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產後植入性胎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產後植入性胎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產後植入性胎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產後植入性胎盤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婆婆說......」 「林醫師,我想問問生小孩的事。」她坐定,一雙杏眼看著我,開口這麼說。 「好喔,你想生小孩?」今天預約掛號到八十幾號,已經不像以前剛當新手主治醫師的時候,有餘裕跟每位病人慢慢聊天,我得單刀直入講重點。 「對。」她點點頭。她有一雙很好看的單眼皮眼睛,清秀的五官,鵝蛋臉,...

產後植入性胎盤 在 大象醫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32:33

上上上篇文中, 提到了有位媽媽因為植入性胎盤, 造成產後大出血, 最後必須切除子宮的事件, 事後在替那位媽媽換藥的過程中, 她其實都對我們報以開朗、友善的微笑, 但還是不免的感受到她的失落。 可惜, 即便在今日科技如此發達, 要能夠完全地解決植入性胎盤的問題, 仍然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於是今天我們...

產後植入性胎盤 在 大象醫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32:33

台北的天氣意外的清朗, 只是一個尋常的上午, 一台尋常的剖腹產, 寶寶嚎啕大哭的模樣也如往常地振奮了整個手術室。 但只見, 老師的眉頭越皺越緊, 該硬如拳頭般的子宮持續癱軟在那, 鮮血如洶湧不停歇的浪, 一波一波席捲而來, 血壓從一百、九十、七十無助地往下急墜, 整個手術房如壓力即將滿溢的鍋,...

產後植入性胎盤 在 許峻睿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16 17:09:39

#產前血崩 沒錯! 你沒看錯! 就是「血崩」! 不是有些媽咪可能經歷過的產前少量出血 而是血量比產後大出血還大的血崩! 會死人的那種⋯⋯ 而原因 則是產科學中數一數二險惡的「前置胎盤合併植入性胎盤」 如果遇到的狀況是27週雙胞胎 那真的是在跟老天搶命 而且⋯⋯ 是三條命⋯⋯ 是的 我前幾天就遇到...

  • 產後植入性胎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07:15:00
    有 9,416 人按讚

    ▍「我婆婆說......」

    「林醫師,我想問問生小孩的事。」她坐定,一雙杏眼看著我,開口這麼說。

    「好喔,你想生小孩?」今天預約掛號到八十幾號,已經不像以前剛當新手主治醫師的時候,有餘裕跟每位病人慢慢聊天,我得單刀直入講重點。

    「對。」她點點頭。她有一雙很好看的單眼皮眼睛,清秀的五官,鵝蛋臉,及肩的黑色直髮,簡單的用大夾子束在腦後。這兩天寒流,她套著咖啡色大衣,黑色格子圍巾摺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腿上。

    「其實我常說喔,想生小孩要找老公啊,看醫師看很多次也不會生小孩喔。」我開玩笑,感覺她隱約有一種緊繃的情緒。

    她淺淺笑了一下。

    「來,你有沒有懷孕過?有生過嗎?」點開她的電子病歷系統,準備鍵入基本病史資訊。
    「懷孕一次,生過一個。」她回答,「剖腹產。」
    「剖腹產原因是什麼呢?」我一邊輸入資料,一邊繼續問。
    「胎盤有問題,還有胎位不正。」她說,「我那次大出血。」
    她講到我們心中會響警鈴的關鍵字:胎盤問題、產後大出血。

    「植入性胎盤(註1)還是前置胎盤(註2)?」我問。
    「好像都有。」她說,「我那次進了加護病房,輸了非常多的血。」
    「你如果再懷孕,再發生機率很高啊!」我直說。
    「我的醫師也是這樣說,他說他好不容易才保住我的子宮,出血二千c.c.。我輸了很多血。」她表情很平穩地說,但是感覺出她有恐懼的記憶。
    「你要是再懷孕,風險比上次還高啊!」我提高音量,「子宮切除的可能性非常高!」
    「我的醫師說,我要是再懷孕,很可能會救不回來。」她表情和語氣竟然還是很平穩。
    「然後你今天來問我,你要生小孩?」我瞪大眼睛,看著她。跟診的護理師M眉頭也皺起來,轉身看著她。

    「我婆婆說......」她終於講到關鍵字。
    「果然。」我實在忍不住翻了白眼。
    「我......我是再婚。」她開始講核心的問題,「之前生的是女兒,唇顎裂。」
    「女兒開刀矯正了吧?」我雙手在胸前環抱。
    「開刀好了,沒問題。」她回答。
    「然後?」我示意她繼續說。
    「我先生沒要求什麼,他也說有這個女兒就夠了。」她微微仰頭,深吸口氣,「可是我婆婆說,她想要一個孫子。」她像是吐出一顆沉甸甸的石頭。
    「她知道你前一胎差點死掉嗎?」我直接問。
    「知道。」她回答,肯定的。
    「然後她要你再生?」我繼續問。
    「對。」她回答,一樣,肯定的。
    「很討厭欸!」我轉過頭向護理師M抱怨。她們很習慣我在門診罵不明理的家屬。
    「她每天都問我何時要再生一個孫子給她。」她的手緊緊揪著膝上的圍巾,忍著她的情緒激動。
    「你再懷孕很可能死掉欸!」我把話講白了,這不是我平常的作法。
    「我婆婆說,如果這輩子沒有孫子,她死、都、不、會、瞑、目。」她睜著美麗的杏眼看著我,一字一字說。
    「所以你婆婆的意思是,就算你會死,也要給她生一個孫子?」
    「對。」她點頭。
    「混帳,要死她先去死啦。」抱歉,本醫師實在脾氣很差。
    「所以,醫師,我今天就是想問你,我要怎麼樣可以懷男嬰?」她到底是怎麼忍耐過來的?

    我必須深吸一口氣才能耐住我的理智,專業地回答她:「第一,你的年紀不大,如果真要懷孕,幫你確定排卵、先生要驗精蟲,大概不難懷孕。如果真的很急,一般不孕症技術也可以幫忙。」我頓一下,讓自己不要氣到講不出話,「第二,技術上有一種東西叫精蟲分離術(註3),可以增加懷男嬰的機會。但是,」我繼續說明,「人工生殖法是明文禁止選擇胎兒性別的。」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經過人工生殖技術活產的男嬰女嬰性別比,大約是一二五比一百,相較於自然情況下的男女嬰性別比是一○四比一百,這極為離譜的數字落差,要說沒有人工干預,大概只有政府會信。也因為臺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拿來與印度、中國等國家共列為嚴重「性別失衡」國家,後來政府積極調查產科和不孕症科醫師,才讓人工生殖技術活產新生兒的性別比趨於正常。但如果以胎次來看,臺灣到第三胎以上的男嬰比例,又大大高於自然比例。臺灣還是否存在重男輕女?數字說明了一切。

    她定定地聽著我說,看樣子是認真想要尋求生兒子的方法。

    「可能有不孕症醫師還是會願意幫你做精蟲分離術啦,」我嘆口氣,問她,「但是,假如你的精蟲分離術失敗,又懷了女嬰,怎麼辦?」

    她看著我,沒回答。

    「到時候,這個硬是拚命生出來的女兒,不就註定是個沒人歡迎的孩子?」我講著,心揪了一下,「如果你沒死也就算了,如果你還因此死掉了,女兒這輩子怎麼過?」

    她的眼眶突然充滿淚水。

    「你女兒呢?她又是什麼心情?」我知道這些都不是一個婦產科醫師需要跟她說的話。「阿嬤不愛她,然後媽媽為了生弟弟給阿嬤,死掉了。」我深吸一口氣,「你們這樣對得起她嗎?」我說了重話。

    她眼淚唰地滑落雙頰。

    我知道她其實很無奈,每天像被鬼纏著、被盯著,催她「生兒子給我,不然我死不瞑目」的那種壓力,一般媳婦要面對這種情況已經很難受,她是個帶著前一任丈夫的女兒「再嫁」的女人,在傳統婚姻市場上根本是要「感恩婆家收容」,怎麼可能承受得住。

    臺灣人幫女兒取名字常常用「嫻」、「淑」、「順」、「柔」,如此期待她們「乖巧聽話」、「不爭不求」、順長輩順習俗的意涵,女孩沒有被期待爭取權益,沒有被鼓勵勇敢反抗,沒有被希望積極實現自我,最後就是一再貶抑自己的價值,連自己都把自己看成「賠錢貨」,連自己都不敢爭取自己和孩子應該被愛的價值。如果我們沒有從小就建立女孩對人生應有的堅持與自信,制度上再怎麼講男女平等都沒用。

    「你先生怎麼想?」我問。
    「他叫我不要理我婆婆,不管她就好。」她邊抹淚邊回答。
    「男人不懂你每天要面對婆婆的那種壓力啦。」護理師M在旁邊補了一句。
    「他其實對我很好,只是......」她眼淚還在掉,但是力圖鎮定。是個受苦會硬撐的女人。
    「只是沒瞭解你的壓力,也沒跟他老母好好溝通。」我補上。
    她默默淌淚。
    「林醫師,可以幫我嗎?」她問。
    「幫你什麼?」我問。
    「我得生兒子。」她聲音細細弱弱,美麗的杏眼和鼻子因為哭泣而發紅。
    「即使你很可能再一次大出血?進加護病房甚至死掉?」我很不留情地問。

    如果是她自己非常想要孩子,自己熟知風險卻想要「圓自己的夢」,我還能跟她慢慢討論,甚至醫療團隊願意為了她拚看看。可是現在,她為的是傳統儒家社會裡莫名有權評斷她價值、左右她人生的偏見。而且這其中,還可能有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她的女兒。她說不出話,任由眼淚淌流到嘴邊,我相信她不是第一天嚐到那苦澀。

    我吸口氣,咬牙說,「你把你婆婆、你老公、還有你女兒帶來我門診。」
    這一刻若畫成漫畫,我應該是額頭青筋暴出、頭上冒煙吧。
    「如果他們在你面前回答我說,寧可你死,也要你再生兒子,我認了,我幫你介紹不孕症科的醫師。」
    她沒有回答。人生這題太難,而社會設定她就是要不及格的。
    「想一想你女兒。你應該要保護她和愛她,而不是讓一個自私的老女人,逼你讓她孤單。」我講了很過分的重話。
    她沉默半晌。

    「謝謝醫師。」她一邊擦眼淚,一邊優雅地站起身,向我點個頭,離開診間。
    我很想伸手安撫她,但我的手再長,也無法伸出診間保護她。或許最終,她還是會找到一位醫師,願意「幫助」她「達成心願」。

    .

    註1胎盤由胚胎絨毛組成,其中富含血管,附著在子宮內壁,供給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內養分、氧氣和廢物輸送交換。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胎盤會自動與子宮內膜剝離,但若蛻膜層細胞有缺損,則絨毛可能植入子宮肌肉層,甚至穿透子宮肌肉層到膀胱或大腸組織,稱為「植入性胎盤」或「穿透性胎盤」。產後會因胎盤無法
    剝離,而導致大量出血。

    註2胎盤位置若蓋在子宮頸上端,會影響胎兒娩出,且會提早與子宮內膜分離導致出血

    註3 利用帶Y染色體和X染色體的精蟲比重不同,以人工方式在精液注入子宮腔之前先做篩選。此方式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胎兒性別,且依照人工生殖法,不得選擇胚胎性別。

    .

    本文摘自《#診間裡的女人2》
    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作者:林靜儀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談家庭,很難不談到這樣的議題。尤其在傳統上的長輩,好像個人情緒都比其他人尊貴,這造成了多少悲劇不斷上演。

    我偶爾在版面上就會談這些沉重的議題,但我有正面的意義:因為版面上其實很多「長輩」,或者即將成為「長輩」,那些過時的想法,就讓它留在過去吧,讓傷痛止步。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書,覺察到性別帶來的制約與困境!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產後植入性胎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3 16:44:31
    有 987 人按讚

    ❤️ 小冰奶日記 ❤️

    📆預產期:
    2021.01.08(40周)
    📆原定剖腹日:
    2020.12.30(38周+5天)或2020.12.23(37周+5天)

    今天原本是小冰奶出生考慮的日子之一
    希望寶寶在各種器官健全之下
    再來到這個世界
    但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因為「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導致4次出血
    直接提前到35周+6天緊急剖腹
    像這樣面臨各種狀況提早出生的早產兒寶寶
    在台灣占了新生兒比例的8%~10%
    國內平均每年有2萬個早產兒
    小冰奶很幸運
    是個愛吃愛睡的小胖妹
    即使早產還是有3060克
    歷經新生兒生理性脫水後(降到2860克)
    今天(出生第14天)體重已經來到3180克
    穩定成長中
    而且我們才來月子中心1個多星期
    護理師說小冰奶已經要斷糧,趕快買第2罐奶粉了
    我暈🤣🤣🤣
    既開心又擔心荷包瘦瘦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生個早產兒
    所以當醫生建議我
    在寶寶沒有足月(37周)之前剖腹的時候
    心裡面有100萬種擔心
    擔心他器官還沒長好
    擔心他跟我一樣會有氣喘
    擔心他消化系統還沒長好
    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就怕自己沒有生一個健康的身體給他😭

    而且生了寶寶之後才知道
    原來「吸」、「吞」是不同的能力
    並不是所有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有些寶寶出生甚至不到1000公克
    有些寶寶需要長時間住在保溫箱裡
    可能還會出現聽力受損、慢性肺部疾病等等
    所以我想早產兒需要更多人的關心❤️❤️❤️

    早產兒基金會

    🎀思妤唉居開張囉
    https://www.instagram.com/szyulin0915/

    #非凡七點妤 #主播 #新聞主播 #主播媽咪 #小冰奶日記 #大肚妤日記 #新手爸媽 #新手媽媽 #小寶寶 #赤ちゃん #baby #新生兒 #早產兒 #奶粉 #嬰兒奶粉 #母嬰 #過敏兒 #產後哺乳 #哺乳用品 #嬰兒 #親子

  • 產後植入性胎盤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5 22:05:00
    有 97 人按讚

    <子宮傷口長好了沒? 超音波看得出來嗎?>

    以前有一種說法,一朝剖腹產,終身剖腹產。

    雖然這觀念已漸漸被推翻,有不少人開始嘗試剖腹產後的陰道生產,即VBAC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或是TOLAC (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但以前的人們到底在擔心甚麼呢?

    😱😱😱主要就是怕子宮破裂😱😱😱

    —-
    不論是切除子宮肌瘤或是剖腹產,子宮都會有個傷口。之後因為疤痕組織的關係,彈性較差,在子宮收縮的時候比沒有傷口的子宮容易有破裂的風險。

    既然如此,超音波能看得出來子宮的疤痕到底長好了沒???

    很遺憾的😥,無法很好的判斷癒合程度。

    —-

    #子宮疤痕

    開過剖腹產的人,在日後超音波追蹤下有時候可以看到子宮下段有明顯凹陷的疤痕。
    但並不是看到疤痕,就表示傷口還沒癒合!

    ✏️通常子宮下段的延展性較佳,如果是傳統低位橫切的子宮傷口,破裂的機率相對較低。

    #前胎子宮破裂

    一位曾經接受過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上一胎經歷子宮破裂的人又懷孕了。
    這一胎從很小週數就密集的幫她追蹤子宮壁的厚度,子宮壁在先前破裂處一直都看起來很薄(大約0.3公分),只好硬著頭皮撐到過了34週,胎兒相對成熟的時間點,趕快排了時間幫她開刀生了一名健康的寶寶。

    ✏️根據文獻,前胎子宮破裂的孕婦,這胎適合剖腹產的時間大約為34週,最好不要超過36週。

    #厚薄程度

    ✏️研究發現子宮越薄跟破裂的機率有相關。至於是多薄? 研究發現小於2~3.5mm都算薄,相對的風險也比較大。

    但是是否小於這個厚度就一定沒辦法試自然產? 或是只要看到子宮肌肉層剩下這個厚度就要趕快開刀? 事實上也不然。

    只是我們必須和醫師討論清楚有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以及必須承擔的風險,再折衷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且安全的決策!

    —-
    在此呼籲有接受過子宮手術的大家,生產與手術(或是兩次剖腹產)的時間不要間隔太近,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

    #子宮破裂
    #前胎剖腹
    #子宮疤痕懷孕
    #早期植入性胎盤
    #剖腹產適應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