Rider, 就可省27.8美元,如果是全家餐(全系列 10個 IDE 產品),則是節省 99.8 美元。
【#適合哪些朋友】
➀ 因為時空因素(例如人在國外或外地、因為疫情、因為週末時間得陪伴家人,只有深夜才能擁有自己時間的朋友),無法參加我的培訓,但又很想突破自己能力瓶頸的朋友,至少我很肯定你可以從中先獲得工作上有幫助的內容。
➁ 不想等那麼久才能上到實體課,怎麼報名都只能排在等待清單,要等到啥時才可以變強啊啊啊啊啊… 的朋友。畢竟我 2021 年的所有課,在一月份就已經全數額滿了。
➂ 喜歡反覆觀看影片學習、動手練習,能從反覆複習的過程中,獲得最大學習效果,獲得不同想法刺激的學習模式的朋友,這一次的影片絕對可以滿足你的學習方式。
➃ 上我的實體課覺得時間太短、觀念太多、實作跟不上,身心靈在實務課程節奏有點緊湊感覺吃力的朋友,但又覺得內容充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朋友,這是最適合你做一次打好基底的內容與形式。
➄ 對於內容提及的部份,覺得觀念不夠清楚,不知道怎麼實際進行重構、設計與實作出那些技巧和模式,最終達成 #簡單設計 成果的朋友。
甚至我覺得,即使不是這種學習模式的朋友,大概也避不掉得反覆看、反覆練習好幾遍,因為要行雲流水,得各環節都打通才行。
【#不適合哪些朋友】
➀ 如果因為影片課程的屬性,而只期待著課程費用要比較低的朋友,建議不要買。
➁ 只想看影片,不想打開 IDE 跟著練習 coding 的,建議不要買。不要浪費時間浪費錢,你只看食譜也無法學會煮菜,只看游泳的影片也無法學會游泳的。
➂ 看不懂也不想發問的人,不要買。因為這樣誰都幫不了你。
➃ 不想要自己相關資料被壓浮水印在自己購買的影片上的人,不要買。有壓你個資的影片,只有你跟我擁有。而你的個資只會在影片上使用,不會挪作他用。(確定的是,上面不會有身份證字號或護照號碼)
【#票價資訊】
♥ 一般票:NT$ 36,000
♥ 過來人推薦票(請附上已經購買此影音課程的推薦人,報名附上他的出貨序號,以及 email):NT$ 35,000
♥ 老鳥票(指 2018 年後參加過 91 的公開培訓課): NT$ 34,500
定價標準緣由,請見課程介紹。
【#報名方式】
想要報名的同學,請將下列的報名資訊 joeychen@odd-e.com。確認報名成功之後,我會回信給您告知出貨序號,以及對應的匯款資訊。
> 信件標題:Classic TDD by Example: {name} 報名 {程式語言版本}
- 真實姓名
- 聯絡電話
- email (相關權限與未來老鳥票依據)
- 遮罩過的身份證照片(身份證字號、生日、換發日請都遮罩)
- 與真實姓名能對得起來的名片、帳單或信件照片(用來雙重驗證真實姓名的一致性,以免有人用他人身份證或網路上的身份證照片)
- 程式語言
- 推薦人的出貨序號與 email (如果票種選擇 【過來人推薦票】,請附上此資訊)
【#授權條款】
購買人付費之後,等同於已同意下列條款:
- 授權僅限本人觀看,不限制裝置,無限期,無限次觀看影片。不依賴於平台,將直接提供影片下載連結,所以請不用擔心在平台上下架的問題。
- 購買將採實名驗證,影片將壓上購買人相關個人資訊浮水印。影片、程式碼內容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於公開場所、平台觀看,不得擅自販售、分享、散佈、擷取圖片或影片片段侵害作者權益等行為。請購買人妥善保管影片,以保護雙方權益。
- 不論「有償或無償」,均不得已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將影片做公開分享、重製、散佈、改做
- 本於誠實信用原則,影片僅供個人學習使用,不得共用
- 若違反前述約定,則著作財產權人可以請求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
【#出貨清單與出貨狀態】
因每個人的影片都會有客製化的調整與浮水印資訊,故每天產能有限,目前一天可處理 4~8 張訂單。
所以列出對應的出貨清單與狀態,各位可以看到自己的出貨序號,以及目前處理到哪一張訂單了。
出貨清單:https://hackmd.io/@SYvyb1O4SLq8W6nvAQW5mw/ByVVUt86O
由重構學習c++程式設計 在 澳洲希臘人妻Clai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萊說書✍關於閱讀這回事/
提起閱讀,你的第一個直覺是甚麼呢? 閱讀之於你是蜜糖還是毒藥?
在我來到墨爾本之後,有次因緣際會參加了由 CocoonLink 舉辦的面對面享書會,當天活動的形式是互不相識的參與者要分享彼此的好書,聽起來是場有點平淡的聚會吧😂 但卻在我內心激盪起了無限火花! 聽見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許多書中的內容,那超強的記憶力和流利的口條讓我羨慕,不僅引發了我對閱讀的興趣,無形中也開始想要增進閱讀的能力,但卻舉步維艱無從下手。
#全職媽媽也需要閱讀力!?
自從走上當媽媽這條路,從寶寶出生直到現在兩年多了,對於教養的困惑大概十隻手都數不完。就跟爬山一樣,以為攻完了一座但後面還有千千萬萬座更高的在等著我們。因著現代網路的發達,讓我們找答案的確變得無敵便利但是正確性卻有待商確,常常是看了很多文章卻更為困惑。
因此,最讓我安心的方法通常是挑選幾本優質作者的教養書,用我的問題去測試他們在書裡提供的方法。當我覺得小孩很難教很難養夜深人靜無法入眠時,一書在手成為我在茫茫教養大海裡的救生圈。
閱讀,成為我教養路上不可缺少的養份,提供媽媽安神˴安心˴安情緒的功能。
#先天不足後天可以補救的閱讀力
說實話,我不是天生就很懂得閱讀的人。我讀書很慢又不懂得抓重點,還常常看一半就忘結果又要重看一次。這樣先天失調的我,還有救嗎?
市面上這類教閱讀的工具書其實不在少數但都非常無聊且嚴肅,我連翻都不會想翻開🤣 但是這本 ≪大腦喜歡這樣看書! 適合任何人的洋蔥閱讀法≫ 不太一樣。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要成為閱讀的強盜 (作者絕妙的比喻*) 就千萬不能錯過這本好書!
作者的背景有點傳奇,本來是一個默默無名在中國小鎮裡埋頭苦幹的青年,但是在兩年的時間裡憑著對於閱讀的熱愛,實現了從一個程式設計師到青年暢銷書作家的跨界轉變。這本書是他和他的團隊與四千名學員一起花了兩年的時間,進行了一場閱讀的行動實踐,驗證了 「如果一個人喜歡上了閱讀,那接下來的學習他會自己搞定」。
這本書和其他工具書最大的不同有兩點:
一˴ 它提供一套方法論,讓你喜歡上閱讀;
二˴ 它提供一個工具庫,讓閱讀的輸入輸出都容易做到。這就是本書的特別之處。
*作者於2018年登上TED舞臺,分享 「如何成為閱讀的強盜」
≪大腦喜歡這樣看書! 適合任何人的洋蔥閱讀≫ 它把閱讀看成海盜的闖關遊戲,從大腦如何運作開始說明,接著把閱讀的五大技巧拆解成不同的遊戲角色,利用許多簡明的例子和圖片幫助讀者印象深刻,最後分享作者如何透過閱讀實現多管道的變現和打造個人品牌。
#洋蔥閱讀法的精華整理
A. 鸚鵡哥_ 「訓練你的海盜大腦」
有時候我們記不住閱讀的內容,並不是因為我們笨,而是大腦運作的原理就是如此。大腦會將看過的東西暫時放在 「短期記憶區」 如果沒有常常拿出來運用,就會忘記; 如果想要記住,需要經常反覆提取,大腦才會把這些資料放到 「長時記憶區」裡。如何向聰明的鸚鵡哥學習訓練我們的大腦,公開七招精華如下:
1. 關注大腦的偏好: 簡潔化/ 結構化/ 圖像化/ 獎勵
這裡所提的獎勵不是指物質上的外在獎勵,而是內在的反饋認可。比如當你與他人分享你的閱讀心得後,別人給你按讚是外在獎勵,但是內心得到的認可和肯定感才是大腦喜歡的反饋。
2. 趁精力充沛時閱讀: 找出你的日常作息和精神狀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作息時間,找出自己最有精力的時段或是能夠從哪裏偷出時間閱讀。會讓大腦覺得閱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通常是因為我們都選在精神不濟時強迫自己閱讀。
3. 利用你的注意力: 大腦會對於自己關心的事情特別注意
因此先找出你閱讀的目的和問題,透過標記˴ 筆記和關鍵字搜尋的方式,找尋書中的重點以回答你的問題,將需要去強化記憶的地方標註出來。
如果到處都是重點,也就意味著這本書沒有重點。
4. 提升你的專注力: 善用工具來幫助你的專注力,比如工作番茄鐘法。
在特定時間內,只用心專注於一件事,並努力做到極致。
5. 鍛鍊你的記憶力: 分享是反覆學習的過程
記憶的運作方式是: 外界訊息輸入- 瞬間記憶- 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
而大腦的短時記憶區空間很小,如何把內容從短時記憶存放到長時記憶呢? 只要透過不斷分享˴ 測試和反覆練習就可以做到了。這就是為什麼好書要反覆讀三遍,第一遍讀內容提煉重點,第二遍加入自己的觀點再去釐清內容,第三遍重構內容再去分享,這樣已經足夠將知識點存在大腦。
6. 面對你的壓力 : 降低難度
從入門和比較簡單的書籍開始著手。
7. 養成閱讀的習慣: 每天讀多久都可以
習慣的養成需要具備三條件: 提示/ 慣性/ 獎勵,三者缺一不可。
比如,我會把想看的書放在家裡醒目的角落,就是一個個的提示。當我在客廳時就會拿起來翻一翻,不追求讀完只要有開始就好,然後無論我今天看多少頁都會給自己一個肯定的反饋。
B. 章魚哥_ 「碎片化學習」 : 提煉˴ 連結和融合
碎片化學習的本質,就是收集概念,在概念收集完後建構屬於你的知識體系。
碎片化閱讀的方法可分成三步驟, 這是一種由繁到簡,有目的地學習過程。
1. 提煉: 用自己的話說一遍
2. 連結: 關聯自己的經驗
3. 融合: 透過拆解提煉後的內容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
C. 劍士_ 「快速閱讀」 : 20 / 80
通常一本書中只有20%是核心訊息,另外80%都是解釋說明,為了補充書的內容而產生。
可以利用「因概少切複」 的口訣 (提問- 預習- 掃讀- 切重點- 複習) ,來幫助閱讀和記憶。
D. 領航員_ 「卡片筆記製作」
我們作筆記不是為了記住,更多的是為了理解和應用。筆記的本質,是為了從閱讀的三大能力: 學會獨立思考˴ 擁有好奇心˴ 擁有搜索能力,衍伸出來的,為的是讓這些內容能夠更方便被應用。
筆記製作的過程:
標記_ 幫助自己看見重點的各種方式 (例如螢光筆˴便利貼和折頁)
收集_ 收集新的˴ 或是自己沒有聽過的概念
整理出重點
建立個人圖書館_ 把概念分門別類
輸出_ 一個概念作成一張卡片,讓概念活出來
應用_ 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一次
簡單說就是除了把內容呈現出來,還要去實踐和應用。
E. 機械師_ 「主題閱讀」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確定框架。
除了書本,一個適用於所有主題的框架, 就是「黃金圈法則2W1H」。用 「為什麼˴ 怎麼做˴ 做甚麼」 這三個問題,它可以精簡的解釋任何一個主題,幫我們設立問題的框架。
F. 挖金礦工_ 「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的前提是至少對某個知識有足夠的瞭解,核心在於對某個概念進行深度閱讀和理解,而非追求從頭到尾的精讀。
G. 黃金海盜團_ 「閱讀與變現」
透過閱讀,使自己變成有料的人,當你變成一個有料的人之後,你就可以試著把你的「料」 分享給別人,日積月累帶來變現的可能性。
什麼叫做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就是你影響了更多人˴ 幫助了更多人。
#人妻的真心結語
這是一本貨真價實的工具書,可以根據你現階段的需要來展開某一篇章的學習。
當你時間不夠用時,可以想起書中章魚哥的 「碎片化學習」,當你在被浩瀚的文字雲海淹沒得不知所措時,可以釣出劍士的 「快速閱讀」 和領航員 「筆記製作」 的技巧,從失焦的茫茫大海中抓出重點和方向。
就像一個大廚,面對不同的食材,可以很快決定如何烹調˴ 做成甚麼菜。但是這本書也有它的限制: 它無法代替你來下廚 (實踐),洋蔥閱讀的所有方法都是你大腦的磨刀石,但是你不可能拿著磨刀石去切菜,你必須親自動手。另外,你也需要有 #好奇心和 #行動力,如果你對這個世界一點都不好奇,即便你知道再多,也很難讓你真正去行動。
#幫助你實現人生更多的可能是閱讀
在忙碌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失焦在時間不夠˴ 精力不夠的漩渦當中,但想要人生更美好的真相,#其實是看我們願不願意付上代價。不用等到一切都準備好才開始,改變其實就是從一小步著手。
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行動遠遠比知識更有價值
這些作者用心整理出來的智慧,都是幫助我們閱讀起步的工具,只有當我們願意開始嘗試運用這些知識到我們的閱讀當中,這些工具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藉著閱讀使人生更美好。
人生的改變是從念頭的轉變開始,而閱讀就是轉念的鑰匙。不要再說 「可是」 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從翻開一本書來進行改變生命的行動吧❤
#萊說書 #閱讀力
由重構學習c++程式設計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軟體工程師面試 #文長慎入
面試問題好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多人關切的環節,在各大版上也一直有人會詢問。因為之前有幫公司面試一些人,還有加上從朋友那邊搜刮來的經驗,概括分享一下。
這邊感覺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1. 面試的題目是否都是演算法相關題目?
2. 是為什麼實際工作內容通常都和面試考的沒有相關?
3. 我現在學的東西對找工作是否有幫助?
4. 公司招募看的到底是這個人的學經歷,能力,個性,還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很感覺很厲害卻一直無法拿到offer?
其實用FB排版不太容易,但因為懶得登入部落格,想說快速地打一打,所以也請各位見諒。
#面試的題目是否都是演算法相關題目
如果是投FANG之類的,Facebook Amazon, Neflix, Google (沒記錯應該是這幾間),反正就是這些有名的大廠,除了Netflix目前沒有遇到認識的聊過,其他都是考演算法沒錯。
當然也不只有會考演算法,根據你申請的職缺,可能也會加考一些其他的東西。
那其公司是怎樣呢?其實還是有很多公司會考演算法相關的,尤其是線上面試。
雖然在疫情下全都是線上,但一般來說,還是會有分兩種,一種是沒有真人的狀況下,就是給你像是HackRank這種網站,你點開可能有六十分鐘讓你做兩題。
做完以後你提交,你也不會知道你的分數跟分析結果之類的,看公司怎麼做設定,而且除了演算法相關題目,也可以設定選擇題之類的。
另一種就是真人面試,通常電腦自動面完以後,你可能會跟真人線上面試,真人也是會給你類似所謂的白板題,就是出一個題目讓你現場解題,然後中間可能有的會要你跟他討論,當然看面試官拉!
比較加分的還是,你編寫的時候可以邊闡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低頭默默寫完,這樣也是有點尷尬。如果你編寫邊闡述的話,或者是少有點互動,也是展現你的溝通能力以及你對於題目的掌握能力,就像是你看到一個很簡單的題目 (2+3)*5 之類的,你可以很有自信的說,喔因為2+3在括弧裡面,所以要先算,然後再乘以5,展現底是真的有理解,而不是就是背題目之類的。
有些公司也可能是給你回家作業,叫你做一個小專案之類的,看你應徵的職缺,可能是叫你做一個UI 或者叫你建一個API 也可能叫你做一整個比較完整的東西出來。如果你是面試架構師的話,可能會叫你建一個架構,或設計一個架構出來。
然後也有的公司(像我們公司)就是需要pair programming 所以在線上面試的階段就是會有,真人跟你一起寫程式這樣。
#為什麼實際工作內容通常都和面試考的沒有相關
這個部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謎題。像是Google Facebook這種大公司其實不難理解,畢竟他們是比較類似General 的招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好你就是要去某個Team然後永遠讓你待在那個Team。就他們招募的是他們覺得,有潛力的人才,這樣不管需要做什麼都可以自由移動他們,給他們training就可以變得很好用。加上他們一次招募的數量也是相當龐大,考演算法相關的話,可以快速篩選,也更有機會找到他們需要的人才。
因為像是Facebook或Google這種有自己開發框架,開發技術的公司,他們的確有很多時候需要寫演算法或者系統優化的工作。
那像是普通的中小企業或新創,說真的,其實就是跟風。因為覺得人家Google Facebook都是這樣找到優秀人才,那我們也要依樣畫葫蘆,這樣鐵定也能找到厲害的人。
可是這樣找到的人進去以後,發現公司好像也是不知道在幹嘛,最後可能也會待不下去。所以這個部分,近年來也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改進,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招募流程最適合自己公司。
像是pair programming也開始成為近年來的一個流行的面試,有的公司並不是真的pair 但就是你要跟他們一起工作,了解他們公司的文化,或者跟他們的工程師進行一些深度討論。或者會問你說,假設給你設計一個系統,你要怎麼做之類的。
當然,面試問題跟流程都是每間公司各有不同,不是說你現在準備一種就萬無一失。所以說最好還是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基礎能力。
如果真的就是打算以FANG為目標的話,就可以從刷題開始,像是Leetcode, Hackrank, codewars之類的都不錯。之前有看到一篇文章,他刷了幾百題,而且每題刷了三次以上,真的很有毅力。刷題的重點就是在於熟練那些題目,可是也不要硬背,你練習是要練那個速度感。可是該理解的還是要理解。
因為你進公司以後,你還是需要使用那些東西來工作,不是只是為了刷題而刷題,而且面試官可能也會考你變形題之類的,或者問你一些記憶體相關的問題,或者是系統設計的問題,或者單純想知道,你是怎麼想出解法的,所以硬背題目跟答案其實也是不太行。
目前我的了解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或者新創,很多時候你學習新東西的能力是比演算法更重要的,尤其是新創你什麼都要會,假設公司是剛起步的新創,你就要變成公司主要的技術專家,什麼東西不太會也要馬上現學現賣,也不要期望公司可能會給你什麼Training 或者有人給你依靠,可能同事還要依靠你。
中型或者普通大型企業,假設公司已經有產品的話,大部分的時候可能是既有產品維護,除非你剛好很幸運地在新產品開發的Team,這樣就有機會學到很多東西,不然維護的話,很多時候只是在了解產品本身是否有Bug,改善code品質之類,也要看公司是否有想花成本在維護上面。如果公司就是打算一個產品,改一點東西就繼續賣錢,那樣好像也不太需要一直去migrate 或者搞新東西上去。
如果你剛好很幸運在獨角獸新創,那你不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還可以用最新科技,可能還有機會遇到大神帶你。
所以說選公司其實也是有點重要,面試的時候,可以問問他們說,那你平常的daily work是怎麼樣的,公司有沒有走敏捷開發,公司有沒有用雲端,公司一個Team的規模之類,以及公司會不會提供訓練。
#我現在學的東西對找工作是否有幫助
其實這個就要看你的未來三年五年十年規劃。
假設你就是都在寫前端,你也覺得我要寫前端寫一輩子,那好像就可以繼續一直focus在前端。如果你擔心自己會丟飯碗,是不是要學點後端,其實也是可以學,可是學了以後,你打算學得多專精?後端的東西也是會一直更新,一直進步。可能Restful API 也可能不是,DB也有好多種DB, 後端語言也很多種,所以你是想要學個大概,還是是希望,後端也問題的時候,自己可以去看code也看得懂?
前一個專案,公司有一個前端,他就是因為自己做的ticket幾乎都會碰到後端,就乾脆把整個後端也寫一寫,就變成fullstack,雖然他主要還是算前端。但也因為是.NET 所以前端跟後端可能沒有太明顯的分界,至少我相信他本來就會寫.NET了,因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controller都是他寫的。
如果你是寫react SPA,就是跟後端完全分開,你就只要寫到send http request 那邊的話,那好像也不太需要去了解到後端的架構,就是大概知道後端的endpoint 長什麼樣子就好,他們需要提供的文件就是需要提供。
如果說你是怕以後失業,怕公司可能覺得請全端比較划算,那的確還是多學一點好,反正多學也是投資自己。還能順便展現自己的上進心以及學習能力。
以consultancy來說好了,感覺是什麼都要學,像是公司可能就會說,啊最近我們的客人都要求要會什麼什麼,那你就趕快學一下。當然公司也不是很壞心的就叫你要馬上學會,公司最近也是有開始提供一大堆Training 之類的,還給你錢讓你去考一些證照。
目前我使用的語言主要還是Javascript 和 C#這樣,然後公司有希望我可以好好學學Java。其實也不是不會寫Java,如果有發漏我其他文章的話就知道,其實我最一開始學的時候,第一個語言就是Java。
在台大資訊系統訓練班的時候,我就上了Java和PHP的課程,為自己來英國念研究所做準備,一年的master course也都是Java 跟PHP為主,然後有用了一點Python這樣。可是工作以後就只有使用C#和Javascript 而已,所以說,學校學了也不一定會用到。
很多東西都是工作以後才學的,然後Python是平常自己刷題的時候會用,因為覺得不錯用。
其他的話,我覺得雲端相關的東西滿實用的,像是AWS或Azure 或GCP 有機會的話是可以自己摸摸。我自己是滿幸運的在工作上一直都有用到雲端產品,主要是AWS,前一個專案有用Azure 這樣。
DB的話,就是SQL和NoSQL可以個學一個,應該就滿好用的了,目前最流行的應該就是PostgreSQL和MongoDB 。如果對於Graphic Database有興趣也可以稍微看一下像是Neo4J之類的吧!
前端框架的話,就是React, Angular, Vue.js選一個吧!學會一個以後再去學其他的也不難,這三個我是剛好工作上都有用到,我自己是覺得Vue和React應該是比較好上手的,入門門檻比較低,Angular就一定要寫Typescript.
後端框架的話,看你用什麼語言,Java就學spring boot,
C#就是.NET,JS的話應該是Express,Python就Django,PHP就Laravel 。
Mobile的話我沒有寫過也不知道。
如果是平常想要補充知識的話,可以多念一些像是security 相關的東西,或者是Oauth那類的,也可以看一下架構之類的。像是Microservices, microfrontend, Domain Driven Development 這些概念性的東西。
也可以看一些像是Clean Code相關的書,怎樣重構原本的爛Code或者TDD相關的書。
反正前一篇文章就說了,這個職業就是要一直學,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打算做到老的話。
#公司招募看的到底是這個人的什麼
其實每個公司應該都不太相同。有的公司就是要招募他們覺得最聰明的人,所以就是一直問你一些很難的東西。或者就是只要找那種名校出來的人,最好有什麼數學物理奧林匹亞的。
有些公司看的是你的個性,符不符合公司文化,或者同事喜不喜歡你之類的。
有些公司就是很缺人,看你能不能馬上上工之類的。能的話就馬上錄取你之類。但通常那個可能是很雷的缺,例如公司找人找很久都找不到,終於看到一線希望。然後為什麼找不到人,可能是薪水開的偏低,或者公司名聲不好,上Glassdoor就可以查看公司的評價。也可能是職缺本身很雷,例如看起來就是個打雜缺。或者是前人都做不久就離開,所以需要一直找人。
有些公司是看你寫的code 例如看你的code乾不乾淨,可能你寫出來的code都很乾淨,設計也很好,思路也很清晰,他們就會錄取你。
有些公司看的是你有沒有某些特定的經驗,例如公司開那個缺剛好就是要找有AWS經驗的人,所以可能就是會錄取他們覺得AWS經驗比較多的人。或者是剛好想找之前有做過Serverless架構的人,或者是有碰過Kubernetes的人,這個時候真的就是靠經驗了。
也有的公司就是,他們也懶得找人,HR給他們面試的第一個人就會錄取,這個完全靠運氣。這件事情真的發生在我第一間公司的另外一個Team,主管非常不喜歡面試人,也覺得我工作都沒時間還要面試。所以就是隨便問問之類的,然後就跟HR說好。
--------------------------------------
以上就是我目前經歷過以及別人分享給我的經驗。我覺得面試的話,運氣真的也是佔滿大的比例,尤其是遇到像第一間公司那種狀況的。
當然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急躁,也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考量到的還有金錢跟公司名聲,所以學不學得到東西也可能是其次。
選offer的時候,也可能就是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是金錢,是做得開心,還是想要可以做的久(這個也要看公司可以活多久),除了看Glassdoor也可以上網看一下公司財報。
最近的疫情衝擊下,有很多新創或中小企業也開始裁員跟減薪,所以公司平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方針也是很重要的。即使公司可能一直都有收入,也可能因為現金管理問題,導致沒有足夠現金需要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