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或事實?】主動脈剝離與重量訓練
23歲凱渥男模運動猝死,被判斷是因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的新聞令人惋惜,也讓近日體適能產業中的醫師、專家及社群平台提出了對於「主動脈剝離與運動」的見解。
因此這邊就不贅述太多研究文獻細節,而是分享、簡介幾個基本觀念,與我個人的想法。...
【迷思或事實?】主動脈剝離與重量訓練
23歲凱渥男模運動猝死,被判斷是因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的新聞令人惋惜,也讓近日體適能產業中的醫師、專家及社群平台提出了對於「主動脈剝離與運動」的見解。
因此這邊就不贅述太多研究文獻細節,而是分享、簡介幾個基本觀念,與我個人的想法。
1. ▋主動脈剝離是什麼?很常見嗎?
主動脈內膜破裂,造成主動脈原本充滿的血液流到假腔,造成器官缺血。主動脈剝離盛行率大約在每年每10萬人3-5人(美國台灣估計起來差不多),最常發病的族群約落在50歲以上高齡族群。
這個盛行率真的滿低的。幾乎全世界各國的每年每10萬車禍死亡人數都大於主動脈剝離的盛行率。
2. ▋主動脈剝離的後果?
造成嚴重出血致死率極高(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率達50%),也可能造成心臟衰竭、腎衰竭等其他嚴重併發症。
3. ▋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
高血壓(最主要危險因子)、動脈粥狀硬化、結締組織病變、遺傳性疾病(馬凡氏症候群)、懷孕(中後期)、毒品(Cocaian)或特定藥物使用、梅毒、糖尿病等。其他原因可能是車禍造成的胸部外傷、或是曾經有進行過心臟相關手術。
4. ▋哪裡有爭議?
比較有爭議性的地方是特定醫療媒體平台將「高強度重量訓練」列為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如附圖)
5. ▋什麼是危險因子?
流行病學定義是:與疾病或感染風險增加相關的變量。
雖然危險因子並不完全等於病因,但卻有助於辨認出高危險族群,有助於降低這些人發生特定疾病或感染風險的發生。
所以在上述(第3點)眾多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當中,若將「高強度重量訓練」列入,可能會讓人誤會成「所有進行高強度重量訓練的人,都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群」的詮釋;這也可能會讓正在健身房重訓室看著這篇文的巨巨們嚇出一身冷汗。
我個人認為比較合適的衛教說法會是,「若您疑似是心臟或相關疾病之高危險群,高強度重量訓練要特別留意強度選擇,遵照循序漸進原則、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
但這樣的衛教說法比較冗長。人通常對於過於複雜的資訊慣性忽略,因為光是理解這句話就太累人了。但是身為專業醫療人員或專業人士,盡量清楚表達本意還是非常重要的。
6. ▋健身愛好者都要小心了?
這樣冗長的衛教應該不難理解,因為如果本身血管、心臟就有異常,進行高強度重量訓練一定是有風險的。
但是,這絕對不代表有在進行高強度重量訓練的人,就應該被列為主動脈剝離之高風險族群。
如果錯誤歸因,可能會有類似:「每10人進重訓室,就有10人活不過300歲,死亡率100%」的誤導資訊傳播在這個社會上,造成嚴重疑慮。
此概念也可套用在「懷孕進行重量訓練會不會造成子宮脫垂?」的問題。如果妳本身就是骨盆器官脫垂高危險群、妳又是重訓新手,那麼高強度重量訓練確實是需要考量的危險因子。
但是,若妳是經過醫師評估過後的低風險族群,也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則「害怕脫垂」可能不適合作為阻礙妳懷孕重訓的主因。
7. ▋應該培養健康身體,而非害怕訓練
這邊我引用復健科林杏青醫師做的比喻:
「這就好像建築本身是危樓,住戶因為在牆上釘釘子牆面就裂開垮掉,我們不能因此說在牆上釘釘子是牆面垮掉的重要危險因子。重要的是造成房子變危樓的真正原因。」
我們應該強化的是我們整體身體素質,包含肌肉骨骼強度密度提升、心肺功能提升等,而非過度擔心而錯失運動帶來的好處。
遵守安全原則下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主動脈剝離與運動訓練原則來說,與多數心血管疾病的大方向差不多,包含:降低阻力、循序漸進、避免長時間超出身體負荷下憋氣(長時間等長收縮運動、努責效應)、避免力竭(故意要操到爆)的訓練模式,醫師評估後應該還是可以進行訓練。
8. ▋真正的關鍵
所以真正的關鍵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並且接受專業教練指導訓練,以及想辦法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遠離危險因子的治本之道。
舉此主動脈剝離為例,如果真的很擔心主動脈剝離,並不需要一味害怕重量訓練,而是應該積極接受醫師醫囑,評估是否患有高血壓疾病或是高風險族群,然後進行高血壓藥物治療,搭配作息、飲食、運動來降低高血壓這個最重大的危險因子,可能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最後,如果你支持正確的運動訓練就是良藥、支持正確且有原則的運動不應是令人畏懼的危險因子,歡迎請分享這篇文章給身邊的親友,鼓勵他們開始訓練,享受訓練帶來的健康益處。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鼓勵
➤歡迎分享到限時動態,請標記我 @chiru.tsai
➤歡迎留言標記你的健身夥伴
➤追蹤 醫適能創辦人 @chiru.tsai 👈學習更多知識
———
醫適能近期研習培訓資訊:
➤4/10 國際四大證照總覽班 (COFHP)
➤5/8-5/9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 (SPES)
➤6/5-6/6 懷孕產後訓練專家 (PPES)
醫適能培訓機構官方帳號 @medex.asia
———
筆者 @chiru.tsai 為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機構 @medex.asia 創辦人、前美國官方ACE認證教官,美國運動委員會NCCA認證「醫療運動專家」(ACE-CMES)、台大醫學院學士畢業國家高考醫檢師合格。證照與專業訓練NSCA-CSCS, ACSM-CPT(美國)、EXOS(美國)等。
———
產後大出血死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孕產兒安全週:李毅評醫師特別演講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生產是一個女人前半生之中
數一數二危險的時刻
-
妳知道嗎?
對於25-44歲的台灣女性來說
這幾年的十大死因之中
除了癌症、自殺、意外事故這些之外
妊娠、生產及產褥期相關死亡也總是名列十大死因之一
-
台灣每年的孕產婦死亡率約為十萬分之十左右
也就是說
平均每年十五萬新生兒出生的話
就有十五名產婦因為生產而死亡
-
而在地球上的其他醫療相對落後的角落
生產相關的孕產婦死亡率更是高達十萬分之五百左右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世界每天約有830名婦女死於妊娠或生產相關的併發症。
平均每兩分鐘
就有一位母親因為生產而死去
-
當人們開始責備台灣生產過度醫療化的同時
人們卻忘記了
這些所謂的過多的醫療介入
卻也避免了無數孕產婦與新生兒的危險。
-
生產是很危險的
需要高度的專業、有經驗的團隊、和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
臨時發生的各式各樣危急情況更是數不勝數
胎兒窘迫、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大出血、子癲前症與子癲症、肩難產、羊水栓塞
這些情況
都可能在短時間引起小孩或孕婦的死亡或引起終生都難以治癒的長期後遺症
當這些產科急症發生的時候
留給我們醫生處置的時間
往往卻只有短短的幾分鐘而已
-
生產是很危險的
卻又是一個女人人生最重要的經歷與最難忘的回憶
-
對於我來說
居家生產無法像在醫院生產一樣安全
但是否有可能
讓在醫院生產,
如同在居家生產一樣溫馨而且令人難忘呢?
-
在守護安全的前提下
完成產婦對於生產的各種想像
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
因此,
我播放莫札特做為出生時的胎教音樂
我推行全程減痛分娩
我鼓勵由丈夫斷臍
更進一步的
我試著讓孕婦點播五月天
我試著讓丈夫參與接生
我試著讓小哥哥小姐姐也參與陪產的過程
-
我鼓勵產婦和丈夫一起規劃
屬於他們的生產計劃。
-
那麼妳呢?
妳對生產的想像是怎麼樣的呢?
-
9/25 星期六 上午10:00 – 11:00
配合新光醫院孕產兒安全週活動
我受邀主講一小時:「關於妳生產的注意事項」
由於配合防疫規範
請想要參加的好朋友們事前報名
並配合防疫規範採梅花座聽講。
室內人數上限80人,
免費報名,免媽媽手冊,座位額滿為止
-
“如果只論生與死,一個單胞胎的產婦生產,會有幾種可能的結果?”
“根據排列組合,一共有四種。”
“媽媽小孩都平安、媽媽平安小孩死掉、媽媽死掉小孩平安、媽媽小孩都死亡”
“但現實世界中,只有兩種結果”
“只有母子均安,和不是母子均安兩種”
“因為不管是媽媽還是小孩,任何一方出事”
“都是我們無法接受的結局”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產後大出血死亡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特派談新事S1E04】無國界醫生王伊蕾:我的戰場在產房
‧主題:透過紗網看阿富汗
‧主持人:周永捷/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國際組組長
‧與談人:王伊蕾/無國界醫生、曾參與阿富汗與伊拉克醫療救援
「妳聞起來像阿富汗。」王伊蕾醫生從不吃豬肉、喜用香料的阿富汗回台灣時,先生這樣形容她。而當眾人聚焦戰爭時,王醫生卻在阿富汗看見人民生活的立體圖像。
男尊女卑的穆斯林社會,她遇過受家暴的孕婦來醫院求援,緊接著上門尋媳的婆婆無奈露出青紫一片的胸膛:「我也是被兒子打的。」踩地雷斷腿的女孩沒保住第一胎,當她又懷第二胎時,因血壓過高只能眼睜睜讓醫生替她引產,「她默默垂頸將頭巾掩蓋口鼻上,我看見眼淚從她眼角滲出。」王醫生心痛地想抱女孩一起哭,「救媽媽還是救寶寶,產房每天都在上演。」
治療產後出血的器材「Bakri balloon」用完了,那些大出血的孕婦怎麼辦?王醫生與團隊用保險套加尿管,照樣救回好幾條瀕死的生命。
▶️阿富汗的產房是當地女性的生活縮影,讓王伊蕾醫生說給你聽。
|本集重點|
(00:01:18)女人公眾露髮大不敬!
(00:03:12)家中生產死亡就地掩埋
(00:05:00)醫生開會男女有別分邊坐
(00:06:21)醫院全女性有男人來馬上……
(00:08:27)生7、8個正常,生20個也有
(00:10:08)產婦受虐婆婆被揍得也不輕
(00:11:34)早點嫁出去少張嘴吃飯
(00:15:15)保險套+尿管治產後出血
(00:19:00)懷首胎踩地雷,懷二胎被引產
(00:21:28)棄嬰多女孩靠這些人領養
(00:25:28)塔利班或政府軍進產房都一樣
(00:33:00)女性「burqa」(波卡)下穿得是……
▶️相關新聞: https://reurl.cc/ogWed5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陳薇雯、張若瑤
#特派談新事 #阿富汗 #王伊蕾 #周永捷 #中央社好POD #開台前搶先聽
▶️中央社在9月成立專屬PODCAST平台「中央社好POD」,在正式上線前,近期有一系列精采內容供聽眾搶先聽,記得要追蹤「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或下載「中央社一手新聞APP」,並打勾勾訂閱「中央社好POD」留下五星評價,才不會錯過我們的節目喔!
▶️【Firstory】https://reurl.cc/zexb2V
▶️【SoundOn】https://reurl.cc/mLEGMG
▶️【Apple Podcasts】https://reurl.cc/j8L822
▶️意見信箱:cnaonpodcast@gmail.com
▶️其他內容:linktr.ee/videocna
產後大出血死亡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論台灣對於 #孕期體重管理 的迫切性跟困難]
剛剛一位回診學員,在減肥期間意外發現懷孕,她很苦惱地說,第一胎就是因為胖了20kg,所以很擔心好不容易的成果會因為懷孕功虧一簣,我笑說:「別擔心,BMI 超過24的媽咪,我都會建議前三個月還是要繼續下降體脂,因為體脂率太高,對於懷孕跟生產都是高風險。」
結果這位學員說:「太好了,但是我很擔心長輩那邊知道我懷孕,會唸不要為了愛漂亮亂減肥⋯⋯」
我想到稍早一位臉友分享的新聞,跟她說:「來,這新聞拿給妳家長輩看,放任自己繼續被餵胖,危險的是母子,倒霉的是醫師。飲食控制跟漂亮無關,是跟避免高風險妊娠有關!人命關天欸!」
#台灣孕期體重控制推行困難第一原因
#就是長輩跟路人的錯誤觀念
在歐美,孕婦就算生產前做重訓,也沒有路人會反對,但是在台灣,光是孕婦吃「健康一點」,就會被一堆人關切。
英國一項包含287,213次懷孕資料的分享,發現與正常體重相比, #過重跟肥胖者會增加:
#緊急剖腹產機率1.14倍
#產後出血感染機率1.39倍
#子宮內胎兒死亡機率1.14倍
重度肥胖者,胎兒出現神經管缺陷機率3倍以上!
請問,這些妨礙孕婦做體重管理的人,包括孕婦自己,是不是也要對 #過重及肥胖造成的生產併發症負責呢?
我在「孕婦的增肌減脂—-誰說懷孕只能更胖」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175089479960691/posts/924146845054947/?d=n 有分享過在第二孕期體脂率繼續降低的案例,事實上,王醫師還遇過生產的時候,比懷孕前更瘦的個案,寶寶一樣頭好壯壯3000多克,但是媽媽身上少掉了近10kg多出的脂肪。
看到這個新聞,覺得產科醫師能在這麼艱難的體位下,保住嬰兒的性命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而台灣孕期體重管理困難推行的 #第二原因,就是大部分的體重管理醫師,還是擅長用藥物來減重,面對無法使用藥物的孕產婦跟兒童,往往無法給予具體的飲食建議。
另外,醫療環境的不友善,醫療糾紛增加,也讓醫師們更加「 #不敢動」孕婦這一塊,畢竟動則得咎,好心的建議,若媽媽寶寶有事都咎責於醫師,也會讓人卻步😰
但是,「孕期體重管理」對產婦跟胎兒的健康益處,實證已經多到像山一樣,實在無法不呼籲並積極行動改變。當初在設計「4+2R代謝飲食法」時,就考量到孕期體重控制這一部分,這三年下來已經有無數孕婦從備孕吃到哺乳,得以在孕期中回到正常BMI或體脂率,倘若少子化讓社會大眾注重母嬰健康,那我們更應該注重,孕期體重管理這部分。
#這案例要我來說
#最該為嬰兒骨折跟血腫負責的就是孕婦本人
#孕期體重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