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複習「去仲介化」的概念,在王伯達老師《預見未來》一書中提到大概的概念:「有些仲介者先去以虛擬取代實體,甚至直接省去了仲介。在這樣的趨勢之下,過去很多的中介行業很可能會因此消失或失去大部分的利潤。」
/
上一篇提到去仲介化-學習,而近期看到許多補教社團或教學社團在擔心實體被線上課取代。
...
首先先複習「去仲介化」的概念,在王伯達老師《預見未來》一書中提到大概的概念:「有些仲介者先去以虛擬取代實體,甚至直接省去了仲介。在這樣的趨勢之下,過去很多的中介行業很可能會因此消失或失去大部分的利潤。」
/
上一篇提到去仲介化-學習,而近期看到許多補教社團或教學社團在擔心實體被線上課取代。
先說我的結論:不會完全取代。
本質都一樣,但不同媒介仍有不同的市場。
不過今天我想談的是去仲介化-授課的部分。
自從網路時代開始,電腦普及,網路也愈來愈快、愈穩定,更不用說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出現,人人都可以輕易上網與收發資訊。
今天以「補教講師」為題,在過去可能必須跑不同縣市,打響知名度,主要是以前網路使用率不高,2004年臉書在美國興起,台灣則是2008年左右開始,youtube則是2007年,過去多半靠著傳統行銷媒介作為宣傳,更不用說老師多半也必須仰賴補習班或其他實體平台的舞台宣傳。
透過不同縣市的舞台達到全台知名的程度。
當然,在臉書以前的時期有部落格,而後影音教學內容與其他文字創作的平台愈來愈多,更不用說youtube, IG, TikTok等,媒介愈來愈多元。
只要自己有內容,其實都有機會透過「網路」去仲介化,讓你的內容發送到多數人手中(當然要考量演算法以及相關行銷模式)。
這就是「自媒體-we media」。
/
同樣地,若你今天有內容、有產品,除了實體之外,實際上目前透過網路平台就可以銷售到需要的人手中;若你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將好的想法傳遞給更多人。
當然,壞事也會傳千里。
-
先前已經有分享過我對於實體課/預錄課/直播課程的方法,每種課程都有其優缺點,因此不需要去戰。
-
這邊我非常認同陳名老師所提到的李笑來老師的一本書「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其中提到個人商業模式有三大類:
(1) 一份時間出售一次
-類似實體班跑課,一份時間出售一次
(2) 同一份時間出售多次
-就是內容創作者,建立個人品牌,規模化自己的線上課程,建立平台並且透過網路銷售出去
(3) 購買他人時間再賣出去
-創業與投資都是此概念
人一輩子上班時間大概40-50年,其實非常有限,換言之就是480-600個月,除了提高單位價值之外,但事實上多數產業都有單位價值的天花板,講師也是;而解套莫過於讓自己的服務效率化並且提高槓桿,銷售給更多需要的人,提高自己的單位收益。
線上許多平台的課程就是如此,其實許多大學生講師也早已在做這樣的事情,提高服務效率化,將一份時間重複銷售,開槓桿,賺取第一桶金。
這確實顛覆了要把課塞滿,但塞滿是其次,是否單位收益有增加?
講師這門行業其實沒有所謂升遷,也沒有太多的保障,更不用說牽涉到資方制度、利益拆分以及環境限制,不見得有更大的獲利。
/
當然,只要你有實力、有內容以及個人風格,善於經營,勇於改變,其實不需要擔心完全沒有市場。
在過去比較偏向地域性的狀態,大眾路線當然非常吃香,但,小眾真的很小嗎?
假設你的風格、內容以及課程設計,在一個城市只有10個人的市場,若放眼網路,台灣有22個縣市,也會有至少220個人,小眾真的小嗎?
這其實就是地方小眾的概念,只是轉換到網路上了,但更重要的是,能見度又更大了,除了賣到台灣各地,甚至也可能賣到全世界。
-
此外,正因為網路免費所打破實體世界的牆,去仲介化,沒什麼壟斷的機制,人人都可以打造平台、使用各項硬體,競爭者也會愈來愈多,而成功與否就是「真正的才華」以及「其他特點」,對於這樣的人,在過去可能需要傳統媒介與中間人介紹,但現在,都有機會透過網路被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
而隨著愈來愈多厲害的人加入網路市場,謝謝之前朋友H大提到的:
「虛擬會愈來愈厲害,而實體會愈來愈珍貴。」
我非常認同王伯達老師所說的,虛擬與實體的競爭愈來愈白熱化,況且這是10年前的書了,看這10年的變化確實也非常大,個人的部分,網路與實體也愈來愈不可分。
兩者絕對相斥嗎?我不這麼認為,只要虛實差異化或整合,懂得欣賞與尊重講師的特色與才華,結合實體的資源與服務,都有機會在合作中走出不一樣的路,甚至推出不同的商品,繼續存在於市場上。
因為網路免費,人手一機造成去仲介化與小眾市場興起,都並沒有改變服務的本質,但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這確實也是人類演變的過程之一。
-
開始打造你的網路履歷吧,保有一致性,同時善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展現個人獨特魅力,讓自己擁有不同的契機。
而相信能看到這邊的理性競爭者都相當有器度,良性競爭下的市場無非是有眼光的資方、好的內容創作者以及懂篩選的學習者,三贏的局面。
這,是一場無限賽局。
-
推薦參考:
1.陳名老師 @cmmath 的IG「補教個人品牌之路」
2.AB老師 @abovelightlife 的課程「選擇你的現實2.0 」
3.Xdite_打造超人思維
4.李笑來_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林軒英文 #joeenglish #joeshare #去仲介化
產品一致性英文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726「隻手遮天護航高端 食藥署淪高端門神?!」記者會 國民黨團新聞稿
高端疫苗在外界高度質疑其品質穩定度、防護力效能下,經衛福部食藥署強力護航下通過緊急授權(EUA),預計在8月提供國人施打。國民黨團在上周召開多次記者會,強烈質疑高端生產製程時有抗原濃度不穩定的問題,不良率達82%。國民黨團今(26)上午召開記者會,再次呼籲陳時中部長、食藥署,不要隻手遮天,甘做高端的門神為其護航,當國際上對於國產疫苗產生高度質疑與不信任後,對國內生技產業會是相當大的打擊,請立即公布相關資料供外界檢視,這才是民主法治國家該有的態度。國民黨團也強烈呼籲在食藥署給予EUA核准過程中,強力護航的中央政府官員,請把手臂留給你們最愛的高端,把國際疫苗留給國人。
總召費鴻泰表示,國民黨團的立場非常清楚,支持國產疫苗開發,更支持國產疫苗能夠獲得國際認證,讓國產疫苗能夠成為國際所認可的疫苗。但是,國民黨團上周取得相關高端疫苗審查過程資料,經過再三查證、分析,發現高端疫苗在實驗室裡做出2L到50L的結果,要進入到2000L量產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問題,不良率始終高居不下,但食藥署長吳秀梅在7月20日回覆外界質疑高端不良率高達82%時,竟說出:「不代表不合格,搞不好是一個更好的產品」,如此荒唐的誑語居然能夠擔任食藥署長,難道是把全體國人當作實驗動物?萬一效果不好就送進棺材嗎?國民黨團在上週就要求衛福部撤換如此素質、高度不專業的食藥署長。
費鴻泰指出,近日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鬆口開放疫苗混打,起因為醫師公會全聯會寫信給蔡英文總統,希望疫情指揮中心能夠同意疫苗混打。費鴻泰表示,疫情爆發初期,國內第一線醫護人員只有AZ疫苗可以施打,但隨著疫苗種類陸續增加,同時國際醫學臨床報告指出,第二劑若也打AZ疫苗,保護性並不會提高,若能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反而能夠提供更高的保護力。費鴻泰指出,陳時中部長對醫師公會全聯會的聲明,「已讀不回」,直到全聯會上書總統,陳時中部長就開放混打,這就是「政治防疫」、政治指導專業的最好證明。費鴻泰呼籲蔡政府、疫情指揮中心,既然開放第一類到第三類混打,更應該全面開放全民混打、全國一致。
費鴻泰表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5日開會決議,將日前取得緊急授權使用(EUA)的高端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接種計畫,費鴻泰質疑,到底哪些人可以打高端?何時可以施打?可否能夠混打?倘若可以混打高端疫苗,有沒有相關的數據可以論證可以混打?國際對於施打的疫苗,都提供相關數據供外界審視,那麼高端的數據何時公開讓全民檢視?食藥署若要當高端的門神,那麼國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哪裡?此外,國內在疫情擴散之際,國軍只拿到4.5萬劑AZ疫苗,距離20多萬名國軍全面施打第一劑完成,還有很大差距,但衛福部對國軍施打疫苗不聞不問,陸軍司令部有鑑於韓國驅逐艦爆發群體感染,要求所屬官兵自行在1922疫苗接種登記平台上登記,難道蔡政府等著要讓國軍施打高端疫苗?國民黨團要求蔡政府、陳時中部長必須向國人說明清楚。
書記長鄭麗文表示,根據高端內部所流出的資料顯示,高端疫苗在製造生產的過程當中非常不順利,製程初期就出現不合格問題,不可能短短1個月之內修正、改進完畢,國際上沒一家生技公司可以做得到,最快也要3個月時間,但食藥署給了高端EUA,就有必要向國人、國際說清楚原因為何?難道食藥署要國人在黑箱重重下,伸出手臂當白老鼠施打高端疫苗?鄭麗文指出,上周陳宜民教授以醫學專業角度說明,高端在製程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也請教生技相關權威學者、專家,看法均一致認為,根據高端流出的資料、數據顯示,根本無法製成有效、可施打的合格疫苗。
鄭麗文指出,在6月4日食藥署就開始進行第一批高端疫苗的審查,結果是完全不合格,無法跟2L實驗樣品相符;後續第二、三批同樣出現製程過程中的問題,但高端在面對媒體、國民黨團和陳宜民教授的高度質疑,仍宣稱製程完全沒有問題,這又和食藥署內部會議所提出的資料不同。鄭麗文質疑,食藥署對外宣稱會嚴格把關,不會讓不合格的高端疫苗給國人施打,但高端實驗和製程結果,與食藥署審查結果不同,那麼,到底誰在說謊?吳秀梅說的「不合格,搞不好是更好的疫苗」如此荒謬、匪夷所思的言論,根本就是踐踏食藥署威信的渾話,食藥署完全違背公開審查原則,對於國產疫苗的穩定性、保護力和安全性如何能讓國人放心、國際接受?
鄭麗文表示,一般藥廠在製藥的過程中,會先從2L實驗樣本做起,最後到2000L量產,但顯而易見的,高端無法做到量產的2000L,因此在食藥署的內部會議中也顯示,高端在50L和200L進入實驗性量產的疫苗完全不合格,這是高端疫苗製程不成熟嗎?高端和食藥署必須回答。其次,連最基本的50L做出連續2批不合格,問題在哪裡?如何改善?可以改善嗎?高端公司一概否認國民黨團所公布的內容,但國民黨團要呼籲高端公司,拿了政府疫苗研發補助經費,就必須公開研發過程和數據,任何偷吃步和蔡政府的護航,是拿不到國際認證,不會有任何競爭力,更何況疫苗是要施打到國人身體裡,難道一絲絲道德都沒有了嗎?也正因為無法量產,所以高端疫苗成本高居不下,也難怪高端一劑單價高到嚇人!
鄭麗文指出,國內藥品要拿到國產藥品查驗登記,必須經過「藥品審查準則」第21條和「西藥藥品優良製造規範」第一部附則15之規定,「國產藥品查驗登記核准後,須執行連續3批之製程確效」,才得以上市。根據食藥署流出資料顯示,高端疫苗根本沒有連續3批製程是合格有效的,食藥署和高端必須向國人公開、公布相關數據資料,證明高端疫苗連續3批製程是合格,鄭麗文強烈質疑食藥署堅持不願公布數據,難道「比北韓還北韓?」即便是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二代疫苗製程遭到外界質疑時,也立即公布相關數據,供外界檢視,且目前也還在等待美國FDA的核准。陳時中部長說EUA審查時,多數審查委員是有條件通過,這是為什麼?是什麼條件?
鄭麗文嚴正要求,在高端完全黑箱、不符合國際標準,在未能完成三期期中報告之下,食藥署給予EUA核准製造生產的過程中,強力護航的第二類人員,也是中央政府官員,請把手臂留給你們最愛的高端,把國際疫苗留給國人,不要通過混打跟國人搶國際疫苗。國民黨團再次呼籲陳時中部長、食藥署,不要隻手遮天,甘做高端的門神為其護航,當國際上對於國產疫苗產生高度質疑與不信任之後,這對國內生技產業會是相當大的打擊,請公布相關資料供外界檢視,這才是民主法治國家該有的態度。
首席副書記長陳玉珍表示,國民黨團不只一次希望國內生技產業能夠躍上國際舞台,製造出符合國際標準的新冠疫苗為台灣爭光,但國民黨團更在乎國人的生命健康。食藥署在7月23日發出新聞稿回應國民黨團記者會,坦承高端疫苗在2L和50L在製程中並不一致,但又說,「在後續生產產品分析均具一致性」,既然如此,陳玉珍認為站在政府施政必須公開透明的原則下,尤其攸關國人生命健康的疫苗施打,更應該公開高端研發過程、數據報告,比照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在收到外界質疑其防護力時,立即公開相關實驗數據,以供外界參考、解惑。此外,陳玉珍對於基層診所不收疫苗施打掛號費,卻得不到政府補助,形同「中央請客、診所買單」,雖然衛福部同意補足基層診所行政費用支出,陳玉珍要求衛福部不要只是說說而已,應儘速補足之前的補助的行政府費用。
產品一致性英文 在 智慧家庭實驗室-智家嚴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K_HDR_超迷你尺寸OTT盒子
#Netflix正式授權 #AndroidTV正版授權
#USB電視自供電蠻適合民宿與租屋使用
#HAKO_Genie語音助理聲控智慧家庭!
#HAKOmini 除了OTT盒子目前最主流的配備,包括了4K HDR超高畫值、Netflix正式授權之外,超超迷你尺寸也很方便於攜帶,或者家中各種房間電視或廚房浴室電視的加裝。
Android TV則是谷歌力推的 #智慧電視 平台,而 #androidtv 正式授權才能享用Google APP的完整服務,使用者可以單一帳號串連音箱,手機,平板及電視APP,讓谷歌語音助理可以無接縫得透過各種人機界面與使用者做溝通。而正式授權版本也才有Google Play的幾千款電視APP可以供選擇使用。
在 #智慧家庭 的整合部分,比較可惜的是Google Asssistant谷歌語音助理的電視版在台灣還沒正式啟用,只能把系統環境設定為英文才可以玩谷歌智慧家庭生態產品,但相信台灣版並不會再讓我們等太久~
而智慧家庭還有另一個本土平台可供選擇,#HAKOmini 遙控器本身的四個快捷鍵之一,有搭載iHouse的本土語音助理HAKO Genie精靈助理,其實與一直在更新的谷歌語音助理比起來,在智慧家庭產品聲控上,一致性與可操作性似乎比起谷歌語音助理還要更專注一些。
對這台小玩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嘖嘖參考看看(點選下方連結),幫兩個房間各添加一台OTT盒子也是三張有找喔~
HAKOmini 史上最小電視盒 | AndroidTV + Netflix 官方正版授權!(嘖嘖群募連結)
https://lnkd.in/g-HxUCS
---
www.smarthomelab.tw #智家嚴選商品
產品一致性英文 在 方.略.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新思考 #重新設計 #組織設計 #流程改造 #形塑組織文化 #共同創造
在科技領域中,設計師的觀點和經驗往往影響著產品的設計方式,這有時候會無意間造成了排斥和不平等。因此,許多倡導公平設計的設計師(例如 Antionette Carroll )認為,設計流程必須被重新設計,才能讓我們的設計具備包容性,並確保設計出來的產品和服務對每個個人或群體都更具可及性、安全感和歸屬感。
但實質上要怎麼做呢?
作者Felix Chang在和Microsoft與Airbnb等公司主管交流過後,歸納出下列幾個作法,以下是我們的摘要,供大家參考:
.
1. 面對被排斥或多元的群體,請與他們「一起」設計(Design with excluded and diverse communities, not for them.)
想為具備不同能力、身份,或身處不同環境的對象提供完善的體驗,微軟設備事業部負責人Bryce Johnson認為「同理」並非最好的作法,在生活經歷全然不同的現實下,要真正的異地而處極為困難,這也可能導致設計者進入誤區。就像男性無法真正體會女性歷經分娩的感受是一樣的道理。
.
該如何做?
為平衡上述的狀況,設計師和技術人員必須 「與受眾一起設計,而不只是為他們設計」。例如在產品開發初期成立社群任務小組,來積極強化與社群成員的聯結,且全程使用參與式及共創的方式,培養成員自己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以酬謝他們投入的知識,專長和時間,並在產品上市後,能以靈活、自己的方式使用這款產品。
.
2. 透過形象塑造培養歸屬感(Foster belonging through representation.)
要防止產品產生排斥效應的一個方法,是應用形象塑造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刻板印象和樣板主義(tokenism,指的是組織會刻意提拔或標榜少數群體中的少數人,以製造平等或重視弱勢的假象)的影響。例如甲骨文Oracle品牌用户體驗副總裁Jenny Lam就提到「很多公司和品牌的圖像設計所預設的膚色一直是淺色皮膚,我們則預設為深色皮膚。」形象塑造的關鍵不僅在於「誰」該呈現在廣告或圖像裡,更在於企業用的視覺暗示及美學語言所發揮的作用,因此甲骨文在建構新穎的Redwood設計系統時,也訂下產品的品牌、視覺和用戶體驗的準則,就是為了讓全球的客戶的故事能被反應在甲骨文呈現的視覺語言裡。
.
該如何做?
產品負責人和開發人員必須仔細考慮整個產品及系統面所展現的形象。為了能達成平衡,必須反思產品是否具有某種特殊性,或象徵某種某種社群身份、美學或文化,以避免一些對人的刻板假設、或不必要的自我分群。
.
3. 強化組織文化、人才培訓與組織流程(Strengthen culture, training, and processes. )
想要打造為更多人服務的產品,與組織內部組成的是否足夠多元有關,也就是你的團隊多元化的程度為何?IBM員工體驗設計計畫的負責人Oen Michael Hammonds認為「相較於具備不同觀點和生活經驗的團隊,若團隊成員皆來自相似的種族、性別、社經教育背景,那麼,就只能擁有較少的創新能量。」形成多元團隊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工作流程及工具,甲骨文的 Lam認為這需要從建立思維、人才培訓、入職訓練著手。
.
該如何做?
產品負責人必須招募多樣化的團隊,並藉由能力培養、工具和流程來擴大他們設計的包容性。
.
4. 建立問責制(Establish accountability. )
問責制對(需要實現的)每個目標都至關重要。當團隊在一開始就為「包容性」立下明確的承諾時,這會讓他們更願意積極主動而非被動參與。產品顧問和資深UX設計師Kat Vellos強調:「任何團隊在進入設計流程前,他們需要對包容性的含義有明確的認知。」如果組織和團隊能將長期且價值一致的目標和短期可實現的目標與具體的計劃相結合,便越有可能採取行動。 Vellos 認為「包容性的責任應該由團隊共同承擔,並且是每個人成功指標的一部分。」
.
該如何做?
產品負責人必須為產品和團隊定義可衡量的包容性目標和計劃,產品開發的所有團隊成員必須共同承擔責任。
.
5. 讓「包容性」內化為組織內的常態(Normalize inclusion at a system level. )
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引人注目。研究顯示,人們和組織通常會為了符合所謂的常規/規範,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因此,若將包容性變成一種主流做法或組織價值觀,就能推動變革,並加深員工對組織的承諾。
.
該如何做?
在設計和使用設計系統時,產品負責人和相關開發人員應持續分享最佳做法,並確認包容性成果(譬如尊嚴、可及性等)的一致性。甚至從組織內部,乃至整個產業突顯包容性產品服務的研究案例。此外,要有意識地打造能夠擴展包容性的設計系統。當團隊開始思考產品使用方式的變化時,盡量從擴展既有的設計系統著手,而不是從頭開始。
.
.
從打造新的企業文化、組織設計的角度來說,本文中提到的幾個做法,其實是從幾個不同面向去思考如何透過人才、流程及組織設計等方法,創造與時俱進的改變。你準備好重新思考、重新想像、重新設計自己的組織了嗎?
.
完整版英文原文請見
👉👉 https://reurl.cc/2gaNqm
.
相關文章請見 BMI• 官網
👉👉 如何設計組織的未來 https://reurl.cc/XkpZ10
.
了解 BMI•方略 如何協助你重新思考、重新想像、重新設計自己的組織
👉👉 https://reurl.cc/XkpZ03
.
想立即體驗如何開始重新思考、重新設計自己的組織,請與我們聯繫
👉👉 (02)770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