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巴衝突——衝突源頭與現況發展|一六時事
文章編輯|吳依瑄、王郁馨
❙ 事件簡述
5月6日,因為以色列最高法院準備做出是否驅逐位於謝赫.賈拉社區的巴勒斯坦居民,將其住房交給以色列猶太定居者的裁決,以色列警方與巴勒斯坦抗議者在耶路撒冷的謝赫.賈拉社區(alShaykh Jarah...
淺談以巴衝突——衝突源頭與現況發展|一六時事
文章編輯|吳依瑄、王郁馨
❙ 事件簡述
5月6日,因為以色列最高法院準備做出是否驅逐位於謝赫.賈拉社區的巴勒斯坦居民,將其住房交給以色列猶太定居者的裁決,以色列警方與巴勒斯坦抗議者在耶路撒冷的謝赫.賈拉社區(alShaykh Jarah)發生衝突。
5月6日過後,雙方衝突的規模急速增加,長期的對立關係與其他因素造成此次的衝突一發不可收拾,目前衝突已經升級為武裝抗爭,甚至出動火箭轟炸,使許多人喪生於此,也導致生靈塗炭、流離失所,未來甚至不排除演化為戰爭。
根據以色列國防軍少將兼前線指揮官戈爾丁(Ori Gordin)展示的數據,自5月10日雙方交火以來,哈瑪斯對以色列已經投射約超過3000枚火箭彈,遠超過2006年與2019年的紀錄。
-
❙ 此次衝突的源頭
以巴衝突其實從19世紀至今仍未停止過,至於為何此次的衝突如此受關注,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長期的種族、宗教信仰的對立關係。
2. 5月6日在東耶路撒冷舊城的「謝赫.賈拉社區(alShaykh Jarah)」的強迫拆遷事件,導致以色列警方及巴勒斯坦人的衝突。
3. 耶路撒冷舊城區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經過以色列及約旦的協調,穆斯林可在聖殿山範圍內祈禱,但猶太人只能在外邊西牆的神聖高原下祈禱,這樣的不公平安排早在之前已經發生無數的糾紛。
然而在今年4月穆斯林開始齋戒月以來,有巴勒斯坦人襲擊猶太人,更有猶太極端組織大喊「阿拉伯人去死」,巴勒斯坦人又因以色列警方禁止在舊城區廣場聚集而不滿,造成許多的摩擦再度上演。
4. 以色列右派為了慶祝「耶路撒冷日」,打算在阿克薩清真寺前舉辦遊行,紀念1967年收復東耶路撒冷舊城,這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無疑是種挑臖,隨後巴勒斯坦人在遊行舉行前,向以色列警方投擲煙火及石塊,警方則以閃光彈及橡皮子彈回擊,導致流血衝突。
5. 根據中央通訊社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內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鞏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被佔領土的掌控,且以色列更在川普任期尾聲陸續與其他阿拉伯國家達成關係正常化,因此被猜測是引起此次衝突的遠因。
-
❙ 現況發展
這次的衝突造成雙方共244人死亡、1900人受傷,且約有12萬人流離失所。
● 5月8日,以巴人民以及以色列國防軍與鎮暴警察在「聖殿山」爆發流血衝突,以色列軍警不僅多次攻陷「阿克薩清真寺」,更直接朝寺內施放催淚彈、以暴力方式清場。雙方衝突持續了三天三夜,造成超過500名巴勒斯坦人受傷或被逮捕。
● 以色列空軍自5月8日開始以每日約200次的頻率攻擊加薩走廊,儘管成功擊殺多名哈瑪斯數名核心指揮官以及網軍團、工兵團、火箭部隊研發部隊的高階人員,但以方更加刺激了哈瑪斯對以國本土進行「火箭報復」。
● 5月10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襲擊特拉維夫及耶路撒冷,在四天內發射約1500枚火箭彈,雖然多數被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擊落,但隨著轟炸數量在3天內飆升5倍,有越來越多漏網之魚擊中行駛中的車輛、人口稠密的住宅區;以色列亦展開反擊,發射飛彈摧毀位於加薩城的一座高樓建築,據傳該建築物為哈瑪斯政治局的辦公室。
● 根據美國媒體Axios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試圖和日前經常協調以巴停戰的埃及合作,並於5月12日派特使前往以色列。
● 5月14日,創立於黎巴嫩的什葉派政治軍事組織真主黨發射導彈至以色列,在同日,超過5000名約旦人首次穿越約旦-巴勒斯坦邊境以表達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 美國總統拜登於5月14日、17日、19日多次致電給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表達其關切之意,拜登表示,支持以色列與哈瑪斯在加薩地帶停火,強力譴責對以國各地不分青紅皂白攻擊,更有捍衛自己不受無差別飛彈襲擊的權利。
● 5月17日,以色列為了報復先前真主黨對以國發射的6枚導彈,便朝黎巴嫩境內發射飛彈。
●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以色列安全內閣與巴勒斯坦的哈瑪斯同意於當地時間5月21日凌晨2點起停火,結束長達11天的激烈衝突。
生靈塗炭戰爭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實的「戰爭」不是打「電玩」,不是在網上「耍文字嘴皮帶風向」,「不是政論性戲劇節目的誇張炫耀」,而是「真槍實彈的生靈塗炭」,戰爭是會「流血、死人」的,那可不是「電玩」按下鍵就可以重玩。希望台灣的這一代上下的年輕人能「謹慎、切忌、切記」>
國軍近期面對共軍機艦挑釁,兩岸軍事對峙情勢升高,軍中頻對接敵情境設定門檻,希望避免「一觸即發」的險境。曾歷經一九九六台海危機的前海龍潛艦兵器長王志鵬透露,當年情勢緊急,他親自督導三天內將海龍潛艦魚雷滿載,由寫妥遺書的官兵操駕潛航台海。水下年輕官兵情緒焦躁憂慮,真實體會了「準戰爭狀態」。
王志鵬受訪表示,一九九六台海危機時,他擔任海龍潛艦少校兵器長,危機發生的一個月前,海龍艦才剛奉令進入維修船廠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定期保養」;危機發生二周前,上級指示全艦立即回裝,一周後恢復戰備;官兵沒天沒夜的24小時連續不間斷地工作,一周後總算一切完成執行出塢,靠泊基地碼頭,充飽電力、加滿淡水和燃油、將長期耐航的糧食盡速補給上艦。
王志鵬表示,官兵當年奉令寫好遺書,稍作修整一、二天後,即奉令潛航,潛航三天後,在沉默、寂靜、充滿肅殺氣氛的艙間內,有些年輕的士官兵開始出現焦躁憂慮的現象,不少二年役期的義務役士兵私下第一句話,問他的都是:「老兵(兵器長的俗稱),我們現在位置在哪裡」?「真的會打起來嗎」?「這次潛航任務要待多久」?
他表示,雖然這些在任務計畫密件內必然會有已規劃好「標準作業程序」(SOP)的指令,但畢竟不是一般官士兵所能得知,因此每個人內心多存在不同的懷疑和焦慮。漫長的寂靜兩周水下巡航之後,終於收到通信指令危機解除,甚麼事也沒發生奉令返港,但這一路上大家沒有一絲喜悅,浮航後大夥兄弟,多是輪流請准登上帆罩上抽根菸、雪茄或菸斗,痛快地吞透一口氣;但你看這我、我看著你,除了下達航行指令,彼此不發一語。
海龍潛艦九六台海危機最前線 躲衛星三天滿載魚雷出擊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892203