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產假男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產假男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產假男士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作、職業與辦事能力,這些與性別差異有什麼連結?當我們自詡為進步且開放的社會,已經能夠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成家,已經選出女性元首的情況下,性別的不平等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嗎?在職場與校園環境中提供哺乳室、生理假、育嬰假與產假等措施,就是性別平等的表徵了嗎?實際上,工作與職業的生涯規劃,以及能力被重...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現代社會,相信不少媽媽經過十月懷胎產子後,都有過應否重返職場的掙扎。有公司就看到了在職媽媽的需要,為她們度身訂造合約,有彈性上班時間又不用減人工,公司內更設有「哺乳間」。 看見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身為在職媽媽的Anna對老闆非常感激:「公司幫我哋設立咗『媽媽時間』,當我復職嘅時候,我就可以好安...
「產假男士」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Henry Si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梵高爸爸 ??? 表達藝術認可執行師 ? 電台主持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產假男士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產假男士 在 Henry Si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0:39:06
呼,終於有時間攤下來寫post。一個星期前vs一個星期後,人生徹底不一樣。有些東西,真是做人父母才明白。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有男士伺產假,宜家我明白了。因為一個女人risk her life去生仔,生理和心理劇變,她只需要丈夫在身邊陪她出生入死。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教育制度爛成咁,都仲有父...
產假男士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04:41:50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大家收唔收貨?⠀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10日)公佈上任後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一眾準父母上班族要注意了!政府將計劃增加法定產假與侍產假的日數。⠀ .⠀ 施政報告中提及,為讓媽媽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和照顧初生嬰兒,因此建議延長法定產...
產假男士 在 梵高爸爸 ??? 表達藝術認可執行師 ? 電台主持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7:08:19
多謝 @mami.presslogic 轉載 亦希望社會更關注男士侍產假的問題...
-
產假男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14 12:25:00在現代社會,相信不少媽媽經過十月懷胎產子後,都有過應否重返職場的掙扎。有公司就看到了在職媽媽的需要,為她們度身訂造合約,有彈性上班時間又不用減人工,公司內更設有「哺乳間」。
看見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身為在職媽媽的Anna對老闆非常感激:「公司幫我哋設立咗『媽媽時間』,當我復職嘅時候,我就可以好安心,每一日都有足夠嘅奶可以帶返去畀我嘅寶貝囡食。」
貼心公司政策 多員工三年抱兩
Anna的女兒現在兩歲多,當誕下女兒後,因公司設有哺乳間,使她女兒的營養不受影響,更令Anna堅持餵了半年人奶:「我有啲朋友,可能只係餵咗兩至三個月,就開始復職,變咗就無再餵人奶。」就是因為公司的政策,令Anna安心地懷上第二胎,相比她一些工時長的朋友,Anna直言,工作壓力會影響她們對生育下一代的想法。
度身訂造合約 彈性時間照顧家庭
當Anna的女兒開始就讀N班,Anna需要先帶女兒上學才上班,導致未能準時回到公司。故此,公司便為她度身訂造合約,讓她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變相我有多啲時間,同佢有親子接觸,帶佢返學其實係一個好好嘅親子接觸活動。」
而同樣受惠於度身訂造合約的在職媽媽,還有Kara,她的女兒Helen現在就讀小六,在Helen剛入讀小一的時候,Kara對需要同時兼顧家庭和工作,顯得有點力有不逮,於是曾向老闆辭職:「入職後一開始係六日工作,後來就發覺時間兼顧唔到家庭,於是我同老闆辭職,但老闆就畀咗另一份合約我,減咗工時又無減人工,每年都有加薪,畀五天工作我,五點放工。」Kara滿足地說。
多與員工溝通 成本增加但業績升
身為公司執行董事的連香舜(Ophelia)指,公司對員工的這些家庭友善政策,雖然成本可能增加了,但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關愛,亦會更用心工作:「當同事嘅屋企人都知道,公司有呢種福利畀佢哋,等同事嘅父母同小朋友都認識公司,佢哋都會鼓勵同事,父母叫佢哋開心工作。」
Ophelia所指的福利,包括所有員工都享用到的「No OT」(沒有加班時間),每到放工時間,公司的鬧鐘就會準時響起,提醒同事放工,讓同事可以盡早回家吃飯;另外的福利有父母旅行津貼、男士侍產假、每生一個小朋友額外多兩日親子假,還有獎學金給成績優異的員工子女,Kara的女兒Helen,便獲取過多年的獎學金:「我將呢啲錢儲起,就可以買禮物送畀媽咪。」
在這個母親節,《港。故》用5分半鐘,帶大家看看一間公司,如何善待偉大的媽媽。 -
產假男士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6-16 17:36:38DimBuy凌清雲
成功一定沒有捷徑,要成功有時候堅持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過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一個理念,才是得到成功的第一步。
DimBuy由2011年成立至今,已成為香港最強大及最具信譽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之一,以「一站式全球網購及配送」打響旗號,主要業務範疇包括:國際轉運服務、電子商貿、物流技術管理方案、IT 資訊科技方案及宣傳推廣。營運總部設於香港,公司亦專注提升服務質素及提供多元化業務。作為一家百分百的本地品牌,DimBuy董事總經理凌清雲先生(Jimmy)表示,他們的業務分為三大項:一是轉運,二是代購,最後是購物頻道。物流方面由開初只有中港集運發展到現在有七個航線,包括中國內地、台灣、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英國等地方,都可以在當地網購後運回來本港的客戶手上。另外代購頻道亦與當地購物網站包括樂天和yahoo的後台有連結,將他們的貨品放到我們網站上面,客戶體驗上就像由我們的網站售予他們,實際是進行代購,令客戶有更好的體驗及節省時間。Jimmy認為傳統的代購要由客戶提供連結,並且詳列需要購買的貨品;現在就可以免卻這些程序,直接在我們的網站就可以完成。此外,由於購物頻道建基於公司的物流網絡上面,我們亦與一些日本、台灣、韓國的商家合作,網羅這些地方超過五千件的產品,客戶亦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購買,目的都是想給更多選擇予我們的客戶。這一切都是希望DimBuy可以保持業界的領導地位。
DimBuy的主要經營理念就是提供一個用戶體驗比較好的服務,令客戶在使用DimBuy服務之外亦有一個滿意的感受,這是亦是公司最大的一個經營理念。而為了保持公司的競爭力,Jimmy不斷去思考一些新的方法,在現有的一些流程上去做一些優化,或者在成本上爭取更好的價錢,因為客戶不外乎都是希望要一個便宜和優質的選擇。除了服務香港的客戶之外,今年亦希望跳出香港,在台灣、中國甚至其他東南亞地區扎根,因為他們意識到電商物流這一環已經超越了國家的界線,令到客戶可以隨時隨地安坐家裡或公司都能在世界各地網購,以及很快地將貨品送到他們手上,這就是DimBuy最希望做出的目標。
處理客戶訴求最重要是有一顆同理心
常言道客人永遠是對的,亦聽聞很多服務業人仕表示客人都不講道理,Jimmy表示他有一點不同意,他覺得並不是每一個客戶都完全不講道理。根據公司的經驗,只有很少部分客戶同時要求又便宜、又優質、又快速的服務,但我們DimBuy仍然會都努力去滿足客戶的要求。公司會以不同種類的服務去符合不同客戶的需求,例如有一些客戶需要很快的服務,我們有一些特快的服務提供;又或者客戶需要便宜的服務,我們亦有提供一些月費計劃,一般來說客戶需要便宜都因為買了很多東西才需要便宜的服務,從而令他們的預算比較好,所以月費計劃就能提供每一公斤很低的價錢去滿足他們的需求。Jimmy認為處理客戶訴求最重要都是有一顆同理心,站在客戶的立場去思考現有的服務和尋求新服務的方向,有一些客戶需要上班,家裡沒有人收件,如果派送上門就很難預約時間,公司就推出了「順便智能櫃」服務,覆蓋全港超過70個點,希望日後的覆蓋點會超過三位數字,目的都是希望能夠令到客戶在提貨有更多不同的選擇。其實除了「順便智能櫃」外,DimBuy本身的提貨點亦超過300個,當中包括便利店、自提點和油站等,希望能夠做到提貨網絡更加大、更加好,令客戶有更加多的選擇。
DimBuy營運至今,眾人都覺得公司發展一日千里,不過作為企業掌舵人, Jimmy表示自己愉快與不愉快的經歷總會有,在過程裡面比較難忘的事是在創業之初留意到一些報導指出在香港註冊的公司,首三年會有接近七成倒閉,超過五年的只有幾個百分點。記得在公司營運至第五年的時候Jimmy跟同事們說:「我們是幾個百分點裡面其中之一間公司,其實可以營運五年以上大家都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步伐」這是其中一個對Jimmy來說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另一件令Jimmy既高興又深刻的事,就是公司第一次有同事懷孕。一直以來Jimmy都覺得員工對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同事能夠選擇在公司工作期間懷孕代表對公司有信心。公司一直希望做更多對同事於家庭崗位上支持的事情,例如在政府立法設立男士侍產假之前,DimBuy已經向男同事提供侍產假,因為Jimmy真心希望能夠將公司當成第二個家,而並不是要同事加班加到不知時日那種,他不希望同事每個星期一都很不愉快地上班,星期五就很愉快地下班,Jimmy希望同事無論於回公司和放工也同樣懷著愉快的心情,這就是為何同事懷孕令Jimmy很快樂的原因。
無論是實力的表現或者是幸運兒,DimBuy一直受客戶擁戴一直是不爭的事實,營運當中的甜酸苦辣可能只有Jimmy能夠嘗透,Jimmy表示要成功一定沒有捷徑,他本人覺得最緊要是堅持信念,當然有時候堅持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過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一個理念,才是得到成功的第一步。
聯絡︰
公司網頁︰DimBuy.com
DimBuy物流服務: 2780 2611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 - 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 及 下午三時至晚上七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DimBuy購物熱線: 2587 4000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 - 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 及 下午三時至晚上七時
星期六 - 上午十時至下午一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
產假男士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05-11 18:04:04託兒服務要增加 照顧津貼撐阿媽
家庭友善顧到家 無酬勞動要有價
行動背景:
母親節將臨,社會每年均藉此機會答謝母親,歌頌母愛的偉大。然而,當下政府既認同母親「主要照顧者」的家庭角色,卻同時藉人口政策和施政報告大談如何釋放婦女勞動力,提升勞動參與云云。過去政策向導原本已無視女性本身受到家庭角色、經濟參與、性別定型等多重壓逼和剝削,盲目鼓吹投入經濟勞動,無疑進一步忽略照顧勞動的價值,逼使婦女面臨照顧生活和投身工作兩難的漩渦。
現時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服務欠奉,生育後婦女沒有選擇,處於兼顧家庭和工作的狹縫中,若擔當照顧者則被逼放棄經濟收入,外出工作則難以兼顧照顧兒童。
政府對如何實質協助婦女就業或繼續擔任照顧者沒有足夠的承擔。2014年的施政報告一貫地以研究調查方式為擋箭牌,只針對「課餘託管服務」、「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配套或增加資源等作小修小補,以圖蒙混過關,迴避各項政策和配套不足的問題。
給母親送上康乃馨是母親節的習俗,以歌頌母親的貢獻;本聯席將組織母親及小孩參與行動,要求政府不要繼續「黑心作孽」,肯定母親貢獻及分擔照顧責任,不能將照顧責任個人化。
本聯席就支持婦女發展提出「三條支柱」方案,建議如下:
1. 「全面、涵蓋不同年齡層的社區託兒服務」﹕
i. 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託兒中心、課餘託管中心;
ii.由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將現時的社區保姆正職化,並給予保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
iii. 將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延長託管時間及提供假期、緊急服務,讓兒童於長假期間得到適當照顧。
2. 「照顧者津貼」﹕參考不同已發展地區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的做法,由社會分擔兒童照顧的責任,設立「照顧兒童津貼」以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和投資長遠的兒童發展。
3. 「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外國的經驗,家庭友善勞工法例是不可缺少,以鼓勵共同承擔照顧責任,包括男士侍產假、標準工時保障、育嬰假、家事假、親職假期。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如再培訓課程或工作間都應提供託兒服務。
行動詳情﹕
日期: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時間:上午十時半至下午十二時正
路線:金鐘海富中心至政府總部
內容:就兒童照顧服務表達訴求和提出建議、遞交以黑花組成的「不要黑心作孽」道具和意見書
產假男士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作、職業與辦事能力,這些與性別差異有什麼連結?當我們自詡為進步且開放的社會,已經能夠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成家,已經選出女性元首的情況下,性別的不平等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嗎?在職場與校園環境中提供哺乳室、生理假、育嬰假與產假等措施,就是性別平等的表徵了嗎?實際上,工作與職業的生涯規劃,以及能力被重視等面向,也就是真正的有著職業生涯發展的條件下,女性與男性的能力評估、升遷甚至是薪水登記是否平等,是否是依照真正的能力去評估,還是說評估的時候仍然會不自覺的帶入了性別差異的觀點呢?人類學的研究中,也有部分的研究在描述某些社會的現象,從我們眼光看來是十分「性別平等」的,但實際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上,仍舊會讓女性感受到不自由或被壓迫的感覺。例如喜馬拉雅地區藏人的一妻多夫,看起來是由妻子掌控了家中的資源,甚至能夠決定哪一位丈夫可以同床共眠,但實際上,由於這個多夫的婚姻制度是父系的,所以多半是兄弟(有時是父子)共妻。當兄弟的年齡差距太大時,年紀小的弟弟可能會另外娶妻,在不分家的前提下,新娶的妻子也是要共妻的。所以,從女性的角度來看,表面上看來對女性較有利的一妻多夫,實際上並沒有男性一夫多妻那麼具有優勢,反而搭配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來看,反而有可能成為女性被束縛的一種機制。或是中國西南的拉祜族,以要求丈夫必須參與妻子待產、生產到育嬰的每個步驟,在家務與勞動上也要求男女平等而聞名。看似平等的社會機制與文化價值,卻讓女性少了自由選擇婚配對象或不同生活規劃的彈性。從這些不同社會的規範與文化價值面對性別時的民族誌資料來看,對於性別與職業生涯發展的話題裡,最為核心的「男性適合工作,女性適合照顧家裡」,與過去的「男主外,女主內」有著怎樣的文化邏輯關係呢?這些性別與職涯的文化價值差異是否只針對女性,是不是也有處理男性與工作倫理態度上的論述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由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所調查、撰寫的內容。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我們是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企業通常會請我們調查,為什麼他們難以讓女性留任,並晉升到高階職位。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1970和1980年代,女性在晉升到位高權重職務方面,有顯著進展,但這個進展在1990年代明顯減緩,到了本世紀就完全停滯不前了。
如果你問人們,為何女性擔任高階職位的比率如此低,你會聽到絕大多數人哀嘆這情況,大致說法是這樣的(這是不幸但避免不了的「真相」):高階職位需要極長時間工作,而女性必須照顧家庭,因此無法在工作上投入那麼多時間,結果就是職涯受到損害。我們稱這種解釋是「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2012年,一項針對各行各業超過6,500名哈佛商學院校友進行的調查發現,有73%的男性和85%的女性採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女性晉升受阻的情況。然而,相信這種解釋並不代表它是真實的,而且我們的研究嚴重質疑這個說法。
企業文化阻礙女性員工發展
幾年前,我們從一家全球性顧問公司那裡聽到這個解釋,這家公司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於是尋求我們的協助,以了解文化可能會如何阻礙女性員工。該公司從頂尖的大學和企管碩士班招募人才,在頗負聲望的顧問公司名單上名列前茅,但和大多數其他專業服務公司一樣,它的女性合夥人很少。
我們和那家公司合作了18個月,其間我們訪談107名顧問,包括男性和女性,也包括合夥人和資淺顧問。幾乎每個人都採用某種版本的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來解釋缺少女性合夥人的現象。但正如我們去年和同事艾琳.里德(Erin Reid)一起提出的報告那樣,我們和該公司的人員共事的時間愈長,就愈發現他們的解釋與數據資料不符。女性升遷受阻,並不是因為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男性也有難以兼顧這兩者的問題困擾,但仍舊能夠升遷。和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升遷受阻,是因為她們被鼓勵要配合調整職務,而男性則不必,她們做出的調整包括改為兼職工作,以及轉為內勤人員,這些都妨礙了她們的職涯發展。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企業普遍的「工作過度」文化,這種文化不但同時傷害到男性和女性,也造成性別不平等的情況根深柢固。
人們告訴我們的故事,和資料顯示的實況大不相同
在好幾個層面上,該公司的資料所透露的現實情況,和員工告訴我們(以及告訴他們自己)的故事截然不同。我們觀察到這些不一致的情況,因而質疑為何這種故事有如此強大的掌控力;即使該公司的資料導向型分析師,理應看得出這是虛構的故事,卻仍受到這類故事的掌控。
來看看留任情形。雖然這家公司來找我們的動機之一,是希望協助處理「女性流動率較高」的問題,但我們仔細檢視他們之前三年的資料之後,發現女性和男性的流動率幾乎沒有差異。另一個不一致情形是,雖然公司成員把工作與家庭衝突的苦惱,大多歸諸於女性,但我們發現,許多男性也有樣的困擾。一位男士告訴我們:「我一星期出差三天,每週只有一、兩次能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看到他們,每次45分鐘。」他回憶起一個特別痛苦的星期六,告訴兒子無法去看他的足球比賽。「他放聲大哭,當時我真想立刻辭職,」這位男士說。我們訪談已為人父的資淺顧問,其中有三分之二提到這種工作與家庭衝突的情況,但只有一個人接受調整職務的做法,以緩和這種衝突。
職務調整,是該公司說法和資料不一致的另一個領域。接受職務調整的員工幾乎都是女性,而她們被「汙名化」,並發現自己的職涯受到阻礙。在個人層次,結果是女性犧牲了權力、地位和收入;在集體層次,這意味高層職位是男性專利的模式延續不變。這結果是事與願違,該公司原本試圖解決女性晉升受阻的問題,卻使問題更加根深柢固。
我們還發現,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本身,也有不一致之處。就以這名男性總結問題的方式來看:「女性會想要生孩子而不想工作;或是她們想要生孩子也想要工作,但不想每週出差和一週工作六、七十小時,而這些正是顧問的生活方式。」他堅信女性的個人偏好,是她們成功的障礙,但他無法解釋無子女的女性這種特殊現象:她們的晉升紀錄,並不比為人母的女性更好。在他的推測中,所有的女性都是母親,而像這樣硬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情況,在我們的訪談中很常見。人們回覆的內容,並未提及無子女的女性,或許是因為她們與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說法相牴觸。
在最後一種不一致情況中,我們訪談的許多人都會提到的一種經歷,令人質疑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的基本前提: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的全天候工作安排,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談到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一些既昂貴又不必要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過度銷售(overselling)和超值服務(overdelivering)。我們聽到許多合夥人的故事,正如一位資淺顧問說的,他們「承諾客戶做到不可能的任務」,卻沒有考慮到,履行這些承諾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他解釋,他們的訴求方式如下:「我們將做X、Y和Z,而且只要花你以為所需要時間的一半,就能全部完成。」他告訴我們,結果客戶喜出望外,迫不及待要簽約。
資淺顧問覺得有壓力,必須要按照那些要求而加班工作,因為他們想在高素質的同事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星。「我們花好多小時工作,做出這些瘋狂的幻燈片。」一位人士說:「這種態度是:我要用一百張幻燈片征服這個客戶。但其實那個客戶用不到那麼多!」另一個資淺顧問懊惱地敘述,她每個週末的時間都花在這類任務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工作,」她告訴我們:「犧牲家庭事務,犧牲我的健康,最後當我回顧這一切時卻會想,『嗯,我們真的必須這樣做嗎?也許不必。』」
“公司若要解決性別問題,就必須解決員工長時間工作的問題;並且要從停止過度銷售和超值服務著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9484.html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產假男士 在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遲來了,但總算來了,恭喜準爸爸媽媽們!
希望男士侍產假都可以延長啦。👏👏
會受惠的準爸爸媽媽,可以留言話我知,我親自恭喜你!記得分享和tag身邊的準爸媽啦!
https://hk.mobi.yahoo.com/news/14周產假刊憲落實-12月11日起實施-062200647.html
#超級奶爸 #產假 #孕婦 #新手家長
產假男士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傳統認為,照顧新生兒是女性的責任。由於現時有愈來愈多職場女性,母親放侍產假會令社會短暫失去部分勞動力,因此父親需要付出更多去彌補落差。日本職場逐漸形成不明文規定:男士不能輕易放侍產假,否則或會受冷眼相待、排擠、歧視,甚至會被降職和減薪。2017 年,日本政府調查指出,在合資格的男士當中,只有約 5% 的人曾放侍產假,而且多數人只會離職少於兩週。
詳細全文:
http://bit.ly/2n6cifk
延伸專題:
【日本一代育兒男】
https://goo.gl/uau7zJ
【男主內又何妨?韓男請侍產假增多】
https://goo.gl/3h4Bn2
【歷史上的好爸爸與壞爸爸】
https://goo.gl/c3exbA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